十月,是秋收的季节。对于美国高中而言,是Home oming的季节。孩子们从暑假就开始准备,忙忙忙, 就为这一天,就为这40多分钟青春绽放!
      什么是HomeComing?你对美国高中HomeComing了解有多少?我从一个HomeComin的菜鸟妈妈,和孩子一起经历了四年HomeComing的紧张和激动,压力和成长。
      一转眼,孩子已经高中毕业了,欣慰的是,4年前,我记下了我和孩子一起经历HomeComing的日日夜夜。
——献给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的岁月
6
熬夜加班
离表演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孩子们也越来越紧张了,可他们的东西还远远没有完成呢!
10月7号,周一,是他们的主题日。
10月5号,6号是home coming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就像一场战役即将打响,他们有临阵前的紧张,慌乱,激动和期盼。
而我们又何尝没有呢?
周六,有十几个男生女生拿着睡袋来到我家,他们豁出去了,要昼夜赶工!
男孩子还好说,一个睡袋就解决问题了。可是女孩子呢?家里从来没来女孩子住过,搞得我比他们还紧张。
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双胞胎移到我们房间,把床腾出来,把床单,枕套洗干净。。。。。。呵呵,后勤大队,任务也不轻呢。
有一个词叫“川流不息”,那一天,就是写照!
我和老公当然是时刻准备着,当司机,搬运工,摄影师。。。。。。
7
  道具成型
他们手里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名单,按照惯例,他们要为每位老师准备一个poster,献上他们的感谢!
反正那些纸盒是大大地派上用场了,他们把老师的名字都写在poster上,再用银边纸装饰一下,然后写上2017字样(他们2017年毕业):
他们的演出,根据情节,要做一些动物布景,最后这些动物都要站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衬托他们的主题,所以把做成的动物都贴在一些棍子上,让动物们站起来。
那些堆在车库的纸盒,经过他们日夜奋战,最后变成了这些外星世界的动物们:
这些孩子们,就这样加班加点地干着,熬不住了,就去睡一会儿。虽然辛苦,可你看着他们干着,聊着,说着,笑着,那么认真,那么执着,那么开心!
我也不由地受着感染:青春啊青春,就是应该该任性时就任性,该疯狂时就疯狂

8
  家长支持

他们同学的家长也都很给力,很感谢一个女生的妈妈,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呢,她就把早点给孩子们买好送过来了。
一位家长自己家开一个餐馆,中午没到,盒饭也送过来了,真是让人感动!
那些家长们,孩子们的任何要求都全力支持,真是太棒了!
9
  运送道具
我看老二那天,是有点忙晕了。电话不停叮叮地响,舞蹈队,表演队,乐队,道具,他们都要做最后的协调检查。
吃饭的时候,他念叨了一句让我好难忘:妈妈,还有24小时,24小时!可以想像,他们的神经绷得有多紧!
周日下午4点,他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运到学校各就各位,进行预演。学校有指导老师在等着他们看他们彩排。
几分钟后,就有4-5位家长开车来到我家,装的装,运的运,把那些道具都拉到学校,几辆车,还真是拉了好几趟!
有趣的是,丹尼尔搭的大架子太高太大了,还有他们做的其它一些道具,根本就放不进车里去,怎么办?
如果有卡车就好了,可是那会儿,上哪找卡车去啊!
他们最后用了最原始的方法,人工抬!
4个男孩子,一人抬一个腿,往学校抬!
我家离学校走路要近30分钟,那些男孩子抬着大架子,在人行道上走,地方是不够的,他们就昂首挺胸走在马路上。哈哈,所有的汽车都给他们让路,那绝对是当天的一道风景!
抬啊抬,一直抬到学校大门口!
10
彩排彩排
彩排彩排,排到天黑,排到日落,排到星星睁着明亮的眼睛为他们见证青春的汗水。
广场上,有歌声,有舞蹈,有乐队,有欢笑,青春的气息到处回荡。
我带着双胞胎,静静的坐在学校的操场旁,老公拿着他的精密大炮抓拍镜头,我就想,这日子,真充实啊!
我的学生时代,有过这样的激动,这样的疯狂吗?
很久远了,不记得了。如果日子可以倒流,我也一定不把精力都放到书本上,我也一定好好挥霍,好好疯狂!
我们家双胞胎,可是过足了home coming的瘾了。他们时不时得就插上一脚,还深入其中,估计今后不用再对他们进行home coming的科普教育了。
11
  正式演出
10月7号,终于来到了!
这些孩子们一大早5点钟就到公园集合去了,他们要在7点钟老师和学生到来之前,把一切准备就绪!
那一天,我和老公都应该上班,可是目睹了他们这一个半月的辛苦,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一阶段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我们俩都不约而同的做了一个决定:请一个小时的假,到学校去,到现场去,到最青春的地方去!
我也要经历一次home coming,观看他们的表演,体验他们的成果,分享他们的喜悦,彻彻底底地过一把美国高中的home coming瘾!
那一天,天很蓝。
蓝色基调的9年级同学们,群情激奋地站在学校入口处,欢迎老师同学们开始他们新的一天!Home Coming,就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拉开了序幕!
所有的老师,同学,都从他们组成的欢迎通道走过。那一刻,再沉静的人,也被这激情感染了吧?
很多大哥哥大姐姐们,都顺手在自己的脸上涂一下蓝色,以示对9年级师弟师妹的支持!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激动的就好像自己是其中一员。看到1500多名师从四面八方汇总而来,席地而坐,我感的感觉是什么?兴奋和激动!
多少年,没有经历这样的场面了?看到他们9年级400多人,脸上都点缀着主题颜色蓝道道,汇集在舞台中央他们花了一个半月制成的布景下面,我不由得老泪纵横!
那一刻,淹没在这些青春的海洋里,我多想,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可惜啊,时光不能倒流。
他们的剧本是后来经过集体修改创作的,写的是他们学校的橄榄球队队长要在外星赶回学校去参加Home Coming橄榄球比赛,但遇到一系列的阻挡,最后千辛万苦赶回学校,由此而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这期间,他们把诙谐,幽默,歌舞,乐队,女生的啦啦队,10年级,11年,12年的角色都编进剧本里,都在台词里,而且他们的指导老师,也串场在其中。
我看到,在他们说2016的时候,10年级的学生(2016年毕业)站起来奋臂高呼为他们加油!
说到2014的时候,12年的学生站起来为他们嘶声力竭的呼喊!
置身在这热情高涨的海洋里,心潮想不澎湃?难啊! 
这就是那个90多英尺长,根据他们的故事情节,一点点描绘,设计的背景布。
当初的白布,是他们去附近的酒店要的,都是酒店要淘汰的床单被罩。他们经过艺术设计加工变成了这个样子,真美。
12
我们做到了!
表演开始了!9年级的学生,不参加表演的,都站在他们的布景下,做坚强的后盾,充分地显示了他们的团体精神。
在最后一刻,当他们的表演队表演完毕,所有的9年级学生都振臂高呼一句话:We did it!We did it!( 我们做到了!我们做到了!)
全体师生为他们鼓掌,那一刻,我为他们骄傲!
是啊,他们都是第一次经历Home Coming,很多事情还不太了解。他们困惑过,挣扎过,尽管他们的舞蹈跳得不那么整齐,布景不那么专业,可是他们努力,他们认真,他们坚持!
他们的确是做到了,做到了向全体师生展现他们的团体精神,就这一点,就够了!
我为他们日日夜夜的辛劳,为他们的成长和收获,感到骄傲和豪!
2017的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
Home Coming,这过程的确辛苦,可是也培养了孩子的吃苦耐劳,集体合作,协调奉献等综合能力。
我也从迷惑,怀疑,变成理解,喜欢。它是美国高中的一道风景线,那么绚丽,那么耀眼,那么灿烂。
13
高年级表演
我记得他们的指导老师和我说,9年级是学习的过程,如果有时间,来看看11,12年级的表演和活动,那简直就是棒极了!
可惜,我还得继续上班,不能天天回归青春,于是我就在他们学校的网站上,看了高年级的表演,这些年轻人,创造力真是无以伦比!
看了10年,11年,12年表演照片,我才知道,9年的他们,还有很多要学习!
看看,这是高年级的欢迎标示和布景:
这是老师的表演和布景:
Home Coming,Home Coming
14
  感谢卡片
他们表演完那天,我下班去接老二,他们学生把所有的道具都搬到学校对面的公园里,因为要给10年级的腾场地。
老二实在是太累了,他把自己裹在那个辛苦了一个半月的背景布里,睡着了,有几个同学守在那。。。。。。
看到那一景,我有点,心疼。
这样的大型活动,当然也给其它人带来了一些不便。那些天的彻夜加班,他们青春年少嗓门高,左右两边的邻居一定受到打扰了。
一个女生做了一个蛋糕,由会写韩文的同学写了一封感谢信给边的邻居。英文感谢卡加蛋糕送给左边的邻居。
他们把礼物送到左右邻居家里时,是赔礼道歉加感谢。
他自己买了40张感谢卡,说是要谢谢所有帮助过Home Coming的人。
学会感恩,有始有终,这是他们学到的另一个功课。
15
  后记收获
老二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曾经和我说:妈妈,明年不做了,不做了!
可是顶着压力走过来了,他的抗压力,也真是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从压力中学到的功课,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汗水,泪水,焦虑,忙乱,失误,完成,骄傲,自豪,经过了这些点点滴滴,他们就这样,慢慢地长大!
最后周五晚上的Home Coming橄榄球比赛,他们学校还是输了。
可是,孩子们这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得到的锻炼,已经远远超过了比赛输赢本身!

美国高中的Home Coming,I 服了 U!
-----  END -----
作者简介:阿朵,生活在美国硅谷的普通码工。大学,研究生学的是都是工科,心里却有一个文学梦。
1997年来到美国,体验着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养育着四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也被儿子们锤炼着,教育着,随笔记下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点点滴滴。
作品发表在美国《星岛日报》,《侨报》,《美国都市报》,《北京菁Kids》杂志。文章被收集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外文轩文集《教育,还可以。。。》《生活,还可以。。。》。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更多公众号文章,点击左下角“Read More”。
家长分享:
采访实录:
阿朵随笔:
专家分享:
学生分享
旅游世界:
《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立足硅谷,放眼世界。《北美养娃那些事儿》由北美家长分享养儿育女,申请大学,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真实故事。
关注《北美养娃那些事儿》, 扫码吧。
欢迎大家一起分享!投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