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扫码上方二维码订阅,获取商论学生优惠史低价!
《经济学人·商论》除平日商业、金融、科技内容之外,每年也会同时发布多个专题系列文章,主题涵盖经济、科技、医疗、气候等热点话题。通过对某一专题多角度的深入挖掘,让你更全面了解当下最值得关注的前瞻洞见。上方扫码即可直接订阅商论App,解锁更多《经济学人·商论》专题系列。

专题《长命百岁》系列
从医疗技术、公共财政、自我认知、社会公平、职场发展等多重视角分析未来“人人都能活到120岁”的社会会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延缓人类衰老已成为一项严肃的研究课题
- 低热量饮食可以延缓衰老
- 衰老的身体需要除去衰败的细胞,返老药和细胞再生可能是破解的关键
- 实验室小鼠的替代品,研究人员正在考虑鲸鱼、麻雀和大型犬
- 年轻人能给老年人什么?

- 更老的基因组有更多不可靠的基因
- 对抗衰老需要装备良好的细胞
- 一些人说人类寿命可无限期延长
《经济学人·商论》2023-10-16
Slowing human ageing is now the subject of serious research
追寻永恒
延缓人类衰老已成为一项严肃的研究课题
本报道作者杰弗里·卡尔观察,其中一些项目正在取得进展【专题《长命百岁》系列之一】
“愿散千金换寸阴”据说是伊丽莎白一世的遗言。作为英国女王,她拥有的财产足以让她成为她那个时代最富有的女性之一。考虑到她出资支持炼金术士——这些人寻找的一个东西就是长生不老药——她的话可能真的可以按照字面来理解。但没有用。1603年3月,她迎来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距离《圣经》中断言的“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只差几个月。
自这位“贤明女王贝丝”的统治以来,情况已有所改善。富裕国家的人们现在可以合理地认为自己的寿命将远远超过70岁。贫穷国家的人们正在迎头赶上(见图1)。自1950年以来,全球平均预期寿命每年都增加18周。
不过还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寿命增长似乎是有上限的。百岁老人的人数一直在增长,而且还会进一步增长。皮尤研究中心预测,到2050年,全球将有370万名百岁老人,人均百岁老人数量将是2015年的三倍。但其中只有千分之一的人能活过110岁,历史上也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有人活过120岁。平均寿命在增加,而最高寿命的增长却微小得多(订阅商论解锁图2)。另一个问题是“健康寿命”(即健康有活力的年数)并不会自动与寿命同步增长。... ...【想要继续阅读完整系列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双语阅读】

专题《艰难新世界》系列
中国车企的产品创新到制造水平都已跃居全球前列。这应该会使电动汽车变得更便宜,从而推动汽车业的减排与绿色转型,更大的好处是造福全球驾驶者。全球年收入接近3万亿美元的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迄今为止最激烈的剧变。
汽车产业正在迅速且不可逆转地电气化
- 有关汽车制造的一切同时在变
- 新来者造车越来越容易,电气化正在降低汽车行业令人生畏的进入壁垒
- 中国正在引领对老牌车厂的挑战
- 汽车的软件现在与硬件一样重要

- 自动驾驶汽车要来了,但很慢
- 变化中的汽车行业会带来更多选择和更美好的驾车出行
《经济学人·商论》2023-05-09
China is leading the challenge to incumbent carmakers
新挑战
中国正在引领对老牌车厂的挑战
传统汽车行业的最大资产已不像过去那么值钱【专题《艰难新世界》系列之四】
上世纪初,至少有100家美国公司手工制造昂贵的汽车。规模生产的经济效益使得这个行业逐渐集中到了少数超大公司手中。现在这个过程开始逆转。有人说仅在中国就有3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电池和电机都可以买现成的,也就不需要再花几十亿美元研发好几种内燃机以满足一系列车型的不同要求。一种电池可以有多种尺寸;一种电机可适用于多种车辆,性能特点则用软件微调。因此,较小的产量就可以实现盈利。
给车做一张效果图和一套精美的幻灯片很简单。即便是手工制造几辆车也不难。但是,梅赛德斯-奔驰位于辛德尔芬根(Sindelfingen,靠近该公司位于斯图加特的总部 )的庞大的56号工厂表明,规模化制造却是极其复杂的。每款高档S级轿车都提供多种级别的内饰,以及从高档木材和皮革到复合制动器的多种选择,需要机器人穿梭车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在准确的时间放到装配线上的正确位置。此外还要无线控制电动工具来根据扭矩设置拧紧相应的螺栓。
新来者面临的挑战是复制这个过程。有利的一点是,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比内燃机汽车少,也更易组装。新来者通常只生产一种或几种型号,功能选择也很少。即便是特斯拉也只生产了四款车,不过很快还会上市cybertruck皮卡,而且马斯克承诺推出一款便宜的车型Model 2,起价在25,000美元左右。简洁降低了成本,转化为更高的利润。特斯拉表示,Model 2的生产成本将是它目前最小的车型Model 3的一半。在汽车行业里,面向大众市场的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可能不超过5%,宝马或梅赛德斯等高端汽车制造商一般把10%视为重大成就,而特斯拉的利润率达到了亮眼的15%左右。... ...【想要继续阅读完整系列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双语阅读】

专题《私人市场》系列
自1980年代起飞以来,私募行业已经经历了两个“繁荣-萧条”周期。《经济学人·商论》推出《私人市场》系列深度文章,分析“门口的野蛮人”最新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私人市场呈指数级增长
- 另类基金经理日趋主流,但许多“精品”私募股权公司吹嘘自己是专家
- 投资者日益依赖私人市场的更高回报
- 更多借款人转向私人市场寻求信贷
《经济学人·商论》2022-04-01
Private markets have grown exponentially
进入主流
私人市场呈指数级增长
专题作者马修·瓦伦西亚认为,过去十年是私人金融市场的黄金十年。随着它们扩大规模,它们也在经历翻天覆地的重塑【专题《私人市场》系列之一】
约翰·康诺顿(John Connaughton)在1989年加入贝恩资本(Bain Capital),从咨询转行去了私募。“我的导师们不建议我去,”他回忆道,“他们说它活不久。”现在他负责贝恩资本的全球私募股权业务。他帮助组建了一些巨额交易,比如成立估值470亿美元的生命科学集团艾昆纬(IQVIA)。贝恩资本管理着1550亿美元的资产。去年它的第13只收购基金的募资目标是90亿美元,最后募集了接近120亿美元。
私募股权投资已经飞速成长了三十年。其他公司的目标比贝恩资本更宏伟。其中最大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希望为自己的下一只基金募集创纪录的300亿美元。CVC、赫尔曼弗里德曼(Hellman & Friedman)和阿波罗全球管理(Apollo Global Management)已经启动了20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基金不仅规模更大了,组建得也更快。投资银行PJT Partners的戴维·珀杜(David Perdue)表示,管理私募基金的GP(普通合伙人)从关闭一只基金到启动下一只基金之间的周期已从五年缩短了一半。大学捐赠基金、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金计划等机构投资者越来越热衷于私募股权等其他替代公开市场的投资方式。这种吸引力是可以理解的:在最近一个财年,主要受益于私人市场,美国许多大型捐赠基金获得了30%到60%的回报。
私募行业一直在“膨胀”,贝恩咨询(Bain & Company,与贝恩资本已无关联)的休·麦克阿瑟(Hugh MacArthur)表示。以大多数标准衡量——从募资规模到“干火药”(等待部署的承诺出资)——行业的规模已是十年前的四倍。在短短五年间,在美国注册的私募基金数量猛增超过一半,达到18000多家。... ...【想要继续阅读完整系列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双语阅读】

专题《修复大脑》系列
“20年后我们不会再有‘阿尔茨海默病’这样的名称,我们将讨论由特定路径和生物机制驱动的疾病。”脑机接口是不是人机交互的未来?本专题窥探了“治疗大脑”技术的未来。
脑生物学进展将带来更好的药物
- 穿越大脑的电子前沿
- 脑机接口是什么感觉?
《经济学人·商论》2022-10-18
What does a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feel like?
头脑战胜疾病
脑机接口是什么感觉?
和菲利普·奥基夫聊一聊他头颅中的植入设备【专题《修复大脑》系列之三】
菲利普·奥基夫(Philip O’Keefe)是一名62岁的物流业员工,也是一支地方澳式足球队布里斯班雄狮(Brisbane Lions)的热情粉丝。他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并因此而瘫痪。2020年,一个“stentrode”被插入到他大脑的血管中,从那里监测他部分皮层的活动。第二年,他使用通过该探测器传递的信号发送了他的第一条推文:“你好,世界!短推文。巨大的进步。” 《经济学人》就这次经历采访了他。
《经济学人》:您对这个实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奥基夫:我最初对这个主意有点拿不准。我征求了一些医学界朋友的意见,他们告诉我“是的,一定要参与”。我最初的想法是,我将能够思考单词或句子并被转录到计算机上。一旦我了解了项目涉及的内容,我就非常渴望参与了。
《经济学人》:您是否花了一些时间才让它开始正常运作?还是它上来就能用?
奥基夫:第一天就有了一个信号,就像圣诞节早上醒来发现树下所有的礼物都是你的一样。这太不可思议了。
《经济学人》:这次经历中最出乎您意料的是什么?
奥基夫:它如此自然地融入了我的生活环境之中。由于我的身体状况,我们的房子里装有智能开关。因此,如果我坐在控制屏幕前,我就可以随心所欲打开或关闭房子里任何地方的灯。我已经对孩子们做过几次了。这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想要继续阅读完整系列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双语阅读】
《经济学人·商论》长期同步推出原刊全球关键行业、人物与企业等重点话题。持续阅读,帮助你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增长知识,提升格局,为未来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应对飞速转型的社会。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经济类的深度报道是《经济学人》一大亮点,结合理论与实例,分析世界经济的变化。其中“自由交流”(Free exchange)专栏是对世界经济变化以及致力于推动繁荣的经济政策的综合观察,其中也包括不少对与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方方面面的追踪关注。希望更多读者能在聆听、发言与讨论中得到启发。
⬇️最新热门文章阅读:
《中国也将步入“失去的十年”吗?》
《中国如今是冷门避风港》
《世界需要新的经济引擎,印度是否够格?》
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自由交流、中国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影响未来的关键人物与企业
从马斯克到流媒体,从硅谷巨头到中国最新科技企业,《经济学人》以敏锐观察,持续报道影响未来的关键人物与企业。其中“熊彼特”专栏是《经济学人》商业版块最具代表性的专栏,不仅观察金融和商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趋势,也为读懂全球宏观经济和领军行业提供他山之石,是把握全球商业重要趋势和一线商业观察的必备读物。
⬇️最新热门文章阅读:
《特斯拉和其他车企能从福特学到什么》
《TikTok攻入东南亚电商战场》
《估值超迪士尼奈飞,YouTube应从Alphabet独立》
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中国科技企业、硅谷巨头MAMMA - 苹果/Alphabet/谷歌/Meta脸书/微软/亚马逊、你感兴趣的公司名称和人物阅读更多相关文
职场与管理
“巴托比”专栏得名于赫曼·梅尔维尔1853年的同名短篇小说。《经济学人》巴托比专栏认为小说中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职场与管理仍然极富启发:无论你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是时候更新你对职场的认识,给管理“做减法”了。疫情时代,巴托比专栏结合全球职场变化持续分析远程办公、去中心化、“战时”管理等新形态及其对未来职场的深度影响。
⬇️最新热门文章阅读:
《如何最终把事情做完》
《职场黑话手册》
《i人拓展人脉指南》
《最好的老板知道怎么给工作做减法》
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巴托比、远程工作、职场、管理、混合工作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今年发出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警告。全球快速升温已“无法避免”,极端天气将大幅增加。肆虐中国和欧洲的暴雨洪水、地中海沿岸和美洲的山火是否将从“百年一遇”的灾情变成新常态?人类能否适应这种加速?《经济学人》持续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以及它对政治、社会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
⬇️最新热门文章阅读:
《换一种方法衡量食物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三度很有可能,那是真的灾难》
《中国正在建造堤坝来保护千百万民众免受海平面上升的冲击》
商论APP内搜索关键词:气候、热浪、极端天气、全球变暖、高温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看过来!
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获取商论学生优惠史低价!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商论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