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炒股拌饭”,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前两天郑州房地产开始救市了,公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有人留言让我们聊聊这个问题。
其实公布的一系列政策里面,最有效的是这条。贷清以后不认贷,大幅放松了首贷的标准。
这是2014年930新政里面的核心政策,可以说这次郑州放松和救市的力度相当大了。
不过2014年930新政的时候,还配套了
货币化棚户区改造
,还有
最低7折的利率
做二级点火推进,后者到目前还没有看到。

如果后续除了货币化棚户区改造,还能在郑州看到低于LPR的房贷利率的话,那么刚需该出手就出手吧。

很多人这里可能会觉得奇怪,去年紧缩了一年以后,今年开年为啥突然间又放松房地产了。
这是因为房地产才是真正的印钞机,也是宽信用必不可少的工具。
没有房地产以及衍生出来的贷款,产生的放大效应。宽信用传导下去刺激经济,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我们这里就讲讲为什么。
01 钱是怎么流入市场的
多数人这些年,可能都有一种感觉。就是自己的收入明明在不断提高,但存款却好像总是跑不赢资产价格的增长。
大家看着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感觉自己越来越穷,但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人越来越焦虑,不断把自己的钱投入到各种投资中去,期待能把辛苦赚来的钱保值增值。
这也导致了,每次大家看到财经政策出现变动都很焦虑,生怕通胀稀释了自己攒下的钱。
这里首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货币是通过什么形式流入市场,稀释你的购买力的。
通常我们认为,钱是通过信贷的形式,流入到市场里面去的。
之后再通过信贷层层放大流入到经济循环中去,这个放大过程本身,稀释了你的购买力。
教科书上对信贷是这么定义的: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信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信贷是指以银行为中介、以存贷为主体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存款、贷款和结算业务。
狭义的信贷通常指银行的贷款,即以银行为主体的货币资金发放行为。
多数人看了上面这段话,基本是一脸懵逼。好像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却不知道在说啥。
那么用大白话说,什么是信贷呢?就是通过银行这些中介在中间审核担保,借款人把自己的钱借给贷款人赚利息的过程。
02 借款人和贷款人
我们知道由于自身或者家庭财富积累水平的差异,不同群体手里积累的财富是不同的。
有些人手里有富裕的资金,想要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钱,实现保值增值。这个有闲钱的群体,我们通常叫做借款人。
有些人虽然手里没多少钱,但是他的消费欲望旺盛。或者说有些人想要投资,但是手里面的资金不够。
简单说就是不管出于消费还是投资的角度,这类群体想要购买自己目前手里的资金,暂时无法负担的东西。
这些东西可能是一些消费品或者奢侈品,可能是房产汽车服务,也可能是某些大件的投资品。
钱不够怎么办呢,你当然可以选择慢慢攒钱,等攒够了以后再买,但也可以先问别人借嘛。
通过借贷这个手段,从借款人那边借钱并且支付一部分利息,今天先把明天的钱提前先花了。
之后再用自己未来的收入,慢慢偿还这笔债务和利息,这批人我们通常叫做贷款人。
手里有钱的借款人,和需要用钱的贷款人都有了,双方的需求也匹配。
但是要完成借贷这个过程,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环节,就是借款人的资金安全问题。
作为借款人,自己去衡量贷款人会不会按时归还自己借出去的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
怎么能保证贷款人能够承诺足额偿还债务,而且借款人还能够相信贷款人这个承诺呢?这时候就需要银行这类中介机构了。
有了银行这类中介机构做担保,借款人也相信贷款人还本付息的承诺,信贷就产生了。
在信贷这个过程中,借款人则通过银行这个中间渠道,把手上的钱借给贷款人,实现手里资金的保值增值。
银行是那个负责保证借款人资金安全,敦促贷款人按时还本付息,同时在中间赚取利差的中介机构。
这里可以看出,通过信贷盘活了借款人手里的闲置资金,满足了贷款人的消费投资需求。
由于信贷不但刺激了货币的流通,也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现代信贷机制,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03 信用扩张是怎么完成的
我们知道,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一个人的消费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
假如你手里存了30万现金,全款去买了辆汽车,那么这笔钱就会进入企业的腰包。

这30万块钱兜兜转转,就变成了整条汽车产业链上,一系列企业的收入。
这些企业拿到这笔钱,会通过支付货款、再投资和发放工资等方式,把这30万再投入市场。
这里可以看出,你买车消费花掉的30万块钱,变成了别人的收入。在这个过程中,也给市场增加了30万的货币流通。
如果说你手里存了30万现金,决定贷款去买辆车。这辆车价值100万,你付了30%的首付。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把你的30万和借给你的70万,一并交给车企。
车企拿到这100万以后,同样会通过支付货款、再投资和发放工资等方式,把这笔钱再投入市场。
最终流入市场的资金,是你手里的30万自有资金,和银行借给你的70万信贷。
等于说你只用了30万的资金,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给市场增加了100万的货币流通。
这个过程通常我们叫做信贷扩张,这和大家常听的宽信用传导或者信用扩张,本质上是一回事。
当然了,我们这里用买车举例可能不太恰当,多数老百姓也不太会大额贷款去买车。
多数老百姓的信用扩张,也就是我们说的居民部门信用扩张,是通过买房的形式完成的。
比如你有30万,决定买套100万的房子。用房子作抵押,然后问银行贷款70万。
银行把你支付的30万首付,和通过信贷创造的70万,支付给房地产企业,信用扩张的过程就完成了。
房产企业拿到这笔钱,会支付下游供应商货款。通过再投资加杠杆,发放工资的等方式把这100万再投入市场。
可以看出信用扩张本身,是具备乘数效应的。这个乘数效应,主要是通过借贷加杠杆这个过程来完成的。
从统计数据看,居民部门里借贷加杠杆的主体,就是房产购买。企业部门里借贷加杠杆的大头,也是房地产企业。

这二者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是我们国家信用扩张和货币投放的主力部门。
在信用扩张的背景下,产生的加杠杆贷款操作越多,信用扩张流入市场的货币就越多。
大家一直讨论的M2高速增长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房地产这个载体,信用扩张以后印出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当我们支付30%的首付,贷款70%买房的时候。银行会把这些首付和贷款,全部支付给房地产企业。
我们这70%的贷款,等于说通过把房产给银行做抵押物的形式,凭空创造了货币。
这部分贷款,需要通过锁定我们未来20-30年的未来的现金流,通过银行这个中介机构支付给给借款人。
房地产企业拿到这个钱以后,也会通过拿地、支付下游供应商货款和工资的形式流入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总货币会变多。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这个过程创造了货币嘛。
以前总有人说,房地产是货币的蓄水池,其实这个说法不太正确。
准确的说,房地产本身起到的作用主要不是蓄水,而是超大功率印钞机。
因为房地产行业,是现代经济体系运行中,通过银行不断创造信贷的主力行业,也是信用扩张的主力行业。
04 房地产是真正的印钞机
很多人理解的印钞,就是一个国家需要用钱了,就直接开动央行的印钞机。
比如国家行政开支、军费、基建和教育,都用央行印出来的钱支付。
这个方法倒不是不可以,不过无锚印钞的结果就是恶性通胀。解放前的金圆券,现在的津巴布韦其实都是这个情况。
那么怎么印钞,才不会产生恶性通胀呢?要让印出来的每一块钱,背后都有抵押物或者相应的信用支持。
我们知道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整个世界货币锚定的是金本位。
不管是早期的英镑,还是二战以后的美元,能做世界货币,都是因为背后有黄金做抵押物支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世界正式进入信用货币时代,这等于说货币背后的抵押物没了。
美元这个世界货币从过去用黄金担保,变成了现在用美债和未来税收担保,这是我们在《美元是怎么称霸和收割全世界的》讲过的
所以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也就是货币通缩我们看不到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危机,也就是所谓的信用危机。
解决信用危机的办法就是通过印钞放水,来刺激经济。这导致了信用货币具有了与生俱来购买力不断贬值的特性。
美国人在这个阶段是用美债和美国未来的税收,取代了黄金这个锚定物给美元信用做担保。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人民币的信用哪里来呢?一个是用美元外汇储备做抵押物,借用美元信用。
可以说多数在二战以后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崛起的国家,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模式。
当然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我们货币增信的锚定物转变,中间也经历了一系列过程。这里我们就简单略过了,大家有兴趣未来可以再讲。
在九十年代决定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们和多数出口导向型的新兴国家一样,正式融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贸体系。
通过出口商品,赚来了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这些积累的美元外汇储备,就是我们目前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主要抵押物。
除了通过外汇储备做抵押物,发行基础货币。另外一块信用放大的基础,其实主要是房地产。
很多人没想明白的是,房地产尤其是房贷本身既是信用放大器,也是印钞机。具体原理我们在第三节信用扩张部分,已经讲过。
事实上过去几十年我们在做的,一方面是通过加入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出口商品赚取外汇,捆绑美元信用给自己的货币增信。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不断做大国内的房地产市场,通过房地产及其衍生的信贷给货币扩张增信。
这也导致了我们在短期内,很难完全脱离房地产。因为我们的其他金融工具有限,目前的体量还不足以给信用扩张背书增信。
再加上目前人民币没有真正意义上国际化,城镇化还在进行之中,所以房地产这个信用扩张工具在短期内不会放弃。
这就是为啥我们会看到,房地产调控紧一紧就要松一松,永远都是在去杠杆和加杠杆之中摇摆。
好多人之所以把房地产叫做夜壶,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也只有夜尿着急憋不住必须要用了,才拿出来夜壶用一下。
为啥老美这种国家,并不像我们一样,依赖房地产作为信用扩张的工具呢?
一方面老美已经发展300年,已经步入成熟期,早就过了城镇化那个阶段了。
另一方面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有世界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信用放大的工具可以从股票和国债市场里面找。
想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本质上就是要寻找新的信用放大工具,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可以预见的是:在人民币完成国际化之前,我们依然大概率要依赖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美元外汇储备两块,作为基础货币发行和信用扩张工具。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样的话不是房地产永远涨?买房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确实过去人口多的时候可以这么玩,但是现在人口逆转以后玩法变了,普涨普跌时代结束了。

随着人口生育率逆转,未来还会有价值的房产,是那些产业配套好,人口大量流入的地区。
05 理论上能印出多少钱
明白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计算一下。通过房地产这个信用扩张手段,理论上银行能创造出多少钱。
为了简化这个问题,我们假设全国只有一家商业银行,大家存款也只能去这家商业银行。
初始情况是客户A来存钱,存了100块在这家商业银行,这时候商业银行账面上就有100块钱了。
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下面这样的
不过作为银行,要付给客户A利息啊。所以这个钱不能留在自己账面上,必须要贷出去,不然就要亏本喝西北风了。
由于客户遇到突发情况,随时都可能来银行取钱。所以你不可能把这100块钱,全部都贷出去。不然客户取不到钱,不是要跳脚了。
为解决这个问题,央行规定这100元里面,必须有一部分要留下来,留下来的部分要打到央行账户保管。
这部分打到央行账户保管的钱,我们就叫做存款准备金。准备金就是用赖应对储户遇到突发情况,来银行取现金的情况。
理解了准备金的概念,大家就能够理解,为啥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扛得住的储户的挤兑了。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作为商业银行会把收到的100元存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存款准备金,另一部分用于放贷盈利。
我们假定央行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这时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下面这样的
现在银行账上有90元可以用,银行也非常需要把这90元放贷出去,这样银行才能盈利嘛。

这时候开发商B正好需要钱,需要90元。于是银行把这90元,全部贷给了B。
这时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成了下面这样。
之前账上的现金,变成了对开发商B的债权,或者说是贷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和我们平时把钱借给别人以后,自己账户上的钱会减少不同的是。
客户A的钱,虽然是通过银行贷款出去的。但是他账上的存款是一分不少的,还是100元。
开发商B拿到这90块钱贷款以后,开始盖房子。盖完房子他把90块付给了下游的建筑商C。
建筑商C收到钱以后,也想要获得利息,又把拿到的这90块钱存到了银行。
这时候银行账上又多了90块存款,虽然银行把客户A的钱贷给了开发商B。
但是经历了一系列循环以后,这笔钱最终又流回到了银行的口袋里面去。
这时候银行该怎么做呢?还是像之前的老样子,继续把这90元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作10%的法定存款保证金,也就是9块钱。剩下部分拿出来去放贷,也就是81元。
之后这81元又重复上面的过程,继续回到了银行。这81块,又被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的10%,也就是8.1元做存款准备金。另一部分72.9元,又可以贷出去。
整个商业银行贷款创造存款的流程和链条,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理论上最初的100万元,通过信贷层层放大以后,总共最多可以裂变出来1000万元钱。
更加详细的计算过程,可以参考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06 货币乘数和负利率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最终计算的结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关系,是非常大的。
简单说就是:银行通过信贷层层放大裂变出来的货币乘数,是存款准备金的倒数。
也就是10%的存款准备金,货币乘数理论上是在10左右。这种情况下初始的100万存款,可以最终裂变成1000万元。
大家最关注的广义货币M2,其实和准备金也息息相关。公式是M2=基础货币/存准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这就是为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得市场上的货币增多,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提高存款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使市场上的货币减少,给过热的经济降温。
以前我们还讨论过一个负利率的问题,其实负利率本身,目前更多的也是针对准备金的。
经济不好的时候,商业银行就不愿意放贷。倾向于把自己手里的钱,更多的存在央行。
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准备金越多,会导致名义准备金率越高。进而会导致货币乘数缩小,导致市场上钱少了。
这时候央行要用负利率的形式,刺激商业银行把钱放出去,从而刺激货币增长。
理论上我们认为:最初始的那个100万元,才是央行真正印出来的钱,我们叫做基础货币或者高能货币。
最后的这个1000万元钱呢,是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我们叫做广义货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M2。
这部分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也就是M2的多少,决定了资产、商品、服务的货币价格
通常M2流向哪个领域,这个领域的价格就会暴涨。楼市、股市、艺术品,甚至姜你军、蒜你狠都是同样的道理。
这里可以看出,准备金率主要决定的是市面流通货币的数量,所以我们叫做数量工具。
利率主要决定的是市面上流通货币的价格,所以我们叫做价格工具。
在2021年末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广义货币(M2)余额,是238.29万亿元。
目前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在11.5%,货币乘数是1/11.5%=8.695。
理论上我们的基础货币数量,应该是238.29/8.695=27.41万亿元。
通过上述计算,我们也可以看出:市场中80%的货币,都是由信贷创造产生的。   
当然了,上面这只是理论上的货币乘数。实际中的货币乘数,还会受到居民和企业贷款意愿的影响。

如果说实体企业觉得生意不景气,居民对资产价格上涨没有信心,银行的钱也就贷不出去,货币乘数自然也就会下滑。
从这个角度观察房地产,我们也可以归纳一下,现在为啥宽信用无法传导。
大家也可以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的这些归纳到底是不是正确。
首先是只有普通人愿意借钱买房,房子才能卖的出去。如果他们信心不足,那就卖不出去。
所以我们看到针对房地产的政策,基本就是放松普通人买房的首付门槛和购买资质,降低贷款利率。

其次是通常在房价上涨预期的时候,普通人愿意借钱买房,因为这时候可以坐等房子升值
最后是房价上涨预期不再的时候,通常会没有接盘侠,买房的和房地产商日子都不好过。
07 资产价格是怎么传导的
以前我们在《为啥现在单靠勤劳,是没办法致富的》里面,曾经讲过一个事情。
从2008年那次全球大放水以后,就开始步入到劳动价值远远跑不赢资产价格上涨的时代。你想要致富,就要借助资产价格的上涨。
这也是为啥我们看到,在2009年这次大放水以后,手里有100万现金的人和100万房产的人,距离在迅速拉开,
为啥我们会这么说呢?其实原理也很简单,我们假定现在回到2009年的时候,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2009年为拯救经济,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大放水。这些放水的钱,主要流入了城镇化和房地产。
可以说房地产商最先拿到银行放出来增发的货币,这时候货币首先流入地产商的账户,没有流入市场。
这个阶段因为信贷导致的乘数效应,还没有传导下去。市场上的货币还没有显著增多,物价也没有开始上涨。
作为最早通过信贷拿到增发货币的人,这时候拿到货币以后,购买的是市场上还没有涨价的生产资料和商品服务。
生产资料和商品服务包括了土地、钢筋、水泥等各种建材,办公成本、人员工资等等。
他们在2009年买地盖房的时候,所有的成本都是通过2009年的物价和劳动力价格,做基础计算的。
这个阶段的地产商,可以赶在物价上涨之前买地买物资盖房,用原来的工资雇佣员工。
在盖房和销售的过程中,这些增发的货币会作为支出,逐步流入市场,导致市场上货币逐渐增多。
我们假设两三年以后房子盖好了,这时候增发的货币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慢慢流入市场。
这时候叠加后续买房者信贷扩张,带来的货币乘数效应,最终市场上的货币必定增多,物价必定上涨,房价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过程中地产商卖房,实质上是用物价上涨前的价格锁定了自己的成本以后,用物价上涨以后的价格卖楼。
其实如果回顾过去十多年房产投资财富增长的密码,本质上就是经济周期引发的信贷周期,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
过往每次信贷周期启动,伴随的就是几家头部房地产企业或者政府部分大举借债,最终通过信贷推动广义货币发行,之后就是各类资产价格上涨。

理解了这件事,大家就可以在下一次机会到来之前做好准备,成为市场的既得利益者。
因为每当这个时候,你可以抢在他人之前购买各类资产。之后坐等流入市场的货币,来推高我们的资产价格。
这也是为啥我们以前会说:加杠杆和去杠杆,都是在历史中不断交替出现的。
从来没有不停加的杠杆,也没有不停去的杠杆。你要做的就是在加杠杆开始之前上车,去杠杆开始之前下车。
08 为啥会有通胀

这里可能要说了,这么下去不是债务螺旋上升,通胀也会不断稀释我辛苦赚来钱的购买力么?
确实是这样的,所以你才要跟上货币的宽松周期,在紧缩周期撤出啊。
我们知道货币虽然是一般等价物,也是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其实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
既然是商品,商品的价值就要受到供需决定,这是关于商品最基础的常识。
当市场上商品多了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就会贬值。市场上商品少的时候,商品的价值就会增值。
所谓的通货膨胀,本质上就是钞票印多了购买力下降,钱变得不值钱了。
所谓的通货紧缩,就是市面上钱的数量少了,钱的价值和购买力也随之提高了。
所以通胀的原因和结果,就像弗里德曼说的一样,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
为啥货币进入信用时代以后,通胀会持续产生呢?因为各个国家都需要百姓努力工作。
当市面上的货币越来越多,商品价格温和上涨,通货膨胀持续存在的时候。
在这个背景下,往往意味着经济处于中高速增长期,这时候大家更倾向于把钱拿来投资或者花出去消费。
因为钱拿在手里会贬值嘛,花出去消费买到了东西,投资可能会赚到更多的钱保值。
消费增多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生产,继续扩大投资,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
相反如果一直都是通货紧缩状态的话,代表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值钱,商品越来越贬值。
那么这时候人民就会热衷于存钱而不是消费,从而降低社会的总支出水平。
消费少了,自然也没人投资生产,整个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就会同步下滑。
老龄化以后的日本就是这样,我们在《生育率可能要低于日本了》讲过这个事情。
熟悉经济学理论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支出等于另外一个人的收入,这是个恒等式。
社会总支出的降低,会导致社会总收入的降低。总收入降低以后,又会进一步导致总支出降低。
这样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整体经济和总需求出现螺旋萎缩,这是任何国家都没办法接受的。
这就是为啥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大家都非常讨厌通胀。但是各个国家每年,依然会设定通胀目标的原因。
百年前的金本位时代,其实是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因为货币发行受到黄金这个锚定物的制约,货币是有纪律的。
现在的世界货币体系,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是美元这个世界货币以美债作为锚定,建立的信用货币体系。
美元的发行以美国国债作为锚定,其他国家货币以美元和本国债务作为锚定。
在这套体系下,美联储是世界央行,理论上美国超发货币,全世界都要跟着超发,只不过早发晚发罢了。
所以在不改变现行全球货币制度和体系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无解的。
只要人口不像日本一样步入老龄化引发总需求收缩,印钞导致的通胀会一直困扰着我们
当然了,过度的信贷投放会导致远超设定目标的通胀水平,也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货币信用降低。
在后续的信贷收缩中,也会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我们之前在《全球资产价格泡沫,最终会被什么刺破》里面,其实讲过这个事情。
尾声:
过去很多人都把一个逻辑搞反了,以为是货币超发才导致房价上涨。
其实真实情况恰恰相反,是因为大家买房贷款带来了货币扩张,扩张以后再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
这是个自我循环增强的过程,这也是为啥大家看到只要贷款数据回落,房价和成交量就不动了。
过去十年我们为啥看到国内房子再涨而不是股票?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红利叠加城市化。
这个事情之前我们写过篇《连炒房都一模一样》,讲的是台湾地区的房地产发展史,其实道理一样。
过去十多年,是国内城市化最快的时期。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导致房产作为主要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不过现在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将步入老龄社会。
再加上现在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0%,人口红利耗尽叠加老龄化,意味着已经接近城市化尾声。
这也是为啥我们去年会说,《未来大多数城市,都很难靠房产保值了》。
如果我们粗略估算,可能未来可能还有10%左右的空间。所以对多数城市来说,投资房产必须要精挑细选了。
这也是我们告诉大家:未来《三四线以下的房子未来是消费品》和《未来楼市会出现明显分化》最大的底层逻辑。
这里我们观点没啥变化:除了少数那些人口流入的一线强二线城市还有投资价值,其他城市多数都是消费品。
未来一线强二线这类高线城市,会加大供应量稳定房价。让房价走势相对平稳。不要出现大涨大跌。
这期间高线城市内部也会出现明显分化,豪宅和优质次新会加速金融化,老破小横盘,长期看最多也就和通胀差不多。
多数低线城市的走势非常确定,未来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生育率走低,都会变得有价无市,成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品。
如果你在这些低线城市,每次价格出现反弹,都是你卖出置换到高线城市的机会,而不是反过来买入的机会。
所以如果你在三四线以下的低线城市,后面真的遇到因为刺激经济,而导致的房价反弹。

这时候你该做的是赶快把手里多余的房子卖给接盘侠,而不是加码买入。
PS:我们的新书出版了,点击下方的图片,可以直接下单。或者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也可以下单。
或者在当当搜索《看准》,也可以购买。期待大家读完以后,给我一些反馈。
如果转载本文,文末务必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炒股拌饭”
点击关注下方账号,获取最有用财经信息和投资趣闻,每篇文章都有彩蛋或者惊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