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写乌克兰局势又过去了两个月,今天来更新一下情况。
老读者应该已经很清楚我对这件事的看法了,新读者可以按顺序看一下《预测一下乌克兰局势中各方今后的动向》、《杨志卖刀,你只骂杨志和牛二?》、《欧洲垮到什么程度,最符合美国利益?》、《俄乌冲突一周年,各国向何处去?》、“北溪管道是亲乌势力炸的”:《纽约时报》转风向了。我们的逻辑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这样一起牵涉广泛的地缘政治事件,各方都会试图借机增强自身国力,削弱对手国力。从实际利益的角度,我们可以推测各方的立场与动向,基本上八九不离十。
从上一篇3月初的《
“美乌嫌隙在扩大”:近期民主党喉舌口径急转
》后,这两个月有关乌克兰战场的重大消息差不多有:1)巴赫姆特战局持续朝对乌不利方向发展;2)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元首或外交负责人陆续与中方会面;3)拜登正式宣布寻求2024竞选连任;4)中乌元首通话;5)
Seymour Hersh继续爆料乌克兰贪腐情况,泽连斯基处理35人贪腐名单中的10名;6)俄方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试图暗杀普京,泽连斯基否认。
这些事情的背后,是旧趋势日益增强,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的趋势。
旧趋势指的是老欧洲越来越不想继续充当俄乌冲突的代价。
我们在2022年2月底刚开打时就试着用克莱因方程从经济、军事、政治等角度详细分析过,俄乌冲突里最大的冤大头就是欧洲(
预测一下乌克兰局势中各方今后的动向
),后来我们还补了一篇分析美国对吸血欧洲的预期(
欧洲垮到什么程度,最符合美国利益?
)。随着2023西方国家经济危机愈发迫近,老欧洲自救的动机越来越强。

以马克龙访华为代表的老欧洲大国与华会谈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事件。前几天很多人注意到了中乌元首通话,其实差不多同一时间,回去法国的马克龙也和泽连斯基通了话,新闻里的“防御支持”是无用的老调重弹,“商讨和平方案”才是重点。

旧趋势的另一个方面指的是拜登政府越来越失去对俄乌冲突的控制,并且两个月前的喉舌转向如今变得愈发明显“北溪管道是亲乌势力炸的”:《纽约时报》转风向了》、《美国可能真要抛弃乌克兰》、《“美乌嫌隙在扩大”:近期民主党喉舌口径急转)。
我们来看POLITICO昨天发的一条解释克里姆林宫无人机袭击事件的文章。文章作者是我们的老熟人、和拜登团队关系特殊的Alexander Ward(《现实纸牌屋:最高院的判决草稿是怎么泄露出去的》、《为解决美国毒品危机,共和党议员提案轰炸墨西哥》)。他放出来的消息很多时候几乎可以视作拜登团队的官方声明。
这篇文章里除了反复强调“美国情报官员对袭击不知情”外,信息量最足的两段是这样的:

第一段说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Mykhailo Podolyak强调暗杀普京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这句话是实话,但是问题在于不符合乌克兰或者说泽连斯基的利益,不代表不符合乌克兰国内强硬派的利益。之前爆破克里米亚大桥一般就被认为是乌克兰强硬派违背泽连斯基意愿私下搞出来的。
果然第二段紧接着就提到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
Alexander Ward等还提到了“一个亲乌克兰组织炸毁了北溪管道”,以及美国情报部门相信俄罗斯学者杜金的女儿杜尔金娜去年也是被乌克兰方面炸死的——这里POLITICO提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思,屎盆子不给泽连斯基铲掉。北溪管道的事我们之前在“美国炸毁北溪管道始末”:Seymour Hersh的新调查报告》和“北溪管道是亲乌势力炸的”:《纽约时报》转风向了》里详细讲过了,拜登政府现在是摆明了一定要泽连斯基当替罪羊。一个新的变化是提到了杜尔金娜之死,要知道之前民主党喉舌及其附庸热衷带的节奏是“杜尔金娜死于俄罗斯内部派系斗争”,现在用“美国情报部门”背书,将凶手直指乌克兰,美媒肉眼可见的立场持续松动。
没有什么变化是无缘无故的。民主党喉舌偷偷转向主要是因为拜登确认要参选2024了,急于与受困的泽连斯基政权切割。最近华盛顿的大事是两党关于债务上限的斗,这个以后我们会专门写文章,目前的进展是麦卡锡等共和党人成功卡住了拜登,拜登没那么多预算了,施政就会受影响,明年大选也会不利。具体到乌克兰,美国对乌援助很可能要变成麦卡锡主张的一次一议。要知道两个月前泽连斯基邀请麦卡锡访乌,麦卡锡是立即公开拒绝的。
继续与泽连斯基绑定对拜登来说属于边际效益递减,隐患却与日俱增。
除了上面讲的北溪爆炸等事件拜登需要泽连斯基挡枪子,最关键的就是乌克兰无法取胜。过去一年多,民主党喉舌不吝于每周几天的将炮火中的乌克兰人民照片放上头版头条,放在以前这些都是对俄罗斯的声讨,
但随着2024的到来,这些照片都会带上另一层含义——它们也都是对拜登无能的声讨。
还有就是乌克兰的体制问题越来越成为拜登的定时炸弹。即使按照美式民主的标准,俄乌两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现实也属于大同小异的状况。我们很早以前就讲过,2021年还被National Interest等美国媒体称为寡头傀儡、各种方式驱赶反对派、通过了“欧洲最不自由的法律”的泽连斯基政权,怎么就在俄乌冲突后一跃成为“自由世界的卫士、民主世界的典范”了(《美国可能真要抛弃乌克兰》)?把美国立国之本的“民主”意识形态和泽连斯基勾连,拜登赌得太大了。
可以说局势逼得拜登不能不与泽连斯基切割。切割的方式除了上面说过的把美国干的、乌克兰国内强硬派干的上不得台面的事都扣到泽连斯基头上以外,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强调泽连斯基政权的腐败。
关于美媒对泽连斯基政权腐败问题的报道,在北溪爆炸新闻转向时就出现过一波了(《美国可能真要抛弃乌克兰》),最近又有新的消息,就是曝光了美国摧毁北溪、逼得拜登不得不拿泽连斯基挡刀的Seymour Hersh上个月出了新报道,讲的是泽连斯基政权的腐败情况。
Seymour Hersh发现,华盛顿的一些人和基辅的一些人,在通过设在波兰、捷克等地的皮包公司,有计划、大规模地侵吞乌克兰的国有资源以及美国对乌援助。其中仅基辅来说,据估算自泽连斯基以下,每年就被私吞4亿美金。今年1月CIA局长与泽连斯基会面,拿出一份基辅35人贪腐名单,十天后泽连斯基公开免职了其中10名。
Seymour Hersh的最新报道呼应了3月底美俄乌社交媒体上疯传一张照片,照片上据称是乌克兰国家银行行长Andrey Pyshniy和他最新款劳斯莱斯。3月底这张照片刚出来时,辩解方最早的说法是这个地点是在伦敦而非基辅,但后来从过往照片到车牌,都显示照片确实是在乌克兰国家银行大楼前。
之后的辩解变成楼确实是乌克兰国家银行,车牌确实是乌克兰车牌,车确实是最新款劳斯莱斯,背影确实是Andrey Pyshniy,但车不是Andrey Pyshniy的,而属于当天去银行办事的一位乌克兰寡头。持这种说法的是《新闻周刊》,《新闻周刊》的“事实核查”栏目同时强调查不到具体是哪位寡头,强调照片疑似是Telegram上的俄罗斯账号先上传的,还重点强调在美国许多共和党和极右翼热衷通过这张照片抹黑泽连斯基政权。
《新闻周刊》是我看到的唯一一家写长文为Andrey Pyshniy辩护的美媒。最有意思的不是《新闻周刊》用“事实核查”栏目为Andrey Pyshniy背书,也不是长文发表后不到半个月Seymour Hersh的报道再次引爆网络,而是这篇“事实核查”的作者Yevgeny Kuklychev,个人介绍显示他是出生于俄罗斯、在英国长大的记者,专注于报道俄罗斯、东欧以及美国政治。
显然
Yevgeny Kuklychev不太了解美国政治,因为如果了解的话,就不会在3月底那个情况未明的时间点全力为泽连斯基政权的腐败问题辩护。他这篇水分多于事实的“事实核查”出发点其实是反对俄罗斯,但反俄不代表要挺乌,他忽视了民主党其他喉舌那时已经表现出来的拜登欲与泽连斯基切割的迹象。民主党喉舌当下的“正确操作”是强调基辅的腐败,避谈华盛顿的腐败,对Seymour Hersh之类的报道进行精准地选择性运用,就像去年《纽约时报》对unusual_whales“国会山股神”调查的精准运用一样(《腐败的媒体如何假装监督权力》)。
上面基本上梳理了一遍最近两个月的乌克兰局势动向,简单说老欧洲希望俄乌停火,拜登和美国方面也有了让俄乌停火的动机,泽连斯基失去了拜登的支持,打不下去也得停火,我们这边从一开始就是呼吁和平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停火。
停火需要让普京和泽连斯基都下得来台,需要让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能对内宣称自己胜利。对泽连斯基来讲,我们这边提出的“十二点和平方案”的第一条“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他最大的希望。那么问题就来到了普京这边,俄罗斯要什么?
以此推之,这两天俄方曝出来的普京被暗杀的消息,就很值得玩味了。可以料想的,俄罗斯这不是朝向乌克兰开价,而是朝向老欧洲和美国开价。马克龙、拜登等人能给普京什么?拜登会不会也来一招极限施压应对?是接下来的问题。
对于我们这边来说,过去一个月路透社等英美媒体不时就展示一下布林肯、耶伦和雷蒙多等拜登内阁成员急于访华的期望,很显然,他们来华要谈的事情又多了一件。
— END —

特殊时期,可能有用:
备份地址:https://github.com/Linyiwu015015/-/issues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出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