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上好。
昨天本来预告得好好的,今天搬运《巴塞尔报告》,但是又要临时换题了~
因为知乎大佬Luxenius老师今天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把钉子户日常防范流程梳理得特别到位,实用性很强,应该尽快转给尽可能多的人……所以《巴塞尔报告》什么的,继续顺延一天吧。
下面开始搬运。

Luxenius老师的太长不看版总结:
别看这一万字显得非常复杂,实际上关键就三点:
1、树立清洁和污染的概念,有了这个以后,你知道什么是脏什么是干净,不会颠三倒四到处造成污染,各种流程其实都是顺水推舟。
2、把家庭入户这个环节做足。这样家里才是清洁的,也才有足够的安全感。
3、通风换气消毒。即便你不幸感染一屋子,这方面做好了,很可能大家都比较轻微,因为病毒被稀释了很多。也没有那么难吧。

目录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能靠自己了,你的家人也得靠你。
而且,这是长线作战,必需改变生活方式和家中布局,将个人防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到。
我们的目标:苟全阴性于乱世!
躲过了高峰期,就是相对安全的低谷期,就有可能全程不阳。晚阳就是赢,不阳就是超大赢。
晚阳也是有很大健康意义的,你就算感染了,接触到更低的病毒载量,可以换来更轻的感染。
退一万步讲,一次阳了,几个月后还有再次感染升级版毒株的可能性。不要摆烂心态,要防。
我认为那种所谓的「做好了一切防护结果出了个门就阳了」、「一直不出门都阳了」是几乎不存在的。一定是个人和家庭成员防护的疏漏。
我在共存区,有些护士一直要跟阳性患者待在一起,甚至跟吹着呼吸机的Omicron阳性患者共处一室6-8个小时,防护无非就是多了个面屏,多穿个像围裙似的隔离衣,连脖子都遮不住的。但她们都极少感染,人均一年不超过一次。
我不相信在户外两个戴着口罩的人因为擦肩而过就能传染。
一般来说,如果你口罩没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手卫生,或者家庭成员上。因为Omicron还是有潜伏期,所以感染的时间比你想象中早。当然,也可能是室内通风换气的固有缺陷。
下面进入正题。

1、简单了解新冠病毒传播的特性

新冠病毒的在感染者(包括无症状)说话、清嗓子、咳嗽、打喷嚏等的时候从呼吸道排出,释放含病毒的液态颗粒。这些颗粒有不同的大小:
  • 弹道颗粒(>100-200 μm)近距离抛物线下落,不容易被呼吸道吸入,但是可以在很近的距离落在皮肤黏膜上,也会落在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
  • 大颗粒(5-100 μm)的下落距离稍远,可以轻易被吸入上呼吸道,也会落在物体表面上。
  • 小颗粒(0.1-5 μm)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且不仅能进入上呼吸道,还能进入小气道和肺部。
此外,粪便、痰液、呕吐物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病毒,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和下水道中。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从下水道中取样来监测病毒传播情况。马桶和下水道的病毒在水流冲刷中还有再次进入空气的机会(形成气溶胶)。
这样新冠病毒就有了三种关键的传播方式:
  1. 飞沫传播。通常距离不会超过1米。但是打喷嚏等动作也可以将飞沫抛射到最远数米的距离。
  2. 接触传播。粘在物体表面的新冠病毒被人触摸以后,病毒不会从皮肤直接进入人体,而是因为触摸者又摸了自己的眼口鼻附近,或者摸了个人物品(例如口罩内侧),然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这个传播方式非常关键。
  3. 气溶胶传播。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还可以跟随气流进入风道。气溶胶不仅可以从感染者的呼吸道排出,也可以在下水道冲水中产生。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等情况下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溶胶。
对于飞沫传播,符合标准的口罩可以有效阻拦,因此公共空间所有人戴口罩并保持适当距离(1.5米)是足够有效的隔绝方式。
对于接触传播,一方面当然是物品表面的消毒,但更加重要的是手卫生,因为手才是将病毒从物品表面带走的关键媒介,没有人会去舔外面的东西(是吧?)。有人以为接触传播是病毒透过皮肤,于是戴着手套,却还是不讲究,摸了其他东西又摸自己的脸、摸自己手机,于是感染。
对于气溶胶,正常生活情况下,很难做到完美清除和隔绝,但是气溶胶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构成可以传染人的病毒载量,所以我们采取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防范:
  1. 在公共空间里,对外保持通风,对内进行空气过滤与消毒。
  2. 在人员密集的封闭空间中,佩戴N95口罩。其他环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3. 在家庭环境中检查下水道结构,防范同楼栋通过下水道产生气溶胶的可能性(这部分先参考其他专家的文章)
  4. 极端容易接触高载量气溶胶的环境需要N95+面屏+隔离衣/防护服。普通人基本不会遇到这种场景。
  5. 绝大多数建筑不需要担心有病毒的气溶胶从窗外飘进来,气溶胶暴露于户外,会极大的被空气稀释,如果还内再次飘到室内,其浓度极低,已经不足以引起任何感染。相反,开窗通风可以稀释室内空气中的病毒。
物品消杀和空气过滤消毒在疫情早期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然而,Omicron变种出现了体外存活时间的前所未有延长(温度25℃,湿度45-55%):
Omicron BA.2在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可以延长到近200小时 = 8天零8小时,非常恐怖。甚至低温环境下可能还能进一步延长。
虽然从物体表面能够检出不等于足够传染人(例如病毒已经失活但核酸还完整能被检出),
然而其存活时间的延长可能是Omicron极强传播力的关键,
并且可以推测其在空气漂浮时,存活时间也显著延长了。 
所以,除了口罩、手卫生,物品和环境也要消杀,通风也要做好,还要进行空气过滤与消毒。

2、清洁/污染观念的树立【关键】

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对普通人最难的事情。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医务人员,没有经过训练,没有在临床上接受过按表格打分、人人过关的标准化培训,也没有因为不小心用触碰污染区什么的挨骂的经历。
换句话说,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算你做了一个明显增加感染风险的动作,也没人立即向你亮红灯,因此你从来不会察觉。这就是,一般人即便拥有N95,也未能避免感染的根本原因。
然而一旦树立这种认知,很多流程都变成顺水推舟了。

2.1、什么是清洁的?

这里的清洁是相对概念,不是无菌无病毒,也不是绝对保险,不等于舔了不生病,也跟医院里面的清洁不太一样。
只是说,但凡「清洁」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去纠结有没有病毒的问题。这样可以为我们生活创造安全舒适区。例如:
  • 用流水+抑菌皂液充分规范洗过的手和物件,是清洁的。
  • 用免洗消毒液充分涂抹过、还没摸任何东西的手,是清洁的。用酒精胡乱喷两下不算,要满手抹匀才算。
  • 口罩内侧对着自己的一面是清洁的。
  • 用清洁的手取出的刚开封的餐巾纸是清洁的。
  • 用合格消毒液(后面讲)消杀过的环境是清洁的。
核心个人用品,必须保持清洁,例如手机、真无线耳机、没用过的口罩,例如裤兜衣兜,例如女士的随身包的内容。摸之前要保证手是清洁的。

2.2、什么是污染的?

污染不代表一定有感染性,但是你无法100%确定,我们视之为污染,是为了提醒自己保护清洁区。例如:
  • 戴上之后的口罩的外面是污染的。
  • 用过的口罩摘下来以后,如果里面被摸过了,或者如果折叠放进兜里,那么口罩外侧、内侧、兜里,全都污染了。
  • 已经取下来的口罩,你自己都不记得它用没用过,摸没摸过里面的,一律都是污染的。
  • 任何其他人有机会接触的外界的环境和物品,包括各种公共界面比如地面、桌面、座椅、把手、扶手、按钮、公用的触摸屏键盘鼠标,都是污染的。
  • 如果你的手机被未清洁的手摸过,或者随便放在了公共桌面上等等,是污染的。
  • 感染者用过的衣物、床上用品等,以及所居住的小环境,是污染的。
  • 你外出去过公共场合以后,你的外套、裤子、鞋子是污染的。
  • 纸币是污染的。

2.3、神圣不可污染的区域

指绝对不能用污染的东西去触碰甚至靠近的:
  • 眼睛、鼻子、嘴,及其附近的皮肤。
  • 伤口、破损的皮肤。
  • 你的餐具。
  • 床上用品。
  • 婴儿。

3、家庭缓冲区和清洁区的建立

如果没有清洁区,你将感到处处危险,从而惶惶不可终日,就彻底背离了正常生活的目标。
因此,家一定要是安全、舒适和清洁的。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参照医院的规划,要在家庭入户处设立一个「缓冲区」
由于每个人居住条件千差万别,我们仅举例说明,大家发挥智慧,举一反三,也可分享一些经验。

3.1、入户大门

我在武汉疫情那段时间就这么搞的。在家门口扔了一个吸水的地垫,放一大瓶次氯酸消毒液,倒在吸水地垫上润湿。进门前先在有消毒液的地垫上踩几下,然后在干的地垫上又擦擦鞋底,几秒钟时间,就把鞋底消毒并剐擦了,进门的时候就不会把外面的污染踩进屋。
现在有更好的这种,一体化分区的地垫。看你的布局。
(拍老师的画外音:Luxenius老师知乎专栏文章里有带货链接)
进大门以后,里面还有个地垫,这个地垫是只能踩外出鞋的,换穿拖鞋以后就不能踩,这样就区分了室内鞋和室外鞋的区域,起到了隔离的作用。
里面这个地垫脏了,用吸尘器吸一吸就好了。

3.2、玄关区

进入玄关以后有挂衣架和挂钩。外套就挂在这里,不再进入室内。我对家人的要求都是,外套要把里面翻到外面,外面翻到里面,这也是从医院的隔离衣学的规矩——外套外面是污染的,就裹在内侧;里子是相对清洁的,就向着外面。这样你在拿取的时候,以及其他人的衣服,就不会相互污染。
外出鞋和拖鞋分开放,外出鞋离大门近一些,不要相互挨着或交叉。
电脑包等东西也尽量放在玄关,如果还有空间的话,尽量不要带入卧室。
玄关靠门处放一个垃圾桶,也可以用废弃快递箱什么替代,用来丢弃口罩、手套等。

3.3、通风、空气过滤与空气消毒

家中必需要保持通风,尤其是非独居者。家里有一个人防护方面漏洞太多,他就可以把病毒带回来,但如果家庭常规保持良好的通风和过滤,其实还有机会在出现阳性后仍保护其他人不感染。
而且,人被感染的时候,初始的病毒载量的多少,跟其感染后的病情轻重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即便是家里出现了感染者而你一开始没发现,通过通风、过滤、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借助宾大的一篇论文中对办公建筑中的新冠防护的设计图说明一下,其要点如下:
  • 开窗通风,稀释气溶胶浓度。
  • 空气过滤器(空气消毒净化机)放置在房间中不靠墙的位置,过滤病毒颗粒。
  • 新风系统实现空气流通过滤循环,也稀释浓度。
  • 远紫外光灯(222nm)在风口进行消毒,杀灭病毒(说实话我不太懂这要如何在不对着人照射的情况下实现,可能是特殊定向设备)。
我家装修的时候就安了热交换中央新风系统,但是就像图中那样,进风口在天花板上,在有效过滤之前空气先循环起来了。所以还是要有地面的空气消毒机器。而且新风除非是装修时候安装了,后期再搞效果不好了。
能一直保持开窗通风是最理想的,如果因为保暖等原因不能一直开,按照国家的公众防护指南,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室内的空气的循环过滤消毒,医院发热门诊用的是空气消毒机,是内置了不产臭氧的远紫外光的,体积巨大。
我最后搞的是这个,市面上同类产品几乎唯一消毒准字号的,其巨型和悬挂版本有些医院和方舱也在用。HEPA过滤,内置消毒模块,随出风气流释放羟基自由基粒子,会落在周围物品表面和缝隙,起到一定表面消杀作用,反应完了以后变成水蒸发了,对皮肤和呼吸道也是安全的。
(拍老师的画外音:Luxenius老师知乎专栏文章里有带货链接)
这个我放在客餐厅,链接入户玄关的位置,这样进一步就把相对不太清洁的缓冲区和需要保持清洁的家庭内给兼顾到了。
再说紫外光灯。家里面直接照射的紫外灯有明显的缺点,附近有人的时候不可以使用,伤害皮肤和眼睛。并且可以导致塑料、皮革等加速老化。我以前用的时候,旁边的白色插线板半个月就变得焦黄了。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取决于,比如你的玄关,是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或者可以用于卫生间的消毒。我认为没有理由在家里大面积无差别的照射。
另外美国FDA、我国卫健委还有WHO都有提到新冠和SARS时期的经验看,紫外光灯对于冠状病毒类的杀灭作用有限,家用设备消杀效果证据不足,需要的波长、能量和照射时间尚不明确,而且如果病毒颗粒不被直接照射而是深入到纤维、孔隙中,则杀灭不了,所以不应该作为家庭主要的消毒方式,中美都没有将紫外光作为主要推荐。
绝对不能将任何消毒剂加入加湿器/雾化器中试图空气消毒,这样会造成重大健康风险和生命危险。

3.4、物品和环境的消杀

对新冠病毒有用的消毒液很多种类,例如含氯消毒液、季铵盐、酒精等,但一定要认准有【消毒准字号】的。其中酒精浓度并不需要特别高,35%即可在15秒内杀死所有新冠病毒,达到90%以上反而效果打折扣,一般不超过75%。还有更多可选类别,建议阅读官方为新冠病毒推出的《消毒剂使用指南》。
适合家用的还要考虑安全、低毒、挥发后低刺激性、性价比等综合因素。建议:
  • 手和皮肤消毒,一些随身物品的表面消毒:酒精(60-75%乙醇)
  • 物品表面和环境:次氯酸消毒液,或者二氧化氯消毒液(二选一)。注意次氯酸有漂白性,不适合有色衣物。
  • 蔬菜瓜果消毒:稀释的次氯酸或者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可以稀释到物品消毒的1/20,需要冲洗。
  • 衣物、床上用品:双链季铵盐
  • 对新冠无效的常用消毒液*:洗必泰(氯己定)。
*对氯间二甲苯(棕色的滴露/威露士等)对SARS-CoV-2病毒是否有效,有争议,没有被卫健委推荐。请自行判断。
对于次氯酸,可以自己用泡腾片加自来水兑消毒液,不必买成品,这样价格低廉。建议次氯酸擦拭消毒时,买一些一次性PE薄膜手套来操作。还要买个喷壶,方便对包装盒等消毒。
定期对玄关地面等位置用低浓度的次氯酸消毒液拖地,并擦拭鞋柜、玄关柜、挂衣区等地方。

4、手卫生

上面说了,手卫生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避免接触传播的关键,重要性甚至大于物品消杀。而非常非常多的人,都做不好这一点。做不好这一点的关键问题在于上面的第2条,即未能建立清洁/污染观念,所以建议反复想想。

手卫生有两种方式:

  • 流动水配合洗手液搓洗。要做到医务人员级的话,请搜:七步洗手法,我认为普通人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但是最好参照这个,照顾到手每个缝隙。
  • 免洗快干消毒液搓手。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消毒液将双手每个缝隙都充分浸湿,不要「干搓」。随身携带的手消毒液不要用喷雾,否则很难把整个手都充分。

什么时候用流水洗手呢?

  • 回家、完成入户流程后,至少要流水+洗手液彻底洗手一次。你也不想满手污染/酒精的吃饭吧。
  • 吃东西、便后、睡觉前等等。
  • 揉眼睛、抠鼻子、摸嘴等动作之前。污染的手绝不可以摸自己的脸,而快干消毒液是有刺激性的,消毒以后还是不适合摸眼睛什么的,所以最好要用流水洗手。
  • 触摸儿童前。
  • 完成家务后。
  • 原则上除了刚进家门,在家里都用流水洗手。

什么时候用免洗快干消毒液消毒手呢?

  • 入户的时候,在玄关的缓冲区,完成各种动作时。
  • 在外面,已经摸了污染的东西,准备使用手机、耳机之前,或者准备把手揣进兜里前。
  • 在外面准备取戴口罩、调整口罩。
(拍老师的画外音:Luxenius老师知乎专栏文章里有带货链接)

5、个人防护的场景流程示例

这是从想法区征集的条目,有我个人的主观性,欢迎分享经验。

5.1、回家入户【重中之重】

为了把家里打造成干净安全的空间,这一项必须反复练习严格执行。
假设用钥匙开门。
如果地垫上的消毒液干了,先倒一些上去,能湿润就行,不用太多。
在浸有消毒液地垫上擦鞋底→在干的地垫上反复刮蹭。
快干手消毒 → 掏出钥匙,开门→在门内的地垫上脱掉外出鞋→换成拖鞋→快干手消毒。
放下包→脱掉外套,将其内外翻转*,挂在玄关衣架/挂钩→快干手消毒→消毒液喷内侧门把手。
屏气→拉着口罩的两根带子取下口罩,注意抓紧,不要弹口罩→将口罩扔在门口的垃圾桶→快干手消毒。(不定期消毒液喷淋一下垃圾桶)
将衣服裤子脱掉扔进脏衣篮→流水+洗手液洗手→洗脸、眼镜。
洗澡或者进行其他活动。如果要进卧室,先洗澡洗头。
*解释:为什么要将外套翻转悬挂——来自医院传染病房的流程。进入传染病房要在外面套一层隔离衣。以前没有一次性的隔离衣,都是反复使用棉布的隔离衣。隔离衣分内面和外面,穿的时候内面向着自己,外面是接触传染病人的。脱的过程很讲究,中途要多次消毒手以免污染自己里面的衣服。最后悬挂时,是将隔离衣的内面翻出来,把外面包在内侧,内外翻转,这样下次有人再穿的时候,就不会被有病原体的外面给污染到。

我们将这个流程简化为简单的消毒手和内外翻转,应用到入户环节。

5.2、乘坐电梯

哪怕只是下楼扔垃圾、遛个弯,只要是离开家,必戴口罩。
坚决不坐,等下一班的情况:有人不好好戴口罩(包括露出鼻子)、有人咳嗽、总人数超过3个、有动物。
电梯内如果有其他人,尽量站远一点,尽可能表现出嫌弃的样子,增加距离感。
电梯按钮用什么按?
  • 一次性的纸巾
  • 一次性的薄膜手套
  • 弹出式圆珠笔的笔尖
  • 左手小指的指关节(随后尽快消毒手)
大忌:用手机按电梯。这样做等于污染了你的一切。

5.3、手机的卫生问题

手机理论上应该是你需要保持随时清洁的随身用品,只能用清洁的手触碰。但是由于大部分人都是高强度使用手机,因此手机被不小心污染,然后将污染带到手上、口袋里甚至枕边的可能性很大。
建议手机壳不要结构太复杂,尤其不要有很多很深的纹理,导致藏污纳垢。
建议在这些情况下对手机进行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 在污染的表面上放置过后
  • 用污染的手拿过了
  • 在人流密集场所长时间使用手机之后
  • 回家以后
关于回家,我的手机是IPX68防水的,所以我回家会取下手机壳,把手机和手机壳分别用流水+洗手液把手机洗一洗,注意,必须冷水,用热水会破坏手机中的粘合剂,可能导致防水性下降,完了之后用纸巾擦干。如果擦了之后还不够干,我会把手机、手机壳放在空气净化消毒机的风口上,1-2分钟就吹干了。
小偏方:很多护士在医院上班的时候把手机装进一个PE塑料薄膜手套中使用的习惯,只要不举起来拿到耳边接电话,就一直装在手套里使用,取出来的时候用沾酒精的棉片、纸巾消毒手机。可以参考。

5.4、食堂吃饭

如果跟周围人不能隔开1.5米以上:不吃,打包带走。
食堂封闭;空气不流通;空间狭小;人多:不吃,打包带走。
宁愿端着在外面边吹风边吃。
如果能吃,一个人单独一张桌子。
取餐前最好流水洗手,不行的话快干手消毒。
多准备一些餐巾纸。用酒精湿巾擦桌子椅子,或者在自己的用餐区用餐巾纸铺一块安全区。
如果没有可以更换的口罩,就拿一张餐巾纸放桌上的远处,口罩外面向下放在那个纸上,再在口罩内面盖一张餐巾纸免得污染。
吃完饭就把口罩戴上,取戴口罩的时候都只摸带子不摸外面里面,摸完了要消毒手。

5.5、餐馆吃饭

吃个毛,打包带走。疫情高峰绝不堂食。
等你认识的人都阳了恢复了,没有新的病例产生了,差不多进入低谷期,可以逐渐恢复。

5.6、拿快递回家

回家步骤参考5.1 。这里针对快递本身。
玄关最近处放一把拆箱刀,可以用个盘子装着,一直保持污染状态。
开着门,把快递盒打开,把里面内容倒在玄关的地面上,外包装盒扔门外面。
快干手消毒→消毒液喷快递内容(根据内容决定用酒精还是次氯酸)。
不急用的快递暂时静置。需要立即用的,把内包装打开,内容倒在干净的地方,把内包装扔在玄关。
按5.1继续完成入户动作。

5.7、外卖

戴口罩迎接外卖。拿到后放玄关的地上。
如果外卖已经被口袋扎紧,喷一喷酒精消毒液。
洗手后,准备自己的碗和盘子。
把外卖口袋打开→快干手消毒→取出内容→倒入自己的碗和盘子→流水洗手→开席→收拾地上的快递包装。

5.8、买菜做菜

入户参照5.1 。
不急用的菜:消毒手→更换家中的保鲜袋→静置。
需要立即放冰箱的肉、菜:消毒手→更换家中保鲜袋→放冰箱。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冲洗/消毒冲洗。
需要当下处理的菜:消毒手→流水冲洗菜、肉→处理→洗手→烹饪→开席。
直接用流水冲洗,就是注意中途要做别的事情的话要重新洗手。一律烹饪熟。

5.9、生吃的蔬菜水果

有些蔬菜水果本来就不去皮生吃,例如生菜、小番茄、葡萄提子、蓝莓、桑葚等,或者需要去皮的蔬果但要进一步清洁。
可以用稀释的次氯酸或者二氧化氯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浸泡10-15分钟,完了之后冲洗干净,尽量减少残留。
次氯酸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可以用于蔬菜水果消毒的,而且能分解农药残留物。

5.10、生活垃圾处理

家中的垃圾桶都套上一次性口袋。上面说了,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一律扔在玄关处的垃圾桶。垃圾桶要套一次性塑料袋。这些防疫垃圾,不要装得太满。
垃圾打包之前,先戴好口罩,带上一次性手套,往垃圾表面喷一些含氯消毒液,喷到肉眼可见的湿润为止,然后把口袋扎紧,放在门口。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扎口袋的时候有病毒的微粒扬起来。
如果垃圾需要自己下楼去扔的话,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扔了垃圾以后将一次性手套也丢弃(讲公德,不要拿显然污染的手套去拉公共门把手、按电梯等,可以还一副新的)。

5.11、上班办公室场景

办公室有其他人:全程戴口罩。
到了用酒精湿巾消毒桌面、键盘鼠标、工位。
不要工作入神了就东抠西摸,要抠脸眼耳口鼻:先去流水洗手洗脸。
杯子用带盖子的。敞口的杯子洗了再用。
如果喝水:
先消毒手,拿上杯子,找个上风口,或者室外,或者窗口,在周围没人的地方。
再消毒手→只摸带子不摸口罩内外的情况下取半截口罩→喝饱水→消毒手→戴好口罩→消毒手→回去。
当然,如果你周围1.5米距离都没有其他人,大家也好好戴着口罩,室内通风良好,就简化为原地喝水。
上面引用的宾大的那篇论文中推荐在个人的工作区域使用便携式空气过滤设备。

5.12、出租车

司机不戴好口罩就不坐。单人乘坐,不拼车。
戴口罩,最好N95,坐后排右手边,开窗通风。
拉开门把手坐下后第一件事:消毒手。不到触摸。
下车关门后:消毒手。

5.13、自驾车

自己的车不等于干净,不注意卫生的话依然是传染源。道理同前接触传播的原理,你污染的手摸过的地方,都是污染。
建议车内放置酒精消毒湿巾和免洗手消毒凝胶。
上车后,先消毒手,然后擦拭方向盘、档位操纵杆、指示灯操纵杆、雨刮器操纵杆、开关窗按钮、中控屏幕等要接触的地方。
上下车、开关车门后,消毒手。
有其他乘客的情况下,开车途中尽量保持开窗通风。如果不行的话,开启空气循环。考虑便携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点烟器插口→USB供电)。

5.14、地铁

当地疫情的高峰期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为人群阳性率可以超过20%,密集不通风的空间很难防。君子不利于危墙之下。除非此时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没几个人坐了。
疫情一般流行期间,早晚高峰人挤人前胸贴后背的不坐。
佩戴N95。
任何时候先消毒手,再拿手机。完了手机要拿湿巾擦。

5.15、飞机

坐飞机的困难是,空间狭小密闭,而且随身登机只能带很小瓶的消毒液。因此坐飞机应该多准备上述消毒湿巾。
登机前有查验人脸的环节,提前开两张消毒湿巾捏在手上,让你取口罩的时候,把手擦干净,拉着口罩带子屏气,取下一根带子,拉开口罩露出脸。查验完毕后,戴回去,消毒湿巾擦手。
记得用消毒湿巾擦对方还给你的证件。
飞机上用湿巾把自己两边的扶手和前方做座椅靠背、小桌板、调节按钮都擦拭一下,自己的手也经常用湿巾擦拭。
趁早找到自己的安全带锁扣,擦拭后放在面前,这个可能被邻座拿错。
短途飞机上一般不吃飞机餐。有过长途的飞机,我等周围人全都吃完了,才摘下口罩快速吃,可以把头顶的送风开到最大,让局部空气向周围流动。同样,吃的前后消毒手。
飞机的厕所没有特殊,水虽小,洗手要完整。摸了门把手后要再次消毒手。
总是,常消毒手。
乘坐火车可以参考。

5.16、N95口罩暴涨买不起了/买不到了

2020年初也遇到这种情况。
卫生间或者其他独立空间的墙上贴一排挂钩,标好数字。
把通勤用过N95口罩依次挂着。开紫外光灯照射半小时。
挂了超过一周的,取下来重新用。第二天用下一个。
合计用了超过24小时扔。内外颜色有点变化,变黑了变黄了,扔。

5.17、上厕所

家中厕所:
正常使用,定期消毒。马桶要盖上以后再冲水,以免产生气溶胶再次大量进入空气中。
如果家中有阳性患者,最好不共用厕所,如果要用,建议使用前喷含氯消毒液。
注意:84消毒液或者漂白剂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会产生剧毒的氯气,万不可混合或者一起用。
单位和公共场合的厕所
上厕所时不取口罩,上之前先消毒手。
如果是公用马桶,先用卫生纸将臀部可能接触的部分擦拭,用干净卫生纸铺半圈,保证只接触纸巾,不接触马桶。冲水时盖上盖子。
完了之后要配合消毒液好好洗手。

5.18、医院就诊

医院就诊是一个复杂的事情。首先是时机。

目前这个阶段,还有大量的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处于感染状态,新患者很容易从院内被传染。疫情热点地区,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时候绝不是就诊的好时机。
然而,如果不可避免要高峰期在医院就诊,就只能尽力而为,戴好N95口罩,可以佩戴面屏。尽量远离明显有呼吸道症状的其他患者。
需要摘掉口罩的时候,不要忘了流程。消毒手→拉着一根带子拉下口罩,不要松手弹开→结束检查→戴上口罩→消毒手。如果戴着面屏,可以只掀开面屏而不取下。面屏可以用酒精擦拭消毒。
从医院返回后做好入户流程,洗澡洗头,所有衣物加消毒剂清洗。随后的一周内,注意观察症状。Omicron常见的潜伏期有2-4天时间,极少数人也可长达1周。
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是因为新冠而就诊,依然要做好防护,但不必太担心所谓新冠多重感染,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少见。
该地区的新冠高峰消退以后,就按正常节奏就诊。不推荐穿着大白就诊,尤其是要做检查的情况下,难以穿脱,会很尴尬。

5.19、学生集体宿舍

学生宿舍是一贯聚集性爆发的地方,一般都是整个寝室的阳。个人的空间小,距离近,无法设立缓冲区。
因此,疫情高发期还必须多人合住宿舍的话,可能需要调低你的防护心理目标。
即,将目标从「杜绝被感染」,调低至「就算被感染,也是低剂量的感染」。
建议在教室中始终佩戴口罩,入座前先消毒湿巾擦拭桌面、扶手、抽屉、座椅,常消毒手。
在宿舍中,常保持开窗通风,如果做不到,可以一起凑个至少低配空气净化器,或消毒机。使用前用湿巾擦拭自己的个人电脑、键盘鼠标、桌面,常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地面、厕所、上下铺的梯子等。尽可能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

以上,感谢Luxenius的万字大长篇!
原文传送门: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2242161(有各种带货链接)

欢 迎 关 注
永久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有各种带货链接)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