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 XIAN
《刮大风》香港中乐团精彩音乐会后记
“ 赵太生是我中央音乐学院同学。作为香港中乐团的台柱子之一,他一直活跃在香港音乐舞台上,积极推动三弦演奏与教学。2月初香港中乐团举办了以他领衔的二场精彩震撼的三弦音乐盛宴。
当我们心满意足地走出音乐厅回味着美好音乐体验之时,殊不知举办一场音乐会背后有多少台前幕后人员的参与。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我们了解香港中乐团的团队精神。 
——吴蛮”
香港中乐团真正的进入兔年的第一场大型音乐会:三弦协奏曲之夜《刮大风》,虽说已过去好几天了,但沸腾的场面,热烈的情景、签名会长长的队伍、观众们合影的喜悦等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每回想起这场音乐会从前期策划到成功演出,总是浮想联翩,太多要感谢、感恩的人和事,非言语而不能完美表达。

01
音乐会主题
自2013年在上环文娱中心《何止三弦》之后,一晃十年了,期间也有诸多的文案,但社会的动荡、疫情的突发使得方案一再调整,终于一年多前,真正的把《三弦独奏音乐会》提到了日程,鉴于三弦这个乐器目前相对来说学的人还是比较少,所以,阎总监说,要办就办一个大的,以前没有的。基于这个理念,阎总监及助理艺术总监周熙杰对曲目的选择一再斟酌,再三研究、推敲,尤其是主题就想了好几个,但总觉得不够大,不够亮,最后钱总监一锤定音:刮大风!并且还提出了一係列宣传口号及策略,接下来围绕《刮大风》又是一系列的讨论、定稿,这才有了2023年2月10-11日二场成功的《刮大风》三弦协奏曲之夜,其结果也没辜负观众们对这两场音乐会的期待与支持。

02
音乐会开场
且说第一场,虽然之前我还是很忐忑观众上座率,但当我一出场,看见台下观众们几乎已经坐的满满当当和一双双热切期望的眼神,我一下就感动了,这么多支持我的亲人们,这可是1400多座位的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我梦寐以求的上座率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的眼睛一下就湿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满满的上座率,“夫复何求”,心里忍不住大叫“太谢谢你们了”,一下子身上好像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说实话当时如果再接着来第二场都感觉不带累的,我的战场就在这里,我的使命就是给你们奉献,我要把我好听、好看、好玩的音乐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你们。

音乐会的成功,很多认识不认识的亲朋好友都发来短信、打来电话,几乎一边倒的一片称赞,但我深深知道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这里面凝聚了全乐团上下齐心协力的一片心血。
03
曲目与排练
五首协奏曲,包括吴华的《弦诗鼓韵》、《黑土歌》(隋利军)、《傩》(阎惠昌),《刮大风》(传统说书,王丹红编曲)以及《山外》(伍卓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体现港风,这次特委约有着作曲鬼才之称的伍卓贤操刀,谱写世界首演《山外》,巧妙的构思,动听的旋律不光得到了同事和观众们的好评,有一个小朋友听《山外》时摇头晃脑,她妈妈问她:怎么了?她说:”好听的进入了遐想”。
曲目确定之后首先是乐谱管理的同事通过短讯、电话再三核对总谱、分谱,力求准确。助理艺术总监周熙杰休假回来也及时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助理指挥胡柏端更是提前给我单独对谱、排练,以保证大排练能更顺利。
音乐会现场
最辛苦要数劳苦功高的艺术总监、终身指挥阎惠昌教授。这两场音乐会,虽然我要弹五首协奏曲,但我认为最累的应该是阎总监。排练时他并非仅仅只是排练,对每一首乐曲,每一个乐句都有仔细的分析,并且举一反三,往往能很快启发团员们的思路,尤其是我,达到人、曲、音、器的和协统一,即有严厉的要求,也有温暖的包容。经过阎总监一个星期面对面的启发、引导、谆谆教诲,我感觉自己又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一首:吴华的《弦诗鼓韵》,如何把老北京皇城根下八旗子弟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来,又如何处理战争紧张的场面;《山外》是一首新作品,引子如何弹出古人的潇洒逸情,正如作曲家所说,站在山外看世界,一山过后又看到新的世界,中间7/8、5/8的节奏如何圆润、华丽的从传统到现代;《黑土歌》虽然相对比较熟了,但让我再次体会到了肥沃的黑土以及台上音乐家们的呐喊给我的力量和感悟;《傩》是我第三次演奏了,但每一次感觉都不同,作品的张力特别大,引子的神秘、方相氏的威严、精灵的舞蹈、驱疫弃火及尾声,每次我都觉得自己就是方相氏,现实今日,这首作品更是具有时代感;最后收官《刮大风》,有陝北粉丝亲手绣的上衣、裤子、布鞋,有陝北说书艺人亲手做的响板、麻蚱蚱,特意绣出三道蓝的头巾,再加上15个学生醒目的陝北小汉子装束,场面立马充溢着浓郁的陝北风,我弹唱的《刮大风》更有情景,更有质感。我相信,如果这种排练时间再长一些,我肯定还有更长足的提升空间,真的是艺无止境。除了严格、繁重、一丝不苟的排练外,阎总监细腻到我每首曲子用那把琴、换琴时有没有人负责调琴、服装来不来得及换等等,事无巨细都一一关心,总监,您辛苦了。
阎惠昌艺术总监与赵太生
04
幕后与行政
行政钱总监虽不负责排练,但她统筹一切,更是时时关心音乐会所有的运作情况,进剧场排练她也仔细观察、发现问题马上解决,对于学生们的坐姿统一、画面动作要求更是提出了很具体的建议,才使得我们在剧场欣赏到了15个学生随着音乐起伏的整齐的优美画面。
节目部在孙主管的安排下汉儿全程事无巨细跟进,从使用排练室,到协调安排15个学生们的排练,再到我的四套演出服的搭配、15个学生从头到脚的服饰,她跟keiko等同事上网查,电话沟通,才有了《刮大风》靓丽的画面。
舞台部同事阿Ray、阿囡提早研究录音录像灯光事宜,15个学生在合唱席如何坐,椅子如何铺垫,收音要不要加麦等,光仔、阿栋等同事对乐器支架的再三调整,我佩戴的耳麦合不合适等,都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由于这次演出多了15个学生从头到脚的服饰,衣服、鞋合不合适都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头上包的头巾,这是陝北的标志,而且包头巾有着严格的规矩,否则会不像,不地道。服装部玲姐、阿囡、汉儿等同事再三观看陝北艺人发来的包头巾的视频,认真学习,男仔头髮少,女仔头髮多,她们想尽办法,尽量把头巾包的规矩、地道,正是有了她们的认真,我们才能看到舞台上一溜清一色的陝北小汉子们弹着三弦《刮大风》。
05
现场摄影
应该很多观众都注意到了剧场内4、5台摄影机,这次乐团特意请非常富有摄影导演经验的余昭科先生率领他的团队担纲4K高清录影,每个乐器的出现、Solo、重要的乐句乐段划分,他都在总谱上一一标出分镜头,细腻认真,很期盼高清成品问世。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还有一个最温馨、感人的画面,这两场演出正值艺术总监阎惠昌指挥的生日,团员们自发的在安哥结束后大齐奏《生日快乐》,全场1400多人的卡拉OK,场面沸腾、温馨,录像中看到每个音乐家、每个观众脸上都洋溢著亲切的微笑。中乐团有一个优良传统,休息室每个月都会出现生日的团员名字,但在演出中生日还真是难得碰上,这次更难得还遇到了情人节,在这裡再次祝阎总监生日快乐,也借用他一句说:祝所有2月生日的同事、朋友们生日快乐。
在这裡要多谢余昭科先生及他的团队连夜把这一温馨场面剪辑了出来,我们大家得以在笫二天就看到了高清的《祝你生日快乐》画面,这一片断在诸多媒体尤其是朋友圈已经传为热话。
06
乐团同事们
说到了同事,回想起《刮大风》排练的时光以及平时,真是要多谢亲爱的同事们,大家都对我表示鼓励、宽心、支持,关心我累不累,保护嗓子多喝水等,每天都沐浴在温暖的关怀、包容之中。还有一个细节,第一天排练完后,感觉《弦诗鼓韵》所用的京韵大鼓及板不太地道,敲击助理首席钱国伟连夜寻找,第二天一个崭新的京韵鼓就出现在排练室,在这裡我要深深感谢好兄弟钱国伟,同时也非常感谢敲击音乐家廖亦萍小姐的认真负责跟我多次对谱合练,正是由于同事们的支持、包容,大家上下一心,才使得音乐会相对空前成功,真是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07
幕后及宣传
为了这场艺术家系列重要的音乐会,乐团宣传部Tracy主管亲自操刀策划宣传事宜,Annika四处出击联系记者採访,在宣传部同事的努力下,一时很多地铁站都出现了《刮大风》的海报,相信对上座率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还分管着票务事宜,每一场,每一张,长著、儿童、成人,好几种票价,繁琐浩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除了要感谢乐团的宣传部门的同事,还有大公报、文汇报、镜报、巴士的报、Art-mate等媒体的领导及记者朋友们,你们的文章、视频让很多不认识三弦的朋友们踊跃前来购票,更要感谢China Daily的领导及记者们,不光在音乐会前做了深刻的报道和宣传,前后两集《一点时间》的视频报道获得了大量分享转发,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了三弦,更是在第一场音乐会后连夜追加报道,由于图文共茂,版面活泼,并具有艺术性、欣赏性、时间性、效益性,从而取得了当天浏览量和互动的第一名,非常值得祝贺,镜报的视频报道,我放在《快手》上不到两天就获得了4万多的浏览量。
08
家人支持
最后还要谢谢我的太太,努力的操劳打点一切,让我心无旁骛的练琴丶准备,她还努力的学包头巾,大家看到我头上的头巾是否很陝北…
谢谢我的女儿、儿子,有时很晚我还练琴,虽说都关上了门,但还是会有声音…
俱往矣…,我已有了更辉煌的想法,但愿亲爱的同事、亲爱的观众们能继续支持我,支持我们的民族音乐事业,支持表现无极限的民族器乐,支持现在学的人还相对少的三弦。乐器不分大小,英雄不问出处。
好听!好看!好玩!继续加油!
期待着再一次被你们认可!
我会继续努力!!!
再次大声感谢!!!
记于赵太生与香港中乐团《刮大风》音乐会后。
赵太生
三弦演奏家,香港中乐团三弦首席,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三弦专业。
END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编辑:吴蛮、制作:杨瑾-
往期回顾:
吴蛮老师近期唱片展

吴蛮老师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吴蛮老师抖音
吴蛮老师B站
吴蛮老师微博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随时分享吴蛮老师的所见所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