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 ZHONG TUI JIAN
偶然的机遇得知哈佛大学成立了为探索人文学术研究、媒体艺术设计与前沿数技术的交叉学科的中国艺术实验室。并开启了重要交叉学科项“Cave Dance: Dunhuang Dance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窟中舞:敦煌乐舞与人工智能”
研究团队中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数十位优秀学者、科学家、与艺术家,这次荣幸地邀约到项目总负责人吕晨晨博士与我们介绍分享实验室团队及他们的研究内容。非常期待!
——吴蛮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跨学科探索
我们正步入一个现实与虚幻浑然交融的时代。技术的飞跃催生着空前的媒体革新。屏幕、投影、AR、VR 等新媒体已无处不在,为现实世界拓展出一个全新的时空维度:古今万象,须臾生灭;时空境界,任意出入;虚实贯通,亦真亦幻,前人只可意想之境,今人悉可眼见。然而,剑发于硎,这个涌现的时空维度正迫切呼唤着精神内涵与人文思想的注入。如何塑之导之?人文学科与设计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2018年,哈佛大学成立中国艺术实验室(Harvard University Chinese Art Media Lab, 简称CAMLab), 由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Eugene Y. Wang) 创建并领衔,成为哈佛文理学院下第一个探索人文学术研究、媒体艺术设计与前沿数字技术的交叉学科实验室。同时,CAMLab聚焦东方艺术与文化遗产,基于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力图为创造新的东西文化互联纽带而搭建舞台,为现代观众开创富有世界眼光和人文深度的精神生活,探索在新的时代赋予科技以人文的灵魂。自2018年以来,CAMLab探索亚洲文明上下千年各个时期核心的文化议题和艺术传统,上自早期中国的马王堆生命艺术、下至现当代试验水墨,力图将哈佛大学深度的人文历史研究,与前沿数字媒体技术展开碰撞与试验。
在多方位的筹备之后,2020年夏,CAMLab启动了重要交叉学科项目“Cave Dance: Dunhuang Dance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窟中舞:敦煌乐舞与人工智能”。以哈佛大学为总平台,整合前沿学术研究、多媒体艺术创意与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地探索敦煌的舞蹈文化与音乐文化,赋予其新的活力,将敦煌的乐舞内涵转化为具有历史深度的当代艺术体验。
本项目组建了一个跨洲际、跨高校、跨学科的庞大团队,让不同背景的顶尖人才在哈佛的平台上深度碰撞、探索、共创。哈佛大学CAMLab主任Eugene Wang教授担任总策划与学术艺术总监,我作为项目总负责,来自耶鲁大学的新媒体艺术家、舞蹈学者Anna Borou Yu 领衔创作与项目管理; 艺术历史研究组由哈佛大学April Peng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uyun Zhou博士领衔,艺术设计组由学生奥斯卡奖得主、毕业于加州大学的Curry Tian领衔,人工智能组由耶鲁大学Zeyu Wang博士领衔,舞蹈学组由毕业于圣三一拉邦音乐舞蹈学院的伦敦舞蹈家Tingning Wen领衔,音乐组由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Tiange Zhou博士领衔。除此之外,团队中还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数十位优秀学者、科学家、与艺术家,先后参与项目组的研究与试验。
Cave Dance 项目力图系统地观照、展示敦煌的乐舞文化,形成一个研究、创作与展览不断延伸、发展、迭代的多媒体生态系统。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展开了七个板块的工作,将在2022年秋季在哈佛大学原Sackler Museum的新媒体展厅推出Cave Dance的第一个线下多媒体展览,介绍项目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与艺术演绎。
1)人工智能壁画舞蹈重构
2)敦煌乐谱、舞谱研究与重构
3)敦煌石窟净土世界的视觉艺术与佛教思想研究
4)飞天乐舞多媒体剧场创作
5)酒令乐舞多媒体剧场创作 
6)舞蹈重构算法可视化多媒体装置创作
7)“窟中舞”项目线上互动展览
Cave Dance 项目的基石是利用机器学习的原理、让计算机对成百上千张唐代敦煌壁画里的舞蹈图进行学习,通过人体运动学的原理来将图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凝固在壁画中的壁画能成为动态连贯的舞蹈。在此过程中,为了更精细地使得计算机了解人体舞动的方式,项目特邀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蹈系的师生展开动作捕捉(Motion Capture)采集,将动作数据辅助壁画,强化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这些不同的试验,都使得我们可以新的技术可能,去重构敦煌舞蹈序列,赋予静态的壁画前所未有的动态活力。
与此同时,项目的研究组对于敦煌藏经洞所发掘的唐代舞谱与琵琶谱做了学术史的全面梳理,从音乐史的角度去解析敦煌舞蹈背后的编排逻辑、音乐律制等重要维度。研究组与舞蹈学组一起,集合了各代学者的观点做筛选评判,将唐代舞谱中所记录的舞蹈(如《南歌子》)做了复原。事实上,敦煌舞谱的舞蹈属于酒令舞,与壁画中的伎乐天舞蹈并不相同,而是反应了唐代宴饮中与酒文化息息相关的一种独特舞蹈。同样的,研究组与音乐组一起,对于唐代琵琶谱的重构史、如林谦三、任二北、饶宗颐、陈应时、席臻贯等前辈学者的工作做了整理、综合与筛选,将二十余首敦煌曲谱(如《倾杯乐》)做了音乐重构;并邀请海内外学者对唐代音乐文化与舞蹈文化做了多方位的研讨。
敦煌舞蹈的人工智能重构以及以敦煌遗书为中心的唐代乐舞文化的研究,成为Cave Dance项目的两大基石。在此基础上,我们与团队中的当代视觉艺术家一起,试图将深度的研究转化为一场表现敦煌石窟精神内涵的多媒体数字舞剧。以初唐时期敦煌220窟为时空框架,基于窟中由维摩诘经变、东方药师经变、西方阿弥陀经变所构筑的生死转化的宏大想象和超然意境,去呈现伎乐天舞蹈作为形神转化、生命解脱的内在力量。
我们期待Cave Dance项目能成为人文、艺术与科技交相辉映的一个新范式,从技术与历史入手,升华为有认知深度、直击心灵的艺术表达。同时,哈佛大学CAMLab也期待以此为基础,搭建一个多学科携手探索敦煌乐舞文化、不断生长的国际学术与创作系统,与海内外有志者一起共襄盛举,持续为当代的艺术体验带来新的可能。
*CAMLab Cave Dance 项目得到了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杨瑾等艺术家的支持与关注,就此深表感谢。
作者: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 副主任 吕晨晨|2022年夏
END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编辑:吴蛮、制作:杨瑾-
往期回顾:
吴蛮老师近期唱片展

吴蛮老师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吴蛮老师抖音
吴蛮老师B站
吴蛮老师微博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随时分享吴蛮老师的所见所闻!
吴蛮老师公众号
吴 蛮
音乐文化专栏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