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民族与世界
——吴蛮老师讲座思考
刘尔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2019级应用音乐学
上月末,由于广州疫情肆虐,学校暂时开启线上教学,这样的课程虽然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非常荣幸能够在徐菲阳老师推动下,参与了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老师的《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线上讲座,并以此为契机,我产生了一些新思考。
我自小学习民族弹拨类乐器古筝,并在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亲身感受及理解了在弹拨类乐器中我国民族音乐的诸多魅力,从中能鲜明体会到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含蓄内敛的音乐内涵。但在此次讲座中,作为著名琵琶演奏家的吴蛮老师能够走出国门,寻觅音乐的根源,从不同国家的音乐共性中发展琵琶音乐的新方向,这是非常让我敬佩的。
在讲座中,我首先从吴蛮老师身上感受到了来自我国民族音乐中特有的沉稳大气的音乐气质。在我国民间音乐的界定中,文人音乐作为其中之一,展现着我国民间音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审美意趣:清雅庄重。而这也是近代以来,我国民族音乐不断发展的共识之一,我们更倾向于音乐要婉转优美,能够含蓄地表达内心情感,琵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草原英雄小姐妹》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而在吴蛮老师的音乐人生中,不仅能体会到我国民族音乐给老师带来的兼容并蓄的包容,更能感受到新时代人民对差异的挑战与融合。
矛盾是我在吴蛮老师身上体会最深的感触。作为民族乐器,如何走出国门与音乐文化完全不同的国外音乐进行合作融合,针对这个问题,吴蛮老师身体力行地给了我们答案。在亚洲范围内寻找琵琶的起源,都塔尔、萨塔尔等同种族乐器相融为起点,不同音乐性格的配合带来了相似音响效果中的矛盾与融合;而在与大提琴、管弦乐团等西方音乐融合中,在中国作曲家的作品里,感受到的是吴蛮老师对民族特色音乐的坚持。不仅做到了走出去,同样也在世界面前坚持着民族音乐的特色。
民族不仅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作为一个共同民族的我们,需要坚持本我,保留自我特征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我从吴蛮老师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世界的汇聚:对于音乐来说,地域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隔阂,在完全感性的情绪面前消失殆尽。在世界一体化趋势明显的当下,吴蛮老师坚持为世界音乐带去中国声音,无论是演奏民族作品还是尝试融合,在吴蛮老师的琴声中,始终能体会满满的东方韵味;同时也在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添砖加瓦,始终坚持民族音乐教学,在不同的环境中探寻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式。打开来,走出去,包容矛盾,共创未来,这就是吴蛮老师几十年间来践行的准则。无论是作为民族乐器学习者还是音乐学学生,我都从吴蛮老师对于音乐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世界的力量,为未来的方向发展保留更多探寻的可能性!
作者:刘尔

2
PART
另看传统
——“周文中讲坛”《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讲座记录
苏晓漩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9级应用音乐学
2022年4月22日上午9点,星海音乐学院“周文中讲坛”第五期邀请了国际著名琵琶演奏家吴蛮作为嘉宾,讲座主题是《从丝路乐团谈民族器乐合奏的新思维》。
讲座伊始,吴蛮教授讲述了因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先生提出“如果我们都是陌生人,相遇会发生什么?”的奇想,促使了他在二十世纪初组织了“丝绸之路”计划,随即自己被受邀参与其中,与全球各地音乐家相遇以及出演了多场音乐会。就此,丝路乐团被大家熟悉,他们还发行了多张音乐专辑和录制了纪录片,其中第一张发行的专辑《陌路相逢》(When Strangers Meet)和纪录片《陌生人的音乐》融汇了乐团一直致力的思考与理念。
紧接着,吴蛮教授以丝路乐团的发展史、音乐理念等为切入点,提出在跨文化背景中对民族器乐合奏的看法。吴蛮认为在民乐和西洋乐的合作中,要有自己的语言,才能站稳自己的位置。如果不守住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就会有埋没在多元文化跨界里的可能。听完吴蛮教授的经历后,笔者认为在跨界的合作中,思考自身地位这个问题会显得突出,如何守住本色变得更重要、更清晰的,因为跟别人合作之后,更了解别人的音乐和文化。就会更反思自己,在外界环境中,如何在合作中呈现出最好的作品,但仍然保留自己的特点。吴蛮也表示要跳出传统,从自己熟悉的语言以及舒服的状态中走出来,勇于和其他文化交流。
随后,讲座进入学术讨论环节。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学者们提问吴蛮教授在其文章《无界——从演绎谈陈怡的两首当代琵琶音乐表述》中对“未来传统”的理解、中国传统乐器在世界器乐组合里担任什么角色?、乐团里谁的分量更重?这三个问题。关于对“未来传统”的问题,她以伊朗音乐家凯安·卡勒和创作的《沉默之都》为例子,传统伊朗音乐融合西方技法,听众依然能辨认出是伊朗音乐,但这有别于传统,这是两种“陌生”音乐文化碰撞后引发对传统的看法,进而引申出“未来传统”的概念。她认为音乐家们要结合多元文化创造更多的未来传统,还抛出了“从听觉上怎么才算传统,未来会怎么样的传统?”的问题让我们思考。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吴蛮教授认为大家在丝路乐团——世界民族器乐组合,是没有平等与否一说,音乐是具有包容性的,有特色就有价值。她还表示建立团队就是因为有差异,我们要清楚看待自身在团队、在呈现作品时的角色。除外,还有学者提出其他问题,大多数都围绕着怎么定义中国乐器在西方环境的地位、中西方音乐融合在一起是否冲突等等类似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要像吴蛮教授一样跳出框框给音乐下新的定义,多接受新颖事物,不能狭隘地定义中国传统音乐,应从更广泛的角度剖析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力。
吴蛮与陈怡

跨界、跨文化是这个世纪人们饶有兴趣的话题,吴蛮教授作为跨界演奏家,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用行动述说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新方向,多年寻找音乐的共同根源,开创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她从琵琶中寻找自我,在音乐文化碰撞中寻找文化,在多元传统中寻找未来。这是一次让笔者跳出传统禁锢看中国传统音乐的机会,让我们有了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新的思考方向,收获颇丰!
作者:苏晓漩

END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编辑:吴蛮、制作:杨瑾-
往期回顾:
吴蛮老师近期唱片展

吴蛮老师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吴蛮老师抖音
吴蛮老师B站
吴蛮老师微博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随时分享吴蛮老师的所见所闻!
吴蛮老师公众号
吴 蛮
音乐文化专栏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