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关注我
2005年,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将
每年的5月29日定为世界肠道健康日
旨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发出的警示,
注意身体健康。
2022年5月29日是
第18个世界肠道健康日,
共筑“肠”期健康,享受幸福生活!
什么是肠道    

肠道指的是从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也是功能最重要的一段。
肠道的功能

 人体肠道长约7-8米,分为小肠、大肠、直肠3部分。小肠约5-6米,主要负责吸收食物里的营养,大肠约1.6米,负责吸收食物中剩余的水分,浓缩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最后通过直肠经肛门排出体外。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因此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肠道其实很脆弱
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而且具有免疫作用。“肠道健康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长寿秘诀”,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罗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在其著作《延年益寿》中明确提出这一观点。
但是,当今社会,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已经让现代人的肠道加速衰老,甚至受到多种疾病的困扰。
1
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如果息肉破溃,会导致肠梗阻及出血情况。患病后,可能出现轻微或不典型的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还可能出现便血、黏液血便等问题。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都是由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因此对大肠息肉还是要采取谨慎态度,如发现要及时切除。
文字点击切换丨移出+移入动画
2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一般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其中以18~30岁和70~80岁为高发年龄段。患者也会有腹痛、腹泻等问题,但症状更为严重,同时也可能合并有发热、体重下降、腹部包块等症状。
3
大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发生在直肠和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表现在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带血及黏液,有时患者会有便秘、腹泻、中下腹部疼痛等情况。
4
肠梗阻
肠梗阻可以分为三类:一种叫机械性肠梗阻,肠道被寄生虫、粪块、胆石、异物等阻塞,或者肠道某一部分粘在一起;第二种是动力性肠梗阻,常见于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部感染引起的肠麻痹;第三种原因是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管血运障碍,从而形成肠麻痹和肠梗阻。
5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情绪波动大、自身压力大等因素引起的疾病。患者的腹痛症状一般与排便有关。如果排便后腹痛减轻或加重等,那么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
哪些是属于肠道疾病的高危人群    
1、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2、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的人群;
3、长期便秘便血的人群;
4、患肠道疾病的人群;
5、长期精神抑郁、长期熬夜的人群。
50岁的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应该做一次肠道检查。
主动出击早筛查

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2月发布的《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40.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说: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 12%。但如果能够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 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78% 的生存率差异,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任何影像检查,包括X线和先进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观的肉眼观测。因此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结肠和直肠黏膜的微小变化能被直观看到,这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结核、肠息肉、腺瘤、大肠癌等40余种疾病;做肠镜时,医生还可用活检钳取得小块组织,以对病变部位定性。
回复方法如下:
更多内容:

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诚邀您来投稿
在这里
和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伙伴们分享、交流
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
家庭医生签约经验
让我们一起推进基层医卫生疗机构的发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进入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友情提醒】:公众号改版了,不加星标不容易找到这里,请大家按照下面图示进行四步操作,设置星标,以防今后咱们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