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人们对免疫的重视,
自2012年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
设立为“世界免疫周”。
2022年4月25日-30日是
第11个“世界免疫周”,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人人长寿(Long Life for All)”
世卫组织与全球各国开展合作,
提高人们对于疫苗和免疫接种重要性的认识,
并确保各国政府在执行高质量免疫接种规划时
获得必要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世界免疫周的最终目标是
让更多的人及其社区得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保护。
人人长寿不是承诺,而是目标。
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过上充实的生活。
一种我们可以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
回顾过去,不要想“如果……会怎样?”。
自1796年以来,疫苗一直在不加选择地拯救生命。
首个天花免疫是对疾病的一次反击。
这是首次给每个人提供了机会。
后来有了数百种疫苗,
这经历了两个零四分之一世纪。
数十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
长大后成为消防员、医生、音乐家。
父亲、母亲、兄弟、姐妹。
疫苗可能不会因为那个初吻而受到称赞。
那个制胜的进球。
那个特别的日子。
那个最后的拥抱。
但其价值不仅仅是用剂次来衡量的。
它以分分钟作为回馈。
以及寿命的延长。
疫苗为我们所有人过上更充实的生活提供了机会和希望。
这是我们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疫苗,促进美好长寿生活。
人人享长寿。
世卫组织推荐接种哪些常规疫苗?
疫苗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创新之一,保护着几代人在一生中免受许多致命传染病的侵袭。
经过200多年的研究、全球合作和严格试验,我们已经开发出了针对25种以上疾病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接种这些疫苗?
疫苗可以保护我们免受这些可预防疾病的危害。疫苗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保持健康、追求美好生活。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世卫组织关于COVID-19疫苗有何建议?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

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传播的
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对个人而言是健康和保护
对家人而言是呵护与关爱
对社会而言是责任和屏障
但是在老年人群中存在一些误区
导致其接种率低于总体水平
保护好家里的老年人
别忘了给他们披上一层“铠甲”
消除接种误区
——带他们去打新冠疫苗
误区一:
奥密克戎是变异株
接种新冠疫苗没有效果
科学解答
奥密克戎属于新冠病毒的变异株,虽然它属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株,确实出现了免疫逃逸现象,尤其疫苗对感染和发病预防效果随着时间在减弱,但是对重症和死亡预防作用仍然是非常有效
香港最新的一项初步研究显示,接种三剂次新冠病毒疫苗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90%以上。根据4月8日发布的一项香港研究显示,在≥60岁的人中,未接种疫苗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接受≥2剂疫苗的人死亡风险的21倍。另外,根据香港卫生署提供的信息,不打疫苗全人群病死率是2.87%,接种疫苗两剂次病死率0.14%,接种3剂次病死率是0.03%,两者分别相差20倍和95倍。
误区二:
老年人没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
科学解答
从各国监测新冠肺炎发病、重症、死亡的情况分析,60岁以上人群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也是新冠疫情流行期间对医疗资源占用最多的人群。因为老年人患病后需要住院、抢救比例高,住院时间也较长,所以要高度重视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在病毒持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优先接种的人群,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是这样建议的。2022年1月,WHO也再次强调,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前的重点仍然是减少严重疾病和死亡,以及保护卫生系统
最近在我国香港地区发生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疫情暴发,死亡病例多数为年长者,没有接种新冠疫苗者病死率要远远高于接种新冠疫苗者的病死率,两者有十多倍的差距。监测研究显示,老年人仍是重症和死亡的高发人群,而且年龄越大,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仍然相对较低,一旦感染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疫苗的绝对禁忌证,建议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误区三:
老年人长期呆在家中或生活在边远地区,
很少外出或前往外地,
感染风险很小,不用接种疫苗
科学解答
现代社会发展快速,交通更加便利、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任何地方都不是一个与病毒隔绝的地方。当前部分地区输入的变异病毒传染性很强,且一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感染者,老年人即使在家中不出门,或者居住在农村偏远地区,依然有可能感染病毒。尤其是如果家里其他人有在外工作、学习,与其他人接触机会较多的情况,就有可能把病毒带回家,造成老年人感染。监测研究显示,老年人仍是重症和死亡的高发人群,而且年龄越大,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
因此,为避免给老年人带来生命威胁,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老年人也要尽快做到“应接尽接”,既保护本人、也保护他人。
误区四:
老年人没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
科学解答
根据对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研究结果,现阶段我国针对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后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推荐接种1剂加强免疫,并已在全国开始实施。
由于老年人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60岁以上人群完成疫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18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而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较高所以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对于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后的,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已经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 
误区五:
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或者加强针
会增加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
科学解答
国内外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分析来看,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重症、死亡的风险非常大,而且这两类人群也是对医疗资源占用最多的人群。
所以从获益和风险来看,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全程接种疫苗,还要按照现在的规定在完成基础免疫全程接种6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根据前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看,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监测也显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还低于其他年龄段人群,主要报告的是发热、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以及过敏性皮疹等异常反应,且相对更少或者更温和一些。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发生的不良反应没有超出既往针次出现不良反应的水平,并没有出现额外风险或不良反应增加的情况。
误区六:
老年人年纪大、体质弱
接种疫苗后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科学解答
我国目前在持续进行新冠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少数人属于异常反应,个别受种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异常反应,但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提示接种疫苗可能带来的风险非常低。
但是,老年人如果感染新冠病毒,其重症的风险、尤其是死亡的风险却是全人群中最高的。在全球新冠大流行中,保持医疗卫生系统的正常运转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需要住院、救治的人数增多,就会出现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因此,在面临新冠病毒流行风险的情况下,接种疫苗的潜在罕见风险,与接种疫苗对老年人的有效保护、以及减轻社会医疗服务系统压力的收益相比,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人,更需要主动寻求疫苗的保护
不知不觉间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
就变成风险最高的人群了!
接种新冠疫苗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快破除这些误区
让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不再置身险境!
世界免疫周科普宣传视频
世界免疫周科普宣传视频下载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职业病相关知识,
这里为大家提供了免费下载宣传材料的方法,
欢迎推荐到朋友圈或者科室群,
转给需要的朋友,谢谢!
关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微信公众号,
在公众号下方回复“2022”数
即可免费下载宣传材料。
内容持续更新中!
回复方法如下:
更多内容:

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诚邀您来投稿
在这里
和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伙伴们分享、交流
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
家庭医生签约经验
让我们一起推进基层医卫生疗机构的发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河南疾控
👇👇👇  点击进入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友情提醒】:公众号改版了,不加星标不容易找到这里,请大家按照下面图示进行四步操作,设置星标,以防今后咱们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