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也是社会和家庭的未来与寄托。
2022年3月28日,
第27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筑牢学生安全防线,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起来学习这些防溺水、防网瘾、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等知识……↓
安全无小事,
老师和家长没办法时刻呵护孩子,
除了校内外携手营造安全环境外,
孩子们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呵护!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些安全常识!
防溺水安全教育
春天来临,气温逐渐升高,又到了溺水高发季节,每年都有孩子因下水游泳而溺水的事故发生,为使孩子能安全度夏,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何才能有效预防溺水发生呢?这堂防溺水安全课,快带着孩子一起学起来吧!
溺水的高发地方
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这些场所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在溺水者当中,有的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有的是会游泳、水性好的人。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孩子做到“四个牢记”
 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对孩子做到“四个知道”
1.知道孩子去了哪里;
2.知道孩子去干什么;
3.知道孩子和谁一起去;
4.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返回。
平时的教育管理要跟上。学生在家要做到“四个报告,六不一会”。“四个报告”,
向家长报告要去哪里;
向家长报告去干什么;
向家长报告和谁一起去;
向家长报告什么时候返回。
牢记“六个不准”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盲目下水施救。
平时生活中,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办法。
消防安全教育
防火注意事项
1.不玩火。有的孩子对火感到新奇,背着家长做玩火的游戏,这是十分危险的。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家庭防火
1.使用家用电器要符合安全要求,不乱拆卸,以免造成安全性能下降,引发火灾。

2.使用发热的电器(如电熨斗)要小心,不可使其引燃易燃物品。
3.电器使用完毕或人离开时,要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器过热而发生危险。
4.使用煤气器具要防止煤气泄露,使用完毕应关闭气源。
防火措施
1.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

2.发现火灾,可以打电话直接报警。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尽快使用邻居、电话亭或者附近单位的电话报警。报火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单位或地点,讲清所处的区、路名、门牌号码或乡村地址,还要讲清是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样。
3.报警以后,最好安排人员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通往火场的道路。
4.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灾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交通安全教育
☆ 行走的安全 ☆
1.外出行走,走人行道。在外行走,要自觉到人行道上行走,在没有人行道的情形下,要靠近道路的两旁行走,有大人的陪同,并尽量在人行道的内侧。
2.不横穿马路。在外出的时候,尽量不要横穿马路,即使有斑马线也做好观察下车辆情况再通过,如果有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我们要尽量使用,以保证出行的安全。
3.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绿灯亮时,可以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通过,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禁止通过。
4.路上行走时,不嬉戏打闹。无论是在人行道上,还是在马路上,都不要嬉戏打闹,应该尽量保持良好的外出习惯,不要在马路上使用滑板车或者旱冰鞋等工具出行。
5.路上行走,切忌一心二用。在路上一定不要边走边玩等。
☆ 乘车的安全☆
1.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切忌慌忙上车而乘错车。

2.不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者招呼营运汽车;在机动车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上下车。
3.上车后往里边走不要挤在车门边,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重要物品贴身放置。
5.文明乘车,乘车要尊老爱幼,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不带违禁危险品上车。
6.遇到突然的交通事故,不要慌张,听从司机人员指挥。
食品安全教育
食品安全知识
1.不随便吃野菜、野果。
2.不吃过期、腐烂变质的食物。
3.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以及三无食品饮品(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
4.不喝生水,不使用过期食品和饮料。
5.不到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进餐。
购买食品应注意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食品是否适合自己食用。

5.不盲目随从广告,广告的宣传并不代表科学,是商家利益的体现。
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
1.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一些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3.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5.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

7.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8.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防校园欺凌教育
家长应这样做 
1.不要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耐挫能力差,也易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在校园生活中容易成为欺凌者。
2.多与孩子沟通。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最亲密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要注重塑造孩子健康善良、乐观向上的性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3.切忌打骂孩子。孩子犯错时,要注意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除了伤害身体,还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容易让孩子产生恐惧感甚至是逆反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要么容易形成遇事胆小懦弱的性格,容易成为被欺凌者;要么具有暴戾乖张的性格,容易成为欺凌者。
4.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性格特点都会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在生活中父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抱怨、说脏话;不参与赌博,不沉迷于网络,更不能带孩子到酒吧、KTV、棋牌馆等娱乐场所,避免孩子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孩子多参加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户外活动,支持孩子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要防止和杜绝孩子夜不归宿、吸烟、饮酒、携带管制刀具等行为。
6.定期与老师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校内校外的动态。
7.正确引导孩子。不能诱导孩子出手伤害他人,或者为了不被欺负而以暴制暴。加强对孩子的法治教育,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8.加强法治教育。重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9.细致观察,正确应对。根据调查,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伴随着较长的持续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防疫安全教育
1.少外出: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行,做好防护,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2.多通风:根据具体天气情况,每天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3.戴口罩:选择正规的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等,适时更换;分清正反、佩戴时注意遮盖好口鼻,鼻夹压实;不要用手接触外侧污染面;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或去过医院等环境时,需要及时更换。
4.勤洗手:居家勤洗手。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液消毒;坚持七步洗手法。
5.加强健康检测。每日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坚持健康打卡。如有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幼儿,请前往市第一医院或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并及时告知班主任。
6.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尽管目前病毒发生了变异,疫苗依然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发病风险。未接种疫苗的同学,请积极到当地卫生部门接种疫苗。
地震安全教育
记住七字口诀:“伏地、遮挡、手抓牢”。
伏地,也就是要迅速蹲下,尽量蜷缩身体,降低重心。
遮挡,用书包、坐垫等物品保护头部颈部,闭上眼,以防伤害。
手抓牢就是就近抓住比较坚固的物体,防止身体因地震晃动大幅度位移而受伤。
地震突发性强,发生地震时要保持镇静,果断行动。
疏散一定要听从老师指挥,按照学校的应急疏散预案进行,切不可慌乱,造成拥挤或踩踏。注意不要随意返回危险建筑物内,以防余震发生伤人。
另外,我们还可以常备应急包,里面装有饮用水、食品、药品、手电、口哨等应急物品,要注意经常更换其中的过期物品。熟悉和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险场所,认识标识,以便地震发生后及时到应急避险场所避险和寻求帮助。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宣传资料下载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意外伤害相关知识,
这里为大家提供了免费下载宣传材料的方法,
欢迎推荐到朋友圈或者科室群,
转给需要的朋友,谢谢!
关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微信公众号,
在公众号下方回复“2022”数
即可免费下载宣传材料。
内容持续更新中!
回复方法如下:
更多内容:

稿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
诚邀您来投稿
在这里
和所有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伙伴们分享、交流
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
家庭医生签约经验
让我们一起推进基层医卫生疗机构的发展~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点击进入公众号,查看历史文章~
 【友情提醒】:公众号改版了,不加星标不容易找到这里,请大家按照下面图示进行四步操作,设置星标,以防今后咱们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