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任大刚
编辑|渡十娘 
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任大刚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位叫“全某某”的考生,2020年在某地级市中学考上北大,未上;2021年他在另一地级市中学复读又考上北大,不上;2022年他再次复读参加高考,成绩为另一地级市第一名。
这次上不上北大,大概率由全同学说了算。换成是我,不上。
全同学连续三年考上北大而不入学,原因很简单——其他学校重金挖他去参加高考以提升学校的名望,有人估计,全同学前两次“转会”,已经获得230万元的奖金收益。
以这个年龄,这个学历,已经是顶级“年薪”,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分析,全同学今年未必会金盆洗手,上岸升学。
其他同学都把高考视为鬼门关,但全同学却把高考当成一份高薪职业,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似意外,却合乎中国逻辑。
网上有个未经证实的帖子说,某学校复读班有个清华的,2016年、2017年都可以上清华但是没去,而是选择在这个学校继续复读。据了解,这个学校对复读生的奖励,可以让他一年拿到45万元,而且住宿、伙食、书本、学费全免。
有人跟帖附和称,有不少人把高考当职业,这些人考取北大、清华轻车熟路。考取后,拿到巨额奖金又继续备战下一年的高考,目标继续是北大、清华。
媒体报道了全同学的经历,间接证明上述帖子的真实性。
01
目前首先要明确的问题是,既然大家都在关注这一“不进北大”事件,那么在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要问一问,全同学的行为违法吗?
翻遍所有关于高考的法律法规,全同学都没有任何违规违法之处。
他有参加高考的权利和自由,他有不上北大的自由,他有复读的权利和自由,他也不是高考移民。总而言之,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哪怕他年年考第一,考到60多岁退休为止,别人也不能以“恶意高考”的罪名,取消他的高考资格。
但是如果把全同学为代表的这种“职业高考生”现象放在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却也显示出其荒诞之处。
首先,除了中国大陆,任何国家都没有“职业高考生”现象。同样的高中教育,同样的高等教育,为什么别人没有而我们偏偏有?切记,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其次,从生意人的角度看,发放奖金的学校一定认为,发出如此巨额的奖金是值得的,是能够回本的。
而其背后的逻辑则是,大量的家长仍然认为,一个好的高考分数,是一个家庭及其孩子逆天改命的唯一机会。
这几天,很多家庭把高考成绩发布那一刻的视频放到网上,悲欢与共,这几乎就是一个家庭除生老病死之外,唯一的大事了。
但事实上,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不是十分如意,有些名校博士毕业生到偏远县城寻找工作机会,这种状况明年会好吗?三五年之后会有很大改变吗?这大概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但几乎所有的高考生及其家长都把这桩事给忘了,他们只是高度关注于眼前的这张入场券。而如果就业形势不好转,这张入场券有多大用处?
02
全同学们的行为是荒诞的,但要说它有多大危害却也说不上。
这就是一种捞偏门的生意。实际上,围绕高考的生意,并不少。
我昨天陪上初中的孩子去书店买教辅书。书店里买教辅书的家长和孩子不少,教辅书并不便宜,有一本书贵得连孩子都舍不得买。
据说,一些出版社就是靠教辅书盈利支撑下去的。有的教辅书的确有助于学习提升,但更多的教辅书就是为了满足刷题需要,提升考试成绩。出版社这种教辅书生意,并不比全同学们捞偏门显得高尚。
还有以高考为唯一目的的各种公办和民办高中,虽则已经严禁炒作高考成绩,但什么才是“好”的高中,大家心知肚明,一则高考喜报是这样写的:
还有喜报是这样:

图/网络
一切校领导的提拔重用,一切老师的奖金多少,难道不就是按照“芒果”的大小作为最重要的依据吗?全同学甘当那个最大的“芒果”,双方默契配合,各取所需,各做各的生意,全同学便不该受到额外的指责。
所以尽管这样那样禁止炒作高考成绩,但既然是生意,更确切地说是灰色生意,考生和家长想要知道哪个学校高考成绩如何,并不难。
而正因为高考蜕变为一门生意,知识的学习蜕变为对脑袋的反复格式化,所以才会有高考生考完的那一刻,把所有的教材、习题抛向空中,满天飞舞,方解心中之恨。
03
直观上讲,全同学们“不上北大”反复复读的现象,是因为高考只认统一的分数线造成的。
为了杜绝这种荒诞,可以把招生自主权下放到学校,让学校定夺像全同学这样的高考生是否应该被录取,免得他反复羞辱北大。
高校的招生自主权的确下放了,很多考生不以高考分数为唯一条件进入大学,但考虑到考生家庭的贫富差异,城乡之别等等因素,统一分数线也是并存的。所以所谓的“高校的招生自主权”,只能下放一小半,最终的主导性权力,还是统一分数录取。
此外,在过去很多年里,即便以统一分数线为准进行招生,招生腐败也不断爆出,如果不以高考分数为唯一划线标准,那么公众更有理由担心出现不受控制的招生腐败。这决定了高校招生自主权的改革不可能继续往下推。
这大概才是全同学们不进北大反复复读的深层次原因:既要给予所有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又不能给北大等名校全部的办学和招生自主权,同时必须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
三个原因都是成立的。但三个原因凑在一起,却结出全同学这个奇怪的“瓜”。
04
从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大陆的大学取得完全的办学和招生自主权,从而真正使大学成为科学创新和思想创造的发源地,这肯定是改革方向。
在这期间,大学怎样消除公众对招生腐败的疑虑?这肯定不是大学的领导和招生工作人员学习反腐败文件就可以扭转的,而必须是体制机制的改革。大学内部的权力监督与制衡,大学领导的升迁,招生信息的公开,筹资制度,拨款制度等等,都与此关涉。
图/图虫创意
此外,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招生腐败,也与中国大陆的顶尖高校都是公办高校有关,公立高校说到底是全体纳税人供养的教育机构,入学机会的公平问题异常敏感,它远远大于办学效率。可以说,在入学问题上,对一个人的不公,就是对全体人的不公。
并不是国立高校就搞不好招生,一下放招生权力就腐败。譬如日本的名校就多是国立的,成就斐然。但极少听说日本国立高校招生不公,有招生腐败现象。经验是现成的,不妨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
美国的顶尖高校几乎都是私立的,为了学校生存下去,为了招到好学生,可谓“不择手段”不遗余力,所以才不把入学考试成绩当成唯一标准,因而人才辈出。其间也照样有值得学习之处。
一言以蔽之,全同学是中国大陆现行高校招考制度的必然结果,没啥奇怪的。只不过教育这台机器出现零件锈蚀,运转起来怪响不断,噪音引得大家很不舒服,才引人注意而已。改与不改,就看大家的耐受力。
写更好的文章  做更好的自己

2021,走好,再也不见!
昨日更新:
热文链接:
上海疫情:
冬奥特辑:
热门栏目: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任大刚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