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许仰东
编辑|渡十娘 

作者简介:许仰东,
著名媒体人/地产人,现居上海。

上海全域封城快一个月。
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购物、比如就医、比如复工……
但上海民众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究竟什么时候可以走出家门?
这不是一个加减法,也不是关在门里算个命就有答案的。
能不能,让一部分人先走出家门?让经过无数次核酸检测,始终是阴性的2500多万健康人群,先走上街头?
网上有个对上海解封的调侃。

这多少带有悲观的情绪,但有让人去思考的价值。
按照目前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的三区划分政策的红线。只要某居住区有一户阳性,即为封控区。
不论是一幢六层小楼的几十号人,或者是几十幢大型社区的上万居民,得按14天的时间封控,而且是动态循环的。
是不是合理?
相当于只要有一只苹果烂了,整箱甚至整车的好苹果也得扔在一边。
如果疫情始发初期,这应该合理。
如果是一个边陲小镇,这也可以承受。
问题是,在牵动中国经济命脉的上海,在己经全城静止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反反复复无数次核酸检测后掌握了详细数据,上海,有没有可能重提“精准”的防控?有没有条件“精准”解封?
改变“一户拖住一个小区”红线,仅对阳性住户封控,或者对阳性楼幢封控,是否存在可能?
上海把无症状感染全计算在内,总人数为53万人,其中49万无症状感染者大多已转阴,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健康人群有2500万,而且,这些庞大的人群早有了一个月静止的安全隔离。
本轮疫情到昨天(26日),上海累计本土确诊44548例,治愈出院21621例,目前在院治疗的仅22689例。
1:250
管住1个人,解放250人。应该不是没有可能。
《消杀》画家忻秉勇供稿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前几天部上海分街区的“硬隔离”,引起非常大的负面传播,传到了世界各地。
甚至有人以此把上海比喻成是“动物园”,表达对“硬隔离”的反感。
一粒小小的沙子,会伤痛整个眼睛。
现在,是我们城市处在灾难之中,不是发泄的时候,需要的是睁开双眼,重新抬头看到太阳的升起。
同济新村的软分隔,是不是一束曙光?
不知是否注意到4月25日的上海疫情发布会,杨浦区副区长祁克萍在电视镜头里,以同济新村为例,第一次公开说了“软分隔”。
四平路街道的同济新村,是一个超大型居住社区,居住着3189户6000多个居民,目前只有少数几栋有阳性感染者,但整个社区作为封控区进行管理。
同济新村居委会尝试在大型居民区中做“软分隔”,就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防疫,通过原有小区道路、绿化带等自然分隔,将涉疫楼栋及附近居民楼根据实地情况“打包”成小的封控区进行严格管理,其他区域则为管控区,以更好地实现分区分级分类差异化防控和个性化服务。
这是否敲响了上海“精准解封”的第一响钟声?
打破了原有“封控区”的定义。让无阳的居民尽早走上街头,成为了可能。
《天使的负重》画家忻秉勇供稿
可惜,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同济新村。
上海2500万市民是否能尽早解封,只是一片泛起的浪花。
富兰克林说过:如果灾难没有出现,那恐惧是徒劳的;如果灾难已经发生,那恐惧只会增加痛苦。
防疫应该是件科学范畴的事。
但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的社会问题。
像许多上海市民一样,我没有能力去列举详细的数据佑证对现有的政策建议,我只是以热爱这座城市最朴素的感情,希望能早日看到一个车水马的上海。
我相信,上海民众出现的许多抱怨,是因为艰难地坚持,因为漫长地等待,因为不知道解封的尽头……因为许多的因为。
上海是一个有多只角的棱型体,看你站在哪只角看哪条面;上海是一头大象,被几千万人摸着各自的体验。
《天使的美丽》画家忻秉勇供稿
病了,得治愈。
让上海2500万无阳健康的人群,率先走上街头。该管的严管,该放的快放。把有效的医疗资源、防疫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应该是缓解许多压力的第一步。
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经错过了四月花开的季节,希望我们能尽快走进上海五月的街头!
一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上海,才叫上海!
( 照片选自网络 )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许仰东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