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qiyi.com/v_199f24ura6k.html?vfm=m_103_txsp‍
交大本硕,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点击蓝字关注,一起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作为一枚小学生家长,昨天的文章(链接)跟大家聊了蛋蛋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问题,文章有些很实用的建议,即便娃还小,也可以提前了解,有备无患。
说到小学,老大老二的诸多功课里,我最放心不下的是语文虽然深知语文重要,但具体怎么学、怎么抓上,一直不像搞数学那么笃定。各种想办法的过程中,挖掘到不少优质资源,心里踏实多了。
这个央视出的免费语文资源,
真让人踏实啊!
正文共:308329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虽然知道语文重要,但说到具体怎么做,又好像有点虚。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可谓是文史宝藏,名叫《跟着书本去旅行》,是由央视出品的,过眼瘾,长见识,学文史,三管齐下后疫情时代,足不出户也能“行万里路”。
  0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个系列目前已经更新了200多集,而且还在以每周5集的速度持续更新中。其中的“书本”包括初、高中语文、历史课本等。
为了方便大家快速定位,我们特地将纪录片中涉及到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整理成了思维导图。观看地址附在了阅读原文里,上图所有的节目格式是年/月/日,带上比较容易搜到。
学好语文,光死读书不行,老祖宗早在千年前就说过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行”是游历山水,体验风土人情,更是宽泛地体验世间万物,将所感与所学融会贯通。
有了这个资源,后疫情时代, 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开拓孩子眼界,且乐在其中,真的踏实多了。
  02  
文化和传承
语文不单是知识的学习,也是文化的传承,小学一年级课本里,孩子们就学了春节童谣:
书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如何给孩子做扩展呢?孩子的各种问题,到哪里去找答案?这个时候,这个资源就能帮上大忙了。
比如“古代人也吃饺子么?“
吃,这个习俗,大概从汉朝开始吧。
“古代人过年看春晚么?“
他们那会可没有春晚,但是有一个春节专属仪式,持续千年经久不衰,不是春晚胜似春晚,那就是花灯。而且这种仪式感,从唐宋就开始了。
“年画是什么,有什么寓意,都是画出来的么?”
年画就是曾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的图案,常见主题有门神、年画娃娃等等,有的是历史典故,有的是生活细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都是为了趋吉避凶,辞旧迎新。
另外制作手法也多种多样,有分很多种类,传统的木版年画的背后藏着代代相传的雕版印刷术;
除了这些,孩子可能还会好奇其他和新春有关的习俗。
比如
漂亮的窗花
,不同地区的艺术风格差异较大,这个细节充分说明我国的地大物博,但也说明了广袤中华大地上延绵的文化内核。

还有看起来我们每个人都能讲两句的年节饮食习俗,过年吃鱼是因为年年有余的好彩头,但关于这条鱼,为什么得是鲤鱼呢?
这个问题可能就有点难度了。
这些内容,不单是孩子,大人也跟着长知识,太赞了。
  03  
诗情画意
纪录片里讲到的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多以诗歌为主,而这些诗歌其实基本都是“国民级”的,它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学习呢?
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静夜思》为例:
这首诗背后的这个伟人的奇闻逸事,你八卦过么?
比如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李白“思”的那个故乡是哪里?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不单知道了答案,四川江油,还跟着画面去了那个李白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的地方,李白母亲怀他时梦见长庚星的典故,也为一代诗仙渲染上了传奇的色彩。
月亮于他而言,是童年,是故乡。
还有同样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
《敕勒歌》

广袤的草原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组合,让孩子有机会对大草原有更直观、立体和深刻的了解。
从其中,也知道了草原不一定是绿色的,草的不同品种,不同季节的生长状态都会让它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难怪那些千古名句中提到草原,极少描绘其颜色,反而是我们这些没有眼见为实的人,不由自主总联想到绿色。
聊完了草,还能进一步认识藏在《敕勒歌》这首民歌后面的人:
以及和《敕勒歌》相关的历史典故,东魏官兵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集体高唱《敕勒歌》,因此士气大振,每个人都在歌里看到了美丽的家乡故土,誓死保卫家园。
这就是藏在《敕勒歌》草原风貌背后广博的家国情怀了,不得不说,奇奇怪怪但有用的知识点又增加了!
原来不花大价钱补习、研学,也能进一步拓展草原生态、动植物保护、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通识、科普内容啊。
  04  
视频版教辅
除了形式新颖生动、涉及文化和传承、诗情画意之外,这套“视频版教辅”还有三大特色:详细的课外拓展、文史知识大宝库、有滋有味的学习。
每位专家在各自领域都是重磅级的
1.详细的课外拓展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中,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草原》,被拓展成了4集纪录片详细讲解。
跟随着画面,去内蒙古大草原上骑马驰骋,感受到了“群马疾驰“的壮观;
听着和着马头琴的草原上悠扬的歌声;
进入蒙古包品尝奶豆腐,感受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见识蒙古男儿的三艺……
不管有没有疫情,这么结合课文精准详细地体验,都是非常难得的。
也不会怕在浩如烟海的书堆和其他纪录片里迷路了。
2.文史知识大宝库
这鲜活生动的内容,还拓展到了不少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目中,比如《西游记》里的火焰山,有单独的篇幅,借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西游记》进一步拓展到真实的历史。
火焰山所在的吐鲁番市,曾经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玄奘取经真实路过的地方,古高昌国王城所在,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传奇。
‍‍‍‍‍‍‍‍‍‍‍‍‍‍‍‍‍‍‍‍‍‍‍‍‍‍‍‍‍‍‍‍‍‍‍‍‍‍‍‍‍‍‍‍‍‍‍‍‍‍‍‍‍‍‍‍‍‍‍‍‍‍‍‍‍‍‍‍‍‍‍‍‍‍‍‍‍‍‍多有强烈地域属性的成语故事,也被生动地带到了我们面前。途经各种历史文化名城,走进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历史的学习将同步开展。
借“旅行”和这些地域资源拓展的知识,还包括:古代的栈道是如何修筑的、毛笔是如何制作等等,让孩子们通过“云旅行”真正成为博闻广识的人。
3.“有滋有味”的学习
这个有滋有味,不仅仅是一个形容。毕竟旅行的重要奥义还有吃。
孩子们除了走到哪学到哪,还能走到哪吃到哪,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藏在“吃”中还有不少“规矩“、“典故”,这些更是目前因为疫情无法出行的这一代孩子最缺失的。
这真的不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截图
  05 
小小总结
以孩子小学到高中文史学习为基础、让顶级专家相陪,带孩子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看个热闹之余,也给我们家长提供了文史知识拓宽的思路,总结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招数”
1 一起“八卦”名人轶事,无论是名字的典故还是伟人的生平,就是不要一本正经聊学习;
2 帮孩子把书本“翻译”成故事,让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过往为孩子的未来开路;
3 和孩子一起基于书本天南地北东扯西扯,时而发散时而聚拢,引导孩子多思考多发问,搞不好能撞出更多火花。

希望今天介绍的这个资源,对你有用,也让孩子们的文史学习之路更踏实!
关于语文学习,之前发过不少,别错过👇
这篇花了很多时间,点个赞鼓励一下吧!
观看地址点击阅读原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