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随着定定蛋蛋的长大,我的关注点从以前的屎尿屁逐渐地转移到要怎么给孩子做不同的启蒙,学科学习。作为一枚魔都妈妈,英语启蒙,数学启蒙,语文启蒙哪个也不敢落下,所以我之前就计划做个系列的名师访谈
前几天那篇说奥数的文章里(链接:几天前刷完大半本奥数......),有提到语文的重要性。但语文这个科目,有的时候不像数学那么显著,好和不好之间的这个界限不是那么的明显,很多人也会觉得,我们的母语不用刻意学,会难免轻敌。
于是语文启蒙容易被忽或者不知道怎么抓起
蛋蛋2-5岁时候我们一直在休斯顿生活,所以语文启蒙上,我其实是缺乏语言环境和资源,走过不少弯路的。
系列名师访谈的第一篇,就是找了我最感兴趣的语文方面的名师。这个访谈是由以前做记者的小伙伴苏苏进行,拿到这两个小时的访谈整理出的稿件时,我觉得收获特别大,所以早早要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采访对象是,华二(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的语文老师顾文艳
魔都之外的家长可能不太熟悉华二,这么说吧,二堪称魔都高中里的清北。前滩因为有了华二,房价都有要超越陆家嘴的趋势,那时候数千人摇号认筹,简直挤破头。
顾老师是江苏省的特级教师,曾在泰州、无锡任教多年,是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无锡市的领军人才。
她的学生在《中国儿童报》《意林》《少年文艺》等少儿报刊上发表作品几百篇,她本人还是《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的签约作者,出版有教学随笔集《行走的风景》。
除了身为特级名师,顾老师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牛娃”的妈妈
她的儿子两年前从江苏考到了北大中文系,这绝对是尖子中的尖子。而且,这孩子高中是理科生,奥数和化学竞赛都得过第一名,但他从小喜欢阅读,对古代汉语更是情有独钟,坚持报考了北大的中文系。目前,在藏龙卧虎的系里,他的学分绩还能排到5%-8%。
我们都觉得,这和顾老师从他出生就开始的启蒙熏陶是分不开的。
这篇访谈内容很精彩,尽量保留了对话的原汁原味,我们一起来看吧。
正文共:9548 字 10 图
预计阅读时间: 24 分钟
暑假期间,顾老师在江苏老家和我们微信连线,聊了2个小时,从语文启蒙、幼升小、作文等多个方面,解答了我们关于小朋友语文学习的各种问题。
因为文章比较长,我先列一下问题大纲,方便大家看:
阅读与表达
|-孩子小时候语文启蒙是如何做的?

|-观察到阅读对孩子有哪些帮助?
|
-
培养阅读习惯的建议?误区?

幼升小
|-对识字和拼音的看法?
|-学前有哪些准备工作?要练字吗?
自主阅读
|-
如何实现?着急的现象怎么看?

|-对流行书怎么看?
课外班和写作
|-怎么看待各种大语文课程?
|-对高考满分作文怎么看?
|-对教材的改变怎么看?
|-写作文有困难怎么办?要看作文选吗?
内驱力
|-如何培养?
01
语文启蒙:阅读与表达
Q1 :看到您的一些文章,说儿子很爱看书。可否分享一下,在他还小的时候,语文启蒙方面您是怎么做的?
顾老师:对儿子的早教经验,这些年验证下来还是蛮好的。
首先,在给他正式阅读之前,我就一直和他对话了。从满月以后,出门看到什么,都会讲给他听。我老公还笑话我,说他那么小也听不懂。但我觉得孩子是可以感知世界的,“这是一朵花、一片云”,你说给他听,会慢慢发现,他对你的声音有反应的。
到了5-6个月大,我开始读一些儿歌给他。儿歌是很有韵律感的文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我读的时候,他会看着我,嘴巴会发出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说明他对声音的节奏感兴趣。
慢慢地,也开始带他看绘本,一开始选的都是色彩比较鲜艳的绘本。孩子对鲜艳的颜色比较喜欢,和他玩球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对那一颗红色的球反应最强烈。
到了孩子会模仿大人说话的时候,我说完一句,他总会重复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他在用这种方式和你交流。
这些都是会说话前。等到真的会说话了,读故事的方式又变了。
我们的阅读会有很多种形式:

比如有时会停下来问他,接下来可能会怎么样呢?和他讨论,你觉得他(书中的人物)这么做,好吗?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边读边讨论。
一本书读完了,我们还可以续编故事,想象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有时候,是我讲一段,他讲一段。
还有一种方式是表演,像舞台剧一样,把绘本演出来。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们会跟着台词做动作。他好几次在作文里写到小时候的这段经历,讲怎么和妈妈一起很沉醉地表演。可见这对他来说是蛮有意义的。
我们之间这种语言的交流,一直贯穿在阅读的过程中。
除了阅读,我还很注重孩子的表达。
从儿子还蛮小的时候,我就做了一个“涵涵语录”,把他说的很有意思的话记录下来。当时的想法是,等他结婚的时候送给他,蛮好玩的。
后来有一个机缘,我认识了一位儿童诗作家叫雪野,把涵涵语录发给他看,我们把其中几首改编成了小诗,还发表了一些。
当时这些“语录”都不是我引导的,孩子有感而发就会说出很有意思的话。
比如一年春天,我们家小区前门有条河,边上有绿化带,我和他走在路上,他忽然说:“妈妈,好大的一场雪!”那时候阳光很好,我觉得莫名其妙,哪里有雪?他说:“小草、大树,下了一场绿色的雪。”

天很冷的时候,我把他抱在怀里,他就说:“我冷得像冰块一样,你把我捂成太阳。”穿上晒过的小棉鞋,他又有感而发:“我把太阳踩在脚下。”
爸爸开摩托车,我抱着他坐在后座,他说,我们一家三口是一个大大的三明治。
他还有一首“我该怎么跑”。有时候怕上学迟到,我会说“快跑”,但如果他跑快了,又怕他摔跤,就让他“慢慢跑”。孩子就很困惑地说:“所以,到底该怎么跑?”
这样能帮助孩子形成“表达-记录”的意识。等上一年级会拼音了,他就可以自己用汉字和拼音来记录了。不要求每一天记,就是有时可以提醒他,“哎,这个蛮有意思的,你把它记下来吧。”这对他将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好处的。
我还要提醒家长,一开始千万不要用规范的语式来要求孩子,让他们的想象力尽情发挥。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做童诗教学,知道小孩子就是爱想象,天马行空的,但以前班级里有个小女孩,很喜欢评论同学的诗:“这怎么可能呢?这不可能吧!”她觉得诗句中的内容,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
有一次学校活动,见到了她的妈妈,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女儿小时候天马行空时,她就总说“这怎么可能”。
我们家长要小心我们的言语,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呵护的,错过就不再了,我们不要人为地对它进行破坏。
顾文艳老师
Q2 :我们公众号的读者孩子比较小,现在还处在看绘本、图画书的阶段。因为绘本在大陆兴起的历史也不算长,国内比较少有被验证的经验。您有没有观察过,小时候有绘本阅读习惯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优势?
顾老师: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有绘本阅读的经验了,家长都很重视这块。我以前的很多学生现在当父母了,会让我推荐学前的读物。
我儿子2001年出生,那个年代绘本还比较少。当时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购置儿童读物,所以我给他读了很多。除了绘本,还给他读儿歌、童话、儿童小说,上小学前,至少读了500本书,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我不读书的话,他是睡不着觉的。
读绘本多的孩子,他们特别善于读图。而没有这方面习惯的孩子,图片一翻,就读完了,看不出细节。
比如在给我妹妹的女儿读《鼠小弟》时,她就发现书上的红苹果,是一个一个在减少的。这个我自己都没发现。
善于观察的能力,对学习语文真的是很重要的。
你想要表达,表达是以观察为基础的,否则没有细节,落实不到细节处的表达,它是空洞的。
Q3:您对培养孩子良好的绘本阅读习惯,有什么建议?这方面家长容易走入哪些误区?
顾老师:有的家人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一本书读过一遍就不用再读了,立刻换一本。
孩子翻来覆去要看同一本书,是因为他读过、了解故事的走向,他很想插上妈妈的话,提前把故事揭示出来,这会让他很有成就感的。
反复的读,也能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的听和说,他对句式熟悉了,不知不觉就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了。
比如,我儿子小时候看《小野鸭和乌龟的故事》,野鸭飞得很快,乌龟只能慢慢走。
书里面出现了“羡慕”这个词,这对2-3岁的孩子来说挺抽象的。我就问他:“羡慕是什么意思啊,我不太懂。”他告诉我说:“就是,乌龟也想像野鸭一样飞呀,因为乌龟走路太慢了。”那么我就知道他是懂了。

后来家里新装修房子,涵涵说:“妈妈,你们房间有5盏灯,我房间只有3盏灯。我好羡慕你们呀。”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是从故事里学来的。这就是词语的积累,语式的应用。这都是一点点积累的。
积累得多了,还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和文风。
我儿子很喜欢看林汉达编写的历史故事,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看了不下40遍。他的写作风格就和林很像,特别的洗练。这和我的风格是不一样的。
对阅读的建议,有下面几点:
1、同类主题的书,可以放在一起类比、对照着读。这能锻炼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给孩子们讲故事时,他们也会反馈说,这本书和一本别的什么书很像。如果能发现这一类的绘本,我们大人可以有意识地拿来,比较着阅读。
2、用画画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续编故事。
我在教书的时候发现,孩子常常喜欢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学龄前的孩子不会写字,也没关系,鼓励他们把接下来的故事画出来。
我教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们“看图写话”,我读了一个童话故事,让他们接着进行了绘本的创作。他们很喜欢这种作业,拿着自己的画叽里呱啦很能讲。
02

关于幼升小
Q4:现在的父母都很注重学习。除了重视英文、数学,语文也很重要。但学龄前语文,不会涉及作文、语法这些比较高阶的内容,想问问您,对于识字,和在入小学前学拼音的现象,你是怎么看的?
顾老师:关于识字,每个孩子学习汉字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蛮大的。
我外甥女,从来没刻意学过,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外婆手机来电,她就能读出来。我很惊讶,就把我妈妈手机通讯录上的名字抄下来,她具体的字不一定识,但差不多的形状能认出来,而且外公、外婆这种熟悉的名字就算了,连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都能念出来。我跟我妹妹开玩笑说,你生了一个神童。

但我儿子就不是这样。在学前,他完全没有表现出认字的能力。我们当时读了很多的故事,但他平时并不注意观察字的形状。到一年级,毫不夸张,他认识的字不到100个,最多几十个。
所以一年级要他自主阅读是比较困难的,一页书磕磕巴巴地读下来,很辛苦。但我外甥女一年级的时候,纯文字阅读已经没问题了。
对像我儿子这样的孩子,与其拿着字卡给他反复念,孩子学得很痛苦,不如顺其自然,你就读读故事,让他爱上阅读,慢慢地,在阅读中识字。
等到进入小学,识字量的增长是很快的。我儿子到了二年级,识字量上去了,阅读一下子加速了,一年级很痛苦,到了二年级就是一天一本书。
所以,对不同的孩子,方式不一样。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提前识字。当然了,有的孩子看看书、看看电视,自己就识字了,那你也完全没必要去阻止。都是顺其自然。
至于拼音,虽说不主张幼儿园小学化,但现在大家都在教。在上海,有的家庭还会送孩子去培训班。
我妹妹也问过我,要不要报班。我花了2个半天的时间,把声母、韵母、一些拼的音节,给我外甥女过了一遍,就差不多可以了。
如果幼儿园、爸爸妈妈、课外班都没有教,完全零基础的话,可能一年级的确会遇到一段困难期,主要还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孩子学习自信的打击。
拼音提前学一学,是可以的。

但说到底,拼音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它在小学里面受重视的程度在减弱。我们原先一进小学就先学拼音,现在都往后移了;以前要求会背、会默,现在是会拼读就可以了。等孩子会拼读,识字量大了,拼音这个拐杖就可以扔掉了。
所以家长不需要太焦虑。
Q5:学前还可以做哪些准备工作?写字握笔是否需要提前练习?
顾老师:写字握笔真的很重要!但是,如果你不能保证孩子的握笔姿势和笔画书写都正确,我不建议提前学。如果有好一点的老师帮助入门,那么提前练一练,也是蛮好的。
我教我们班小朋友写字,有一个半月的时间,我擦掉了10块橡皮,大拇指都擦肿了,因为好多孩子的握笔姿势不对。一张白纸教起来容易,但如果要先矫正,就非常困难。
有的孩子在练写字时感到枯燥、坐不住,有抵触情绪,这和家长、老师的引导方式有关系。
写字这件事,首先,我重质不重量,不会要求孩子写很多,3个格子,你只要写1个好看的就行。

第二,记得多鼓励小孩。鼓励不是空洞地夸一句“你好棒”,而是要指出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进步在哪里,具体哪一笔更漂亮了。孩子体验了成功,会愿意更进一步的。我建议孩子要有一个比较自己写的字的过程,还可以拿第二天的和第一天的比较。
第三,多一些激励,比如孩子都很喜欢获得老师画的红圈圈,甚至希望整页都有老师的红圈圈。
Q6:2-3岁的孩子,还不懂古诗文的含义,开始背诵古诗词,是否是一件好事?现在学前还流行听唱诗,背《声律启蒙》等,您怎么看待这些启蒙方式?
顾老师:如果孩子对文本完全不理解而去背诵,过段时间很可能他忘记了。我也给涵涵读过,他后来忘了。但像“床前明月光”这种意思简单易懂的,他能记得比较久。
所以,大人如果是为了炫耀,那真的没多大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场景,讲一讲“长河落日圆”,那是可以的。
用唱诗的方式来熏陶,我觉得还可以,但有多少价值,不太好说。
《声律启蒙》里面有些典故是很难的。不是所有的古文都适合小朋友的,笠翁对韵这种,读一读还是蛮好的,我觉得一些浅显的唐诗,是可以教一教的。
我的话,没有刻意地教儿子。有时候我在剥豆子,会说说一首诗的意思,然后我们俩玩比赛背诗的游戏。
到了三四年级,儿子已经把我书架上一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翻完了,上高中的时候喜欢读《长恨歌》《春江花月夜》,回家背给我听。他刷题刷烦了的时候,会拿来背一背。因为这是他自己感兴趣的。
如果家长是为了炫耀,把孩子逼得很痛苦,那就适得其反了。
不管做什么,一定是孩子要心情愉悦地去做,逼着效果不好的,孩子还会对语文产生抗拒的心理,得不偿失。
03
从亲子共读,到自主阅读
Q7:聊了很多幼升小的话题,再说回到阅读。有的一年级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我给孩子读了很多书了呀,但他自己就不会读书。家长着急期待着孩子上学后能过渡到自主阅读。您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顾老师:我教一年级,不会一上来就脱手让他们自主阅读。
有的小朋友学前还没有真正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会安排给家长每天有30分钟的亲子阅读打卡任务,让家长知道,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一开始有的孩子哭闹、不肯读。但家长还是坚持,因为老师说了要读。过了一段时间,不给读还不行了,因为他已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形成了阅读的习惯。
有的家长爱说自己孩子不爱读书,其实不一定真是这样,他只是还没有习惯,家长有时候会误判。
在家养成了阅读习惯,慢慢地就可以过渡到学校里。有一个重视阅读的语文老师是很重要的。
我刚来华二,第一件事就是建阅读角,给孩子们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从买书,到量尺寸,选沙发椅、书架、配色这些,我都跟孩子们一起商量、设计。最后是定下阅读的规则,也是大家一起商量,我把大家说到的点,写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公约,做成海报张贴在阅读角。
我送给他们一句话,“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我们还会办一些阅读交流活动,比如孩子们都读过这本书,讨论起来是很有氛围的,我花了好几节课的时间,都还不够尽兴。
如果学校和老师不是非常重视这块,那么家长就要自己下功夫。
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个“阅读存折”,像储蓄卡一样。这个存折可以记录他看了什么书,还可以制定积分兑换制,都是为了鼓励孩子持续地去阅读。
还可以带孩子去书店、去图书馆。我和儿子以前每周末都会有这么半天,养成了泡书店的习惯了。我去外地出差,也会买书,盖书店的印章送给儿子,儿子也会买书给我。
这成了一种仪式感,一种我和他之间交流的方式。
当然,大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最不可或缺的。你可以读自己的书,也可以推荐给孩子,和孩子多一些阅读有关话题的交流。
一般的孩子,二年级可以过渡到桥梁书,就是文字多一些,图画少一些了,到了三年级过渡到纯文字,基本OK了。这些进度都是因人而异的。
Q8:学龄后的小朋友之间会流行《米小圈》这样的书,或者是一些在家长看来没营养的漫画书。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你会和孩子们讨论这些流行书吗?
顾老师:今年暑假答家长问的时候,我们班是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孩子。就有家长问到一套叫《寻宝记》的漫画,我去翻了一下,它和《父与子》这种比较经典的漫画不一样,基本还是搞笑类的。
我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营养不多,到三年级建议不要再读了。家长也很开心,好像拿到了尚方宝剑一样。
我比较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神奇校车》这种含金量比较高的书。《米小圈》我也不太建议,杨红樱的作品我也不推荐。
当你发现孩子看流行书,家长可以自己先鉴别一下的,然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书。这也是一个阅读品味的问题,如果你家的阅读品味一直是很高的,孩子不会轻易被带偏的,不用太担心。
04
小学生的课外班、写作文
Q9:目前市面上有不少针对学龄前和学龄后儿童的大语文课程,您怎么看待这些课程?
顾老师:我带我外甥女旁听过一些。
首先,课程的内容,几乎都可以从阅读中获得。你花费了时间、学费,孩子看iPad还费眼睛。这些课程当然也有拓展作用,但孩子自己阅读,也有这个作用,还不需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坐在那里,还可以根据孩子这段时间的兴趣来选书,更加灵活。
现在家长很热衷于这样的课程。课程也就是点到为止,但孩子没时间阅读了。你们大人、老师轮番上阵,都可以歇口气,孩子不能歇气,我觉得蛮可悲的。
Q10:你关注到今年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了吗?你怎么评价这样的作文?怎么评价中国的语文教育?
顾老师:我觉得这主要是老师的责任。写作文的意义,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不是掉书袋。
即便是成语,那也是约定俗成的、别人的语言。比如“桃红柳绿”,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桃花怎么样、柳树怎么样。学生被固化了,是满可悲的事情。
Q11:现在上海已经从沪版教材换成统编教材了。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有哪些具体的变化?会比原来的教材更难吗?
顾老师:现在的教材中,古诗文的篇目增加了,这是最主要的变化。一二年级的儿童诗篇目也增加了。另一方面,明确了每个单元的要素,教学目标更加的明确了,对老师来说,在教学上会觉得更有抓手。
至于是不是更难了?其实并没有。原先沪教版的内容并不浅,篇幅也不短。倒是苏教版六年级的课文,曾出现在沪教版的三年级课本里面。总的来说,难度的变化没那么夸张的。
Q12:有的家长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孩子小时候给他讲了很多书,孩子自己也看了很多书,但到了看图写话、写作文,还是写不好。您是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呢?建议家长怎么做呢?对于刚开始接触作文的小朋友可能掌握不到写作的要领,您赞成通过看作文选吗?
顾老师:关于写作,和阅读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有关。很多时候我们强调阅读,但不够重视生活。
比如我外甥女写了一篇《夏天的荷塘》,我对她妈妈说,这都是作文选里面的荷塘,你家附近的公园里就有一片荷塘,可以带孩子去看看,观察一下不同荷花盛开的姿态。
有时候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个话题是他生活中经历过的吗?观察过的吗?他有话可说吗?有了生活体验,再引导他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教他怎么记录。

不排除有有天赋的小孩,但这样的孩子很少。大部分孩子都要通过体验、观察、记录,积累素材,否则写不出。
我从来不推荐看作文选。作文选里的东西,不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有一次我带学生们写种植日记,孩子们真的去种了,拿尺子量一量,长到几厘米,不就有话可写了吗?
我让学生写日记,每周至少一篇,但不强制每天写,因为这样就不好玩了。至少植物有变化的时候你要记录一下。我还会认真地点评,并推荐好的作品发表。
关于读后感, 我也不会强迫学生读书一定要写笔记,因为这会破坏他阅读的感受。
对高年级的孩子,我是这么跟他们说的,如果你读完这本书,感觉到必须倾吐,想跟别人诉说,那你一定要写一写,我也愿意和你交流这本书的心得。孩子的概括能力,一般要到中高年级才会发展得比较好。
05
培养有内驱力的孩子
Q13:您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出了促使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您觉得这一块家长可以如何从小培养呢
顾老师:从孩子小时候,在阅读这块,我和他的交流非常多。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读书后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好的问题”进行鼓励。
比如文章上下文关系,有没有矛盾的地方,文章里一些字词的推敲,这些方面的,基本都是好问题。
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亲子共读时,进行相关的引导。
在教育方面,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而不是看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不管做什么,都要基于对孩子真切的了解。太盲目的话,有时候会伤害到孩子。
我儿子当年高中选择去另一个城市读,大学选专业,都是他自己决定的。孩子不是为爸妈而活的,涵涵是一个很有内驱力的孩子,非常有主见。这样的孩子,生活再苦,他不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面对;反之,如果孩子什么都不能做主,几乎是父母的傀儡,他的承受力会有限。
涵涵是2018年在江苏省参加高考,考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高中时,他在理科强化班,物理和化学是双A+的评级,奥数、化学竞赛也都拿过一等奖。
高三寒假,他参加了北大的人文寒假营,拿了一个有logo的帆布包回来,说要激励自己考上北大。
我开玩笑说,这个包蛮好看的,送给我吧。他说,半年以后这个包肯定归你了:考上了,我也不需要了,没考上,我也不想看到它了。
他高中时,我每天晚上会去看他5分钟,看着他背着这个帆布包朝我走过来,我觉得孩子挺不容易的,承受的压力也是蛮大的,但那种为梦想努力的感觉,也蛮好的。
——全文完—— 
顾老师的微信公众号是“竹影居”(ID:zhuyingju1976),
关于作文教学的更多内容,号里有更详细的阐述。
小土叨叨:顾老师这篇访谈就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启发。作为一个工科生,语文一直算弱势科目,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靠写文章吃饭,而事实上也许真的不是当年自己认为的那样:就是没语文天赋,而是当时缺乏指引,没找对方法,埋首刷题,缺乏阅读,这是非常遗憾的。
阅读,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引方向,找到心之所安;
理解,帮助我们化解生活中的难题和冲突,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表达,让我们的声音能被听到,于万千人海中相遇知音;
语文,不止是要启蒙,要升学,要考试,更是要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共勉

【拓展阅读】
方便大家跳转,把以前推送过的部分启蒙文章一起放在这里:
【语文】我的高考语文是回不去了,孩子的还能抢救一下
【绘本】选绘本水太深?这篇教你变身半个行家
【绘本】绘本太多挑花眼?不会买错的0-2岁书单留一份
【绘本】书单|2-4岁爱看哪些?这一次找全
【记忆】3岁之前不记事?这误会大了......
【英语】英语启蒙烧脑更烧钱?看完这篇理理清爽
【数学】几天前刷完大半本奥数......
【数学启蒙】轻松色彩启蒙,提升认知力,别错过这些游戏
【数学启蒙花了几千大洋测评数学绘本
历史推送里其实还有很多精华文章,大家可以扫描我公号的二维码,然后就能找到搜索历史文章的地方了,还可以留意近期推送,我会直接加链接在文末。此外,因为大家呼声高的主题,我会补充和整理重新发的。,还想提醒朋友们请记得标星,这样就不会漏掉一些重要的主题了。
土味魔都妈妈,家有两个男孩蛋蛋定定,蛋蛋7岁,定定3岁。

上海交通大学本硕,写过《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两本书。
这是6年老号,接地气,反套路。关注我,和百万妈妈一起,启蒙和教育问题上共同成长。
盆友们,
侬伐要看好就跑特了
期待更多名师访谈
请帮忙1秒钟点个在看或转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