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女小土,家有蛋定两兄弟,分享育儿生活,点击蓝字关注,帮你理性育儿,少走弯路。
小土叨叨:这周一我写了一篇千万别随便翻娃的写字本,会噎到……
点击下图可查看文章👇
虽然是吐槽文,但评论里有不少朋友,提到了是不是阅读障碍的问题。
坦白说,我还真怀疑过,今天这篇通过当时挺触动的我一个纪录片,来说说也许很多人还不太有概念的:阅读障碍。 
坦白说,
我也怀疑过孩子阅读障碍
正文共:3453字 46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今年春节前,央视推出了一部名为《我不是笨小孩》,将目光对准了阅读障碍的孩子们,纪录片里的很多细节,让人印象深刻。
我当时请教了一位在高校工作,对此有一定研究的朋友,她也提到了“阅读障碍”。幸运的是,比起片中的孩子蛋蛋不算严重,最多算边缘,经过这两年的努力也看到了曙光。 
希望这篇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还有这样的一种情况,这样一群人,也许在将来遇到类似困扰时,能多一点方向,不至于绝望。
 01
阅读障碍其实很普遍
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的片名,就向我们展示了阅读障碍的孩子们面临的普遍困境:会被不了解的老师和同学,甚至家长贴上“笨小孩”的标签。
阅读障碍究竟有多普遍呢?
按照纪录片里专家提供的数据,大约有5%-8%的孩子有阅读障碍症。
现在小学一个班人数,基本在40-50人左右,按照这个比例推算,一个班级约有2-4个小朋友被阅读障碍困扰。

纪录片利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跟拍了三个小朋友:校校、群晓和若汐,比较全面的向我们展示了他们遇到的困扰,也给了这样的家庭一些信心和希望。
如果你和你的身边正有人因此苦恼,也推荐去看看这部纪录片,相信还是能有很多收获的。
 02 
阅读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央视网采访这方面专家舒华女士的新闻报道中提到过,阅读障碍的儿童,大多朗读时不流畅、添字漏字、串行,写字倒插笔、偏旁部首架构错误,最明显就是语文成绩落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一份研究显示,601个多动症的儿童中,有228个被诊断为阅读障碍,共患比例将近40%(37.94%)
TED一个关于阅读障碍的视频中提到过,阅读障碍的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跟大脑特殊的工作方式有关
大脑分成两半,左半脑通常负责语言,最终是阅读;而右边的半脑通常处理空间活动。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有阅读障碍的人的大脑比没有的人的大脑更多地依赖右半脑和额叶。
这意味着他们在读一个单词时,需要更长的行程经过大脑,并会在额叶延迟。由于神经生物学这个特点,他们阅读有更多的困难。
——摘自Ted-ED What is dyslexia
Ted-ED What is dyslexia
阅读障碍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也没有明显的情绪、动机等问题。但是,读了,脑子就是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了,可是到写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个字哪个词表达。
一行字,在他们的眼里是各式各样的:
具体到学习现象上,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小土注:下面这些是阅读障碍的一些表现,并不是出现下面的现象就等于有阅读障碍,请大家不要过于紧张。
(1)错别字很多,记不住字:
(2)语音学习也很困扰他们:
(3)阅读受影响,没法按顺序指读:
(4)写作无法顺畅表达:
(5)朗读的时候更是纰漏百出:
蛋蛋在大班的时候,我就发现他很容易把字母和数字写反,到一年级结束后才逐渐消失:
Ted-ED What is dyslexia
校校的妈妈这样表示孩子遇到的困扰,就好像送了色盲小朋友去学色彩,他分不清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从“阅读障碍”这四个字里无法读出的表现:比如,他们的精细动作和大运动协调性会受到影响。
群晓和若汐都有学习乐器和舞蹈,但是学习过程也明显感觉到很吃力。

再次要强调,
有现象不等于是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有详细的多维度评估,而且年龄太小也无法进行诊断。还有些现象,比如写反字,是一定年龄很普遍的情况,随着孩子成长,会自然好转。

 03 
阅读障碍的孩子
和他们的家庭会经历什么?
又要说回片名,他们很容易被贴上“笨小孩”的标签,因为他们的成绩都不会太好。

尽管已经不能说现在的学校是完全唯成绩论了,但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要完全摆脱成绩的影响,也不太容易。校校和群晓都还生活在北京,他们的老师多少还了解一些阅读障碍,能够对孩子展示出一定的理解和包容。
生活在廊坊的若汐的体会却不一样,她也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
阅读障碍不仅仅会影响语文学习,随着成长,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需要运用阅读能力的内容越来越多,孩子的学科成绩会受到影响。
因为成绩不好,除了老师,这些孩子还多多少少经历过来自同龄人的霸凌和嘲笑,而这些情况,都是家长想帮忙,却无力插手的。
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影响就是,他们面对文字的困难,导致这些孩子们写作业都会特别慢,他们在作业上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同龄人的好几倍。
他们写作业的过程不可谓不认真,可就真的写不好,写完了还有很多错误,又需要家长陪着一起纠正重写,再在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孩子和家长都身心俱疲。
家庭关系也因此非常紧绷,妈妈们往往又是家里最坚持,最辛苦的一位。
校校妈妈爸爸险些婚姻破裂:
若汐的妈妈因为焦虑得了罕见病;
群晓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学习有合适的学校,每周带他往返于北京和山西运城之间;
我们大部分没有身处其中,也许只能轻飘飘地说一句,总会好的。
片中的这些家长们也知道总会好的,每个孩子的爸妈都说,我知道我的孩子能够慢慢长大,我也知道他长大不会饿死,他总会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在社会立足。
但是,让他们倍感压力的,确是眼下的时时刻刻。
 04 
阅读障碍的孩子
背后的父母们

也许是已为人母的缘故,影片最让我感触的,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其实面对孩子,面对老师和学校,面对社会,他们可能才是压力最大最焦虑的
对孩子的实际学习困难,他们要包容,耐心,同时还要有技巧有方法。

针对阅读障碍,找专业机构测评、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长年累月地坚持纠正这类的努力差不多算是标配了。
全家齐上阵抓孩子的学习,妈妈崩了换爸爸,爸爸累了换妈妈,也是这类家庭的常态了,即便分隔两地,也没有办法完全靠一个人包办所有。
校校的姥姥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也上岗辅导:
为孩子的正常学习努力尝试择校,努力和学校、老师多沟通,尽量寻找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实属不易。

考虑到孩子在学校或者传统的学习体系里,可能很难得到正向的鼓励,这些家长又会想尽各种办法从兴趣班等其他方面分散孩子的受挫情绪。

另外,考虑到孩子在学校的社交,还要想办法多组织一些同龄孩子的聚会,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正常的,不带偏见的交际……
在“鸡血”已经成为流行词的今天,她们会由衷地因为5年级的孩子一次小测试的满分而热泪盈眶。
也会为语文从不及格考到60分再进步到78分为孩子自制渴望已久的奖状。
总是说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好,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好,可是孩子在进步,同龄人也在进步,真的能做到淡定自若,哪有那么容易。
她们多少也发过火,流过泪,甚至有时候太着急一度让孩子厌学崩溃过,但不管重推轻推,最后还是耐心陪伴,咬牙坚持,陪着孩子努力闯过这最难的一关。
可怜天下父母心,尤其是这父母心要用在这么一个很难被人理解的地方。
 05 
写在最后
纪录片一共3集,介绍了三个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片中出现的专业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舒华教授、李虹教授和她们的团队。

跟拍了3年,每个孩子都有了说得上“巨大”的进步:
一直被读音困扰的校校再测试时,基本可以全对了;
内向敏感的群晓突破自己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直语文不及格的若汐除了成绩提升之外,一直尝试的舞蹈动作也终于可以完成了……
纪录片的难得,是让这些阅读障碍孩子和他们家庭的不容易,第一次这么完整地“被看见”。
我们想呼吁,无论是老师、家长,都能够对这些孩子更多宽容,更多耐心,也想呼吁大家,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无论同学中有什么样的人,都不可以嘲笑甚至霸凌欺辱他人,这是底线,不能越界。
同时,我想安慰大家,如果孩子学习困难,也不要一味自责是孩子或者自己的问题,可以尝试从其他角度找找到问题症结。
拥有像阅读障碍这样神经变化的人,包括这些有创造发明才能的人,比如毕加索、默罕默德·阿里、乌比戈·德堡、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爱因斯坦,显然他们有能力,拥有辉煌和成功的人生。
——摘自Ted-ED What is dyslexia
最后,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战胜这个“障碍”,拥有幸福的人生。
拓展阅读
各种学习相关
更多好文,请关注标星公众号,输入关键词,或搜索历史记录提取

号里发过很多文章,大家可以从历史推送里搜索关键词找到,另外历年的目录在这里,也可以直接点击:

🔥《2020年的数百篇好文》👇
有需要也可以购买我写的《婴幼儿睡眠全书》《妈妈有力量》扫码进页面可以找到
养孩子就像抽盲盒,拿到什么牌真凭运气
随手转发,帮助更多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