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个令人比较难过的消息,那就是在上饶防疫隔离的过程中,当地防疫工作人员对一户已经搬去隔离的居民家中进行消杀,遇到了被户主留在家中的宠物柯基犬。结果工作人员将柯基杀死,过程录像被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剧烈争议。
而之后上饶当地街道的防疫指挥部门对此作出了回应通报,说对该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调离岗位,并让其对当事人道歉。但通报中的一些用词,比如将杀死柯基描述为“无害化处置”,反而加重了很多人的不满情绪。
今天早上,央视网的微博也对这个新闻,以“别拿别人的宠物当畜生”为题发表了评论,认为应该用更文明的方式去对待宠物。
不知道是否还会有其他央媒从别的角度来跟进这个议题,但目前这次网络上的争论参与者,往往被带到集中在“人权vs狗权”,是防疫重要还是宠物重要之类的错误焦点上。其实实际上,此次事件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才更需要我们关注和警惕。
有一点必须要先明确的是,上饶此次扑杀宠物犬的行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这不需要用什么“人命和狗命谁更重要”来混淆逻辑。
这次和之前哈尔滨因为确诊感染新冠而被安乐死的猫完全不同,这只柯基犬并没有确诊,甚至它的主人也没有确诊。因此上饶通告中“无害化”的这种试图给自己行为合理化的修辞手法,其实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无害化是指对有害的事物进行处理,而并没有确诊感染,甚至都没有去检测是否感染的宠物狗,怎么就能直接“无害化”了呢?
防疫生活已经经历了快2年,各地方零星爆发的疫情也有多次了。在之前的防疫中,其实已经有了关于隔离区域宠物的处理流程,上次哈尔滨因为确诊被安乐死的猫,可以认为是目前没有动物新冠治疗和康复标准的无奈之举,但对于感染者或者被隔离接触者家中的宠物,如何隔离,如何做核酸检验以及如何临时管理喂养,其实已经有了很多的案例和经验。
给隔离区域中的宠物猫狗做核酸并不复杂,也不会给检验人员增加太多的工作量。不需要拿“工作人员很辛苦”来作为借口,我也相信没有任何一位检验人员因为觉得自己太累,就要求或者希望把被隔离者的宠物都杀掉。        
而上饶防疫指挥部门关于此次事件的“通告”,摊开了说,就是将责任推卸给一线防疫的工作人员,将问题归结于“现场工作人员未和主人进行充分沟通”。这种责任的归属方式,文雅一点评论,就是狗屁不通 —— “未沟通就进行所谓的无害化处置”,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原因只可能有三种:1,上饶当地没有对入户消杀时遇到宠物如何处理制定过工作流程规范;2,上饶做了规范但没有对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做了规范也做了培训,但工作人员不执行。
这里其实已经排除了上级要求扑杀未确诊宠物的最恶劣情况。但上列三种可能中,1和2都是当地防疫指挥领导应该负完全责任;而即便是3,当地领导也应该负管理责任。
而将事情推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未充分沟通”上,甚至在网络上将话题引导向所谓“人权>狗权”这种八竿子打不着的议题上,诛心一点,忍不住想问,这是有什么居心?觉得社会太和谐想乱一点吗?
疫情快两年了,这次的多省市同期出现的疫情,其实显露了一些新问题,在上饶扑杀宠物犬这次事件的背后,也有同样的隐忧。
那就是,在疫情进入漫长的相持阶段之后,如何面对自然出现的疲惫和“心理惰性”。这不仅仅是在一线忙碌了2年的的防疫工作者考虑的问题,也包括一直对防疫工作配合度极高的普通民众,以及在防疫过程中遭受损失的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
当然,我们都知道,相对欧美,我们的防疫结果要出色太多,无论是生命的损失还是经济的损失都要少很多,这也是中国人民一直支持国家的严格防疫措施的原因。但在防疫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心理变化,在漫长的防疫战争中,普通民众和防疫工作人员都一定会疲惫。而这种疲惫的心态如何应对,将会是现阶段政府和防疫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既然抗疫是一场战争,那我们就拿战争来类比一下。中学历史书上都教过对抗战八年的三个阶段划分:防御、相持反攻,而相持阶段就占据了其中的7年多时间,而这个阶段也是最可怕的 —— 当外敌入侵,形势崩坏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能咬牙一搏,当最终反攻的时候,乘胜追击也不会太纠结。但在漫长的相持阶段,人们无法看到短期内胜利的终点,只能一次次被动抵抗敌人的攻击时,这种心理压力负担是很可怕的。
防疫也是如此,在疫情刚爆发的时候,众志成城坚壁清野可以做到。胜利在望的时候咬紧牙关坚持一下也不难。但在中间,漫长的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相持阶段,才是对社会耐心的重大考验。
相比于抗疫了几周或几个月就闹游行的欧美,中国民众在抗疫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坚韧来形容。但我们不能无上限的要求民众,毕竟人不是机器。所以随着防疫时间的延长,我们必须去规划:如何在民众逐渐出现疲惫的情况下,实现最好的防疫结果。
这当然不是说要放弃防疫,直接躺平投降,而是将疲惫作为一个客观因素,去重新设计防疫政策。如何重新设计呢?一般来说,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用更高压更严厉的方式,去让民众“精神”起来,另外一种则是去体谅人们的辛劳,去用更人性和科学的方式,缓解人们的疲惫,让大家能有经历坚持更久的抗疫斗志。
至于选择哪条路,就取决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治智慧和执政水平了。在过去的这几周中,我们其实也看到了不同省市地方在面对疫情时的不同处理方式,其中往往也能感受到两种不同方式带来的不同社会评价。
如何解决长期防疫给全社会带来的疲惫,是我们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这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医学和经济学等多方面去研讨。但不管最终的策略是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仅仅喊几句口号,或者给所有提批评意见的人扣帽子就能解决的。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这里:【提问沟通】,进入留言区告诉我们,也可以从工具栏找到入口:
与疫情相关的文章,也可以点击工具栏里的【文章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疫情”来进入相关的文章列表:
近期文章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