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不知道你是不是遇到过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吸引你注意的情况?这篇把几件最近遇到的小事串起来说说。
故意调皮捣蛋,来吸引关注......
夏天的时候,定定刚洗完澡,身上的水珠还没干,就光着身子跑走。
只见奶奶拿着衣服,又急又气地跟在后面追着喊:“宝宝啊,不能光身子啊,光身子要凉到的呀!羞羞呀!”“不知道羞,怎么得了啊!”
接着他爸也躬着身子,直直地伸出手臂,加入到追逐队伍里,“定定诶,快回来!” 
随着追逐队伍越来越大,定定反而越来越得意,在前面笑嘻嘻地东窜西窜,十分得意。几番追逐,从地板追到床上,又从床上追到阳台,厨房,一路鸡飞狗跳,颇为热闹......最后终于以一边打挺一边嗷嗷叫,被按着穿上衣服收场。 
我开始以为定定是真不喜欢穿衣服,我们跟他说的隐私啥的,他也还小听不进去,觉得没啥可羞的,才会这样。
没想到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看似不关联的现象
带他去拍照,我以为他喜欢光溜溜,就让他把衬衫脱了,拍几张留个纪念,结果他拽着衣服不让脱。 
我颇为意外,悄悄问他:“是不是觉得有人在,光溜溜,不好意思?” 
他点点头。
原来他并不是不知羞,那在家那一出又是怎么回事呢?
结合起来就想明白了,他是为了吸引大人的关注。 
细细想来生活里有非常多这样的情形,故意去吃大人不让吃的东西,跟大人唱反调,不让干啥偏要干啥,小题大做......
队友喜欢喝冰水,买了一个制冰机。奶奶担心太凉了,不许定定吃。但他有时候会偷吃,他偷吃成功后,会马上跑到奶奶面前示威,惹得奶奶嗷嗷叫,他就正得意—成功在把大人惹毛的边缘试探
很多孤立的行为问题背后,竟然指向同一个原因。
吸引关注的天性
那为什么要吸引关注呢?
其实希望被人看见,希望吸引关注,是为了满足生存和情感需求,是一种天性
我昨天在市集上看到一个小姑娘,还不太会说话,可能也就刚刚一岁半的样子,我站在旁边,看她握着玩具“鱼钩”尝试了好久,终于成功地钩起了桌子上的小物件。
我忍不住给她拍手:“太棒啦!” 本以为她会沉浸其中开心一会,没想到,她成功后,并不关心玩具如何了,她的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四处张望,原来她在找她的爸爸妈妈,她希望爸爸妈妈看到她的成就。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这样,会希望得到关注:“看我!看我!” 
如果得不到关注,不见得当下会如何,但失落的情绪累积久了,可能就会变成莫名其妙的心情不好,会发脾气,但也许孩子自己也说不出来到底是为什么。
不单是孩子,就连我们大人发一个朋友圈,也希望有朋友来评论,来点赞的。
Attention seeking 是人类千百年进化过程中的天性。
有句话说得到位:Any form of attention is better than no attention at all.
吸引关注现象背后的诉求
孩子吸引大人关注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粘人,哭闹,发脾气,打人,捣乱,唱反调,示弱,一些“坏行为” ......
对于这些行为,有人认为,忽略就好了,不关注,自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了,的确,忽略有时候管用,但大部分时候,很可能事与愿违,因为现象背后往往有着诉求。
上次,蛋蛋的小哥们来家里玩,两人下棋正开心,坐在一旁的定定就一直试图伸手把棋拿走,哥哥追着他好不容易抢回来,刚下不一会,定定又来抢,惹得蛋蛋冲他一通发脾气,最后定定也毛了,伸手把棋盘整个就扑噜乱了......
事后我问定定:“是不是哥哥跟朋友玩,没人跟你玩了,你有点失落,想通过抢棋子,想吸引哥哥的注意?让他们带你一起玩?” 
定定撅着嘴,点点头。
“你破坏之后,哥哥是不是没得玩了,很生气?哥哥是不是更不想跟你玩了?”
定定想想,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太对,没有一开始那么委屈了
我接着问他:“那这是好的注意还是坏的注意?”
他若有所思,我就接着跟他聊,如果你想吸引哥哥注意,让哥哥跟你玩,除了破坏,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比如告诉哥哥你想一起玩?让哥哥抱着你一起下棋?先去玩别的等一等?
我后来也跟定定分析,你今天很生气,气到要搞破坏,也不止是因为一件事,而可能是每次哥哥上次来朋友,你就没人玩,所以累积了情绪。妈妈下次也会注意,跟哥哥商量也要注意到你的情绪,玩一些能带你一起的游戏,或者干脆下次我们分头玩。
思考
蛋蛋上足球课的时候,有一次带球训练,意外的踩到球摔倒了。结果全班都哈哈大笑。可能蛋蛋也没想到,一次失误竟然能逗笑所有人。在后面的训练里,他又有两次摔倒,看上去都是故意的,估计就是想再次得到大家的关注。
小男生要是喜欢上了女孩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去拽辫子找麻烦,有时候他宁可被人骂一通,也好过没人搭理。
就像我们看爱情偶像剧经常听到的,爱的对面,并不是恨,而是冷漠。
当孩子用不恰当的方式来博取关注的时候,我们不妨,不要简单的用忽视的方式来处理,也不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到纠正行为本身去,而是要探究行为背后的需求
定定光溜溜乱跑背后,是他希望大人跟他玩追逐游戏,或许试着告诉他:“我们穿上衣服,能安心玩更久时间。” 蛋蛋扮摔跤来博关注,可以讨论下,如果刻苦练习,球技高超,是否是有意义的关注。
过于在意别人的关注,会让人迷失方向。而用不恰当的方式博关注,更会事与愿违,引发困扰。
想获得关注是天性,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不单不会带来困扰,还会成为内驱力的来源
下次,孩子再用粘人,哭闹,调皮来寻求关注时,我们不妨告诉他们,我看到了你的需求,我们一起用更好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实现沟通
历史文章
之前我们推送过不少文章:

历史推送里其实还有很多精华文章,大家可以扫描我公号的二维码,然后就能找到搜索历史文章的地方了。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