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之路,与您同行」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以琳朗读音频
文 · 李贤 | 主编 · 李贤
原标题:读《复活》(四):无法洗净的灵魂污垢
【编按】
《复活》系列阅读分享,试图解读托尔斯泰所映射的罪观,并与圣经中独特的罪观进行比较;进而探讨良心在不同阶段之于人的作用,最后将探寻托尔斯泰和圣经不谋而合的对罪的解决之道。
《复活》这样一篇篇幅不小的小说,阐述的内容却尤为简单。犯罪、认罪和赦罪三个词汇便足足的涵盖了整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其间描述的是一个人如何面对内心的谴责,至终获以新生。即便你可以逃脱法庭的审判,即便别人丝毫也没有察觉你的错失,但是你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罪,这是托尔斯泰借着小说《复活》所传递的基本思想之一。在22章中,作者形容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时,列举过这个一个形象有趣的例子,值得深究:
他感觉自己的处境好比一只在房间里做了坏事的小狗,主人揪住它的项圈,把它的鼻子按在它做出丑事的地方。小狗尖叫着,往后倒退,想躲开它的行动后果越远越好,想忘掉它,可是铁面无私的主人不肯放开它。……聂赫留朵夫……不承认有一个主人……。
聂赫留朵夫也是一样,被一双无形的手强而有力的拎到墙角,陪审员每每提及马斯洛娃,他的内心就隐隐作痛。托尔斯泰在此埋下了伏笔,并未继续说明口中的「主人」指的是什么。这也给所有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究其上文下理,托尔斯泰所指的应该是人的良知,或者指向更高者,就是上帝。很显然,作者相信有错失的人无法逃避自己内心的谴责,更没有办法逃避上帝最终的审判。内心的谴责确实严厉,却远远不比末后审判的程度。从长远的角度而言,内心的谴责目的是为了把人带领出末后的审判。逃避是懦弱的,而自我面对却是少有的勇敢,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顺从良心的声音而行。
认罪需要勇气,但是承担则需要持久的爱忍和耐心。敢于担当责任的同时,除了补偿他人,更是医治自己。聂赫留朵夫在补偿马斯洛娃的漫长过程中,时有挣扎,时有疑惑,但是坚定的信念和努力换来了一个完整的自我。承认错失,就好如撕裂开结痂的脓包。上帝撕裂伤口,目的是为了包裹和医治。时间越久长,苦痛便更刻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自我救赎是对苦痛不甘心的撞击,人们渴求释放,渴求真正的自由。
真正的办法不是逃避,也不是自我救赎,而是承认无有,好迎向基督。除了要承认自己是个实实的罪人,还需承认自己是一个无力自救的人。承认自己是渺小的事实,这定然不会是现前社会受欢迎的内容,当前思潮处处标榜自我,张扬个性,追求独特却最终庸俗难耐。当正统信仰开始式微,神的概念便开始被物化、人化,人类陷入愁苦的深渊,世人持久而无法解决的痛苦揭示了耶和华神的不可替代性;显然,除祂之外,没有拯救。追溯人类历史,最早的造神运动始于亚当和夏娃,他们跃跃欲试,试图成为评定善恶的那一位,而非活在真理原则的制约之下;至终,亚当夏娃真的知道了善恶,只是像病入膏肓的患者一般在恶中无法自拔。尔后的巴别塔、金牛犊、希特勒……历史的进程俨然是在造神运动的推动中进行的,这是一个反叛的历史,需要回归,更需要救赎。造神运动在20世纪后开始将幼弱的科学绝对化,成为一切评判的标准;切斯特顿说的极好,科学没有办法告诉我老婆什么时候会发脾气!科学若不是信仰的仆役,则是人类历史最大的迷信。两次世界大战如同轰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科学巨人在西方世界轰然散架,在残骸破败中,人类犹如无父无母的孤儿般一脸茫然。泰坦尼克号船上的奢华设施和必备要素救生船严重失衡,可见,人类要么是死于穷苦,要么是无知(显然大多都是后者)1现代科学的巨轮毙命于无知的冰山,什么时候幡然醒悟,什么时候便可绕道而行。而今的造神运动达至巅峰,赤裸裸的将人本身神化、偶像化(免不了说一句,这是至今最智慧的,因为只有人最像神)
究竟路在何方?可惜的是托尔斯泰没有明确的指出,但是却借着事故的发展,指向真正的希望所在:「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罗8:1)」或许托尔斯泰看见了神性的荣耀光辉,但是对于恩典的体会和诠释,陀思妥耶夫斯基走的会更远一些。托尔斯泰认识到律法的严肃,人必须面对罪恶才得解脱;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感悟恩典,体会到人其实什么都做不了,一切都在乎恩典的作为。二者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便是圣经所以传递的:律法是叫人知罪,而恩典却叫人从罪恶里面出来。托尔斯泰的努力是不现实的。2耶稣的使命正如其名,是拯救者的意思,来到世上就是为了拯救罪人(太1:21-23)。这并非是人们虚构的精神洗礼池,乃是真实的生命的泉涌。代赎的概念并非是基督教独有的,却是最特别的,也是完全实现的。自古以来,以物换物的概念是公平交易的基本价码。以此概念而言,没有完全的人不说,也没有人足以代替所有的人,并且最终还要考虑被亏损的上帝是否接受。很显然,独独基督作为完全的神和完全的人,这样一个独特的资格和地位构成了实质性的中保,这也就是圣经救赎概念的核心概念。基督作为神,保证了其代赎的贵重性和方式的合理性;基督作为完全的人,一来可以作为全人的代表,其次可以作以勉励。有人质疑圣洁的神何以感受罪恶中的人?这里面需要澄清的有两个基本概念,完全并不包含关于不完全,也就是罪的体会。其次是基督即使没有犯罪,但是祂奇特的历经了犯罪后的后果。犯罪的后果就是与神隔绝,这实际上正是耶稣所经历的。就是在十字架上作为全人的代表,一直同在的父却离弃而祂去(太27:46)。这是三位一体之间的奥秘,但是却明显的说明了耶稣真的承担了一切的罪责,祂不仅能够体会,还能以解决。
有趣的是你若是要认识基督,接受基督救恩的礼物,前提是你必须认识到自己无能为力,正如基督之所以选用人以为羞耻的十字架成就浩大救恩的理由。祂要借此打破人性一切自以为是的自我救赎。其实这也是恩典的涵义,除非你真是的认识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你就无法体会恩典的浩大。如果你无法意识到自己就是保罗所说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b),实际上,你也无从理解耶稣降世就是为了你。保罗表白自己罪恶累累迎来的并非是人不屑的眼神,而是人极大的尊重。勇于承担并非是一个难当的过程,而是内心的复活,灵魂健壮的开始。除了承认自己无能为力,还必须承认基督的浩大能力,唯独在祂的里面才有真正的拯救,真正的出路。
托尔斯泰除了是一个现实批判家,有着深厚的哲思,同时也是一位洞悉人性的大师。与其说他关心的是社会和谐和人类进步,倒不如是说关心人性的问题。他知道所有的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心性。体制需要改变,民生也需要提升,但是最为根本的问题还是因为人囿于罪恶的泥淖中,不得自拔。任何国家需要迎进的不是更先进的工业,更前卫的科技,而是救人的福音。就如作者在小说前引用的新约经文一般,他试图用小说的形式讲说人生的真实,强调圣经的真理。真正的复活,真正的新生,是不再被罪恶困惑,勇于承担,敢于坦白。不论他人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的褒贬如何,小说《复活》从凄凉的现状描绘,到内在的心理分析,都达到了其解说圣经思想的目的。真正的死亡不是身体的,而是在罪恶的奴役之下;而真正的复活,始终是因为在基督里。真正被托尔斯泰强调的是人不再置身于罪恶的桎梏之中,而是人性和良知的复活。

[1]切斯特顿,刘志刚译,《改变就是进步?》(上海:东方出版社,2010),80页。
[2]杨腓力,《耶稣真貌》(海口,南方出版社,2011.1)105页。
< END >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您的感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记得给我们点赞哦!
李贤,全职牧师,现于湖南服侍;道学硕士、文学硕士;擅长系统神学研究,青少年教导。以牧会与神学教育为志向。
(点击下方标题即可阅读)
很棒的家庭,财政的富裕,良好的健康是我们可以向上帝感恩的美好礼物,但是它们不是上帝最大的祝福。它们可能会让我们在上帝的恩赐而不是上帝自己里面而感到快乐。下期为您分享由张威翻译Vaneetha Rendall Risner的《什么是真正的祝福?》

长期有偿征稿,征稿类别如下:信仰生活、感恩见证、时事评论、神学解析、婚恋家庭。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类别/阅读分享,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朋友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教会微刊目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