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天,孙中伦大三结束,他决定从美国波莫纳学院休学一年。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他回到中国,一边流浪一边打工。
他做过东莞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大理民宿的招待、定西地区的初中老师、苏州寺庙里的居士、成都漆器厂的学徒……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真实而诚挚。
一年以后,结束了打工、流浪生活的孙中伦写了一本叫《回来》的书。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自己这一年来的所见所闻和生命感悟,直面横亘在他面前的“存在主义危机”,完成了与过去、家人和世界的“和解”。
“叙述是历史的核心”。在出发前,他是抱着那种哲学上的历史使命感出发的,在行走途中,他慢慢地与遇见的人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于是,到后来,写作只是为了记住他们和记住曾经的自己。正如书名取名为“回来”一样:一方面是回到这片土地上,去接触和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另一方面也是面对曾经不愿面对的事情,去尝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现在,孙中伦已经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社会人类学硕士,他想从更加具体的角度去研究人类社会。同时,孙中伦成为了罗德奖学金最终候选人,该奖项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奖学金,有“全球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美誉。
对孙中伦来说,其实几年后走过的路、写下的字、做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对母亲去世时病床前的承诺: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
点击 关键词 查看相关内容
排版 | 黄豆豆
武大新视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报
我们微笑,并依旧充满希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