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216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记者 |  王令瑶 刘倩
文字 |  王令瑶
编辑 |  房璐雯 陈浩
这是极为平常的一天。家住南3区的退休教师罗林像往常一样打开水龙头洗菜,只听“嘟噜”一声,哗啦啦的自来水立刻由强减弱,最后只剩几滴水勉强从水龙头里挤出来。这样的突发停水并不少见,罗林已经养成了提前储水的习惯,不紧不慢地端出一盆水,继续洗菜。
“你住的地方经常停水吗?”答案背后,是遍布于武大不同角落、不同时间的相同遭遇。
打开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的官方网页,进入通知公告区域,停水通告几乎占据了消息栏的“半壁江山”。自2017年开年至今,仅官方发布的停水消息就达到28起,而部分临时性停水通知则不在其列。
2017年3月,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生活权益部发布数据称:从2015年11月13日至2017年3月2日,武汉大学全区(包括家属区)总共停水43次,平均每7.67天便会发生一次停水。
这个不知何时起被戏称为“国立武汉停水停电大学”的百年老校,正在经受着纷繁复杂的管网体系频频失控的窘境,而掩埋在地下的停水真相,正亟待发掘。
校内:管网老化与停水通知 
  “(武大)管网已经五六十年了,你一件衣服洗个五六十年也洗破了,这是一个道理。”在谈及校内频发的停水问题时,武大后保部水电管理中心副主任张阳告诉记者。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群形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即使是建设相对较晚的测绘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距今也已有约六十年历史。记者走访后发现,时间留下的痕迹在管壁上显而易见:管道外部破损,“跑、冒、滴、漏”等现象时有发生;管道内部则形成了厚厚的水垢,它们黏附在管道内部,压缩着水管的进水量。

图为信息学部东北角一处锈蚀的供水管道(刘倩摄)

水管网管壁内部粘连着一层厚厚的残留物(刘倩摄)
同样的时间痕迹在水管阀门上也有显现。作为各路管道的“关节”,阀门损毁的后果相较管壁破损更加麻烦。据张阳解释,下级管道损坏常常需要关闭上一级阀门进行修理,而有些老旧阀门要么“关不严”,要么“锈死了,拧也拧不动”。老旧的阀门一关就坏,又只好去关上一级的阀门,这样就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停水。
“阀门一般来说每隔3年就要全部更换一次。”张阳说道。但长时间内,自来水表和阀门并没有按时更换。因为全部更换一次“成本太高”。
伴随停水问题而来的,则是停水公告的不及时与不准确。
“停水了不发通知,发了通知反倒不停水。” 在随机采访的二十几位学生及居民中,不少人表示了类似的无奈。
 “临时性停水时,出于保护水资源的需要,不可能给附近住户留储水准备的时间。”后保部水电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思德说,“在管理上,由于检修和通知方并不属于一个部门,再加上检修单位临时任务变动等情况,会造成沟通不畅和时间延误。而针对有计划的停水,通常会采取在门洞张贴告示、网上发布消息的方式进行公告。”
校外:城市“整容”困局
2016年6月,武汉地铁八号线二期第二标段的建设进入筹备阶段,同年9月正式开始动工。施工工地南侧紧靠医学部宿舍后墙,顺着两方的交界线,一道宽不过一米的浅沟延伸开来。
2017年3月31日,在医学部12舍停水两天仍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校方负责人与学校权益部同学前去施工现场与施工人员交涉。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白均浩称,停水原因系施工过程中重物意外砸下,致使因临时迁移而暴露在地面的水管网破裂。当晚九点左右,供水恢复正常,但白均浩表示,不排除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可能。
4月29日上午,因地铁建设施工意外导致水管网破裂,医学部14舍被迫停水,抢修一直持续到当天深夜。
参与最近一次管道破裂抢修的地铁八号线第二标段工程部副部长方亮说,这种情况属于意外,出现的概率很低,多数是因为要配合施工,进行管网改迁才导致停水。然而经记者调查,仅2017年开年到4月底的百余天中,能够确定的类似施工意外就达到3起,这与方亮口中的“低概率”并不吻合。对此,水电中心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事故与施工单位赶工期,未按规定迁移水管网有关。
所谓水管网迁移,是指在施工建设中,出于保护管网的目的,对可能影响到的地下管道进行迁移。相关工程实施本应该在地铁建设之初就由校方和施工方达成协议,但在具体方案上,两方则各有考量,导致计划被一再搁置。
方亮说:“学校的目的是借着施工把管道改到很远的地方,来满足他们后期的规划要求,而我们只需要把管道从碍事的地方挪到不碍事的地方就行了。”武大水电管理中心主任冯国新则明确表示:“它们(施工单位)只想把管道誊出来,等到施工完之后再埋进去,这样对学校隐患很大。”
事实上,涉及到武大停水问题的地铁在建项目不止中南医院站一处,同为地铁八号线二期路段的街道口站、小洪山站也对武大供水产生了影响,其中街道口站建设的影响范围更广。水电中心表示:“不只是我们学校,它一停水往往就是一大片,有时候甚至是大半个洪山区。”
除了地铁建设,雄楚大道BRT、巡司河改造等市政工程都曾在武大停水通知栏里“榜上有名”。另外,外围施工造成的地下管网堵塞,供水水厂检修造成的水压减小,都会对供水产成影响。
这也是信息学部的停水现象相较其他校内区域更为频繁的原因。文理学部、工学部与医学部所供水源均来自余家头,经东湖水厂转压,直接输送至教学区和宿舍,沿途施工较少。信息学部水源来自白沙洲水厂,自2014年以来,输水管道周边的工程建设便从未停歇,去年开始的地铁八号线二期的建设,更是令停水日益频繁。
水电中心表示,自去年到今年4月,学校因工程施工而造成的管道破裂在30次左右。
“城市建设施工中对管线等造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李军教授说,“相比而言,国外的施工技术、管线铺设和管理安排都比较成熟,而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本身就不是很完善,有的基础设施很老旧,管线方面过去又规划得不统一,各个方面就会打架,出现问题。”
探索:现行情况下的解决办法
学校停水还会导致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图书馆闭馆。
其实,停水闭馆并非自建馆伊始就存在。图书馆的确曾经实行过停水后只关闭厕所的做法,但是效果不尽人意。
 “2005年之前,图书馆关于停水后的措施并没有一个成文制度。” 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勇凯介绍,“当时只关了厕所,结果门总被破坏,而馆内很多地方的洗手间一旦没有及时清洁,气味很容易扩散。”
城市基建和校内检修同时进行,除了导致停水明显增多外,还让图书馆闭馆次数增加,深受停水影响的信息学部图书馆尤为明显。
2013年修订的图书馆制度汇编中对于图书馆停水是有处理措施的,“如果停水超过一定频率,在学生有需求的前提下,也可以考虑更改工作流程,尽量只关闭厕所而不是闭馆。”黄勇凯说。目前,图书馆已经着手实施有关停水频率的数据统计工作。
与此同时,校内有计划的水管网检修工作已经逐步开展。 “自今年五月起,学校已开始对文理学部家属区阀门进行更新。”水电中心的工作人员刘思德表示,目前文理学部家属区主管网的大阀门已经更新完毕,之后信息学部、工学部和医学部的检修工作也会依次进行。

图为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水管网铺设示意图
(来源:武大后保部水电管理中心)
其中蓝色划线部分表示水利管网,复杂管线给维修带来困难
然而,由于相关检修人员还兼理学校其他日常维修工作,维修时间较为机动,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完工时间。负责相关工作规划的冯国新预计文理学部的检修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末,这期间,因为检修而造成的不定期停水或将长期存在。
另外,于去年年底在学校水电管理专题会议上提出的“三年管网改造计划”也已在规划之中,并将作为学校能源改造的一个子项目来实施。根据规划,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学校每年将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分区划片对水管网的阀门和管道末梢进行更换。但是,因为部分工程涉及到教育部专项资金,中间涉及教育部考察和审批等程序,管网末梢的改造实施要等到2018年才能开始。
现在进行和规划中的管网改造仍是部分性的,难以做到管道的全面翻新。冯国新说:“医学部改了管网,但这个工作是作为试点,施工过程中难度非常大。”目前,学校整体的管网改造仍然面临着地下改造空间有限、改造工程量大和资金困难等问题。
(文中张阳、刘思德、冯国新、罗林、白均浩为化名)
点击关键词 查看相关内容
排版 | 唐宇
武大新视点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报
我们微笑,并依旧充满希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