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新的一期《极限挑战》做了一个关于起跑线的话题,这是在崇明中学,一群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接受极限男人帮的几个提问:
黄渤:“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是的话向前走六步到下一条线。”
张艺兴:“父母是否为你请过一对一的家教?请往前走六步到下一条线。”
黄磊:“父母是不是让你持续学习功课以外的一门特长,而且你现在还保持着一定的水准?”
王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如果在你从小到大的旅行经历中,有过一次出国经历的请往前走六步到下一条线。”
罗志祥:“你父母是否承诺过送你出国留学。”
孙红雷:“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你?”
这六个问题,说更直白一些就是原生家庭能够为你提供的助力:
父母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学识修养;
能够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
注重孩子素质教育;
有着宽裕的经济实力和开阔的眼界格局,带孩子见多识广;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让孩子多一些接触体验不同学习生活的可能性;
注重孩子内心感受,懂得爱懂得表达。
这样的原生家庭,或者说起跑线好不好?当然好!对孩子有没有帮助?当然有帮助!原生家庭带来的起跑线确实可以很不相同起点高确实比起点低要相对轻松,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离天空都能更近一些不是么?
比如黄磊,父亲黄小立是话剧演员,黄磊五岁登台,从小熟悉舞台,所以从童星到演员到导演,黄磊的舞台起跑线也算是往前跨了很多步。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更是这六道题的满分选手:
父母都是社会名流,读着全国最贵的私立学校(比一比一家教高级多了吧),弹钢琴、排话剧,从小和父母海内外大江南北边行边玩,一口流利的英语,英式贵族教育,出国留学只是看她想不想,而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而黄磊夫妇对女儿的宠爱骄傲之情,不仅是在亲朋好友面前,更是全国人民面前都一览无遗。
另一个例子,知名导演田壮壮,父亲田方是北京电影演员剧团第一任团长,北京电影制片厂组建人,原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母亲也是著名演员,所以田壮壮确实是站在遥遥领先的起跑线,水到渠成的成为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所以,“赢在起跑线”,“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些才会成为刷屏式鸡汤。
2
这六个问题之后,操场上莘莘学子们已经拉开了彼此间的距离,除了一个同学遥遥领先,少数几个同学还站在原点,大部分都在中间。
这时候黄渤说:“你们之所以站在这条线,和你们之前的努力并没有多大关系。
简单说,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们应该人人都听过,起跑线的差距太理所当然了,这不仅是原生家庭的不同,这是更彻底的基因的不同,和努力没有关系,兔子随便蹦一两下,那就是乌龟要全力以赴还望尘莫及的距离。
可是龟兔赛跑的结局我们也都很清楚,就像黄渤说的:“如果现在开始起跑的话,站在前面的同学有可能领先许多,但是在抵达终点之前并不意味着后面的同学不能超越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正体现在对起跑线的模糊化上。
2001年,高考取消了“未婚,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这一限制条件的取消,就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你有能力,你都依然有选择高等教育的权利。
对没有经历过太多风波的校园象牙塔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改变的影响也许很小,但是对那些曾经因为种种原因而蹉跎而被困在起跑线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道美丽的光。
我认识一个刘阿姨,因为时代原因,错过了考大学的机会,工作单位也不允许她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学习。
那时候刚有电脑,快40岁的她每天下班之后,骑着自行车,基本上跨越整个北京城,去学习计算机使用。
因为读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英语,她就利用每天深夜的时间听磁带,周日去各个大学英语角,那些天之骄子年龄的孩子们不太会注意到这个40来岁的“老阿姨”,她的终点看起来都和他们的起跑线有不可接近的差距。
某一天,单位需要一个会简单英语会打字的人去处理一个问题,阿姨说她当时心跳特别快,潜意识中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她报名了,她得到了另一个全新的起点。
多年后,在美国,她再和我说起这段经历的时候,她的感悟就是:坐在那儿哭嚎输在起跑线有什么用,还不如起来重新跑。
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摄影老师,当年高考失利,别说起跑线,18岁的他简直觉得自己是输在了中国学生人生的终点了。美国对他来说,物质生活的意义都还谈不上最大,而美国大学的不设年龄,宽进严出,有很多社区大学可以让有兴趣的人随时开始学习,这件事对他人生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他一边打工,一边发现自己的兴趣,从所需所想到所学,他一点点弥补起当初以为再没有机会的缺憾。“我以为结束了,原来一切才开始,而且一切可以随时再开始。”
3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可能就是上海几千个学龄儿童参加民办小学入学考试争夺一百张入场券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可是,“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黄磊这样说到:“人生一定不是场百米赛,一定是场马拉松,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是在起跑线上赢,最初的领先也会被生命长河稀释,领先的几步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不过是微小的几毫米。”
必须说,人生和节目中的操场比,还有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这个终点可以是很遥远的。
我们可能也不能用“最后”这个词来决定整个人生的轨道和经历,毕竟那个“最后”其实也只是经历的一部分,所以我更喜欢的是马东所形容的:
“生在一个无饥馑之忧之家,小时候即便遇到了危险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读书的时候虽然不是天资最聪慧的但在中游之上;及长,恋爱了,爱他所爱,也能追到他爱的那个人,但却未必跟她走进婚姻。即便, 有朝一日结婚了,但一日情尽,两个人可以各奔东西,但依然是好朋友;工作当中,不是没有困难但却最终往往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里面除了第一句“无饥馑之忧之家”描述了起跑线(相信目前看小灯塔的你们,对这个起跑线还是应该胸有成竹的),其余的每个阶段,其实都是重新的起点,你都要全力以赴,即使你依然不是名列前茅,你依然有迎头赶上的可能性。
前两天听个朋友说,他们原来班上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结婚了,两人本来学了不同的专业,但是因为时代发展,各种学科交织互通,两人不仅在生活上,最后在工作上还都殊途同归了。
读书的时候,这两人不仅是起跑速度不一样,而且南辕北辙,而最后两人成为旗鼓相当专业吻合的队友,无论这是宿命的安排,还是坚持奔跑的力量,这个男同学都很庆幸的说:
幸好我没有一直在那条起跑线上装死,我跑出来了,才看见世界很大,远方很远,更美好的在我的前面。
小灯塔育儿文章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团购、报名英语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