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her’s goodnight kiss
图片来源:Marry Cassatt
从昨天到今天,许多人的内心是崩溃的。
陕西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待产孕妇马某某从5楼分娩中心跳楼身亡,带着她即将临盆的孩子。那个在母亲肚子里安然度过了十月怀胎岁月的婴孩,死在了即将见到母亲的当口。
新闻里的字眼句句扎心:跪求剖腹、丈夫拒绝、自杀。
人们把眼光定位在了疼痛、绝望、渣男……
转发的更多是女性,她们心寒、愤怒,甚至控诉。
因为在这场堕入死亡的深渊中,马某某剥离了一切社会标签,还原到了最原始的属性——女性。她生而为女性,也因女性这个自然赐予的、无可抗拒的属性而奔赴死亡。
产妇从待产室走出,至备用手术室跳楼
图片来源:新京报
在这个高呼女权的时代,如果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把人“打回原形”,那就是分娩室了。
  • “可耻”的分娩
《圣经》里面说,男人用身上的肋骨创造了女人,而上帝为了惩罚偷吃了智慧果的夏娃,因而令女性承受分娩之苦:“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无论文学叙述中把女性的生育形容为多么伟大而幸福,对于进过产房、经历过生产之痛的女性来说,分娩无疑是一道生死之门
可以说,产房对于天下女性是最平等的一处所在了。在这里,无论是女王还是精英,无论是“巾帼不让须眉”还是“不爱红妆爱武装”,作为一个即将临盆的产妇,面临的都是“动物本能”:最羞耻的姿势,最无可抗拒的姿态,最不能抑制的剧痛,以及最无能为力的进程。
图片来源:etzxw.com
人类似乎健忘,比如当了母亲一段时间,容易忘却生产时的撕心裂肺。去年,我在生产第二天病床上,用手机记录下前夜的痛苦过程:
“阵痛,剧痛,登峰造极,死去活来,疼痛感让你睁大眼睛呼吸急促几乎窒息,全身凌乱,手脚脸麻木,手想握住床边栏杆但是僵硬的……我是属于耐受力很强的人,也终于忍不住,在剧痛刺激下发出痉挛般的吼叫,那真是理智没法控制的……”
和新闻报道中一样,由于无痛分娩的意识并未普及,我在北京某三甲医院生产,也因为赶上周末,被告知“麻醉科医生不在”,只能听天由命。
人有耻骨,秘而为隐私之处。分娩,应该是人之最为可“耻”的时刻了。
2017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上公布,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妊娠开始到生产后的42天内的除意外事故以外的孕产妇死亡)已下降到19.9/10万,也就是说,每10万孕产妇中只有19.9人会死亡。
令人喜悦的数字令产房外的等待稍稍安些心。
令人喜悦的数字,令人觉得仿佛过程中的疼痛“没什么大不了”。
  • 女性的崩溃从身体不受自己控制开始
在这场跪求剖腹被拒的分娩悲剧中,人们首先愤怒的是:为什么孕妇不能对自己的身体做主?
答案清晰而又纠结。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如遇紧急情况,也可以在家属不签字情况下手术。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仅仅患者本人签字,就不能进行剖腹产等手术吗? @澎湃新闻 采访一位妇产科专家说,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手术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如果手术中或手术后,患者死亡了,怎么办?
@为你写一个故事 分析,丈夫、丈夫父母、包括我自己的父母都是人渣时,我躺在床上就必须受他们摆布吗?是的,如果你签了授权委托书的话。
当然,中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也明确规定患者应有权知道病情和医疗措施,并有权自主决定。
但是,但 @为你写一个故事 采访了国内几个医生,如果家属明确反对,病人同意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坚持手术,回答多半是模棱两可的“很难说”。 医生朋友说别说那个基层医院,法律根本不管用,就算是很多北上广的大医院,有时也不得不在暴怒顽固的患者家属面前低头,采取更保险的做法。
归根结底,又是医患不信任结的恶果。
在马某某身上,医患不信任,又蒙上了一层“遇人不淑”的阴影。
@年糕妈妈 说,到底有多绝望,才会选择一尸两命。 @萌芽研究所BUD 也说,她不是因为疼,是因为绝望
丈夫延某成了众矢之的。无论真相如何,渣男丈夫和自私婆家,始终像刀一样剜着女性的心。
是小题大做吗?
箭矢射中的,不仅是坠落的马某某,还是女性在下沉命运中的无奈和挣扎
冷漠的丈夫和婆家,常常对应的是——物化的女性。
怀孕了,怎么吃怎么睡去哪儿,就有了诸多限制。这还不是最难受的。
生育时候,孩子抢夺了几乎所有的注意力。女性成为母亲的过程,意味着——变成载体。
载体亦如机器啊。
等到孩子出世,女性要面临泌乳、乳腺堵塞等种种困窘。喝各种汤,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孩子哭了是你没哄好,孩子闹了是你奶水不够吃。
一台“哺乳机器”需要随时调整好最佳状态。
身体的崩溃尚待收拾,心理的崩溃在步步紧逼。
照顾孩子24小时无休止的 on-line模式,破碎的睡眠,无尽的耐心,对身体的挑战到达极限。
此外,对于大多数年轻女性来说,孩子的出世要请奶奶或者外婆来帮忙,意味着从二人模式进入“大家庭”关系,各种人际关系的妥协和磨合也令人身心煎熬
对于职业女性而言,在工作几年之后,大多处于事业发展黄金时期,忽然退居家庭,意味着对工作的全面放弃。尽管是暂时退离,但这种断裂的影响其实非常大。
在高呼女权的时代,女性进入各行各业,成为独立女性,自主自立自强,与男性比肩。而在一场分娩之后,女性便成为功能化的存在。
自我消弭了。
马某某的绝望,也许就是这种对身体控制的无力,以及对物化自身的抗拒吧。于是她的自我土崩瓦解,选择赴死。
  • 尊严和权利
前阵子比较大的一个新闻是,年轻妈妈带着两个孩子跳下13楼,有人呼吁正视产后抑郁,有人指责当父母为何不需要经过考试。这次选择临盆自杀的马某某,舆论大多同情跪求剖腹的孕妇,不管是质疑丈夫,还是讨论医疗签字同意制度、反思我国目前无痛分娩技术普及上的缺陷,这些声音其实共同指向了一个词——尊严
这一次,是女性尊严
生孩子谁不会生?
痛一点怎么了?
别人能忍你不能忍?又不会疼死人。
@光明日报 7月5日报道《尊重生命,呼唤以人为本的生育文明》指出,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在这一轮的报道中,许多医生都表示:“无痛分娩技术简单、安全可靠,主要是在产妇腰背部脊椎处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痛觉传导。因为采用的局部麻醉技术,只有几个毫克和微克的药物注入椎管内,而不是直接通过母亲的静脉进去的,对胎儿几乎没有不良影响。”
无痛分娩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无痛分娩的安全性在医学上已经达成共识,但为何在社会上仍会出现“不安全、延长产程、影响胎儿”等诸多传言,为何应用率如此低?
@光明日报 的评论中,作者说,在当下,镇痛分娩更像是一种奢侈品而非基本医疗需求。除了公众存在诸多误解,医院也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分配到这件“吃力不讨好”也“不怎么赚钱”的服务上去。
但是,医疗服务并非仅仅是划算不划算、赚钱不赚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承担着社会公益性的责任。对无痛分娩的曲解可以通过科普和宣教来纠正,因为难而不去实施,实在是一件不那么人道的事情。
对于亲人来说,丈夫在产前跟妻子一起学习分娩知识,在生产中多加抚慰和关爱,在育儿的过程中尽量多参与,帮助妻子共同分担。这是多难的事情吗?
在分娩这件“原始”的事情中,老天爷已经把女性的尊严碾压到无以复加了。
那么,人类啊,请你们对女性温柔些,再温柔些。
这是一批有故事的关键词——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提取观点流所有文章链接~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林  燕  
 责编 | 侯楠楠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