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命”河——盘阳河
最近,一篇《中国“长寿之乡”造假史》的文章引爆网络,让长期饱受争议的“长寿之乡”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这篇文章揭露了一些地方历史上就有“长寿造假”的“传统”,直指“长寿造假”一直是门“生意”。文中,享有“世界长寿之乡”盛名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又一次“躺枪”。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巴马所获“世界长寿之乡”的虚名实为日本一个民间机构授予的,巴马所谓的“长寿养生”皆为虚假!
民间甚至有这样一句调侃:“长寿老人哪里有,快到村里改户口。”不过这个“改户口”可不是改户口所在地,而是改年龄
广西巴马·长寿村
主角广西巴马官方当然也不能忍。文章刊出第二天,就连夜推出一篇深度“檄文”——《告诉你一个更深刻的巴马》,从历史、科学、现实多角度回击“造假说”。
孰对孰错,实难一概而论,观澜君亦无权“裁判”。但两文针锋相对“掐架”的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长寿之乡”是否真的徒有虚名?长寿的秘诀究竟在哪里?
 “长寿之乡”名单越来越长
观澜君过去曾写过一篇广西长寿之乡的新闻报道,稿子头一天刚发回编辑部,尚未来得及刊发。第二天,数据又更新了——当地又增加一个“长寿之乡”!
这是近年广西各类“长寿之乡”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天,广西的各类“长寿之乡”已达28个,是我国长寿之乡最多的省区。就连“长寿之乡”授予单位的专家都坦言,“一些地方申报太积极,确实有些承受不了”。
被认为含金量最高的“世界长寿之乡”,如今在广西也不是巴马县“一家独大”,更有乐业、浦北两县一起来“三分天下”。
诚然,健康长寿,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炼丹求药的典故,从岁逾八百的彭祖,到持桃献寿的麻姑……古今中外,人们为了追寻长寿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河南夏邑·长寿阁
中国老年学学会评选认定的“中国长寿之乡”,认定标准为:一是长寿的代表性。区域现存活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十万分之七以上。二是长寿的整体性。区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水平高3岁;三是长寿的持续性。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1.4%以上。
如此的“长寿之乡”评选,已为长寿赋予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如今广西6个瑶族自治县中唯一没入选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也正紧锣密鼓地启动申报工作,可以预见,广西的长寿之乡数量还将继续刷新
长寿“秘诀”在哪里?
像喜马拉雅山之于西藏一样,广西是中国的长寿高地。
据考察,在广西的“长寿之乡”中,有一个奇特现象,即红水河流域沿线的县份十分突出。在红水河流经的10多个县中,河池市所辖的巴马、凤山、东兰、宜州、大化、马山都已成为长寿之乡,占红水河流域流经县份的一半多。
为何“长寿之乡”如此青睐广西?
专家研究发现,长寿之乡大部分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北京、上海经济发达,人口的平均寿命很高,但北京现在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还不到十万分之三。
也就是说,整体预期寿命和经济正相关,但是长寿老人的比例跟经济并不直接正相关。
根据调查,在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中,除遗传基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改善、气候条件等因素外,大半取决于老人的心态。观澜君近年所接触的数十位长寿老人中,多数都出生并生活于普通家庭,他们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心态平和,心胸豁达,家庭和睦
这与一篇“网红”文章《长寿秘诀已破解,主因竟无关饮食烟酒和运动》的观点相印证。文章作者指出:各国长寿地区的人种、气候、食物、习俗各不相同,有的甚至与健康之道相反,如有的老人嗜烟酒,喜肥肉,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长寿者都乐观开朗、心地善良、为人随和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免费公共服务的完善,医疗养老保险等多项对待老人的优待政策,尤其是孝老爱亲传统文化的弘扬,让老人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乐享天年。
比如在香港,自然环境上无法同许多边远山区的“长寿之乡”相比,但2016年香港男性、女性的人均寿命分别达到了81岁和87岁,超过日本,成为全世界最长寿地区。究其原因,不在于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也不在于泉水的天然矿物,而在于香港发达的经济,及领先的公立医疗系统——政府负担着全港41家公立医院的九成开支
@南方周末 6月17日载文指出:长寿最重要的营养、卫生防疫、医疗资源等,大城市都明显优越于乡村,事实上,真正的长寿之乡不在深山在城市
如何念好“长寿经”?
既然长寿秘诀与地域并无直接或者决定性关系,缘何许多地方仍热衷于申评“长寿之乡”呢?“长寿之乡”遍地开花是好是坏,其价值究竟有几何?
中国长寿之乡产业联盟办公室副主任 @韦国栋 直陈:之所以群起争戴“长寿帽”,无非是想“以长寿名号来搭台,旅游经济来唱戏”,借长寿品牌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才是争相申报长寿之乡的“动力源”。
事实上,广西巴马近些年之所以饱受诟病,也主要缘于过度、无序的旅游开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巴马的阳光、空气、水等等,乃至一切,都被赋予了延年益寿的魔力,每年吸引了数十万外地人涌入。随着这些“候鸟人”蜂拥而入,一些生态污染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当地的“生命之河”盘阳河污染严重。
不仅如此,对当地人文环境的呵护也同样急迫。
媒体人 @湘君 认为,长寿文化的密码,就隐含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平衡里早睡早起,粗茶淡饭,坚持劳作……巴马人提示着一种清静恬适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平等对话、与社会和谐相处,最终让自己心理平衡。
当都市里的人们怀着各种好奇与期待,络绎不绝来到这里时,当地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而快速地发生改变:百岁长寿老人成了“景点”,告别过去习惯了的劳作,每天坐在门前,等着游客前来合影,送上长寿红包;物价和景区票价一涨再涨;商贩兜售着各色“长寿药”。
对于环境以及人文上的这些变化,当地人可能还浑然不觉,但是越来越多的慕名而来者已经开始表示深深的失望
不仅是巴马,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问题。
对此,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赵宝华 认为,由于过度宣传,大量外地人慕名前往长寿之乡,但当地的规划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不足、服务能力不足,以致出现了种种乱象。旅游业一定要有序发展,要把垃圾和污水系统建设好。否则,盲目地发展旅游,最后就会是灾难。
广西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 @赵明龙 也表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旅游发展规划,忽略良好的生态建设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缺乏科学有序的管理,仅凭“中国长寿之乡”的招牌,能否给当地带来可持续发展,值得深思。
观澜君认为,“长寿之乡”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当地独特的生态文化优势,体现着生态和人文的双重平衡。
在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当下,众多的“长寿之乡”,想要留住绿水青山,让“长寿之乡”真正“长寿”,不妨也借鉴长寿老人的心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不要操之过急
想要从“长寿之乡”中寻找“长寿秘诀”的都市人,大抵出自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向往。可既然真正的长寿之乡不在深山在城市,那么长寿之乡就无法给我们“长寿”基因,“它给我们最深远的启示,在于反思人类的发展方式,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有一份自然之心,回归心中的怡然;是在有限的生存时间里,提升生命的质量。”土生土长的广西人@小笑侠说。
对于“长寿”的想象,是恐惧者的一味药。
至于长寿“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时时需思量。
我想,下面这些你也会喜欢——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提取观点流所有文章链接~

观点流
有价值的观点在流动中聚合
 微信ID:Guandianliu  

观点 · 聚合 · 价值
主编 | 刘  昆
副主编 | 龚孟关  
 撰文 | 周仕兴
 责编 | 侯楠楠
※本微信号内容专属于
光明日报 · 观澜工作室
转载请联系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