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抄书,你来吗?
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章节、段落,一些好看的句子,基于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因,你会希望记住它、给它做标记、在它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
现在开始,凤凰读书开设一个新的版块,我们做一件古老的事:抄书。
我们现在就是要一起寻找和分享书里这样的闪光之处:一段话,几句话,击中你的。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
—— 读书笔记 ● 第27辑 ——
1
对安逸的欲望扼杀了灵魂的激情,而它还在葬礼上咧嘴大笑。
——《先知》纪伯伦著,林志豪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抄书人:曹丽
生而为人,对不起。
——《人间失格》太宰治著,许时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抄书人:亲爱的伊堂
世间一切皆为隐喻。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抄书人:十九
听,秋天的笙歌,悠扬成平仄的文字,那该是一首最初的唐诗。以一艘狭长的草板船,撑出一片风灯渔火的流浪。夕阳底下,任脚丫挥舞成一连串童年的音符。山地车、狗尾草和李白诗站成一道风景,那是在一片前所未有的温柔里咀嚼黄昏。
——《黄昏》黑马/大理文化/2011.12
抄书人:黑猫不睡
“人们都有自己的英雄,你就是我的英雄,我的一切智慧和力量都来自你的指示和鼓舞。你是我的太阳,我的光亮离不开你光辉的照耀……”
——《解密》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抄书人:宝琪城邵
2
在邦国时代,国家是封建制,政治是贵族制。名义上得到上天授权的天子将天下分封给诸侯,是为国(邦国);诸侯再将邦国分封给大夫,是为家(采邑)。诸侯对邦国,大夫对采邑,都享有独立的治权,是为封建。
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诸侯作为邦国国君,大夫作为采邑家君,爵位和权力全都在家族内部世袭,没有继承权的其他子弟则成为士。他们共同构成一个阶级,是为贵族。
贵族管理采邑叫齐家,治理邦国叫治国,维持国际秩序叫平天下。但,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尽义务而非被雇用,因为家和国都是他们自己的。因此,他们并无俸禄和薪酬,有可能腐化,不可能腐败,是为贵族政治。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抄书人:杨俊
中国的悲剧乃是其在地方组织及技术上的设备尚未具有规模之际,先已有大帝国之统一,因之上下之间当中缺乏一段有效的中间阶层,全靠专制君主以他们人身上的机断弥补。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三联书店/2007
抄书人:何馒头
他的目光忽然落到他面前書桌上的那只藍花瓶上。瓶裡是空的,這些年來第一次在他生日這一天花瓶是空的,沒有插花。他悚然一驚,徬彿覺得有一扇看不見的門突然被打開了,陰冷的穿堂風從另外一個世界吹進了他寂靜的房間。他感覺到死亡,感覺到不朽的愛情:百感千愁一時湧上他的心頭,他隱約想起了那個看不見的女人,她飄浮不定,然而熱烈奔放,猶如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著,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抄书人:千江月
你又要说,你们女人总是想要拯救男人,这种妄想会持续一辈子。其实不完全对,我们首先是要仰望男人,爱上他,然后“越来越被所爱的人吸引”,以至于接受他的一切,仿佛他的好是用来使她爱上他的,他的不好是用来让她努力的,让她来“拯救”的,是她的使命。
——《让“死”活下去》陈希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抄书人:free
3
有的人认为自己会成为非洲的主宰,没承想却让非洲把他那件高档的欧式剪裁西装变得皱皱巴巴,他自己也被皮肤里瘙痒的丝虫闹得几近崩溃。要是真有他们想的那么容易,现在早就大功告成了。非洲看上去会像美国一样,只是多些棕榈树而已。相反,这里几乎还和亿万年前一个样。而你要是多想想的话,就会发现非洲人如今全涌到美国去了,不但闹乱子、争民权,还主导了体坛和流行音乐界。
——《毒木圣经》芭芭拉·金索沃著,张竝译/新经典文化/2017
抄书人:xiaonuan
道家用不同于儒家的另一个视角看社会,发现人类所追求的是富贵寿禄,是身安、味厚、服美、色好、声悦。诚然,有了这些条件,对于生命来说并不见得不好,但是如果得不到这些条件便大忧大惧,岂不是更加痛苦吗?无论是好条件,或者是苦条件,都是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一个能够安于或者适应生存环境的人,一定是最善于生活、享有幸福生活的人,也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道之说》张伟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抄书人:博泓
佛家有一句口头禅,是“生死事人”。宋儒批评说,总是喊生死事大,就是因为怕死。这批评得不错,即如涅盤经之类记释迎牟尼示寂,也是万众痛哭,哭什么?自然是因为不愿意死而竟死了。俗人就更不用说,如东晋谢安、支遁等兰亭修楔诗酒之会,由王羲之作序,说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许多好话之后,还引一句古人云,是“死生亦大矣。”(见《庄子?德充符》)意思显然是,如果能不死该多好,可惜是不能不死。那还是昔日;到现在,生死事大一类说法就有了更为沉痛的意义。因为昔人的世界是《聊斋志异》式的,死是形灭而神存,这神,或说灵魂,还可以到另一个世界,虽然昏暗一些,阴冷一些,却还有佳人的美丽,亲友的温暖,总之,只是变而没有断灭。现在不同了,科学知识赶走了《聊斋志异》式的世界,我们几乎都知道,神是形的活动,形亡,神也就不存了,就是说,生涯只此一次,死带来的是立即断灭。有的人有黄金屋,其中藏着颜如玉,下降,也会有柴门斗室,其中藏若干卷破书,再降,总当有些遗憾、有些期望吧,一旦撒手而去,都成为空无,其痛苦就可想而知了。
——《顺生论》张中行/中华书局/2013
抄书人:博泓
而你越是害怕的事情,越容易遇上。这就像墨菲定律,面包掉在地上或咖啡打翻的次数,会跟地毯的昂贵程度成正比。就像在爱情里,你会离开一个人的原因,往往也会是你爱上她的原因。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刘若英/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抄书人:枝子
4
我已经很久没有考虑如此单纯的事了。小时候就与陌生人一起被关在同一个教室里,并被迫从那里、从那些人中间找到合得来的朋友。如果那就是命运,就是交朋友,那是一件让人多么痛苦的事呀。成人以后就自由了,朋友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大街上找,却依然没有抛弃关在箱子里时养成的习性。
——《甘露》吉本芭娜娜著,李重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抄书人:Amy耿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我与地坛》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抄书人:博泓
人有最终的一怕,就是死。因为死去的人都不曾回来告诉我们那边的情形,所以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死亡是怎样一回事,我们只是盲目地怕着,我们怕的实际是一种未知的状态。人们怕死,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怕痛。要是说死其实一点也不痛,就像在沙滩上晒太阳,暖烘烘地就过去了,怕的人一定少得多。再有,怕也是怕比的,假如你活得苦不堪言,所有的感官都用来感受痛苦,在怕活和怕死之间,自然也两怕相权取其轻了。因此那极怕死之人,多是很富贵很安逸很猖獗很凌驾一切的显赫之辈。不信你看历代的皇帝,都孜孜不倦地追寻长生不老的仙丹。
——《毕淑敏散文精选》毕淑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抄书人:博泓
三天后,他舍身救母的行为被登上了报纸,他也被好心人送回到了母亲身边。母亲见他的第一眼,就泪如雨下,她哭诉着:“儿啊,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妈妈怎么活得下去啊!”他看到了母亲床头的那张报纸,标题是一行粗黑大字:寻找世界最昂贵的死法。副标题刺得他眼酸心痛:母亲的答案是,儿子是我唯一的支柱,没有儿子我活着有什么意思?原以为,只有自己是这么想的,爱她宁愿为她死去,没想到,母亲的这种想法更强烈。母子深情感动了这座城市,包括那位炒他鱿鱼的总裁在内的爱心人士纷纷捐款,他的母亲成功进行了手术,他也回公司上班了。其实世上哪有什么最昂贵的死法,最珍贵的是活着,活在爱中,就是幸福的。先得活着,爱才能有依附!
——《不做你的青梅竹马:读者原创精华版》陈志宏/方达主编/新蕾出版社/2009
抄书人:博泓
报喜别报忧,这是对父母最好的爱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把自己最狼狈的一面藏起来,骗他们放心。给他们荣耀和放心,就是最大的孝顺。
——《借山而居》冬子/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抄书人:汤会明
在童年时代,我有一间小房,和一张小床,跟一个明亮的小窗。从窗口我望见长满绿树和鲜草的“棘园”,还有青苔和虎耳装点的别人家的屋顶;远处花边般的城墙,城外是闪光而嬉闹的河流,更远处,无际的带雾的蓝山。我早晚常俯览窗外,从窗口第一次认识世界。我看云,我听城墙上传来的苗人吹出的笛音,我听黎明时分满城的鸡鸣,我听日出后远处喧嚣的市声,还有古庙角楼上的风铃。我读着云写的诗篇,我看龙女赶着羊群走过窗前,看众神裸露闪光的巨身,沉湎于他们狂欢的晚宴,还有执法的摩西坐在神圣的殿堂,闪电是他的眼色,劈雷是他的宣判,伴随着狂风暴雨的愤怒,在威严地处理众神的悲观。夜色来临,孤独、衰老的月亮,在林莽边沿散步,古往的忧伤压弯了他的腰背,无穷的哲理把他的热情熬干,到今天,只剩下一点点智慧的幽光,在有限的时间点缀寂寞的晚年。早晨,在稔熟的草丛里,我发现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唉!我才知道,连年老的月亮也会哭泣!如今,我已太久地离开那座连空气也是绿色的、滋润的“棘园”,那一小块开满小黄花和小紫花,飞舞着野蜂和粉蝶的王国,离开那厮守过多少晴天和雨天的小窗。我迈着小小的十二岁男人的脚步,在一个轻率的早晨,离开那永远宠爱我的微笑着的故里。
——《老婆啊,不要哭》黄永玉/三联书店/2007
抄书人:麦芽糖

本期读者书单
《先知》纪伯伦著,林志豪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人间失格》太宰治著,许时嘉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
《海边的卡夫卡》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黄昏》黑马/大理文化/2011.12
《解密》麦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三联书店/200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著,张玉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让“死”活下去》陈希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毒木圣经》芭芭拉·金索沃著,张竝译/新经典文化/2017
《道之说》张伟杰/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顺生论》张中行/中华书局/2013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刘若英/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甘露》吉本芭娜娜著,李重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我与地坛》史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毕淑敏散文精选》毕淑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不做你的青梅竹马:读者原创精华版》陈志宏/方达主编/新蕾出版社/2009
《借山而居》冬子/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
《老婆啊,不要哭》黄永玉/三联书店/2007
部分图书可进官方微店购买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责编:笑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