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抄书,你来吗?
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章节、段落,一些好看的句子,基于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因,你会希望记住它、给它做标记、在它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
现在开始,凤凰读书开设一个新的版块,我们做一件古老的事:抄书。
我们现在就是要一起寻找和分享书里这样的闪光之处:一段话,几句话,击中你的。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
—— 读书笔记 ● 第21辑 ——
1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黄金时代》王小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抄书人:啊,念念
他转过头,凝视着那一双碧眼。那绮丽的深绿色让他想起树林和大自然,让他的胃部痉挛,让他的胸口发紧。他不想伤害她。
——《摆渡人》[英]克莱儿·麦克福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抄书人:香桥君主
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时并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一直清楚地知道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些能预知的,经过权衡和算计的世俗生活对我毫无吸引力,我要的不是成功,而是看到生命的奇迹。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中信出版社/2011
抄书人:苏墨黎
贪游名山者,须耐仄路;贪食熊蹯者,须耐慢火,贪看月华者,须耐深夜;贪见美人者,须耐梳头。
——《金圣叹评水浒》第四十三回/施耐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抄书人:杨俊
柏拉图在《会饮篇》里曾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爱情观:爱是双方对美德的共同追求。不过,爱情的双方仅限于男人和男人。
——《不疯魔不哲学》哲不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01
抄书人:夏默
我爬起来,从侧屋里推出摩托车,从山上驶下来,驶到一片黑烟和噪声里去。这种声音和黑烟是从过往车辆上安着的柴油机上喷出来的,黑烟散发着一种燃烧卫生球的气味,而噪声和你的脑子发生共振。这种情形可惜以往那些描写地狱的诗人--比方说但丁--没有见过,所以他们的诗显得想象力不够。
只要你到了大街上,睾丸都会感到这种震荡(对于这件事,有一个对策,就是用一个泡沫塑料外壳把睾丸包装起来,此物商店有售,但是用了以后小便时有困难),而黑烟会使你的鼻涕变得像墨汁一样(你也可以用棉花塞住鼻子,用嘴呼吸,然后整个舌头都变黑,变得像脏羊肚一样)。早几年,还可以用我设计的防毒面具,后来吓死过小孩子,不让用了。
——《黑铁时代》王小波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9
抄书人:荒野侦探
比利久久地端详体育馆,仔细观察它的大小、它的呆板、荒凉和无可救药的丑陋。多年来,在精心拍摄的电视镜头里,这座球场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是德州和美国的骄傲,如法老般永垂不朽。似乎大型公共建筑都自带这种光环。比利把体育场想象成了可以一步登天的通道或入口。然而现实却如此寒碜,令人大失所望。当然,球场确实很大,但这个庞然大物看上去像个马马虎虎地后院工程。体育场的顶棚是用五花八门的瓷片随意拼凑起来的。整栋建筑透着一股萧条,一股人到中年、大腹便便、行动迟缓、前列腺肿大的衰败感,犹如一头搁浅的巨鲸。比利试着想象体育场刚建成的时候。时光倒回到三十年还是四十年前?体育场依旧光彩照人、熠熠生辉的样子。过去对于比利来说总是不可靠的,但他此刻看着球场的心情,竟跟想起家人时的心情暗暗相通。同样沉重,同样了无生趣、忧愁苦闷,宛如甜的发腻的放克音乐,仿佛暗示着某些真实的东西。也许悲伤才是真正的现实?比利没有认真想过,但他相信衰亡是事物发展的标准轨迹。当某样新事物出现在世界上-比如说一个新生儿、一辆汽车、一栋房子,或是一个有特殊才华的人-凭着运气,又费尽力气和心思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好光景,但是最后,最终还是会渐渐衰落。比利不明白,如此浅显又不证的道理,为什么很少有人理解。他看不起大众遇到点事就震惊和愤怒。战事不顺?啊,啧,九一一事件?末日迟早会来。他们痛恨我们的自由?不,他们恨的是我们每个人!比利怀疑他的美国同胞心知肚明,只是这片土地上总有什么令他们沉溺于青春偶像剧,沉溺于夸张地扮演无辜的受害者,一味地顾影自怜。
——《漫长的中场休息》本·方登/ 张晓意译 / 南海出版公司/2016
抄书人:Juanita
2
重实利的古希腊贤哲说,"天理人情不必细诉,婚姻在于有利可图"。古往今来的成功婚姻,多是姻缘的互补。贫困孤单的英雄,得到富裕有力的女家援引,最是近便的成功之途。俗话说得好,成功的男人身后,往往有襄助成功的女人。我接着俗话继续说,在襄助成功的女人的身后,常常有慧眼识人的老丈人。人性不分古今中外,女人是男人的肋骨,只有彼此找到良配,才能同舟共济。人生多难,成功不易,近在身边,能得女人之助,最合于"1+1>2"的基本道理,何乐而不为?乐而为之,是有福之人。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抄书人:菁菁校园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孔子/中华书局/2006
抄书人:皇hrun
李贽没有路德的自恃,也缺乏伊拉斯谟斯的自信。在他自裁以后气绝以前,他用手指写了王维的一句诗以解释他的死因:"七十老翁何所求!"其消极悲观的情绪已显然可见。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抄书人:标
君士坦丁是一个粗鲁的士兵、一个神圣有远见的人、一个杀人如麻的独裁者、一个披荆斩棘争夺权力的政客。然而,一旦站在人类权力的最高峰,他想到的却是建立一个统一在同一个宗教和同一个皇帝之下的帝国。他是一个矛盾的人--粗脖子、鹰钩鼻,妄想症使他经常突然杀死家人和朋友。他长发披肩,戴着俗艳的手环,穿着珠光宝气的长袍,欣赏着权力的圣典。他与哲人和主教辩论,设计出美丽的建筑,并在宗教方面表现得极为大胆。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在那一刻接受了基督教,尽管像许多盲目自信的人一样,他爱他的母亲海伦娜,而她很早就皈依了基督教。如果说君士坦丁的个人皈依和保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所经历的一样充满了戏剧性,那么他对基督教的政治接受则是循序渐进的。最重要的是,基督带来了战争的胜利,这是君士坦丁所能理解的语言:耶稣基督成了胜利之神。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张倩红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抄书人:vinny
3
满街的人来来往往,她信口叹问:"生命是什么啊。"我脱口答道:"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
——《琼美卡随想录》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抄书人:菁菁校园
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从心智的成长层面上讲,这种"复古"也恰是最有效的。你不如想象,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精进》采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抄书人:铜
中国与俄国的历史像是两条平行线。它们都有过强大的专制传统,都对西方充满焦虑,都在一个落后的地区发动共产主义革命,都经历过重重调整,也都像是掉入了历史的深渊--刚刚获取的自由空气总是不断被专制力量吞噬。
表面看来,再没有比这更荒谬的类比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震惊了世界,它在扩张而非停滞。但是,在这个社会内部,停滞甚至衰退之感却蔓延到政治、教育、商业、媒体、道德及所有领域。没有什么比年轻人的个人选择更能标志这种停滞了。十年前,大多数大学毕业的青年渴望进入外资公司、私营企业、自行创业,或成为新闻记者,而现在,他们蜂拥麇集想要考取政府公务员、进入国有企业。官僚系统把权力与财富集于一身,它试图摧毁一切挑战者,不管是大学自治精神还是一家私营企业。倘若马克斯·韦伯与弗兰兹·卡夫卡的判断没错,官僚机制是一种最蔑视人性、否定创造性的系统,那么,中国目前迅速膨胀的官僚系统,正在毒害整个社会精神,令创新、自主、自由的力量无处容身。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许知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抄书人:荒野侦探
人的这种好是意志的直接友善的-有利的倾向,是体贴、是乐意同甘共苦,是依恋和感激地回忆生活的友好的伴侣。因此,我们喜欢把"思想信念"的纯洁和美,作为诚挚和诚实。正如我们所说,尤其把"性情"的深邃和高贵界定为善;但是把"良心"的好和正直,把那种懦弱的、也许是诚恐诚惶的小心谨慎,界定为忠诚。
——《共同体与社会》〔德〕裴迪南·滕尼斯,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抄书人:阿花
4
冬季莫干山,也和温带的其他的山一样枯索荒凉,银雪盖在竹上,树上,屋顶上,巉岩上,石级上,就此温柔而繁华。下雪时,雪初霁时,无风,并不凛冽,比夏令还爽亮,雪光反映入室,天花板一片新白。不良的是融雪之日,融雪之夜,檐前滴滴答答,儿时作诗,称之为"晴天的雨声"。滴滴答答,极为丧气,像做错了事,懊悔不完了,屋角,石隙,凡背阳之处总有积雪,一直会待着,结成粗粗的冰粒,不白了,也不是透明。大雪后,总有此族灰色的日益脏脏的积雪。已经不是雪了--"笨雪"。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抄书人:杨俊
是我的谬见,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还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疯子,就是导管的淤塞和破裂。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抄书人:杨俊
很多时候,文化修养的成果只能借助外在的形式表达。正如张爱玲所说,人住在自己的衣服里。人岂止住在自己的衣服里,也住在座驾、房子、他人的目光,甚至自己的语言里。若是自己的选择,那倒还轻松,尽管会有各种评论,但选择自由;若是他人的选择,哪怕有百十个赞许,心底却总会有千万种别扭。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杨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抄书人:一棵树
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无不背下厚实的皮毛和脂肪。连我不是也啰里吧嗦围裹了重重的物什吗?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当然,寒冷可以抵抗。
居麻说,差不多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到一月中旬总会是冬天里最难熬的日子,不可躲避。再往后,随着白昼的变长,气温总会渐渐缓过来。一切总会过去的。是的,一切总会过去。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得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
二月初的某天黄昏,我在北面沙梁上背雪,一抬头,突然发现太阳悬在沙漠之上。而以往在这个点上,太阳都已经沉入一半了。而且落日角度也明显偏北了许多。宽广的大风长长的刮过,迎风度量一下,竟然是东风,是东风啊!
到了2月17日那天,我的日记有了以下内容:晴,很热。加玛回来时,我们一起去背雪,没有戴帽子,只穿着短外套。途中休息时,她愉快地说:"夏天一样!就像夏天一样!"-好像完全忘记了几天之前的冬天。
——《这世间所有的白》李娟/重庆出版社/2012
抄书人:萝卜
随着新路、拆迁、楼房、大广告、店铺、地下过街道和过街天桥的出现,麦夫鲁特感到伤心,因为他在二十年里熟知并习惯了的城市旧貌消失了;而与此同时,他更多地觉得城市在为自己改变,由此他又感到了一份欣喜。在他看来,城市并非自己走入其中的一个早已建好的地方,他喜欢把伊斯坦布尔幻想成一个自己在其中生活时建造起来的,未来将更加漂亮、清洁和现代的地方。他喜欢那些住在老房子里的人,他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人们对自己的友善。当自己还在村里甚至还未出生时,这些老房子就建好了,它们拥有半个世纪的历史、暖气、电梯和高高的屋顶。但他也记得,在伊斯坦布尔的那些老房子里,自己依然还是城市的陌生人。老公寓楼里的看门人,即便不是故意的,他们也要比任何人都更加鄙视自己,因此他总是害怕自己在那里做错什么。麦夫鲁特还喜欢陈旧的东西:在边远街区卖钵扎时,他发现的墓地的氛围;布满苔藓的清真寺墙壁;黄铜水龙头、枯竭破损的饮水池上面看不懂的奥斯曼土耳其语文字。
有时他想到,当所有进城的人都变得富有、拥有房屋地产时,尽管辛勤劳作,自己却只能勉强度日,卖饭其实赚不到钱。那种时候他就觉得,不满足于真主恩赐的幸福,就将是忘恩负义。有时,这种情形不常发生,他从鹳鸟的迁徙知道季节变了,冬天结束了,他同时也感到自己在慢慢地老去。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奥尔罕·帕慕克/陈竹冰译/世纪文景/2016
抄书人:xiaonuan
"崔斯坦,"她低声喊,"救命。"她的声音有气无力,如同在喉咙里嘟囔了一声。她感觉全身无比虚弱,就像是有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抽干了似的。那一双双手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现在很难拒绝它们拖拽的力量。朝着地面,往下,往下,往下,然后令人震惊的是,竟然穿过了地面。尘土和岩石似乎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坚固。迪伦感觉自己可以穿过它们向下滑,好像它们是水做的一样。
——《摆渡人》[英]克莱儿·麦克福尔/付强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抄书人:一棵树

本期读者书单
《黄金时代》王小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摆渡人》[英]克莱儿·麦克福尔/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中信出版社/2011
《金圣叹评水浒》第四十三回/施耐庵/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不疯魔不哲学》哲不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黑铁时代》王小波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9
《漫长的中场休息》本·方登/ 张晓意译 / 南海出版公司/2016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论语》孔子/中华书局/2006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西蒙.蒙蒂菲奥里/张倩红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
《琼美卡随想录》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精进》采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许知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共同体与社会》〔德〕裴迪南·滕尼斯,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9
《哥伦比亚的倒影》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杨澜/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
《这世间所有的白》李娟/重庆出版社/2012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奥尔罕·帕慕克/陈竹冰译/世纪文景/2016
《摆渡人》[英]克莱儿·麦克福尔/付强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部分图书可进官方微店购买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鳳 凰 讀 書
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niaasai)
责编:笑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