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SpaceX所建造的重型运载火箭“星舰”进行第二次试验发射,但发射3分后出现故障发生爆炸,以失败告终。
面对失败,马斯克却祝贺团队成员进行了“令人兴奋的测试发射”,并表示他们“为几个月后的下一次测试发射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让我想到了几年前记者采访马斯克,当被问到为何要将自己的1亿美元投入到一开始自己都不相信能够成功的事业上,马斯克回答:When something is important enough, you do it even if the odds are not in your favor如果一件事情足够重要,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你,你依然要把它完成)。
国内亦有一些人从社会的角度投身到自己的信仰中,做出了了不起的事业。
今天文章的主角是一位叫李一诺的女性,翻看她的经历是人人都羡慕的学霸史:
18岁,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27岁,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入职麦肯锡。
33岁,成为麦肯锡在中国的第一个全球合伙人。
37岁,加入盖茨基金会,成为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期间北京代表处的核心预算涨了四倍,支持中国扶贫、中国药监局改革,中国农业经验支持非洲发展等项目。
43岁,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创建一土教育学校。
同时,她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这位女性的传奇故事。
姥辈的率先垂范
李一诺的姥姥小时候家道中落,村里举办识字班,因为当时女子不能进学堂,姥姥只能偷偷跑去听课,后通过努力考入鲁中公学,毕业后在华野军医院当了护士。
后来在战争结束缺少食物的年代,姥姥为了5个孩子和丈夫,把仅有的粮食留在了家里,自己在外面搭锅煮树皮吃,导致肚子浮肿。
最终幸运活下来的姥姥心存感恩,60多岁才退休。退休后又学起了国画。姥姥认为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也要竭尽全力将这份精气神传给她的后辈。
李一诺的姥爷十几岁参加革命,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姥爷给小一诺讲述最多的是他年轻时候的事,告诉一诺在个人层面追求进步,多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问题,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看自己人生的意义。
可以说从姥辈的身上,李一诺汲取了精神力量,懂得个人要努力,还要有社会担当的意义。
妈妈的坚毅努力
李一诺的母亲李莲娜生于1951年,16岁时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成为知青。下乡回来她成为济南化工厂一名普通工人,因为她读书认字,也会被厂子抽调去当老师。
虽然在当时工人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李莲娜不满足于此。1972年国家首批工农兵大学生招生,李莲娜被山东大学的化学系录取了。凭借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李莲娜毕业回到工厂成为核心技术人员。
工作努力的李莲娜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所以李一诺三岁就被送去了全托幼儿园,周一送,周六接回家。幼儿园很多孩子一哭,他们家长就接回去,李一诺从来没因为哭被接过。李莲娜认为,“别人家孩子能受得了的,我的孩子也能受。
1984年,李莲娜被工厂安排去德国进修一年,因为不会德语所以李莲娜就每天早上5点起床自学,7岁的小一诺每天都能看到妈妈早起背单词的身影,最终李莲娜用八个月的时间在德国的口语考试中获得第一名。从德国学成归来后,李莲娜从主任一步步努力当上副厂长、总工程师。
有一次,化工厂发生了大爆炸,厂里的人都拼命往外跑,只有李莲娜冲了进去。李一诺不解,问妈妈不怕危险吗?李莲娜对女儿说:“我是厂里的领导,出了这么大事故,我不去看谁去看?
虽然李莲娜工作成绩突出,但却和丈夫长期关系不佳,经常目睹两人吵架的李一诺有一天对妈妈说:“妈妈,如果你和爸爸在一起不开心,你就离婚吧,我跟你走。”就这样,12岁的李一诺跟着妈妈开始了单亲生活。
当时因为厂子的风气不好,李莲娜从单位辞职,没了工资,房子,职称,用“颠沛流离”形容那时候的生活一点也不过分。
但李莲娜没有被生活击垮,当过酒店培训学校校长,在民营企业做过管理,换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年幼的一诺,在学习上李莲娜对女儿说成绩并不是最关键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次,李一诺的数学成绩考了80多分,李莲娜拒绝在卷子上签字:“如果你只有考80分的能力,妈妈不会多说什么,可你是因为粗心大意才考了这些,你这种粗心的毛病,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会犯很多错误,会伤害很多人。我不能给你签字。
从普通工人到副厂长,辞职后闯荡了多个行业,高高低低,但无论到哪里李莲娜都可以重新开始,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和勇气。
有这样两位优秀女性的榜样力量,李一诺在学业成绩自然也十分优异,高中毕业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进了清华大学生物学系。
清华校园结识优秀的闺蜜
刚踏入清华校门的李一诺发现身边的同学非常优秀,自己又没有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一一次考试中,李一诺只考了76分。
这时候,李莲娜来北京看女儿,听到女儿的苦恼后说,咱们一起去骑车欣赏风景吧!一向省吃俭用的妈妈还在校门口买了10块钱一斤的猕猴桃,母女三两口吃完后就骑车去了天坛。
那个周末,十块钱一斤的猕猴桃、遥远的天坛、小个子的妈妈骑着有点够不到脚蹬的自行车的一幕,将考试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
李一诺在大学时期还收获了一位挚友,由于第一学期微积分考试不理想,大一的暑假她留在学校补习,遇到了同样补习微积分的颜宁。
虽然两人性格截然不同,李一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颜宁喜欢八卦听流行音乐,但就在那个夏天她两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开启了一段持续20年的友谊。
在颜宁写的《我和一诺》文章中,回忆了自己是如何一路跟着李一诺,考托福和GRE、进实验室、做实习,直到也有了一份和李一诺一样漂亮的简历,而李一诺也被颜宁影响喜欢上了金庸的小说。
大四时,带她们实习的陈克勤教授预测:“李一诺会成为钻研技术的科学家,颜宁则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没想到多年后,颜宁埋头科研,李一诺则扎身商界。
正是两个人的长期相处,让对方的性格逐渐渗透给自己。两条本平行的直线,忽然在某个点相交后,就一直向着对方的轨迹发展下去。
闯荡美国商界
2004年,正值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这年的李一诺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后,没有选择继续在学业上深造,而是选择了麦肯锡公司。
没有商业背景,没有工作经验,李一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承担着巨大的职场压力,每天都担心自己会成为被开除的职员,甚至上班之前都要为自己做一番心理建设,才有勇气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些压力让李一诺更加努力的学习,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干得多,睡得少。而很快她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有一次李一诺负责一个很复杂的数据模型,她紧张的汇报了自己所做的数据方案,起身去上厕所的路上,被项目上以高标准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叫住,没想到这位领导说:“一诺,我就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这突如其来的表扬让李一诺有些吃惊,李一诺回忆这一刻:“突然感到了力量。这听起来也许很肤浅,但是刚刚进入职场,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
而从这份赞许中得到的力量也让李一诺成为管理者后,从来不吝惜对员工的赞许和鼓励。
成为项目经理后,李一诺又面对着一个大的问题,要不要“往上爬”。当时李一诺对这个想法是抵触甚至厌恶的,因为看不惯公司的领导不公平的对待同事,对公司产生了怀疑,暗下决心要离职。
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曾经的领导康妮沟通后,康妮问李一诺:“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坚持的是正确的?”一诺回答说:“是的。”康妮点醒了她:“唯一能让你自己坚持的东西成为现实的办法,就是你自己当领导。如果离开了,你的这些坚持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李一诺有了新的力量: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就自己动手去创造它。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的评价机制是,公司会委派一位与申请人无任何接触的资深合伙人做甄选者,TA会寻找申请人过去三年里共事过的同事听取反馈,最后形成一个综合意见。
对于自己主动去拉票,李一诺有点“抹不开面子”。然而,当她跨出第一步,她意识到,这种“想要就要”才是真实的自己。聊天的过程中“承认自己不够好,这就是我,真实地去跟别人讲我现在的想法,我擅长什么,我享受什么。”
最终,李一诺成功了,用六年从员工成长为合伙人。那一年,北美有600个合伙人,其中中国大陆本科背景的人只有两个,34岁的李一诺便是其中之一。此时她年薪已达百万美金。
和比尔·盖茨见面践行社会责任感
时间到了2015年,也是李一诺成为麦肯锡合伙人的第三年,当时在美国,做为一名女性亚裔的合伙人,事业未来可期。但是她却感到无比的迷茫:对于下一个十年,自己没有预期;对于理想,似乎还有,但它已日渐模糊。
2015年李一诺受邀去西雅图与比尔盖茨见面。当时李一诺是带着偷窥首富的心理去的,李一诺问比尔盖茨:你为什么做慈善?而且不仅捐钱,还自己全身投入去做盖茨基金会?
比尔盖茨当时的回答是:当年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各司其职的。我作为微软的CEO,负责把公司管好;全球健康的问题有世界卫生负责,粮食的问题有世界粮农负责,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世界上影响数亿人的很多重大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真空。
比如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几千万人得疟疾,每年死亡人数约为50万,70%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全世界对它投入的研究经费仅为5亿美元,而投入男性脱发的研究经费却高达20亿美元。
原因在于疟疾多发生于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它的研发无利可图,而针对男性谢顶研发的药物却收益颇丰。
在这种市场机制下,在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上,还存在巨大的漏洞。盖茨基金会是致力于减少这种健康和发展领域的不平等。
这次见面唤起了李一诺心中的责任和担当,2015年,她离开了麦肯锡,成为比尔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虽然李一诺的年薪从150万降低到了50万,但是她乐在其中,因为她有了更高的人生理想,它源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创建一土,投身教育
因为工作原因,李一诺把家从美国搬回了国内,在给孩子选择学校时她陷入了一个困境:国际学校在中国把孩子当外国人教养,公立学校有很多深陷应试的泥潭,在痛苦和焦虑中,只为把孩子熬成一个可以上中国或者美国名校的人。
站在教育的终点看教育,李一诺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思想:从淘汰到成全、做尊重孩子善待儿童的教育,去培养内心充盈、热情生活的下一代人。
于是她在2016年9月创办了“一土教育”。“一土”意为土壤,又意为接地气的“土学校”。在她的眼里,教育的本意,就是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 从教师到父母,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
自认为有学历,有本事,有见识,做教育肯定会得到支持和重视的李一诺很快碰了壁:
有很多人支持,但做事仍然困难重重;
有很多想帮的人,但努力后发出无奈的叹息声;
收学费,而且大大低于国际学校,但一直入不敷出。
选址选不到,好不容易选到后又经历了6年9次搬家的波折。
即便困难重重,但李一诺仍然有勇气向前,因为她认为这是自下而上的教育自救,强大的力量源于对真实生命的思考。
2018年,一土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学校实验研究课题校”;
2019年,成为入选哥伦比亚大学SDGGlobal School的中国学校;
2020年11月,获得“2020亚洲教育论坛年会”颁发的“亚洲教育创新奖”。
现在的李一诺仍然奔波于为改变基础教育思想的路上,参与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在女性力量盛典上发表主题演讲,成为全球青年领袖,更入选202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未来榜),对于李一诺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
给我的启示
李一诺是幸运的,虽然原生家庭并不美满,但姥姥和妈妈培养出了精神内核强大的她,RoleModel给予了她在职业生涯中无尽的勇气,让她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有足够的能量化解压力大学校园朋友之间性情的耳濡目染,像光源一样丰富了她的性格。
虽然李一诺的工作经历是精英式的,但不论通过她的演讲还是在社交媒体撰写的文章,流露出的都是一位真实的、自然的、随性的、坦诚的的人。
她可以随性到不化妆就去送孩子上学校,可以坦荡承认自己做慈善和教育常常是灰头土脸,生活也是一地鸡毛。也许正是有因为有了如此的烟火气,才能在拥有了众多光环后依然可以不迷失自我,勇敢面对挑战,始终有勇气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赛道,无愧本心。
【本篇作者】小文
【校稿】培培班主任
本周北美线上公益讲座汇总
5月22日至5月28日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Zoom本周四人物分享:经历了三场内战,我依然走向成功】
Zoom Meeting ID: 8782712588,PW: 219219
预约开场提醒:event32.eventbrite.com 或海报扫码
➜ 三场内战中长大,这位分享者经历了我们所能想到的各种挑战。而他仍然坚持梦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作家、演讲家和教练。
往期人物传记回顾

音乐教父坂本龙一:用音符讲述人生故事

从小乡镇到世界五百强:一个女孩的真实励志故事

《狂飙》张颂文:金子终将发光

苏妈:世界薪资第一的女性CEO

羽生结弦:失败并不可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