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届冬奥会媒体最受关注的运动员,谷爱凌是当仁不让的顶流。
还有另一位选手,不同于谷爱凌获得金牌后的一飞冲天,网友称赞他“虽败犹荣”。
他的境界已经超越了赛场上的胜负,上升到和自己的较量。
羽生结弦,这位两届冬奥会花滑冠军,他的一举一动都能成为热搜。他说:
“如果大家心中无关比赛胜负,有那么一瞬间觉得‘羽生结弦的花滑真好看啊’,那我今天的努力就有意义了。”
这位日本名将何以征服成千上万的观众?我想,他的故事值得讲给孩子们听。
虽不完美但最令人感动的谢幕
虽败犹荣的最好演绎
音乐停止,掌声响起,冰面中央的羽生结弦依旧仰着头,高举双手。五秒钟后,他转身向四周鞠躬致意,眼中似乎有泪,脸上却还挂着标志性笑容。
2月10日上午,羽生结弦完成了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自由滑比赛,他向自己和历史发起了挑战—完成阿克塞尔四周跳(简称4A),但最终失败,只能以第四名的成绩,结束了他的第三次冬奥之旅。
4A,阿克塞尔四周跳,是花样滑冰中最难的跳跃:在不到1秒的滞空时间里,运动员身体高速旋转,在落地时所承受的冲击力将会是体重的7-8倍。
而4A的基础得分是12.5,仅比勾手4周跳高1分,被认为是“稳赔不赚的动作”。
就连俄罗斯花滑教父阿列克谢·米申接受采访时断言,依据现在人类身体能力来看,在自己有生之年,4A无人可以完成。
为什么羽生结弦要如此执拗地将自己的人生与4A锁定在一起?
在日本媒体的多次采访中,他都谈起,拿到奥运金牌是曾经的梦想,获得后却有了一种“燃尽”的感觉,有了4A,此后的人生便有了新的含义。
“有了4A,我才能如此生气勃勃地活着,是我作为竞技花滑选手赌上人生的最后梦想。”
“想跳4A是因为我想让自己满意,那样我可以挺起胸膛说,这是最棒的羽生结弦,这是理想的羽生结弦。”
“对于挑战4A这个跳跃,已经有3年想法了。如果大家都说只有我能做到这个动作的话,我想去完成就是我的使命吧。”
在羽生结弦的节目表里,4A排在第一个,只是这次的挑战,与此前每一次训练一样,再一次挑战4A,再一次摔倒。
最终,羽生结弦的自由滑得分为188.06分,总成绩283.21分,排在第4位,与奖牌擦肩而过。
没能实现冬奥三连冠,也没能完美完成4A,赛后采访中见到熟悉的前辈,羽生结弦终于背对镜头落泪:“真的不甘心,为什么努力得不到回报,我真的很努力了。
但其实羽生结弦是在右脚几乎没有感觉的状态下挑战了4A,休息间也拍到了用冰袋,右脚已经肿成馒头的镜头。
就如央视解说所说,虽然这是一场“不完美挑战”,但仍然是关于人类自身极限的探索,关于美的极致展示,一场无止境的追寻,一场没有失败者的战役。
回望起点
与冰结缘
1994年12月,羽生出生在日本仙台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当地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妈妈全职在家。羽生结弦还有一个姐姐,家庭不算富裕,因为买不起房子,早年全家人只能住公租房里。
爸爸选择“结弦”这个名字一来对应儿子的射手座,二来希望他的人生“能够像绷在弓上的弓弦一样,平静而充满斗志”。
但在2岁时,羽生结弦被诊断患有哮喘,为了锻炼身体,羽生4岁时,父母就让姐姐带着他一起学习滑冰,因为溜冰场是最不容易吸入灰尘的运动场地。
这个“无心之举”让羽生结弦从此与滑冰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开始学习时,羽生结弦对滑冰并没有很多耐心,但当他看到姐姐拼命练习花样滑冰的样子时,他被深深地感染了,从此把姐姐作为努力的目标。
教练很快发现羽生身体素质和柔韧性都非常好。最重要的是,无论摔倒多少次,这个坚强的小孩都会重新站起来。
“姐姐能做到的,我也可以”,从那时起,内心的强大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就展露出来了。
小学三年级时,羽生结弦11岁,当时的他留着偶像普鲁申科同款波波头发型,面对镜头,他略微羞涩而又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目标:“我的目标是拿到奥运会金牌”。
当被问到想拿哪一年的奥运冠军,他说温哥华的下一届,正是后来他夺得奥运首冠的索契奥运会,具体一点,是在19岁时出战冬奥会,拿到人生第一块奥运金牌,然后再出战一次,卫冕金牌。
可是,现实和梦想的距离,总是那么遥远。
突如其来的天灾
金牌之路荆棘丛生
2011年,羽生结弦的家乡仙台在9级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
地震发生时,羽生还在自己家附近的冰场,为新一年冲击世界锦标赛做着准备。他甚至来不及套上冰刀套,就在一位前辈的帮助下慌忙逃离。
顷刻间,平静的日常被彻底的撕碎,怀着巨大的恐惧逃回家中的羽生,发现自家的住宅已经被完全的摧毁,他只能和家人暂时到避难所生活。
考虑到还在长身体的羽生,家人总是想方设法省下一些赈灾饭团留给他,即便这样也总是吃不饱。
“已经不是滑什么冰的时候了,这种时候不该滑冰了,也许今后都不必滑冰了吧。”
16岁的羽生在这一刻彻底的发生了动摇。
天灾和生命面前,梦想完全不值一提。却在此时,为灾区募捐的公演主办方,向他发出了邀请。
“人绝不是能单独一个人生活下去的,是被支持、被守护着的,一定有什么事情,即使如此无力的我,也能够去完成,也只有我能够去完成。”
带着这样的觉悟,在五个月的休赛间歇里,羽生来往灾区各地,一共参加了59场公演,一次又一次拼尽全力的滑行,为正在经受着巨大痛苦的灾区人民,短暂地卸去了烦恼和忧伤。
在没有训练冰场的情况下,他也将这每一次的表演,当作是磨练技术的舞台。比在赛场上更不允许自己失败,羽生带着紧张感,果敢地挑战着四周跳和连续跳跃。
新秀逐渐绽放
所向披靡编写史歌
2012年3月31日,世锦赛首战,从灾难的伤痛之中逐渐走出的羽生,将一整年积蓄的力量完全地释放。
在右脚踝意外受伤,注射了止痛剂的情况下,依旧在自由滑短节目中,凭借完美的发挥拿到了全场最高的技术分91分,以总成绩251.06分获得了铜牌。
他也以17岁零三个月的年纪,成为了日本男子单人滑历史上,最年轻的世锦赛奖牌获得者。
2014年,19岁的羽生结弦,在索契冬奥会摘得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金牌,成为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
同年3月,他夺得了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实现了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大满贯。
2016年,羽生结弦在加拿大挑战赛中,成为第一个可以在比赛中跳出4Lo(后外四周跳)的人。
2017年,他成功跳出目前选手可以达到的最高难度4Lz(勾手四周跳)。
2018年,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决赛,羽生结弦再次卫冕冠军,彻底结束了欧美对花滑项目长达100多年的“独享”。
同样是在2018年,羽生结弦成为了花滑历史上包揽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四大洲锦标赛及世青赛、青年组总决赛等,国家大赛男单项目金牌的超级全满贯第一人
奥运夺冠后,羽生回到仙台凯旋游行,给家乡人民带去了勇气与希望,还将奥运冠军奖金、冰鞋拍卖款项、冰演善款全部捐赠给了地震后家乡灾区重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要实现以上这些成就,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
努力可能会“说谎”
但绝对不会白费
患有哮喘病的羽生结弦学习滑冰并不容易,一发病就呼吸困难。
因为有哮喘,就让竞技变得如此艰难,我从来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为了克服哮喘,羽生结弦基本上是花别人两倍的时间去训练。
对羽生结弦的坚持,前教练阿部奈奈美这样说:“他比别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单纯是为了将本身的天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拼命。这种努力的方式,正是他真正天才的地方。
2014年花滑中国杯比赛上,羽生结弦和中国选手闫涵在赛前热身训练时相撞,羽生结弦伤势严重,头部、下颚、腹部、左大腿、右脚关节均受伤,伤口流出的血顺着额头流到颈间,染红了冰面。
教练劝他放弃比赛,身体重要。他却愈发坚定地转过身,仰头吼道:“跳!”
简单包扎后,羽生结弦带伤上场,4分半的自由滑冰表演中,他8次起跳5次摔倒,凭着多年苦练身体对跳跃的记忆,最终获得154.60分,以总分237.55分获得亚军。这一场比赛被粉丝称为“血色魅影”。
努力会说谎,但绝对不会白费。”这就是羽生结弦式的一生悬命。
“血色魅影”只是羽生结弦花滑生涯中拼尽全力的一幕。带伤出征是常态,为了能在比赛中完成跳跃,他只能靠止痛药减轻疼痛感。
参加平昌冬奥会之前,羽生结弦曾因练习时右脚踝受伤消失了3个月,一个赛季没有参加正式比赛的他,在阴阳师主题曲《晴明》的伴奏下,以总分317.85获得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66年来第一位蝉联冬奥会男单冠军的花滑选手
对于这场比赛,央视解说员陈滢评价,“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但我更偏爱陈滢的另外一句:
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不仅驰骋滑冰赛场,羽生结弦在极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凭文化成绩而非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学,专业是人类科学部人类情报科学。
同时羽生结弦礼貌、善良和感恩的品格更是粉丝疯狂他的理由:不仅走到哪都不忘记90度鞠躬,为了不打扰队友采访,他俯下身子,匍匐通过摄像机的拍摄地点。
看到中国队员把国旗拿反了,他热情地上去帮忙调整。
父母的爱、尊重和陪伴
才是真正的永动机
羽生结弦身上这些美好的闪光点,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小学的时候,因为羡慕同龄的小朋友打棒球,小羽生也曾对自己的父母提出不想练习花滑了。
父亲听后笑了:“如果讨厌滑冰的话,放弃也是可以的啊。但还是希望你好好思考,再认真地给大家答复。”
父亲同意孩子放弃,其实是用尊重又包容的开放式教育,先帮助他理清思绪,再将选择权交给他。
然而,父亲同意他放弃之后,让羽生结弦有了更多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机会。
没过多久,羽生结弦开始思索自己的内心,他发现自己是真正喜欢滑冰的,只是背负了太多别的东西,于是重新踏上了冰场。
从那以后,羽生自己和家人对待滑冰这件事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爸爸不会再在羽生身边督促他,从“再坚持下吧,再多练习一会儿”转变为,默默地守护在孩子身边说“嗯,很努力哦”!
更重要的是,因为是自主的选择,羽生不会再次在感到辛苦的时候,出现放弃的念头。
在后来的一次采访里,羽生结弦曾说,如果一开始父亲逼迫他坚持的话,他可能不会喜欢上滑冰,更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正是因为父子之间宽容对等的关系,给了羽生结弦更多的张弛空间,让他能够没有负担去决定自己的人生,从而看清了自己的内心。
在羽生结弦的成长路上,除了父亲的宽容,还有母亲的陪伴。
高中时,妈妈陪他一起奔赴加拿大,跟随指导金妍儿夺冠的教练布莱恩·奥瑟练习,制作一日三餐,只为了让吃不惯西餐的羽生每天都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在夺冠奥运会之前,为了节省开销,从最初开始的比赛到成年组的第一年,这十年的时间,羽生结弦的比赛服装都是妈妈亲手缝做的。
一个没有学过裁缝的人,从纸样开始学习做服装,支持着孩子一次次比赛的胜利。一颗颗地将闪耀的宝石贴上去,有时一件华丽的比赛服需要3天才能制作完。
从小到大,羽生大大小小所有的比赛,妈妈都会陪着羽生参加。一次也没有遗漏,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守护着我、支持着我的母亲,她始终和我并肩作战。”
对于羽生结弦来说,妈妈既是妈妈,更是战友
其实,不仅仅是羽生结弦。
在这次冬奥会的赛场上,那些优秀的运动健儿们背后,也都有着温柔爱着他们的父母
谷爱凌的母亲曾说:“你不是必须上斯坦福,你上什么学校,只要你自己喜欢,但是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金博洋刚被教练收下时,其实年龄已经有些晚了,但他的妈妈推掉一切活动陪伴金博洋赢得了教练的尊重,也引导孩子走上了一条更正确的路。
还有斩获一金一银的苏翊鸣母亲,把做童星还是练滑雪的选择权,交给了苏翊鸣自己,让他自己选择想要走的路。
几位奥运新星或许家境不同,成长的地区不同,但他们的父母却都选择了同一种爱与支持的方式。他们的爱,是真正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上。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只看见了羽生结弦、谷爱凌们有多刻苦努力,却没看见这份努力来源于爱。
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感动之中,认为自己现在做的就一定是对的,孩子将来会感谢自己。
但其实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导和不动声色的影响,而不是强制逼迫或者自我感动。
只有那些被父母温柔以待的孩子,他们的驱动力才是源源不竭的。
他们知道无论前路如何,父母都会无条件支持自己,他们觉得自己值得被爱,也能更大胆自信去爱别人。
所以,他们能够从容无畏、骄傲地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不畏失败。
结尾
羽生结弦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他人人生中的“契机”,能让某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
就像他在花滑世团赛的签名国旗上写下的:“成为某个人的光”。
走一条挑战自己的路,也许注定黑暗而孤独,但光芒也正因黑暗才变得格外夺目。
最终,让人铭记于心的已经无谓输赢,而是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本篇作者】小文
【校稿】培培班主任
往期回顾
海外家长抱团育娃
每周领取好玩的学习干货
👇扫码入群👇
↑欢迎关注,和我们一起探讨教育话题↑
支持原创,喜欢请为我们点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