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柔一叨
真的解封了!
2022年11月30日下午两点五十分,我的朋友圈,被“坐等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直播”的声音刷屏了。
声音是突然起来的,正如解除管控的通知一样突然。
下午两点左右,不知从哪传出来的消息,说“广州打响第一枪”。
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在意,但是很快,纷沓而至的新通告来得让人措手不及:
14点19分,广州天河发布:即时解除员村街道、长兴街道、棠下街道、珠吉街道临时管控区的管控措施;
14点21分,广州番禺发布:即时解除所有疫情防控临时管控区,按低风险区管理,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
14点41分,广州荔湾发布:即时解除我区全部临时管控区;
三个区同声同气,像道道惊雷,将配合居家的市民劈得发懵。
此时,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直播在即。
我的朋友圈,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众人摆好小板凳,“齐齐坐,等发布”的场景。
大家好像突然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屏息静气,等待一场将诞生历史性时刻的发布会。
这次的发布会并不准时,等待的时间里,群里不知道刷了多少句“怎么还不开始”的焦急。
终于,熟悉的发言人现身了,熟悉的声音开始了,但这次带来的,却是全新的消息:
解除临时管控区,确认!
核酸检测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对于高风险区的划定,要科学精准,以楼栋、单元为单位,不能随意扩大;
在密接的判定上,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后三条都是严格按照二十条执行落实的,尤其是最后一条,是广东省长昨天刚提出来的,广州今天就将其落地。
短短10分钟,发布会平静结束,而我所在的本地群聊,只能用“炸了”两个字来形容:
感言同段子一色,笑声共泪水齐飞,文字、图片、聊天记录接连刷过。
有人说自己被关习惯了,反而希望物业加固楼下的铁皮;
有人拿发言人的名字开玩笑:说一看就知道行(“米锋”在粤语中跟“别封”同音);
但最能代表广州人心声的,还是那段从微信群火到微博上的小视频:
一个大叔用粤语高喊着“解封啦!解封啦!昌岗路解封啦!”
跟着他的视线,我们看到红色的水马围挡被防疫人员拉开一个大口。他飞奔而过,看到熟悉城市又露出原来的面貌。
他朝着广阔的大马路跑去,环顾四周,围墙均被推倒,城市风景一览无余。
正当他在十字路口忘乎所以地喊着“解封啦”,一辆从封控区缓缓开出的货拉拉,行至他的身旁,边向前进,边对他说:
注意安全!
大叔连忙回道:
行行行!谢谢谢谢!解封啦!
天色灰暗,可我们明明能看到人们心中的阳光,正照在这片大地上。
此情此景,值得一个“喜极而泣”。
值得一提的是,大叔口中解封的“昌岗路”位于海珠区,是此次广州疫情的中心地区之一。
没错,最让广州人激动的,莫过于海珠区的解除管控。
下午三点40分,广州海珠发布宣布:全区全域(除高风险外)按低风险区管理。广州“疫情震中”正式解封!
其他区也纷纷跟进,白云、南沙、从化、越秀、花都、增城、黄埔齐齐发布通知,所用说法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指向一个事实:
广州,全城解封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官方通告与现实进度渐渐做到了同步。
微信群里传出越来越多“拆除水马”的消息和视频,海珠区同事打开手机,惊叫“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外卖!”,天河区同事嚷嚷着“赶紧订位,喝个大酒,痛痛快快庆祝世界杯!”……
好事自然也轮到了我的头上——公司所在的大厦物业发布通知,明日起凭绿码便可进入,不再需要48小时核酸(事实上,我所在地区也早在发布会前便取消了大规模核酸)。
我们一帮打工人,起初还在担心由于之前封控,大部分地铁公交都停止运营,该如何解决明天返工的交通需求?
结果不多会儿,@广州地铁宣布,地铁线路全线复通
这大概是此次广州暴发疫情以来,我最为感慨的一天:
早上我出门去做核酸时,大规模核酸点还在,地铁站的门也关着,仅仅过了4个小时,一切都变了。
这座容纳了千万人的城市,一点一点地复活了。
广州,一直在路上
如果说,对于广州今日解封的决定,我们内心早有准备(只是没想到这么突然),大概许多读者会跑来骂我们马后炮。
但是,我在11月18日发表的文章《广州疫情的真相》中就说过:
这是有史以来我对这座城市最有信心的时刻。
——只因为越是艰难时刻,越是试炼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能力与决心。
——更因为我生活在这里,看得到细枝末节处,她展现出来的不同。
这场疫情,让广州遭受一轮又一轮的质疑。
最近的一次质疑,是11月25日。
当时,广州坊间关于“广州静默”、“广州封城”的说法甚嚣尘上,于是在当天下午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官方辟谣:
广州没有静默安排,没有封城计划。
然而到了晚间,各区官微开始陆续推送“限制人员流动”的通知,号召市民居家,非必要不流动。
民间的不安开始酝酿,恐慌开始加剧。
而当被广州市民视为“最后阵地”的天河,也发布了“强化防控通知”时,民众的心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
一时间,民意汹涌,舆论都在质疑广州“变相封城”。
说实话,对于当时各区突然加强疫情防控措施,我也曾感到疑惑。
但是,我不相信广州会封城。
首先,当时广州大部分区域都发布了“限制人员流动”的通告,但越秀区和天河CBD区域都不在此列,因此不构成事实上的“封城”
第二,广州各区发布的“强化防控通知”,具体内容各有不同,有的防控时间长,有的防控时间短;有的限制公共交通,有的限制私人交通工具;有的可以堂食,有的只能外卖……
这就意味着,各区是根据实际情况在制定区域的防控措施。而根据广州防疫的表现,除海珠区外,到期便解封也几乎是可预见的情况(我个人便经历了强化-解除-再强化-再解除的过程),因此未来封城的可能性也极低。
而有些判断,只有当你生活在这座城市,才能从城市犄角旮旯中产出的细节中感知到。
就像一个身体,外人看来一切如常,但能够透视甚至参与系统运行的人,才有机会从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收缩,来感知这个身体的健康或染疾。
事实上,从广州疫情转严重以来(以海珠封区为标志),我很少听到身边经历封控的朋友发出抱怨声。
在他们的讲述中,被封的生活除了不能出区(封控+交通工具停止运营),其他方面跟往常生活并没有多大差别。
他们可以叫外卖,可以下楼散步,可以到江边吹风,甚至理发。
在之前的很多城市,封城期间的理发问题是十分困扰男士的一个小麻烦。但在广州海珠区,珠江边有流动的理发摊子,居民可以在那理发,价格低廉。
中间疫情一度更加严重,有些区域的外卖被叫停,但超市、市场、药店都是正常营业的,物资保供非常充足,鲜闻“天价物资”。
而被很多人忽略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海珠被封区以来,疫情震中始终被控制在海珠区,没有大规模地蔓延至其他区域。
虽然不时有外溢的案例,但并不多,并且被当地的防疫部门快速压制,没有对其他区域居民的生活造成太大不便。
这跟许多城市的“封城”,完全是两码事。
在同事的讲述中,我还听到非常重要的细节:居家期间,她旁边不断有新的楼栋被封控,又不断有新的楼栋被解封——这说明广州的封控,时刻在调整,时刻起作用,而不是人们担心的一成不变,僵化停滞。
我相信不少广州人应该有这个体验:身边有朋友突然被封,但你的担心还没缓过来,他们已经解封了。
快封快解,是此次广州防疫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坚定相信广州不会封城的原因之一。
这轮居家在外部的人看来,疫情似乎更严重,防控似乎更严格。
但亲历一切的我,反而嗅到了“事情正在起变化”的苗头。
先是本地群里有人反映,这边的水马拆了,那边的发了抗原。
然后是一位101岁广州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给我们带来信心,进一步消除恐惧。
紧接着27号海珠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提出“闭环泡泡”防控模式,为的是全面推动复工复产。
随即海珠区启动大规模人员疏解,帮助有疏解意愿的人员返乡。
而海珠也在昨天迎来更大规模的解封。
我亲身体验到的最明显变化是,家附近原本有一个大规模核酸点,每天早晨七点便会准时通过扩音喇叭喊人下楼做核酸,声音奇大无比,常常喊得人心神不宁。
但就在近日某天早晨,我发现这个熟悉的噪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楼下街道嘈杂的人烟鼎沸。
街道上,卖菜、卖花、卖包子、卖炒粉、卖牛杂的小摊贩,统统都回来了。
当意识到喇叭安静了的那一刻,我忽然闻到了春暖花开的气息。
这段日子,我就像电影《立春》里的王彩玲一样,“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但我大概要比王彩玲幸运,因为我真的等来了春天。
准确来说,这个“春天”并不是等来的。
据广州卫健委,截至11月29日,本轮疫情累积出舱41405例,没有死亡病例。
今日的全城解封,是来之不易的成果。
广州防疫,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相信堂食的力量
广州解封后,跟在消息后面的,除了称赞,还有谣言和误解。
“广州打响第一枪”、“广州蹚出一条路”……这些还算准确,但“广州放开”、“广州躺平”的说法,就是严重的背离事实了。
必须强调:广州不是“放开”,更不是“躺平”。
广州解封的结果,是精准防疫的成果;
广州解封的依据,是二十条和九不准。
据医学博主@庄时利和,现在广州疫情是多点散发,海珠区以外的疫情热点在增多,防控压力持续增大。
严格落实二十条和九不准,是将有限的防疫力量集中在更重要的地方,也为了最大程度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
核酸检测并非完全退出,而是通过“核酸+抗原”二者的科学结合,更加精准地防控疫情。
而广州接下来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而且会继续加大。
对于不少人而言,突然的放松管控和依然严峻的疫情,会让他们陷入到一种“不知所措”的境地中。
当防控的放松已成事实,“我该怎么办”变成了接下来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先讲一个段子:你们猜疫情期间,广州人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答案是:恢复堂食。
的确,广州人对于堂食的渴望,犹如上海人想喝咖啡,四川人想打麻将,深圳人想吃猪脚饭。
在疫情最为严重之时,“渴望堂食”甚至被一些人用做贬低广州人的理由。
他们称,广州人只知道吃饭,而完全没有其他追求。
我无法认同这种说法。
在我看来,“堂食”=“吃饭”,“吃饭”=“生活”,生活,就应该是人最基本的追求。
渴望“恢复堂食”,不是“只知道吃饭”,它恰恰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表达。那些对日常生活的渴望、对改善生活的期待,在一点一滴地推动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也因为这种盼望,促使我们行动起来,顺应自我需求,学会自我负责,追求自我实现。
那么就回到“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上,曾经,石家庄市长对全体市民说过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无比正确,却也无比沉重。事实上,越是正确的事,就越沉重。
对自己负责,意味着你不能再过度依靠其他力量,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没有核酸,你不能指望通过被捅一下喉咙,就把检测身体状况的责任,推给别人;
解除封控,你不能以“被封”为借口,以“封控”为要求,把“不被感染”的责任,推给别人;
你不仅要“科学防疫”地行动,还要拥有与行动相匹配的认知。
“勤洗手、戴口罩”已经说了三年,现在要做到“不恐慌”,奥密克戎已经不是三年前的病毒,大多数青壮年不应对它过度恐惧。
但如何保护自己的家人,又是新的问题——打疫苗,仍然是有效且重要的。
你的责任更重了,但你能依靠自己去获得更大的力量,争取更多的可能。
我相信,时不时就把“手停口停”挂在嘴上的老广,最懂不过了。
正如一位广州市民在朋友圈中所言,国家已尽心尽力,但人民怎可永在温室,任何人的人生也不可能没有一点风险。解封不是一时的兴奋,意味着新阶段的防疫,每个人要更加自觉,国民的医疗和生物科技要真正的进步。
这次疫情,广州前期顶着巨大的担忧平衡,中期顶着巨大的骂声坚持,如今顶着巨大的期待前行,其中压力,只能想象,无法体会。
而她的勇气非凡,勇气可嘉。
广州真的,迈出那一步了。而我们,也该学会成长了。
解封后,有媒体采访了海珠区解封市民最想做的事。
喜出望外的市民高喊:相信政府,恢复堂食!
场景幽默,令人莞尔。
这两句话,完美概括了广州的胜利。
如果说,非要补充什么,那就是相信政府的同时,更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渴望“堂食”的需求,相信自己追求“堂食”的能力,相信自己获得“堂食”的可能,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广州人需要“堂食”。
广州解封后,广州酒家等多个本地股票涨停,但比起“资本嗅觉最灵敏”这句褒贬不明的话,我更愿意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大企业,谁都更倾向于把资产和未来托付给一个更讲科学、更讲道理的城市。
这是人之常情,恒久人性,不可违之。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祝福广州!
作者:温柔一叨,一叨666,是朋友就来看我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