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短短两个月时间,有关义务教育方面重点事件一个接一个出现,尤其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刺激了无数人的神经,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2022.3.25
1
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16门课的“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新课标将在2022年的秋季学期正式开始实施。
2022.5.26
3
2013年审定通过的人教版数学教材,在9年之后被网友爆料插图“丑、疑似色情、导向有问题”,由此一度上了热搜,随后人教社回应,已着手重新绘制插图,教育部回应“已介入调查”。
2022.5.23
2
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关于这三件事儿,单个来看可能也没什么,但如果将之联系起来看,那就意义深远了。它们似乎都在为一件事情做铺垫——
让今年秋季学期新课标、新教材有一个相对完美的开始

这,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尤其是这个“十年磨一剑”的新课标”,它将全面替代2011年的“课标”,并将深刻影响中国义务教育未来至少10年,作为学生家长,咱是必须要了解的。
墨爸今天就这三件事儿,逐件帮大家梳理一下,让大家对孩子未来的义务教育有个基本判断。
1
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新课标”
与10年之前的“旧课标”相比,这次新课标的变化可谓是“全方位”的,墨爸梳理了一下,有几个要点咱粑粑麻麻要了解:
01
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啥意思?
就是指今后义务教育的“育人”,将不再会“一个模子千人一面”了,孩子的个性化特长将得到重视。
墨爸提示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咱粑粑麻麻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和挖掘孩子的兴趣、亮点和特长,课外多多提供培育的机会,让他有一技之长。
像我家大墨,墨爸墨妈从小发现他在数学、信息学方面比较敏感,也特别感兴趣,所以墨爸墨妈在这两方面的兴趣培养花费的精力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2
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培育”。
每门课程都有特定的核心素养;无论是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还是今后的学业评价,都会围绕着每门课的核心素养展开。
譬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四个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又如,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英语的核心素养是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是高度概括的,听起来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墨爸建议粑粑麻麻有空看看新课标的原文。

墨爸提示
1. 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重视,表示义务教育从“知识核心时代”全面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育人”。
2. 核心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内容: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3. 每门课都有独特的核心素养,咱粑粑麻麻作为孩子的家长,有空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对每门课的核心素养有些了解呢。
03
新课标强调“课程综合”和“关联”,即各学科之间的融汇贯通。
课程的”综合和关联“,强调今后,除了注重课程内知识的纵向联系外,也会注重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譬如,语文不再纯粹是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和作文,它还要延伸到文学、文史、甚至天文地理;数学也可能延伸到信息科学的算法、大数据以及物理化学。
墨爸提示
咱粑粑麻麻们要注意,学习科目,视野一定要放宽,别再局限于单一科目,平常要在“融会贯通”方面给孩子多多引导。
咱孩子其实都很聪明,很多时候是缺少点拨。
譬如大墨,学数学时涉及到距离,我跟他说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是30万公里,光需要走大约一秒,于是引出光年,引出宇宙的广阔,这事实上就跨越到天文了。让他感受知识的融会贯通。

墨爸激发大墨兴趣,让大墨迷上数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多读书,扩大知识面,建立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详见《让孩子“迷上”数学,你还要担心数学成绩吗?》
04
课程设置的变动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墨爸着重来解读。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方面,新课标规定“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关于科目设置,看下面这张图:
墨爸提示
“科学”课程:1至6年级,设置类似于科学启蒙的课程,普及科学知识和基本素养。7至9年级,科学课程细化为物理、化学、生物学。
②增加了“信息科技”课程,在3至8年级独立开设。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先看看信息科技课都要学哪些内容吧。
(2)教学时间
新课标规定每学年共39周。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各科目安排及九年总课时比例家长要了解一下。
墨爸提示
语文总课时占比高达20%~22%。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② 数学总课时排第二,占比13%~15%。
外语科目总课时占比相对较少,只有6%~8%。但是但是,墨爸特别强调,中考时,英语的总分占比可跟语文和数学是一样的。这对学好英语来说,对老师、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④体育与健康、艺术课占比接近,位居第三和第四:占比分别为10%~11%、9%~11%。
⑤劳动、综合实践、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合占14%~18%。这个是机动课时了。
2
《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聪明的各位粑粑麻麻们,课程标准有了,下一步该干啥了?
请举手回答!
......
没错,下一步就是要有与新课标对应的“教材”。
根据新课标规定,“国家课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
墨爸理解,今后的“国家课程”,教材可能将更加统一,不像现在的五花八门。譬如: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河大版、冀教版、鲁教版、沪教版、鄂教版、浙教版。
墨爸认为,同一个课程标准,搞那么多个版本,实在是资源浪费。还不如集中精力,搞一个经典版本呢。您说是吧!
怎么搞出一个大家相对都满意的教材,是不容易的。但是,这个必须要有。
谁来搞、怎么搞?
当然是“事业单位+市场化”。
怎么保证教材的质量?
制定标准和追责机制。
于是,新课标发布之后的不到两个月,5月23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
五个部门联合印发,可见这个《指导意见》的规格之高。
《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至于《指导意见》的具体内容,咱粑粑麻麻也不用详细了解了。
咱只需要知道,以后教材再出问题,肯定得有人为此承担责任。这,确实是件好事儿!
墨爸提示
责任追究,看起来好像跟咱粑粑麻麻们没啥关系。事实上是关系密切的。平常咱买了商品,质量有问题,咱还投诉要求退换呢。课本咱是花了钱的,有问题咱为什么就“集体失明”了呢?
3
关于“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
5月26日,就在《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印发后的第三天,“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爆发。一套2013年审定的教材,在使用9年后,才爆发了“插图事件”,这本身就很不正常。
插图绘制者、教材审定部门、教材使用的学校、教材使用孩子的家长......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件事儿就一直没人提出来,每年的教材微调也没有人提出来,一直到9年之后......这难道是传说中的“集体失明”吗?
先通过墨爸整理的一张图来回顾整个事件的经过:
关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具体详情,大家去网上一搜就知道了,墨爸在此不再啰嗦。
墨爸提示两个重要节点:
(1)5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回应》
(2)5月28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官微也发布了整改说明文章
“教材插图事件”已经发生了,追责是相关部门的事儿,咱也不用瞎操心。

咱们唯一的期待:新学期、新课标的新教材究竟长啥样呢?
但愿内容精致、插图精美。
无论怎样,从新课标的“十年磨一剑”,到教材问责机制的落地,再到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一石激起千重浪”,而引发教育部部署对全国中小学生教材进行全面排查......
尽管“插图事件”让咱们心里不是滋味;但反过来想想,今后教材有问责机制和纠错机制了,这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看来,新课标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实施了,为准备新学期开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的各个环节,这个夏天恐怕已经板上钉钉地将会格外忙碌了!!
墨爸总结
1.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内发生三件大事,义务教育的“巨变”正在到来。一切都在为“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做准备。记住“新课标”这个关键词。
(1)“新课标”一共发布了16门课的“课程标准”,每门课的课标您都应该大致了解一下。
(2)“核心素养”是今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每门课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知识灌输”今后不再是义务教育的核心工作,“核心素养”的培育才是。今后的“考试内容”,也将基于对核心素养的考核,而非纯粹的知识点考核。
(3)“课程综合”是今后学习的一个重点,跨学科融合咱粑粑麻麻一定要重视,时时点拨咱娃很重要。
2.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您一定要了解:
(1)“科学”和“信息技术”两门课尽管不是主科,您也一定要重视,因为这是为以后中学打基础的。
(2)三门主科:语文的总课时占比最多,可见语文是第一主科;但英语的总课时占比最小但中考分值不少,学习难度增加,值得关注。
(3)今后,咱粑粑麻麻也别迷信教材,别以为是教科书就不会有错;只要是人编辑的都可能有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咱多关注孩子的教材,有问题能及时发现。避免这次这样,有问题的教材使用了近10年,想想就可怕。


——  作者简介  ——
墨爸,首都师大中文本科、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曾任西城某中学语文老师;海淀爸爸一枚,家有生龙活虎两个儿子;擅长语文、数学、科学启蒙经验分享,擅长解读升学政策。
关注墨爸,正确鸡娃不焦虑!
点击名片👇关注我吧

往  期  推  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