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继续参访引水工程,有两个隧道可供选择:一是走著名的希西家隧道(Hezekiah's Tunnel),这也是耶路撒冷最主要的引水工程;二是走不太著名的迦南人隧道(Canaanite Tunnel)。前者单程长533米,要走40分钟左右,隧道内仍有泉水流淌,水深通常在70厘米左右,隧道的尽头是西罗亚池。后者单程仅长115米,5分钟就可以走完,里面是干地,没有水流。游学团团员于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兵分两路。好像只有李岳凤夫妇、许文振夫妇和夏萍姐妹五人选择走水路,其他大多数人选择跟着导游彭老师和领队Mary一起走干路。两路人最后会在西罗亚池会合。

    我和太太当时真的非常想走一走著名的希西家隧道,可是因为当天我们突然感到身体有微微的不适,也不想涉水时把身子弄湿了再换衣服,于是勉强决定只走干路。虽然我们心里略有遗憾,但是出门在外,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随机应变参加合适的行程,才算上之上策,即便心有不甘,也没有必要拚身体拚体力。

    其实,我来耶路撒冷之前已经仔细地读过有关希西家隧道的介绍。虽然没走该隧道,我也将其大略记存于下:

    在很多年前,几乎无人知道在耶路撒冷大卫城的那些坚硬无比的岩石里面会有这么一条隧道的存在。1625年,有一位名叫夸里慕斯(Franciscus Quaresmius)的意大利作家兼东方学家提及过在大卫城下有一条隧道,可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直到1838年,美国的圣经学者爱德华·罗宾逊(Edward Robinson)找到并探索了这条地下的岩石隧道,但他并没有把这条隧道跟古犹大国那位著名的国王希西家联系起来。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也是沃伦竖井的发现者查尔斯·沃伦(Charles Warren)爵士也进入隧道内勘探,1871年,他提出隧道尽头的蓄水池西罗亚池(Pool of Siloam)很可能是在希西家王执政时期开凿的,于是人们才称此隧道为“希西家隧道”,也有人被之称为“西罗亚隧道”(Siloam Tunnel)。

    希西家王是犹大国少有的几名“好王”之一,他的统治时期大约是从公元前728年到公元前686年。其父亲亚哈斯王是一名崇尚异教风尚、亲亚述帝国势力的“坏王”。希西家最早是亚哈斯的摄政王。父子两人共同执政期间,亚哈斯大权在握,希西家手下虽有一帮反亚述势力的亲信助手,但是对父亲的各种异教做法和亲善亚述的政策只能袖手旁观。直到亚哈斯死前的四年中,大权才渐渐地旁落于希西家。从那时起,希西家的脑中就开始酝酿如何实行全国范围内的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亚哈斯死后,希西家成了犹大国名符其实的第一把手,他大展宏图,下令除掉了山丘上的异教神庙,拆毁了石柱,砍倒了偶像柱像等等。同时,他又重开圣殿之门,让百姓进殿朝拜,还吩咐祭司们移开那圣殿前由亚哈斯下令建造的亚兰风格的祭坛,将原先的铜祭坛请回来。圣殿洁净之后,希西家召集所有在耶路撒冷城的各界领袖,一起来到圣殿向神献祭,重温耶和华与他们的祖先大卫所立的圣约。百姓们已经遗忘多年的守逾越节的风俗又开始畅行。接下来,希西家又重组犹大国的祭司组织,改革税法,命令犹大国百姓向圣殿缴纳十一税,就是将其收入的十分之一缴纳国库用以供养专职祭司,这样祭司们就不需要为生计犯愁,得以全神贯注地为百姓举行各项崇拜礼仪,全神贯注地向百姓教导摩西律法。希西家甚至还下令,打碎那件在他700多年以前由摩西亲自下令打铸的铜蛇。

    希西家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获得好评如潮,有人甚至称他为“所罗门王第二”,圣经中用了一些笔墨对希西家毫不吝啬地大加夸奖:“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参见《列王纪下》第18章第5节到第6节)。也就是说,在整个犹大国的历史上,希西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受神的夸奖这一项上,希西家独占鳌头,没有其他的王可以与之匹敌。当然,希西家之所以能如此,跟他同时代的、著名的大先知以赛亚对他的鼎力辅佐和敦敦教导是分不开的。

    在希西家执政期间,犹大国所面临的最大外患就是位于美索不大米亚的亚述帝国的不断西侵。强大的亚述人每次西侵,耶路撒冷都必遭其掳掠。希西家不得不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全力保护耶路撒冷城。

    为防范亚述大军的入侵,希西家曾举全国之力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为了不让敌人得到水源,他也曾堵塞耶路撒冷城外的泉水河水。大多数学者相信,希西家隧道必是当时犹大国的重要水利和国防工程,这条隧道的作用是将基训泉的水流引至耶路撒冷南部城内的西罗亚池。

    圣经上多处提到希西家在耶路撒冷修筑水利工程的事情。比如:“希西家其余的事和他的勇力,他怎样挖池、挖沟、引水入城,都写在犹大列王记上”(参见《列王纪下》第20章第20节)。为了切断亚述王西拿基立进攻耶路撒冷时所赖的水源,“这希西家也塞住基训的上源,引水直下,流在大卫城的西边”(参见《历代志下》第32章第30节)。还说,“希西家见西拿基立来,定意要攻打耶路撒冷,就与首领和勇士商议,塞住城外的泉源;他们就都帮助他。于是有许多人聚集,塞了一切泉源,并通流国中的小河,说:‘亚述王来,为何让他得着许多水呢?’”(参见《历代志下》第32章第2节到第4节)

    那么,这条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隧道在当时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凿出来的呢?

    1880年,一位名叫伊拉户(Jacob Eliahu)的年轻人从西罗亚池一端开始沿隧道向上涉水,他在隧道的石壁上发现了一块石碑。虽然在他以前早有几位大名鼎鼎的考古学家已多次深入隧道考查,但或许因为隧道内光线昏暗,更可能是由于几千年以来矿物质的不断累积将刻在石壁上的碑文挡在毫不显眼的地方,所以这些大牌学者都没能发现此碑。

    石碑被送到学者们手中,他们在惊讶莫名之际发现上面居然刻有铭文,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西罗亚碑文”(Siloam Inscription)。碑文由一种跟腓尼基文字很相似的古希伯来文写成,内容记述了修建隧道时的情况。根据碑文的写作风格,学者们断定碑文是前8世纪所刻,那正好就是希西家王执政之前后。碑文说,凿建隧道之始,劳工们从东西两端同时开挖,然后在中间凿通,精准地会合,但是这样做是有很大难度的,由于两边的劳工们很难知道对面挖过来的确切方向,所以他们可能是根据声学原理来判断,碑文的最后一句说:“岩石距离劳工们的头顶有100肘(cubits)”。一肘大约是45到55公分之间。这说明,在隧道开凿期间,劳工们非常地清楚每段隧道离开顶部岩石的具体距离,而且据现代测量,隧道的泉源这一边和533米开外的隧道另一边,两边基本上在同一水平高度,误差仅30厘米,仅有0.06%的坡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遗憾的是,这块价值连城的西罗亚碑文不久之后却惨遭破坏。1891年,有图财牟利之徒偷偷摸摸地将碑文从隧道石壁上切割下来,结果碑文被弄得支离破碎,最后由英国人把它修复过来,但上面的许多文字已不能完全修复和辨识了。更遗憾的是,石碑本身也不翼而飞,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末期,它被偷运到土耳其,如今收藏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Istanbul Archaeology Museum)。2007年7月,耶路撒冷市长曾会晤土耳其驻以大使,要求土耳其返回石碑,土耳其方面声称那块石碑是继承于奥斯曼帝国政府,是土耳其人民的财产,所以,sorry,不能拱手相让。但当时的土耳其总统曾宣称,出于尊重以色列人民的情感,他可以让西罗亚碑回到以色列做一次短期的展览。这样,石碑不能完璧归赵,我们现在在隧道内石碑的原址处所看到的碑文乃是一个复制品。

    我们走的迦南人隧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它在开凿时间上比希西家隧道要早1000多年,大约是公元前18世纪的迦南古先民的工程,很可能也是他们的城市防御工事的一部分,其北部分有拱屋形的巨型石块,其南部部分是中空的洞穴。这条隧道跟希西家隧道的方向大体一致,从空中往下看,两隧道所经路线也有交接。法国学者称迦南人隧道为“第二渠道”(Channel II)。该隧道也是用来将基训泉的水流引往城内南部的一个蓄水池,当年在大卫城的东坡这条隧道曾绵延400多米,也曾灌溉过在汲沦谷内的农植园。隧道在何时被废弃不用,无确切证据。但有人认为,至少在希西家王时期,迦南人隧道仍在使用之中,而“西罗亚缓流的水”(参见《以赛亚书》第8章第6节)正是指该隧道中的缓流。

    迦南人隧道中,有的部分相当地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体型富态宽胖的人还不得不努力地挤压自己的身躯才得以成功地挤过去。这不由让我想起耶稣那则“骆驼穿针眼”的比喻(参见《马太福音》第19章第24节)。天国无大门,只有小门,天国之门也象迦南人隧道一样是狭窄的,并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人人都可以挤进去的,而是要卸下世界上的财富对你的控制,要努力地对自己使用“暴力”,方可进入也。


▼希西家隧道中的“西罗亚碑文”,这是复制品,真品为土耳其所拥有。取自网络▼
▼有五位弟兄姐妹走希西家隧道▼
▼希西家隧道流经的示意图。取自网络▼
▼其他大多数团员走迦南人隧道▼
▼迦南人隧道中,有的部分相当地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这幅侧面示意图可以帮助了解耶路撒冷底下水道系统的大致情况。取自网络▼

★圣地游学记系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