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进寺,就在寺外转转吧。

    阿克萨清真寺的广场上摆放着许多古建筑石柱的残骸。彭老师说,这些石柱残骸很可能是犹太人第二圣殿被毁后留下来的。石柱上那些精美的雕刻依然展露出圣殿昔日的尊贵华丽。仔细看时,有些石柱上还挂着星星点点的黄褐色的东西。彭老师说,那些应该是圣殿上镀金的残存。当年的圣殿,从里墙到外墙都包着金子,在很远的地方看去,巍峨的圣殿宛如天上宫阙,金壁辉煌,美轮美奂。据载,当罗马大将提图斯统领下的罗马军兵焚烧圣殿时,火的高温都让金子熔化之后,溢滴四墙,流入墙缝,召来罗马军兵集体的撬石哄抢。连烧带撬,圣殿轰然崩倒。这些默默无语的镀金残迹正是当年那幅惨象的直接见证人。不过,圣殿虽然崩倒了,但是,犹太人的信仰没有随之崩倒,对神赐应许的信心没有随之崩倒,民族复兴梦想也没随之崩倒,这就是为什么在颠沛流离二千年,转徙沙散数十国之后,犹太民族仍然能傲立于世界之林,仍然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凝聚在一起的最伟大的秘诀。

    往北走几分钟,就是圣殿山上最醒目的地标建筑:金顶清真寺。先是十几级台阶,然后是一道挡墙,墙上有四个连续的拱柱门肩并肩地挨着。

    我们正向前走着,旁边突然蹿出来一位黑袍长髯的阿拉伯人。他头戴穆斯林式的小白帽,手中抱着一大叠小册子,友好地问我们:“Are you Chinese?”

    “Yes。”我们回答说。

    “Take this home。”他从那堆册子中翻找出几本,然后递塞到我们手中。

    “是什么呀?”我们犹豫起来,不敢贸然接下,心里暗想:“怎么这些阿拉伯老兄在他们的圣地上也敢向游客兜售东西?”

    “他们是在传‘福音’呢。”彭老师以开玩笑的口吻说。

    原来如此。我一边接过册子,一边有礼貌地口中称谢:“Shukraan。”(这是我从太太那里学来的一句阿拉伯语。她也早已把大多数的阿拉伯人的日常用语几乎忘得净光,不过这一句倒还是记得的。)

    我看了一下那本册子,果然是一本回教宣传册,名曰《解读伊斯兰》,还是简体字版的。

    见我们把册子揣入旅行包,那位阿拉伯老兄才放心离开我们。

    继续向前,穿过挡墙,就是金顶清真寺所在的广场了。既然不能入寺,我就干脆沿着清真寺慢慢地转了几圈。从近处仔细看时,只见这座举世著名的清真寺虽然是回教寺庙,其建筑设计风格却是遵循了拜占庭教堂和拜占庭宫殿的样式。它有正八角形的平面格局,八面墙壁上各有七连实拱门,但只有东南西北四面墙壁正中才有大门通入寺内,大门上覆盖着厚厚的铜板,看上去很有年头了。再往上瞧,八面墙壁上都镶着以蓝绿为主色调的马赛克图案,墙顶边条上各自写着一长串巨硕的阿拉伯文字,猜想可能是回教的经文或祷语之类。最上面的就是形若大兵钢盔一般的金色圆顶,它在午后强烈的阳光之下熠熠地闪烁着,迸射出黄灿灿的炫彩。

    在寺的东边几米开外,是另一座略矮的圆顶八面亭子,名叫:索链祈祷所(Dome of the Chain)。其建筑风格和布局跟金顶清真寺大体相仿。据回教的传说,祈祷所之所在是古时苏莱曼(就是所罗门王)安置一条神奇天索的地方。这条索链悬荡于天地之间,如果有两个在法庭上争讼的人被带到这里,那个诚实正直者能抓住这条升天索链,而那个讹言谎语者则会错失升天机会。还有一些回教徒相信,真主的末日审判将在这里执行,那条通天神索还会再现,有罪者将被挡住,只有公义者才能通过神索升入天堂。

    祈祷所亭子中摆放着一些桌椅,此时一群阿拉伯妇女正聚集在那里,好象是正在听其中的一位讲解(她是在讲道?),同时她们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亭中阴凉通风,或许她们是在这里暂时歇脚,等待着祈祷时间,那时她们可以方便地从这里进入金顶清真寺向她们的真主献祷。

    广场上还有其它大大小小的建筑物,有尖塔,有圆顶塔,有先知墓,等等。每座建筑都缠绕着许多错综复杂的故事,每则故事又缠绕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错综复杂的情节。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不在寺外,而在寺内(虽然我不能进去,只能在网上搜索出来的照片上大略地一观其详)。

    因为寺内有一处马蹄型凹坑,坑内躺着一块独一无二的神圣岩石,名曰“基石”(Foundation Stone)。这块巨大的岩石之东南角有一小小的神圣圆洞,一直可以通到岩石底下的一处叫“众灵之井”(Well of Spirits)的神圣洞窟。因为石上有这么个神圣圆洞,所以这块圣石也叫“镂石”(Pierced Stone)。

    对于犹太人来说,圣殿山是最神圣的山,这块基石是山上最神圣的石头,而这块石头上的洞又是最神圣的洞,因为它通往那个最神圣的洞窟:“众灵之井”。井内是一个大致是长方形的洞室,一边有6米长,1.5米至2.5米高。南边有一小圣龛,是以纪念亚伯拉罕,西北边另有一小圣龛,是以纪念先知以利亚。正是因为此地最为神圣,全世界虔诚的犹太人在祷告时都会面朝着这个方向,正如穆斯林祷告时都会朝着麦加方向一样。

    那么,犹太人为什么会把这里当作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呢?犹太教的第二经典《塔木德》(Talmud)对基石的极端重要性给出了如下的总结:正如肚脐被设置在人体的中心一样,以色列是被设置在世界的肚脐上;以色列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中心,圣殿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至圣所是圣殿的中心,神的宝座约柜是至圣所的中心,基石是安放在神宝座的前面,世界就是在基石上被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块基石是神创造的第一块石头,是整个世界的起始点。还是根据《塔木德》中的记载,在基石上设有祭坛,神造第一个人亚当时,用的原材料就是祭坛处的泥土。人类的先祖亚当、该隐、亚伯、挪亚都曾在这块基石上向神献祭。还有呢,第一个犹太人亚伯拉罕为响应神的测试而把独生子以撒向神献祭(参《创世记》第22章),他把以撒绑好放在石头上准备宰杀,那块石头也是这块基石。后来,大卫王从耶布斯人手中购买下山上这块地作为日后建圣殿的地皮时,他也曾在这块基石上向神献祭。而且,犹太人相信,古时他们的大祭司每年一次进圣殿的至圣所为全体以色列人献赎罪祭的时候,就是在这块基石上进行焚香和洒血的仪式。

    对于回教徒来说,他们基本上也承认这块基石是易卜拉欣(就是亚伯拉罕)把儿子向真主(就是神)献祭的地方。但是,回教徒说,犹太人的圣经被犹太人刻意篡改过,易卜拉欣献祭时献的是阿拉伯人的祖宗以实玛利,而不是犹太人的祖宗以撒。这种让人莫明其妙、啼笑皆非的“篡改说”,真有点“狸猫换太子”的意思。

    另外,虽然很多回教徒认为穆罕默德之夜行登霄是发生在今天阿克萨清真寺的位置,但也有很多回教徒认为是发生在金顶清真寺的位置,而且认定基石就是穆罕默德的“登霄石”。他们相信,只要在这座圣山圣寺中祷告一回,胜过在别处祷告七千回。

    由此可见,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引据论典来证明这块基石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真相的证据早已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目前难以厘清。阿拉伯人甚至不愿意承认圣殿山上曾经矗立过犹太人的二座圣殿。不过,以色列的考古学家仍旧试图在圣殿山一带进行挖掘工作,冀望能挖出更多的事实证据,以实据来证实圣殿山上有犹太人圣殿的遗存。但是,阿拉伯人不允许任何人在圣殿山的范围内动铲动锹,因为他们生怕世人找到如山之铁证以证明圣殿山上的某个位置正是当年犹太人的圣殿所在,若真的这样,阿拉伯人声称对圣殿山拥有主权就缺少了法理。


▼圣殿山上的金顶清真寺所在位置,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情感所系▼
▼金顶清真寺外坐着等候礼拜的阿拉伯妇女▼
▼金顶清真寺东边几米开外,是一座略矮的圆顶八面亭子:索链祈祷所▼
▼金顶清真寺的一扇门▼
▼金顶清真寺广场上的场景和其它建筑物▼
▼与金顶清真寺相呼应的阿克萨清真寺及广场和广场上的第二圣殿的古柱遗存▼
▼在金顶清真寺外,向游客发放伊斯兰教宣传册子的阿拉伯人▼
▼伊斯兰教宣传册子▼
▼以下是金顶清真寺内部的样子,因我不能进去,只能在网上收罗一些照片▼
▼金顶清真寺内的那块神圣的“基石
▼“基石”下的“众灵之井”内部的样子▼
▼金顶清真寺平面图▼

★圣地游学记系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