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的第三条文章,依旧是每天的【把世界讲给孩子听】栏目,今天我们跟小朋友聊的,是关于一张真实的“太阳笑脸照片”

随着20条的公布和落实,这段时间,关于防疫政策方向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各种声音都有。很多民众的确有焦虑的情绪,毕竟面对未知和转折,这是一个正常的情绪。有趣的是,在这两天,最焦虑着急的其实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是一些所谓的“爱国自媒体”,这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些人在过去一两年中,靠恐吓民众捞取了大量流量,假如防疫政策真的转向,不仅仅捞不到流量,过去造的谣可能还要被清算一下,自然会很着急。
尤其是石家庄等政策落实比较确切的城市,在这些人的嘴里,更是被说得似乎要如何如何了一样。我们欢迎在石家庄的朋友能和我们在留言中,详细客观的介绍一下当地的真实民情
,同时衷心祝石家庄人民平安健康。其实无论早晚,我们都必须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它就像学生时代的考试一样,我们面对考试会焦虑,但你是选择好好复习,做好准备,争取获得好成绩;还是选择天天混日子躺平,自我麻痹认为只要不想考试就不会来临?

重要的不是做白日梦幻想不需要考试,而是认真做好复习。考试或许会推迟,难度或高或低,但做好准备,一定会比做白日梦要好。
这次政策的变化最终是否能执行下去,还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不知道,也不想去猜测。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和大家一起,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疫情,做好准备
这里说的准备,一方面是心理上和知识上的,也就是了解新冠疫情3年后,在奥密克戎的时代,有了怎样的变化,所以前些天我们请经历过感染新冠疫情的朋友留言分享他们的故事(点击阅读:完整汇总600个新冠感染经历的留言,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虑)。
这两天很多留言是希望我们汇总统计一下那些经历中的无症状、重症、死亡等等的比例,但我认为这样的统计并不符合科学性,我们不会去做。而且我也希望大家能通过研读,自己得到最直观的感受
,这是我们做这次征集的目的。

但我们可以汇总别的,比如前两天的留言中,也有很多朋友分享了关于他们在面对疫情冲击,包括感染后的情况,也包括建议大家准备的物品。所以我们今天结合我们对防疫政策变化可能的影响,汇总了一下留言中的提到最多的几项建议,
1,加强个人防护
我们在上篇文章中提到过,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统计,美国每10万人口的感染、住院和死亡率,亚裔是最低的这当然主要的原因是亚裔更“惜命”,更注重在疫情中的自我防护。
其实不只是新冠疫情开始之后,之前每年在秋冬流感季的时候,我们都会写文章提醒大家注意保护,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情况。在任何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流行期间保护自我的方式都是类似的多通风、多洗手、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接种疫苗等等。
如果政策转向,那无论是从国家社会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我们需要避免的情况,就是重症数量激增,导致医疗资源不足。因此在最初一段时间,更
需要
注重个人防护。

2,储备一些应对轻症的药物
在奥密克戎流行的这段时间,绝大部分感染者都是无症状或者轻症。无症状(什么症状都没有)就不需要说了,毕竟自己都不知道。而轻症虽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也会有几天不好受,遇到发烧、咳嗽、鼻塞这些症状。
所以如果政策改变成和其他很多国家地区一样,无症状和轻症不需要集中隔离,而是要求在家自行隔离恢复,那我们除了要做好隔离,避免感染家人外,也需要准备一些应对轻症的药物。
在留言中提到比较多的轻症使用的药物。主要是:退烧药(布洛芬类、对乙酰氨基酚类)、化痰药(愈创甘油醚类)、止咳药(右美沙芬类)。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如过敏)来选择。
当然,也有很多人提到了中成药,对此我们一直的态度都是不推荐、不反对(除了给婴幼儿吃)。大家都是成年人,选择自己认为有效的方式就好,无需因此争执,但也不要因此耽误正规用药和治疗。
3,血氧仪
奥密克戎感染后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和轻症,这些情况不需要过度担心,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发展到较重症状的时候,需要尽快接受治疗(不管是居家治疗,还是在方舱等机构内)。而判断是否症状加重的最重要方式,就是了解血氧的情况(也就是呼吸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因为只靠个人观感,不能准确判断身体是否缺氧,容易耽误治疗。所以确诊后的几天内,定期用血氧仪监控一下自己的血氧情况
,就比较有意义了。

而相对于这段时间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制氧机来说,血氧仪体积小、普通的几十元,好一点的一百多,
价格不贵,
属于可以提前准备,不需要担心太浪费的产品。在留言中也有不少人提到感染期间一直在使用这个监控自己的健康情况。

4,慢性疾病的相关药物。
最后被一些留言提到的这条,我个人希望不会发生,但在这一年中,很多地方的新闻,已经让我们开始注意这方面的风险
一旦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就医(医疗资源不足、城市要求“静默”、或者平时去的医院因故停诊等等)的时候,那被影响最大的可能并不是新冠患者,而是各种日常需要用药或者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
所以对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建议在家中常备一定(1个月以上)的药物。毕竟在疫情造成的风险中,次生危害也是不能忽视的。
这四条是我们在很多建议中,汇总出的,被提及比较多的四条相关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提问沟通】告诉我们:
最近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