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胡惊鸿
编辑|渡十娘 
一直以为,大学的创立者肯定家里有矿,且是富了好几代的矿脉。
车行在杜克硕大美丽、占据了半个城区的校园,找到标志性的宏伟庄严的尖顶教堂,在悠扬的钟声中,欣赏百岁建筑的历史韵味和细节之美,看到大片绿草地中央的杜克雕像,第一感觉:这座世界排名前十、有南方哈佛之称的大学,创立者一定有数不尽的世袭财富。
杜克大学的百岁建筑。
没想到,研读美国内战历史,竟与杜克不期而遇。而这位杜克大学的创立者,在45岁时还是一个战俘,并属于战争的失败方。战火摧毁了他的家园,获释时他一文不名。
算成份他应该是佃农
华盛顿杜克,这个顶着富贵名字的北卡罗莱纳州达勒姆的乡下农民,1820年出生于贫寒家庭。
华盛顿,美国开国总统的名字。给自家新诞的儿子取这个名,大概寄寓着美国普通家庭对于国父的朴素敬仰和下一代的隐约期待吧。
杜克,是他家族姓氏,但在英文中,与公爵同词。不知这家祖上在欧洲旧大陆是否有贵族血统,所能查到的资料是,华盛顿杜克的父母是北卡州乡下一户普通农家,他们生了十个孩子,华盛顿是老八。
华老八在22岁结婚以前是一个佃农,按照中国土改时的划成份,佃农比贫农还要穷,自己没有地,耕种租来的地,收获的农作物大部分归东家。
第一次婚姻,老丈人送了72英亩地。虽然当时土地不像现在这样值钱,且在偏僻乡下,但是,1英亩相当于6中国亩。一下子拿到400多亩地,一眼望不到边的辽阔,生活首次向这个勤勉的小伙子展露笑脸。
他与年轻的妻子分工合作,辛勤劳动,两个儿子先后前来报到。但是,幸福的日子太短暂。5年后,妻子生病去世,享年22岁。此时他们的长子3岁,幼子1岁。
没查到那72英亩土地的归宿。按美国当时的继承规则,血缘关系优先。理论上是他们的两个儿子将继承这一大片土地。在他们成年之前,由监护人代管。
华老八在五年后再次结婚,迎娶了附近乡村的一位农家女。他们的家安置在华老八靠自己劳动新购的土地和新建的房子里。这段婚姻又添了二子一女。
杜克家早年在北卡州农村的住宅。
五个孩子的大家庭,华老八更加勤于耕作,养家糊口。但是,悲剧再一次降临这个家庭。14岁的大儿子得了伤寒,妻子在照料继子时受到感染。母子俩先后去世,相差十天。
这时,华老八才38岁,独自抚养照顾余下的四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他后来再也没有结婚。即使后来发达了,有钱了,也还不太老,却再也没有跨入婚姻。
被成为不惜一切代价中的一切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时,华老八的成份大概已升入中农了。有少量土地,一栋木屋,还买了一个十来岁的黑人女奴协助家务。农忙时,他支付租金向其他农户借黑奴来帮忙一起下田干活。
在当年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譬如,是站队北方废奴还是南方拥奴?是支持还是反对北卡州从美国联邦中分离出去?目前没有查到他的政治倾向。
也许他躬耕陇亩,努力养活孩子们,根本就无暇考虑这些国家大事。
但时代的灰尘落下,无人幸免。当那些政客在议会大厦发表激昂演讲,慷慨陈辞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某种信念,收获阵阵掌声的时候。这里的一切和代价,很可能不是那些政客和他们的家产,而是毫不相干的、正为生存而挣扎的底层老百姓。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年底至次年初,有7个南方州宣布独立,从美国联邦中脱离出去。同属于南方地区的北卡罗莱纳州曾于1861年2月进行过全民投票,结果是多数票否决了对《独立提案》进行审议。
但是,当4月12日,内战第一枪在激进的南卡州打响,有四个原处于观望中的南方州火线投票,与北方决裂。这其中包括北卡罗莱纳州。1861年5月,北卡州议会启动投票程序,议员们全票通过决议,脱离美国联邦,加入南方阵营。
华老八此时大概还在他简陋的,却是一木一石亲手搭起的农舍,畅想一年的收成,计算必须的支出。先前的普选票显示,他所在的地区大多数反对北卡州独立。
不管是反对,还是认为事不关己,不关心政治,时代的潮流扑面而来,首先冲击的就是他们。
身无分文步行220公里回家
北卡州组织部队加入南方邦联军,派赴弗吉尼亚前线。第一次征召的是18至40岁的男性。华老八当时41岁,没有进入范围。但曾住在他家的弟弟罗伯特杜克应征入伍,次年因军营中的传染病,死于弗吉尼亚前线。
随着战争久持不下,征召年龄扩大至45岁。这次华老八知道在劫难逃了。他卖掉了农具,将几个孩子送到外祖父家寄养。1863年10月,华老八加入南方邦联军。紧接着,他的二儿子满18岁了,也应征入伍,在北卡州的一处战俘营当看守。
没有查到华老八的军衔。战时入伍的不少富家子弟有直接授予军衔,如果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军衔更高。华老八一个普通农民,没啥背景和学历,应该只是普通士兵。而且,这个在北卡州内陆丘陵地区长大、从来没看到过大海的中年农民,还被编入了南方邦联的海军,在军旅生涯中肯定显示不出什么长处。他先后驻守南卡州和弗吉尼亚州的海港。1865年4月,华老八被俘,关在北军的监狱里。
当时医疗卫生落后,抗生素还没面世。军营里传染病盛行,更不要说条件差上好几倍、多多少少受到虐待和忽视的战俘营了,死亡率极高。华老八最终逃出生天,一是身体素质,二是运气。他被捕的当月,南军投降,内战结束。他只关了很短的时间,就被释放了。
北军用船将他们这批战俘运到北卡州的港口纽伯尼,就扔下,不管他们了。
此地距华老八的家有220公里,比上海至杭州还稍远一些。华老八搭乘不到任何交通工具,且身无分文。他是步行回到家里的。
南军是失败方,战俘获释后,都是这样,靠两条腿走回家。小说《飘》中有过此类描述。战前谈诗论艺、骑马野宴的十二橡树种植园少爷卫希礼,穿去前线的华美军服早已褴褛,真皮鞋子也脱了底,只能用草绑在脚上,走数百公里土路回家。沿途向被战火劫掠后,挣扎在饥饿线上的南方农家乞要一杯水一口食,叩门乡野只剩女人老人留守的农舍,寻一块稍可挡雨避风的废弃牲口棚露宿。
我站在杜克大学校园,看繁茂绿植掩映着雅致的教学楼,来来往往、朝气蓬勃的学子,眼前会浮现出160多年前北卡州乡野上那孤独的身影。
杜克大学校园内触目都是这样富有历史韵味的老建筑
他饥饿,他困倦,没有手机导航,他是怎么走到家里的?有没有迷路过?有没有多走冤枉路?他步履艰难地往家的方向走,是什么支撑着他的精神?他努力过,勤勉持家,却备受命运摧残,先后失去两个妻子,一个儿子,以及手足兄弟,辛苦挣得的家园被战火摧毁。他身无分文,他已经45岁了!他还有多少资本和信心可以从头再来?他肯定不会预料到将有辉煌的成功等在前面,或许他也不敢让自己沉匿于悲伤和绝望,还有四个孩子等待着他,他只有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往前走。
老刀牌香烟也是他家的
历经千难万险回到家乡的战俘华老八,面临着更加困难的生计。家园被毁,土地尽失。他重新当上佃农,租地耕种,生活又回到了零点。这时,他已45岁。
就是靠着这份被地主扒过一层皮的耕作收入,华老八奇迹般地养活了自己和四个孩子,还攒钱买了一小块地。
这时,北卡农村流行起种烟草。烟草在美国南方本不是新鲜事。殖民地时代,弗吉尼亚和卡罗莱纳因处于气候相对温暖的南方,分工和起家就是种烟草。不过,美国内战扩大了烟草需求。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将不同地区的人带到一起,烟草被更多的人认识。另一方面是战后人们普遍的心理创伤,需要从吸烟中得到麻醉和慰藉。
华老八敏感地抓住时机,转行种烟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的儿子们从十几岁就开始加入赚钱养家的队伍。种烟草,出售,获利,买地,扩大再生产,他家的财富急剧增加。话说当时达勒姆一带种烟草的不在少数,但是,不知是苍天眷顾,还是他家经过苦难后特别努力,做得最好的还是华老八家。
华盛顿杜克在他家第一座烟草作坊前
种烟草是一项全年无休的劳动,筛种,育苗,移栽,追肥,病虫害防治,收采,拷打,压平,切丝,装袋。.那些年,华老八和他的儿子们,不是在制作烟草的工坊,就是在销售的路上。
从种植,扩大种植,到生产制作,到采用刚发明的机器替代人工,高效率生产卷烟,到兼并收购竞争对手,若干年后,他家成为美国烟草业的龙头老大,控制了美国九成的烟草市场。
美国内战后的快速发展中,能称得上大王级别的共三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就是烟草大王杜克。
后来鼎鼎大名的英美烟草公司,就是由华老八最小的儿子詹姆士杜克领衔的。我们在老上海电影中看到的哈德门、老刀牌香烟,都来自于杜克家族控制的烟草公司。烟标上色彩明丽、妩媚摩登的民国女子给人留下难忘印象,在收藏界成为宝贝。当今生产中华、熊猫等名烟的上海卷烟厂房屋,当年也是杜克家族烟草公司在沪建造的。
英美烟草公司早年在中国市场的香烟
长期捐学无意成为一代男神
华老八最可贵最励志的地方,不在于他以45岁战俘之身完成绝地反击,创造烟草帝国的财富神话,而在于他发达后,清醒冷静的选择与处事原则。
他最终活到了85岁,但是,他于60岁事业正旺时却激流勇退,出售所有股份,离开烟草经营,转身公益事业。
这个前南方邦联军战士,却捐款建造了达勒姆第一家非洲裔美国人医院,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现在林肯医院仍在达勒姆市区为公众服务。
他出资助学。当时基督教卫理公会的三一学院正因财务困难面临关门危机,他多次捐款予以资助。1890年,他出资并提议三一学院从乡下搬到正在快速发展的南部新都市达勒姆。1896年,他再次巨额捐款,条件是“学院必须接受女学生,让她们在未来与男生有着平等的机会”。但是他很快就取消了这个前置条件,理由是:不想以任何形式干预学校的行政管理。并且,他认为校长明白他的心意。
1878年三一学院教职工合影
为感谢他的多次巨额捐款,校委会打算以他的姓氏冠名学院,被他拒绝了。
这位农家娃出身的土财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得到过学校教育,后半生不求回报地捐学。也许,他认为,支持教育是对上帝给予财富的最好回报。
现代医学警示:吸烟有害健康。不知当年华老八在力推烟草生意时是否有此认识。不管怎样,以道德洁癖来审视一个乡下农民父亲的谋生之路,多少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评判历史过往的唯一标准应该是:其所作所为是否在当时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华老八在积累了一定财富,具备了选择能力之时,将人生的最后25年和名下财富,奉献给对社会更有积极意义的事,因此也重新定义了他的生命内涵。
1905年,华盛顿杜克去世。他的儿子们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有钱,也加入到捐学队伍中。杜克家族的贡献,挽救并加强了三一学院,为其迅速发展为多学科大学做好了准备。
1924年,杜克家族成立了专项信托基金,用以长期资助三一学院。学院再次提出以杜克冠名。杜克家族烟草公司的实际掌门人、华老八最小的儿子詹姆斯起先认为改校名比较自私,但最后他还是同意三一学院更名为杜克大学,以纪念他故去19年的父亲。
现在,杜克大学成长为令人瞩目的优秀大学,世界排名长居前十。杜克大学比他家的烟草公司更声名远扬,更具生命力,更受人景仰。
虽然靠烟草发家的资金帮助起步,但现在杜克大学校区内全面禁烟。
杜克大学有很多知名校友,如开启中美关系新时代的第37届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有曾影响中国一个时代的宋氏家族老大宋耀如,是杜克大学的第一位国际学生。2012年,中美联办的昆山杜克大学在江苏昆山登陆揭牌。当今升学季,如果被杜克大学录取,不管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学生,都会认为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出现在杜克校园。
主校区中心地带塑有华盛顿杜克和詹姆士杜克的雕像,主教堂安放着杜克父子的棺椁。来学校参观的人,都会进教堂,向他们致意。
杜克大学内的主教堂宏伟壮丽,杜克父子的棺椁安放其中
一百多年前那位行走在北卡州荒原上孤独的落魄中年战俘,最终成为一代男神。
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一个屌丝逆袭成功的故事,一个价值选择与生命意义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这是真实的历史。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胡惊鸿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