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看张学友遭遇网友出征的事件,虽然令人遗憾、让人愤懑,但以此作为案例,仍有三个问题有必要追问和厘清:
首先,央视下架张学友视频实属不应该。稍微有点常识和理性的人,都不会将张学友视频里说的话当做“不爱国”,也不会因为一句“香港加油”就上纲上线,鸡蛋里面挑骨头,但当这样的网络暴力传导到官方层面,换来的不是力挺受网暴者,而是下架视频,性质就开始变了。一方面,人们会误以为,央视也认为这则视频有问题,需要危机公关;另一方面,对网暴者而言,不仅不会收敛,反倒会将出征张学友当做一场“胜利”。当下一次再有缝隙和机会,类似规模的出征又会卷土重来。
基于此,央视不仅不应该下架视频,反倒应该让其理直气壮的存在下去,像张学友一样,理直气壮说一句“香港加油”,既作为对张学友的支持,也是对民粹和网暴“说不”的立场宣誓。下架视频并不能解决问题,反倒会让网暴和民粹的势力更加猖獗。一删了之、一禁了之,短期来看是“眼不见心不烦”,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在埋下更大的隐患、间接培植了民粹土壤。
其次,爱国从来不只有一种形式,更不是靠嘴巴说的,而是要看具体行动。就像张学友在声明中说的,“听其言,观其行”。香港过去几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占中运动、旺角骚乱、修例风波再加上疫情,不仅像张学友一样生活在香港的人会感到人心惶惶,差强人意,所有关心香港命运的人也会感到前路茫茫。在这样的阶段,需要的不是撕裂,而是团结,不是一味唱赞歌,而是直面问题与矛盾,进而更好的再出发。
“香港居民,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信奉什么理念,只要真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只要热爱香港这个家园,只要遵循基本法和特别行政区法律,都是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都可以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接下来,要想凝聚共识建设香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扩大“爱国爱港”的圈层,让更多人成为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所谓人心齐、泰山移,千万别因无脑的键盘侠让“张学友们”寒了心。
最后,网暴张学友只是极少数网民,并不代表内地的主流民意。不消说,张学友被网暴,最后不得不站出来为莫须有的“不爱国”自辩,在香港社会起了很糟糕的效应,进一步拉远了内地与港人的距离,但需要明确的是,网暴者只是网络上极少数的一群人,内地绝大多数人和港人一样,站在张学友一边。
不过虽然只是极少数人,不意味着不需要引起重视。亲历过上海疫情的历史学家萧功秦在与一位网络上的极端者对话之后写道,“中国人身上极左时代形成的陈旧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残存的极端思维会从假死状态重新复活。一旦国际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困难出现,各种‘阴谋论’思维、亢奋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自以为是的‘厉害国’观念,受害者式的悲情主义,都会被重新激活,它们会取代人们的常识与经验,并且具有传染性。这是因为每个人思维中多少有过它们曾经的活动轨迹。甚至已经被全民否定的‘阶级斗争’的观念,也会很轻易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支配人们的思维。加上人道文化的缺失,以及其他种种恶根性,其中有二千年来的专制统治形成的文化习性,也有十年动荡时代的左的思潮在国人精神与心理上积淀的文化惯性。都可能会在艰难时期不断被激活。”
综上,就个人情感而言,笔者希望张学友无缘由遭遇的这场网暴风波尽快过去,但就该事件的警示意义而言,笔者又希望其能成为一记长鸣的警钟,尤其是张学友声明中的那些话,应该成为各方反躬自省的有力提醒。因为不仅“香港加油”、“黑色”、“黄色”不该成为“禁语”、“禁色”,整个社会的敏感神经也应得以适度舒缓,文化惯性的极左土壤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想改变和铲除,也必须依托于自上而下多数人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实现张学友所说的“以理服人”,“在世界人面前展现中国人的风范”。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