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今天这篇来自咱们号的热心读者雪山肥鹤,最早我是从公号的留言里发现她的,她每次的留言都很长而且见解独到,后来我跟她联系,想跟她约稿。
奈何她也是大忙人一个,一直分身乏术,今天终于等到她的稿子了~讲得很详细,也非常有实操性,大家暑假在家,吃灰的桌游都能复活啦。
要么不会玩,要么输了哭
桌游一线陪玩心得
作者: 雪山肥鹤
正文共: 4925字 14图
预计阅读时间: 13分钟
家里的小神兽满3岁了,回忆起这期间最温馨、最欢乐、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时刻,好多都出现在和她一起玩桌游的时候。整理了一下陪她玩过的桌游,从1岁半开始到现在,也已经有24套了。
在各种平台搜索,都会搜到很多适合3岁以下的低幼桌游。很多人满怀期待购入价格不菲的桌游,结果实际操作下来,孩子不守规则不说,输不起还哇哇大哭,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比起桌游产品的安利,我更想写一下低幼宝宝的桌游陪玩心得,让低幼的儿童更顺利地进入桌游世界当中。(注:文章不可避免提及品牌,但不是广告)
文章有点长,先帮大家列一下大纲:
1 什么年龄适合引入桌游?
2 选桌游有什么诀窍呢?
3 哪种类型的桌游适合孩子?
4 桌游陪玩有什么秘诀?
5 不守规则想赢怕输怎么办?
01
什么年龄适合引入桌游?
低幼桌游陪玩的最大门槛就是规则
一方面,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耍赖不按套路出牌”让人郁闷;
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接受规则带来的后果,“想赢怕输哇哇大哭”让人崩溃。
那是否有必要陪低幼宝宝玩桌游呢?
很多家长因为这个引入的过程拒绝了桌游,着实有点可惜。抛开提升数学、英语、逻辑能力这些功利角度,桌游对于低幼儿童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第一,桌游是一种在规则限定下达成目标,并且有正向反馈和激励机制的游戏,在桌游中建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日后会成为孩子内驱力的源泉
第二,桌游给孩子提供了“模拟人生”的沉浸式体验,透过桌游可以接触到生活圈子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掌控感,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三,桌游是一项大人和孩子平等的游戏,家长不是绘本的人肉朗读机,玩具的立体说明书,而是赢了会笑、输了会哭的游戏玩家,没有指手画脚,没有高高在上,还有比这更好的言传身教机会么?
别因为开头难,错过了可能陪伴一生的欢乐和羁绊。
3岁以上的儿童,在进入幼儿园体验过集体生活之后,对于社会性的认识相比3岁以下的儿童有了质的飞跃,对规则的服从和对伙伴的需求等等成长过程也和玩桌游需要的基本要求是契合的,所以在这一阶段引入桌游,难度会减轻很多
这里总结一些陪低幼宝宝玩桌游的心得,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说不定恰好有一条,打通了娃的任督二脉呢。
02
选桌游有什么诀窍呢?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这句至理名言,对付起孩子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知彼”就是要选对桌游,虽然低幼儿童能玩的桌游大致也就那么几样,但是一点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像迪迦奥特曼和欧布奥特曼一样,一个宠幸有加,一个打入冷宫。
我的选购原则是:
A道具精致
B 规则设计合理
C故事吸引人
三者缺一不可!
A道具精致是低幼桌游的第一要素,和成年人只要有一副扑克牌就可以在宿舍通宵学习“54号文件”不同,低幼桌游的道具越逼真、越精致、仪式感越强,就越吸引小朋友,他们不怕繁琐,他们要的就是繁琐
比如同样是飞行棋,和经典款相比,用萌萌的小动物造型就更符合小女娃的品味。
右边这款胜出👆
规则设计合理指的是把规则融入在道具中,道具和规则之间关联性很强并且符合儿童认知,便于理解,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很快能上手。比如HABA的独角兽系列里,独角兽云水晶就是规则设计得非常合理的一款。
虽然游戏包含了竞速、收集、策略好几种元素,是比较“高难”的低幼桌游,但是目标非常清晰——从起点出发到终点,尽量收集更多的水晶。对应的每回合扔蓝骰子赶路,到粉云彩上扔粉骰子收集水晶,都是非常直观的。
而游戏输赢的评判也是一目了然,小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谁的水晶串更长谁就赢了。对于注意力只能集中十几分钟的小朋友来说,桌游摆出来就能玩,不需要冗长地介绍规则是很重要的。
故事吸引人一方面最低限度地保证了桌游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弱化了输赢竞争带来的挫败感。
同样规则的桌游,根据不同的故事情节,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比如都是扔骰子凭运气没有技术含量的桌游,HABA的乌鸦小果园轻松活泼,Djeco的冰河世纪紧张刺激。
通过吸引人的角色和故事情节增强桌游的开放性和趣味性,也更容易通过绘本、玩具等方式去引导和衔接。
另外,桌游的魅力在于,换一套道具换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新的游戏,一个新的世界,所以同一类型的桌游可以多买几种,都是不同的体验。比如同样是一颗骰子驱动的随机概率桌游,睿思的小鱼快跑做成了追逐竞速模式,玩起来完全是不同的感觉。
03
哪种型的桌游适合孩子?
桌游按照规则细分,
从玩家关系上可以分:单人闯关类、多人合作类、多人竞赛类、双人对战类、分组对抗类五种。比如中国象棋就是双人对战,八十分就是分组对抗。
从推进顺序上,回合制和即时制两种;
从驱动方式上,骰子、转盘、抽签等等很多种,比如飞行棋就是通过骰子驱动游戏;
从获胜目标上,有竞速、争夺、收集、遍历等等多种甚至组合;
从培养目标上,观察记忆、空间解析、因果逻辑、寻优决策,规划统筹多种。
排列组合下来就有无穷无尽的玩法。但是对于低幼儿童来说,并不是每一种排列组合都适宜的。
(1)尽量采用对战或合作的2人模式
合作类桌游很适合2岁左右低幼儿童,这类桌游通常是随机概率凭运气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抗挫能力稍微调整一下赢的概率,游戏体验会好很多。
一开始玩桌游,小萌娃还没有建立强大的内驱能力,单人闯关类桌游最好由家长陪玩,不必特别拘泥于每一关都过,不要用鸡娃的心态陪玩桌游。
一开始引入对抗类桌游一定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玩,不要让两个低龄儿童互相对抗,因为刚接触桌游的时候,他们还需要观察成熟的大人是怎样应对这种有输赢的游戏,从而来内化自己的行为。
同样的,最开始不要引入多人游戏,因为低幼儿童很难忍受长时间等待其他玩家行动,待机太久的话,小朋友很容易感到厌倦
(2)竞速模式的桌游可以改成半即时制
靠竞速的方法赢得胜利,家长如果不放水的话,低幼儿童很难取胜;
但如果家长放水明显,孩子也觉得索然无味。
可以改成半即时半回合制,比如两人轮流玩,但每个人又沙漏限制完成时间,这样又有紧迫感,又有思考时间。
(3)尽量选择靠概率而不是靠策略的桌游
一开始不要引入游太多策略的桌游,靠运气定胜负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不管玩家水平高低,获胜的概率要差不多,到4岁以后再引入玩家策略对结果影响很大的桌游。
自用清单
我们3岁以前,这些玩得比较多的主要是下面这些:
HABA First Orchard 乌鸦小果园
TOI 弗兰克的鱼铺
HABA My First Treasury of Games 农场十合一
HABA 小羊吃了什么
Sneaky Snacy Squirrel 贪吃的松鼠
贝乐多 毛毛虫(这个好像停产了)
Djeco 冰河世纪
Vilac 萝卜庄园
HABA 云端独角兽
乌鸦小果园是竞技桌游入手第一款,最好的,因为是合作制的,所以要输就和妈妈一起输,乌鸦赢,冰河世纪是类似的,但是增加了条件判断,而且赢的概率变低了。
小羊吃了什么是超级欢乐的摸东西,光摸东西这件事就很好玩,后来又入手的haba动物算数十合一摸动物。
贝乐多毛毛虫是穿绳的,精细运动+形状+颜色辨认,适合2岁左右,去掉竞技模式也挺好的。
萝卜庄园是记忆配对类的,很多卡牌也是这么玩的,这个道具比较精美,所以玩起来比较带感。
贪吃的松鼠是特别刺激的对战桌游,又惩罚机制,还可以偷对手的,所以经常有大逆转,玩起来很带劲。农场十合一我们只玩飞行棋,动物牌配对,蠕动棋这几种,难一点的都还没玩。
04
桌游陪玩有什么秘诀?
说一千道一万,道具再精致、规则再有趣,那也都不是桌游的核心,桌游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游戏,所以当一个好玩伴,正确地陪玩,才是让孩子爱上桌游的精髓。
(1)桌游进行的时候,你是游戏玩家之一,别摆出长辈的谱,不指手画脚、不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没有按照最优的策略玩,那也看破不说破,做一个好的玩家,情绪饱满地全力争胜,孩子会自然而然受到感染的。
(2)桌游结束了之后,你是孩子的家长,要百分百地包容、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知道输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指责她,需要做的只是在自己输了之后,问问她:“咱们再来一次吧?这次我绝对要赢!”
(3)要自由、要平等,孩子不愿意玩的时候,不强迫,玩桌游不只是你在陪她玩,他也在陪你玩,最好是在两个人都心情愉悦的时候,在一种既活泼又紧张的氛围下玩,这只是个游戏,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有趣是第一位的。
05
不守规则/想赢怕输怎么办?
小孩子玩桌游,会很容易遇到,输了之后哭闹的情况,怎么办?
很简单,让她赢。
但这里的“让”不是指家长直接放水,或者对孩子的作弊/耍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让她合理地赢,让她堂堂正正地赢,让她想尽各种招数、历尽千辛万苦之后再赢。
(1)改变规则  
有些输赢五五开的游戏,只要稍微改一下规则,就会改变赢的概率,举几个例子。
降低系统取胜的概率。HABA的乌鸦果园规则是,只要乌鸦走到果园就赢了。可以改变规则为“乌鸦只能按照红-绿-黄-蓝的顺序吃”,如果红苹果树上已经没有果子了,乌鸦需要再多走一步。这样不仅赢的概率提高,小朋友在扔到“随机摘果”选项的时候,也会思考最优的摘果策略。
有惩罚类的桌游,不立刻触发
带有惩罚机制的桌游最容易让孩子崩溃了,比如贪吃的松鼠里,如果转到龙卷风,所有的橡果都被吹走,前功尽弃。这时候可以增加一个条件,“再扔一次骰子,看看刮几级大风”,如果掷出6点,表示刮6级大风,橡果才会被吹走,否则没事。这样就从规则上降低了惩罚的概率。
强制触发的桌游,增加Plan B选项
比如蛇棋走到一步被蛇咬了,按照规则是要滑下去的,这时候可以增加Plan B选项,“带伤前进,但下一次遇到梯子时,因为体力没有恢复,也不能抄近路爬梯子”。这样就在避免眼前挫败的同时,增加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选择,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懂得,有时候吃一点眼前亏也是最终胜利所必须的。
对规则进行简化也好、复杂化也好,本质上是为了把“赢家通吃”的这种模式,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
很多时候的挫败感是来源于只有一个目标却没有达成,但如果分解成很多小目标,在小目标达成的时候会累积成就感,在稍微吃点亏的时候觉得还有希望,慢慢地就会自己调整心态,越玩越“上道儿”了。
(2)允许交涉 
在社会上行走,守规矩是必须的,会变通也是必须的。要值班的时候不巧家里有事,和同事协商一下换个班,这都是社会上的常规操作。桌游是对现实社会的缩影,玩家之间当然也是可以协商的。
我们家玩桌游的时候,只要不耍赖不作弊,心平气和地沟通,在桌游执行上都是可以交涉的。
最开始是很简单的交涉——(没扔到想要的颜色)我可以再扔一次么?(请求给自己增加额外的机会)
然后慢慢不那么直来直去——(不想让乌鸦吃到果子)我可以捂上乌鸦的眼睛,它就迷路找不到果树吃不到果子了。(自己提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然后开始有了点策略——(玩翻扑克)这次我不先挑颜色,我第一个翻出来什么颜色,我这把就选什么颜色,可以么?(战术上增加自己赢的概率)
甚至有时候很天马行空——(在我已经遥遥领先的时候)我们可以抽“交换卡”么?如果抽中的话,我们就交换所有的水晶。(自创规则增加自己赢的概率)
当然了,我也不是每次都答应她,或者说,至少在我答应她之后,下一次我也要用同样的方法赢回来。其实在她费劲巴拉想出来小伎俩赢了之后,她根本不介意我用她的方法再赢回来,她觉得她是在“让着我”,这感觉简直棒极了。
(3)仪式感  
玩桌游是需要点仪式感的,带着漫不经心的敷衍态度去玩,虽然只是小孩子,也能感受到你的轻敌,多半游戏体验不会太好。
即使是最简单的抽牌比大小,或者把围棋放在手心里猜黑白,也要玩出《赌神》里周润发的派头。
让孩子感受到你是认真地玩游戏,比让她感受到你是在放水,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她赢的时候越有成就感,心里累积的快乐和自信,就越能帮助她克服输掉之后的挫败感。
比起在行动上轻视对手,用语言来放水更不可以,因为怕孩子输了之后崩溃,直接跟她说:“好了好了,下次让你赢。”这种让出来的胜利不但不会让人感受到安慰,反而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但这又是个很迷惑人的圈套,因为“赢”本身总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在这种甜头的引诱下,低幼儿童很可能为了追求眼前“赢”的结果,放弃了努力去争取胜利的努力,变得希望去“躺赢”,下一次输了更加接受不了,形成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
05
写在最后
如果是3岁以上,进入了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有了社会化的意识和对规则本能的服从之后,在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的时候,要慢慢引导她尽量维护公平的规则。
但是在3岁以前,让他们充分地体会玩桌游的成就感,自己就会调整心态,学着去输。
我们家的小神兽在跟我玩的时候,最多能接受输一次,再输绝对甩脸子给我看。但是在我加班她找爸爸玩的时候,连输六次还在“喷垃圾话”——“再来一次!这次我绝对会赢!”
让孩子对桌游欲罢不能,到了这一步,做家长的,就是彻彻底底地赢了啊~
全文完,本文的作者是热心读者雪山肥鹤。


点击以下关键字,跳转历史文章:
另外昨天有套绘本首发,养育女孩一定别错过这套书,给孩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勇气:
请各位朋友帮忙推荐给更多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