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小时候,总和同学比谁画的爱心更好看,比着把爱心的左右两边画得饱满又对称。长大后我发现,不只人会画爱心,植物居然也会——那一串串小爱心,个个娇嫩鲜亮,标致得很。
笑死,人类根本比不过。
荷包牡丹,不是牡丹
谁这么厉害?
当然就是荷包牡丹啦。
荷包牡丹
正如鱼香肉丝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荷包牡丹虽然占了“牡丹”俩字,却并不是牡丹(摊手)。那它起这么个名,就为了蹭牡丹热度呗?
也不全是。
宋朝诗人周必大有首诗,讲的就是荷包牡丹。原诗名是这样的:“鱼儿牡丹,得之湘中。花红而蕊白,状类双鱼,累累而比,枝不能胜压而下垂,若俛首然。鼻目良可辨,叶与牡丹无异,亦以二月开,因是得名。其干则芍药也,予命曰“花嫔”而赋是诗,闻江东山谷间甚多。”
自然,古人写诗名不加标点,为了让大家看得明白,不必吊着一口气读完,我加了些标点。
这么一大长串诗名,信息量很大,意思倒也说得很明白。这鱼儿牡丹其实就是荷包牡丹,而湘中差不多是今天的湘江流域——虽然荷包牡丹原产自我国北部,但那时已有栽培也未可知。
荷包牡丹的花朵是红色,花蕊是白色。一朵朵花连成串儿,把枝条都压垂了头。
连串的荷包牡丹压弯了枝头
来源:wiki
荷包牡丹的叶子和牡丹叶子长得很像,都是二回三出复叶,叶片深深地裂开,一片叶子裂成好几瓣儿。
而且它也是二月开花,稍稍提前于牡丹。古人看见荷包牡丹开花,就知道牡丹也快了。当然,是古代的农历二月,折到现今公历也差不多4月的样子。
牡丹叶片(上) 荷包牡丹叶片(下)
图片来自:PPBC/李光敏、thegardeningcook
这么一看,咱们荷包牡丹也不是有意蹭牡丹的名气,只是不开花的时候,有半懂不懂的朋友可能看到叶子就喊:“哟!牡丹!” 
等它开了花又找补:“一朵朵跟小荷包似的”。再加上古代没有爱心这个形状,估计古人又脑洞大开,觉得这花长得像两条鱼儿并在一起,于是有了“鱼儿牡丹”的名字。
盛开的荷包牡丹花丛
图片来自:gardenia.net
长相纯良,全株有毒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猜到荷包牡丹是来自什么科什么属呢?你肯定猜不到——
别看它长得清丽又可爱,实际上它可是罂粟科的,荷包牡丹属,拉丁学名Lamprocapnos spectabilis
图片来自:gardenia.net
作为罂粟科的一员,它意料之中地好看。但作为罂粟科的一员,它也意料之中地有点毒。
平时室内正常养护倒是没啥问题,主要是不能吃。虽然只是微量毒素,但它全株有毒,误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休克、死亡。
虽然全株有毒,但应用得当也能入药,清初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写道:“荷包牡丹之根,今人呼和血草,即土当归也。汪连仕云: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令人沉醉,金疮之圣药也。”
荷包牡丹的地下根茎十分粗壮,形似当归,含有原阿片碱等有效成分。功能有祛风、活血、镇痛。主治金疮、疮毒及胃痛。
不过现代,我们日常见到荷包牡丹,更多的是欣赏它的美貌——毕竟心形小花可不多见,五颜六色的心形小花就更不多见了。
荷包牡丹不只有粉色,还有白色、红色、橙色、蓝色、紫色,甚至黑色。五颜六色的小花挂在枝条上,像各色小铃铛一样,于是它又有了“铃儿草”的称呼。
想来这样可爱的小铃铛,声音应当是稚气又清亮的吧。

滑动查看五颜六色的荷包牡丹
凄美花语,浪漫忧伤
远看荷包牡丹,是爱心小铃铛,近看却来了一个大转折,从心动变成了心碎。
荷包牡丹是有四片花瓣的。外侧的两片组成心形,“心”的下边还垂着血滴般的内侧花瓣,围抱着花蕊。于是荷包牡丹在国外被称作“bleeding heart”——滴血的心,多么浪漫而忧伤。
就连花语都是:“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绝望的爱恋”
图片来自:wiki
相传,在洛阳东南方向的小镇里,有一个浪漫的风俗: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方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荷包是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是纯洁、坚贞爱情的象征。
相传镇上有位玉女姑娘绣工精湛,绣在荷包上的各类花卉竟能引来蜂蝶,向她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却都被婉言谢绝——原来玉女钟情的男子塞外充军已有两载却杳无音讯。
玉女苦苦等待,每月绣一个荷包消解思念,绣好后就挂在门口的牡丹枝上,挂得多了,荷包连成了串,就变成了荷包牡丹。
“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翩跹凤对飞。小巧荷包一串串,暗将思念里中藏。”
小小的荷包牡丹,承载着古往今来的爱情与思念。但也无需介怀,待到荷包牡丹完全盛开时,更像个扎着俩小辫儿的小姑娘,多可爱啊!
双马尾小姑娘,正歪着头看你~
图片来自:thegardenwebsite.com
往期文章回顾
撰文 | 林随
部分图片来自 | 123rf、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高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