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们依旧从文字开始,在阅读中相伴。
2021年1月推荐了如下图书:
  • 西方视角下的经典人物传记《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蒋介石传》
  • 丘吉尔文集《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 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
  • 《我爱问连岳1-5》(再版)
  • 牛津通识读本《癌症》
  • 牛津通识读本《植物》
  • 牛津通识读本《电影音乐》
  • 《我的夜晚是对你的猜想:阿赫玛托娃诗选》
  •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
  • 《我从未见过荒野:狄金森诗与书信》
  • 《四个四重奏:艾略特诗选》
▼ 
了解这四人,才能更好理解中国
《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邓小平传》《蒋介石传》
《毛泽东传》是西方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传记,作为毛泽东研究领域里颇具影响力、畅销的作品,《毛泽东传》采取以毛泽东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
迪克·威尔逊精心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完整、准确、生动地再现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令人信服的评说。不仅被译成多种语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可读性,也对世人重新理解、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大有裨益。
《周恩来传》是周恩来传记中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也是迪克·威尔逊撰写。作者从西方学者的视角,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全面生动地讲述了周恩来波澜起伏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其中披露了许多珍贵的一手采访资料。
《邓小平传》是西方视角下的真实邓小平,被誉为西方同类传记中最受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本书按时间顺序分15章,叙述了1904年至1993年邓小平的主要历史活动,展示了一位“农民的儿子”到国家领导人,到退休的全部历程。
《蒋介石传》是国内最早原版引进的由西方学者撰写的蒋介石传记,许多内容为国内首次披露,重现了蒋介石起伏人生,展示西方视角下真实蒋介石。也是布赖恩·克罗泽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一部真正尊重历史与当事人的权威的蒋介石传记。
蒋介石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作者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以客观、审慎、敏锐的观点,并配以大量披露的历史资料,全面、完整、深入地描绘了蒋介石波澜起伏、大是大非的传奇一生。
你要奉召狮吼
《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丘吉尔可能是英国最会演讲的人,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不列颠孤立无援毫无防御能力之时,他用他的决心、战斗到底的语调和幽默诙谐的调侃,激励他的人民去抵抗、去战斗、去获取胜利。
《这不是我想要的世界——丘吉尔改变世界的经典演讲》贯穿丘吉尔整个政治生涯的经典演讲,有大量鲜活生动的细节,足以填补历史教科书的空白。
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作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如何进行日常辩论与重大表决;二战中的英国是如何捉襟见肘又斗志昂扬;冷战的“铁幕”怎样一点点笼罩了欧洲;联合国又是怎样从设想变成了现实。从历史、政治角度进入这本书,你会发现一个更全面、更复杂的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一本名著,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部名人传记。无论从研究历史的角度,解读战争的角度,还是从追随名人或文学研究的角度,都不失为难得的历史资料。
作为“二战”亲历者,丘吉尔的记录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但出于政治立场的缘故,他的言论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本书尊重原著,未对原文进行删削和改动。
因为酷,所以不怕寂寞
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

近代以来海外涉华艺文图志系列丛书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收录了《中国纪行》《中国佛教史迹》《云冈日录》《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中国雕塑史》《中国建筑史》《华北考古记》(目前已出)七本(套)近代以来外籍学者在不同领域对中国进行考察与记录的重要著作,图文并茂,内容详实,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我爱问连岳》1至5再版,记录这个时代的爱
《我爱问连岳》(1至5)
2003年始,连岳便在《上海壹周》《城市画报》等众多刊物上开设了情感问答专栏,并陆续集结成书。在一问一答中,记录着关于这个时代的爱。
书内收录了连岳与百位读者的问答文章,他们来此倾诉,寻找困局的出口。信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爱情、家庭、婚姻、伦理等多方面问题,为我们展现了无数欲望与现实的激烈博弈。我们未曾来信,却能在此看到相似的的烦恼,发出一样的共鸣;我们无需来信,便已倾诉,便可听到回音。
更为关键的当然是连叔的回信。他的语言犀利,不留情面,以笔为刀斩断乱麻,为你理清事情的脉络,将事态如何清晰地摆在你的面前;他的思维清晰透彻,希望大家能勇敢去爱,要爱得明智;他温和而倔强,鼓舞着那些无措的男男女女。
烦恼不会灭绝,情感不会枯竭,“爱问”当然也不会消失。它因这个世界的爱而出现,然后一起成长,一起感受其中的万般姿态。
了解癌症:我们不一定赢,但也绝不可认输
牛津通识读本《癌症》
从抗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热映,到调侃癌症病人的脱口秀掀起风波,在疫情占据大众视野的当下,癌症,正傲慢宣示它从未跌下“众病之王”的“神坛”。
而除了它带给我们的恐惧外,我们对癌症,几乎一无所知。
英国伯明翰大学临床肿瘤学教授尼古拉斯·詹姆斯敏感地觉察到大众对癌症的无所适从,于是他决定写本癌症通识读本,书名就叫《癌症》。
作者从常见癌种出发,以肿瘤特征为桥逐渐过渡到癌症的发展,将癌症治疗的历程拆解为各个环节,从而依次介绍不同的治疗模式,多角度剖析其临床效果。深谙大众心理的他,在梳理现有癌症研究及成果后,将主流医学范畴之外的替代和补充方法亦纳入书中,从专业角度理性评估这——“灰色地带”。 
当你面对这本书时,身份目的似乎都不重要。患者、家属、医生,在这一刻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求知者”。作者于字里行间流露的知识与理性,已足够令你心安。 
我们是谁?从读懂植物的生命智慧开始
牛津通识读本《植物》
植物究竟是什么呢?人类是一种被植物包围的物种,或者说我们的生活就建立在植物世界的基础之上。但是如何定义植物,如何认知植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生命的底层构架和运行逻辑。《植物》这本书就是从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开始,为我们逐步展现植物这种特殊的生命形态,并以生物演化为脉络展现了不同植物类群在地球上的精彩表演——应对水体生活的光合生物,第一次尝试登陆的苔藓植物,用维管束系统征服陆地的蕨类植物,带着花粉走向干旱区域的裸子植物,以及让今天的地球生物圈异彩纷呈的开花植物。每一个适应特征的出现,都是生命演化历程中的飞跃。
读懂植物不仅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开发自然资源提供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这些生命和谐相处,并且从它们身上汲取精神能量。
读懂植物的智慧,也是读懂自然给我们的生存哲理。
而读懂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牛津通识读本《电影音乐》
每当席琳·迪翁的歌曲《我心永恒》响起,我们的脑海中便会立刻浮现出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经典画面。电影音乐似乎总能在观众与银幕之间创造情感共鸣。
然而它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它还可以为影片设置背景,给观众提供提示,甚至为你揭示角色的动机。但作为观众我们总是沉浸在电影情节中,似乎忘却自己已然受到电影音乐魔法的蛊惑。 
本书为你揭开电影音乐背后那些只有导演和作曲家才掌握的奥秘,电影音乐不仅可以营造气氛,设立背景,凸显情节,还能够创造出图像本身难以传达的情感。电影音乐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本书不仅以现代理论概念阐明了电影音乐如何以及为何产生效果,还对世界各地的电影音乐以及重要的作曲家和音乐风格一一进行了介绍,带你领略电影音乐历史的百年风光。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本月的钥匙已交付,智慧的大门在等你开启。
普希金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她是“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我的夜晚是对你的猜想:阿赫玛托娃诗选》
安娜·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她的抒情诗温婉而充满哀怨,同时体现出俄罗斯古典诗歌优美、清新、简练与和谐的传统。
本书精选了其重要的抒情诗集《黄昏》《念珠》《白色的一群》《车前草》《耶稣纪元》《第七集》中的大部分作品,以及史诗—组诗《安魂曲》全部。
抒情诗部分以短诗为主,表达了她对爱情、生活、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也不乏一些妙趣哲思。每篇都是平中见奇:常景见奇思,常物见奇意,常事见奇情,常语见奇趣。
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后期的《安魂曲》与其抒情诗截然不同。它标志着诗人的风格从此前的精致、纤细、典雅脱胎换骨为坚韧、沉着、有力、肃穆、庄重,思想性、哲理性更为深邃,艺术上也颇为新颖。
当月光洒进你的窗前时,读一首阿赫玛托娃的诗吧,那是件再美不过的事。
如果你刚开始读诗,我会为你推荐海涅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
海因里希·海涅是一位诗歌天才,他的天赋,他的情感,他为人处世的态度融汇至笔尖,化为一句句诗,成为世界的宝贵财富。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诗选》收入海涅二百余篇诗作,包括《乘着歌声的翅膀》、《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等大部分名篇。
海涅的诗生动自然,富于单纯诚挚的情感,虽风格有所转变,但始终贯穿着他的积极乐观,幽默机智。好读易懂,也让人想一读再读。
选集内容按年代进行编排与后面所附的海涅年表相对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诗人的生活际遇和思想发展的全貌,也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体悟。
诗集由冯至、钱春绮、杨武能两代三位翻译巨匠合作迻译,选篇经典,译文流畅优美。
在她魅力的顶峰前我们遇到了最杰出的心灵
《我从未见过荒野:狄金森诗与书信》
艾米莉·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离群索居,闭门不出,却在方寸之地创作出惊艳世人的诗歌作品。生前寂寂无名,遗留的一箱诗稿,让她成为二十世纪现代诗歌的先驱之一。她看似孤僻,却从未停止对生活的热爱;她渴望爱情,也坚守独立自我的底线。
《我从未见过荒野》收录了艾米莉·狄金森百篇极具代表性的诗歌与书信,包含了人生篇、自然篇、爱情篇、时间与永恒、孤独篇多种主题。
她的诗歌活泼灵动,热情奔放,不拘语法,放弃传统格律和标点,代以大量破折号,风格独特。
就像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说的那样:“除了莎士比亚之外,狄金森是但丁以来西方诗人中显示了最多认知原创性的作家……在她魅力的顶峰前我们遇到了最杰出的心灵,这是四百年来西方诗人中绝无仅有的。”
T.S.艾略特,无可争辩地形成一座里程碑
T.S.艾略特是开一代诗风的先驱、现代主义诗歌的代名词,也代表着现代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他的作品《荒原》被评论界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1948年,他又因费时8年完成的诗歌《四个四重奏》获得了极高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四个四重奏:艾略特诗选》收入了《荒原》《四个四重奏》《灰星期三》《空心人》等重要作品,刻画现代人“可怕的空虚”,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
艾略特反对空洞的抒情与说教,在诗中引用或改动了诸多欧洲文学典故与名句,并通过大量的意象将情感与思考具象化。他的目光透彻尖锐,聚焦于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危机,虽略为深奥,却也留下了探索的空间与乐趣。
本书由著名诗人、诗歌翻译家、小说家裘小龙先生翻译,语言优美,流畅自然,其中《四个四重奏》还曾获上海青年文学翻译奖。
▼ 阅读原文购买更多新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