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ston Churchill,Near the Pyramids
对文学感兴趣,对历史感兴趣,对人类的命运感兴趣,温斯顿·丘吉尔就是一个必须知道的名字,他的作品就是你必读的作品。
他是一个创造历史的人。有意思的是,在20岁时,他就知道这点,并以此设计自己的人生。这也算是个人成长的典范。虽然其貌不扬,教育背景并非最佳,声线也无吸引力,甚至在放纵的饮食习惯中逐渐变成一个手持雪茄的胖子,但只要给他文字与演讲,他就能征服英国,影响世界。他凭借2000多场,400多万字的演讲,当了英国首相,赢了二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名垂千古。
这个演说界的莎士比亚,每一场演讲,他都仔细准备,精心打磨,把纪录的秘书累得苦不堪言。他进入下院,当了大臣,许多演讲却陷入尴尬。不是尴尬得讲不好,丘吉尔演讲时,听众往往蜂拥而至,在该赞叹时赞叹,在该喝彩时喝彩,心满意足地听完后,他们投下丘吉尔的反对票。他们视他为下院的戏剧演员,贡献了非凡的独白,但不属于现实生活。他宏大的叙述,壮丽的排比,精美的比喻,深刻的警句,符合优秀文学作品的一切要件,不过,因为经常性脱离民众,给人自恋,浮夸,矫情与空洞的印象,他的真知灼见,比如预警绥靖政策的危险,必须团结一致对付野心初露的希特勒,也被当成哗众取宠,故作惊人之语。
直到欧洲大陆全部沦陷,强大的法国出人意料地投降,英伦三岛缺兵少炮,孤军奋战,此时,属于丘吉尔的历史才开始。苦撑的英国已无资源可用,最大的资源就是临危受命的丘吉尔首相,而丘吉尔最大的资源就是英语。他用一次又一次悲壮的、坚毅的、必胜的演讲,激励着英国人坚持战斗,勇敢承担责任,创造千秋万代历史上的“最光辉时刻”。丘吉尔交响乐一般丰富,史诗般用力的演讲风格,非常契合二战这件英国史上,欧洲史上,人类史上的大事,不是自恋,而是自我牺牲,不是浮夸,而是宏伟壮观,不是矫情与空洞,而是真情与洞见。最终,永不言败的丘吉尔及其国民,等来了纳粹德国愚蠢地侵略苏联,等来了美国的援助与参战,等来了希特勒的自杀。
正如丘吉尔在80岁生日的演讲里所说的——这也是他人生最后一次杰出的公开演讲——我一直靠笔和舌头谋生,如果说我的战时演讲表达了整个民族的意志,那是这个民族有着雄狮之心,我不过是有幸被召唤发出狮吼。这才是所有读者阅读丘吉尔不朽作品时最该知道的价值,一个人的聪明,一个人的才华,一个人的一生,不关心他人,不与民族的雄狮之心连接,不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是发不出狮吼的。
我们都应有一颗奉召狮吼的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