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过节好(今天推荐的音乐是碧梨和Khalid合作的《lovely》)
在本期「简单心理WEEKLY」,你可以看到:
  • 遇到喜欢的人千万别犹豫,因为……
  • 久坐导致癌症死亡风险上涨82%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数据,触目惊心
  • 为什么逛菜场的时候听悲歌却不难过?
  • 研究发现,数学好的人更容易戒烟

  • 初吻发生在何时何地,可能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
看完记得去留言区与我们唠唠!

你接过吻吗,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先来做个小调查: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以 738 名大学生(一半男性一半女性)为样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14.2%的被试,从未亲吻过伴侣的嘴唇。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的初吻,一般都发生在上大学之前——不过这只是美国大学生的数据,中国的结果可能更保守一些。
研究者认为,初吻的时机和场景,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在初吻发生的这段时间,人们在身份认同和亲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而接吻可以帮助你探索性行为的自主性和性行为的动机
初吻也和我们青春期以及成年期的关系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关。初吻发生较晚的人,可能会倾向于避免做出承诺。
研究还发现,与亲吻过伴侣的同龄人相比,从未接吻过的年轻人:
  • 更神经质、自尊也较低;
  • 不经常喝酒、不太外向、不太可能有浪漫关系;
  • ta们更有可能是亚裔美国人,也更容易考上好学校。

擅长数学的吸烟者,其实更容易戒烟
6月22日,俄亥俄州立大学发表在《Health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称,数学水平较高的吸烟者,更会有戒烟的决心。
研究人员招募了696名成年人吸烟者,在对他们进行了一项简短的数学测试后,向他们展示了8种不同的香烟警告标签(比如肺部受损照片、“吸烟有害健康”的文字、吸烟导致的死亡风险、墓碑照片等等),然后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对风险信息的记忆程度,评估戒烟的可能性。
结果发现:在数学能力测试中得分较高的吸烟者,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决定戒烟。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对数字敏感的人,更能记住关于吸烟的危害的数据。
除此之外,它同样证实了先前的一项研究结果:人们对高情绪警告标签的记忆力,反而会比低情绪警告更差——要劝人戒烟,给他们看肺部照片是没用的,还不如一些卡通墓碑图来得有效。
对于这部分数学好的吸烟者,研究本身也在帮助公共卫生官员思考,怎么能让他们更快戒烟。
比如,为戒烟广告定制一道函数题?

久坐不动,将增加82%的癌症风险
6月18日,德克萨斯大学癌症中心在《JAMA Oncology》上发表了一则研究,分析了久坐不动与各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招募了30,000多名美国45岁以上的成年人,并对他们进行长期随访,记录久坐时间、低强度体力活动(LI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
为了测量久坐行为,研究者挑选了其中8002名未被诊断出癌症的参与者,并在他们臀部安装了加速度计(连续7天测量他们的久坐行为),然后在接下来五年里进行随访。

研究小组发现:
  • 五年后,268名参与者(3.3%)死于癌症。且久坐的时间与患癌死亡风险呈正相关。
  • 但如果参与者能够以一定的体力活动(10-30分钟LIPA或MVPA)来代替久坐,癌症死亡风险将大大降低。

当然,也不是说剧烈运动越多越好。
6月19日东京工业大学发表于《Sports medicine & Kinesi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剧烈运动甚至可能会缩短寿命。
这两个研究结果并不矛盾且依旧可以为我们所用——不论是久坐还是运动,都应当适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率高170倍
6月18日发表在期刊Schizophrenia Research上一项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SSD)的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170倍。
多项数据告诉我们,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SS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自杀。
这一次研究的数据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健康数据库。研究者对199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之间首次被诊断为SSD(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NOS)75989名参与者(年龄为16-45岁)进行了平均九年半的随访。
在此期间,有1.71%(男性72.1%,女性27.9%)的参与者自杀,自杀通常发生在诊断为SSD的早期(大约4年之后)。
诺奖得主约翰·纳什也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对这些自杀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发现了预示自杀的几个关键因素
  • 男性
  • 该患者在五年内被诊断为SSD
  • 该患者在被确诊为有情绪障碍
  • 曾有过自杀企图
  • 有药物使用障碍
CAMH研究所的临床科学家Juveria Zaheer博士解释说,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锁定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具备参考意义。

为什么逛菜场的时候听悲歌,你却一点都不难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被一些视觉刺激或者听觉刺激诱发情绪。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图片和音乐也是用来诱发人们情绪的常见视听材料。
但我们所看到的和我们所听到的东西,哪一个会更让我们动情呢?
有一支日本的研究团队最近发现,这两种材料到底能不能让你产生相应的情绪,其实和你对它们的关注程度有关。
研究设置了4组条件:专心听歌;边听歌边干别的事;专心看图片;边看图片边干别的事情,并且使用眼动中的瞳孔反应作为情绪指标。结果发现:

  • 对于图片这类视觉刺激来说,不管是全神贯注地看、还是心不在焉地看(看图的同时还在做别的事),都会让你产生情绪反应。

  • 而对于音乐这类听觉刺激,只有当你认真听的时候,它们才会带动你的情绪。如果你一边听歌一边东搞西搞,你大概率感受不到音乐当中的情绪。

(内心os)可能这就是我在菜市场听到伤感流行音乐的时候一点都不难过,甚至会莫名觉得喜感的原因吧。

我应该立刻决定,还是等待更好的机会?

曾经有这么一个传说:
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归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
遇到这种情境,你会怎么抉择?
其实有数学家已经对于“麦穗问题”给出了合理解释:在麦田的前1/e部分不要做决定(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约等于2.71),只是把它作为参考,看看这1/e部分中哪个最大,然后在后面的部分如果能遇到一个相似大小的,这就是我们理论上能寻求到的最大的麦穗。
理论上,你可以获得一个最优解,但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都会成为“柏拉图”。
近日苏黎世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等待决策的过程中,标准会越来越低。
他们招募了129名参与者来进行模拟购物实验,他们需要尽可能以最少的钱下单机票。起飞日期确定,但机票的价格存在波动(像极了我每天在做的事)
数据显示,人们决策时使用的是一个“线性阈值模型”:越接近起飞日期,你能够接受的心理价位就越高(它也意味着,人们所设定的标准越来越低了)
实线反映被试接受购买机票的几率:随着实验的进行,被试接受购买的几率逐渐变高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采购决策,也适用于选择去哪家公司、挑选伴侣等情况
“刚开始的时候,你的择偶标准可能很高。但随着时间的移,它可能会慢慢降低,以至于你答应一个当初会拒绝的人。”
所以不要犹豫,因为“犹豫就会败北”啊!

本期weekly就到这里了,希望你又得到了一点有意思的心理学技能。
我们下周再见!

文小宁、罗小虎✑  撰文
江湖边 ✑  编辑
Reference:
Nakakoga, S., Higashi, H., Muramatsu, J., Nakauchi, S., & Minami, T. (2020). Asym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otional responses to pictures and sounds: Evidence from pupillometry. PLoS ONE, 15(4), e0230775. doi: 10.1371/journal.pone.0230775
Lefkowitz, E. S., Wesche, R., & Leavitt, C. E. (2018). Never been kissed: Correlates of lifetime kissing status in u.S. University student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doi:10.1007/s10508-018-1166-y
Brittany Shoots-Reinhard et al, Numeracy and memory for risk probabilities and risk outcomes depicted on cigarette warning labels., Health Psychology (2020). DOI: 10.1037/hea0000879
Susan C. Gilchrist et al, Association of Sedentary Behavior With Cancer Mortality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US Adults, JAMA Oncology (2020). DOI: 10.1001/jamaoncol.2020.2045
Juveria Zaheer et al, Predictors of suicide at time of diagnosis in schizophrenia spectrum disorder: A 20-year total population study in Ontario, Canada,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20). DOI: 10.1016/j.schres.2020.04.025
Christiane Baumann et al, A linear threshold model for optimal stopping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 DOI: 10.1073/pnas.2002312117
 往期 WEEKLY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心理学专业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