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
[华盛顿邮报]里的男人,实在太多。
开场,国防部长下了飞机,记者们蜂拥而上,没有女人。
©️新闻行业是男人的天下
女主和总编约了开早餐会议,当她走进餐厅,没有女人。
©️早餐厅是男人的地界
后来,她抱着一摞资料出了电梯,去和投资人们开会,推开门,还是没有女人
©️会议室全是男人
她叫凯瑟琳·格雷厄姆,是《华盛顿邮报》的老板。
她身在70年代的美国。
职场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只能做接线员或秘书,生育是她们立足的资本,还要面对来自商业广告的歧视
1970年,香烟品牌Tipalet在广告词里写道:
往她脸上吹一口烟,她就什么都听你的。
1972年,女性解放运动收效甚微,皮鞋商打出一则广告海报,暗示女人是会为一双鞋子而臣服的玩物
©️香烟和皮鞋广告里的性别歧视
1983年,美国劳工部《就业与收入》显示:
在经理和管理人员职业中,男性占14. 7% , 女性只占7. 4% 。
此外,仍有1/3的黑人妇女从事保姆和家政服务工作,只有极少比例的黑人妇女从事典型的白领工作。
1988年,《美国妇女解放运动》中写道:
女教师虽占50%-60%,但女校长和女教授仅占10%。不在于女性不优秀或不够努力,恰恰在于她们的性别。
美剧《广告狂人》的背景,便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女秘书刚入职,就在电梯里被三个身材高大的男人包围,还要忍受他们的骚扰和调戏
©️《广告狂人》,电梯里的骚扰
说是“女秘书”,无非是个端茶倒水的。因为男人不信,这些女人会和他们一样有思想、有能力。
[华盛顿邮报]里的男人,也这么想的。
所以,当镜头扫过整个编辑部,满目都是报纸、文件和坐在打字机旁的男人,女性则少得可怜。
那时的新闻界,主管大多是男性,更不要提一把手
所以,当凯瑟琳上任,《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和记者便接二连三地跳槽
©️[华盛顿邮报],编辑部男多女少
那是1971年。
中国进入地铁时代,香奈儿创始人在沉睡中逝世,日本发明了杯装方便面,美国五角大楼文件遭泄。
是凯瑟琳手下的记者,从某个线人那里搞到的文件,四千页。
里面写,美国政府早就知道,越战,是打不赢的,却又将十万青年小伙送去战场,只为保持战争局面。
©️[华盛顿邮报],五角大楼文件
文件一旦发表,白宫对公众的欺瞒将被揭穿。同时,参与出版的人也会坐牢,比如凯瑟琳。
发,还是不发,这是一个问题
她吞咽了一下
董事们都是男人,将她团团围住,要求为公司考虑隐瞒真相。她大概是太紧张了,才会一连说了三个“Go ahead”。
Go ahead, go ahead, go ahead. Let's go. Let's publish(让我们出版吧)!
©️[华盛顿邮报]里说了三个let’s go,与历史略有出入
多年以后,她回忆起这一幕,还是觉得害怕
一夜间,五角大楼事件被公布,人们自此称她为“新闻界第一夫人”、“报业女皇”。
没人知道,她在一个男性是绝对权威的世界里,力排众议、作出决策,需要多大的勇气
©️现实中的凯瑟琳本人
她插不上话,一直。
[华盛顿邮报]里,我最常见到的画面,就是被一群男人团团包围的她,几次三番,欲言又止
她和自己的下属——一位总编吃早茶。
那是男人的地界,所以她搓着手,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我们的女性读者在流失,你可以把焦点放在女性的……
话未说完,遭对方抢白
凯瑟琳,别对我的工作指手画脚。
©️[华盛顿邮报],凯瑟琳遭下属训斥
她愣住,有了一个吞咽的动作,然后把脸别过
她哪里想过要指手画脚。
十年前,她还只是个家庭主妇,尊敬长辈,护爱孩子,指甲修理得整齐,将青菜洗净放进白瓷盘里
那个叫《华盛顿邮报》的东西,不过是她父亲的企业,后来又传给了她的丈夫。
只是,丈夫在农场开枪自杀。
一个月后,不得已,出任《华盛顿邮报》的老板。有名无实,不受尊重,不被信服
©️[华盛顿邮报],凯瑟琳压力重重
她去和投资人开会,整个大会议室,只她一个女人
男人们一句接一句,嗫嚅半晌,刚吐出一个字,就被隔座的男人叫停,喊着“别纠结这个了”。
便只好噤声,看着别人发言,然后附和一笑。
©️[华盛顿邮报],凯瑟琳插不上话
就像[妇女参政论者]里,女主孤身一人,走入全是男人的法庭
她12岁进工厂做工,被性骚扰却不能发声。她没有资格学习,无法作为独立个体去做决定。
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她只是想要发言权。法官问她,这权利要来何用?她说:
我想也许,我这辈子,生活能有所不同。
©️[妇女参政论者],女主的抗争
就像[隐藏人物]里,三个60年代的黑人女性,开着车行驶在路上。
半路车坏,她们下来修理。
警察亮着警灯过来,要求她们出示证件。可即便接过那张写有NASA职员的工作牌,他还是一脸狐疑
我不知道他们也聘用女性参与太空计划。
©️[隐藏人物],女主为自己辩解
所以,你们谁能理解,这种因为是女性,而被所有人蔑视的艰难处境
你们,谁能理解?
看看[华盛顿邮报]里的凯瑟琳吧。
她穿着睡袍,站在一群男人中间,讨论到底该不该发那份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
男人们唇枪舌剑,争执不休,一点出声的机会都没给她留。
©️[华盛顿邮报],被男人围住的凯瑟琳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去证券交易所。
当她踏上那段台阶,发现门外站着的都是女书记员。推开门时,闯入视野内的,全部是男性高官。
两个镜头,差别立现。
©️[华盛顿邮报],门外和门内
其实,只要你留心,会发现这部电影里,还有更多被忽视的女性。
当凯瑟琳排队等待上诉,一位抱着文件箱的黑人女性路过。
她个子矮小,瘦弱,她为政府工作,却抬头看向凯瑟琳,目光坚定:
我希望你能赢。
©️[华盛顿邮报],不被注目的小文员
还有那个总编的女儿
她第一次出场,是在自家门旁卖柠檬水一杯25美分
七八岁的样子,扎着马尾,背后是自己做的牌子。她吃力地拿起水壶,为别人将柠檬水倒进杯子。
她本不必做这种事,毕竟有一个位至总编的父亲
却还是将赚到的钱一张张码好,交给母亲。这一刻,她根本不是谁的女儿,她是一位年轻的独立女性
©️[华盛顿邮报],总编的女儿
当然,还有她的母亲,也就是总编夫人
当凯瑟琳一声令下,决定出版时,记者们进出总编的家,在客厅办公,文件一张张铺得满地都是。
他们要赶在截稿时间前,提取最重要的信息编辑成文。
在这个时刻里,总编的夫人却在门边悄悄数人数,确定要准备多少份芥末火鸡辣根烤牛肉
然后,她端着餐盘,躬身询问每一个人需要什么。
而她身后,玄关处,是独自一人将重重的广告牌抬回家中的女儿
©️[华盛顿邮报],总编夫人躬身送餐,身后是女儿
这位总编夫人,将所有食物摆上桌,安静地站在厨房,看着餐厅里的男人高谈阔论,不发一言,不露锋芒
©️[华盛顿邮报],站在厨房的夫人
我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过美国电影里的60年代。
西部片里的女性,只有在男人将蛮荒之地开发好以后才会出现。主妇勤劳持家,妓女被物化,成为男人的附庸。
同时期的[十二怒汉],甚至没有女性。新世纪的[革命之路]女性除了生儿育女,便是洗手做汤羹
©️[十二怒汉]与[革命之路]
那时,女人要承担所有家务,男人要求她们绝对忠诚,甚至不能放一个推销员进屋喝水
同样的时代,[华盛顿邮报]里的总编夫人却略有不同。
宾客散去,夜深人静,她开始做雕塑。丈夫得意地告诉她,五角大楼文件能出版了,她第一反应是:
凯瑟琳真勇敢。
丈夫皱着眉头,反问:“我不勇敢?”她低头继续摆弄自己的雕塑,轻声说:
凯瑟琳身处一个很多人不认可她的位置,无数次被说不够好、被忽视,因此赌上性命,作出这个决定,我认为她勇敢。
这时,总编才意识到凯瑟琳的付出。抑或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付出
©️[华盛顿邮报],凯瑟琳勇敢反驳董事们
女人这东西,还想折腾什么。她们能和男人一起工作,难道不应该感恩戴德?
算了吧,男人们,你不是不理解,你是见不得
见不得这世上,有的女人只需婚姻和爱,有的女人却纵千万人吾往矣,哪怕面临牢狱之灾
既如此,我祝福前一种女人,得遇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男人。
但我祝福后者,坐拥万里江山。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