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娃
英语
启蒙
亲历、记录、反思、分享
美国孩子的母语学习方式
自然拼读里这些字母组合发音,
你教对了吗?sp,st,sc等
前几天S妈问了我一个自然拼读的问题:
很多国内的英语老师在教自然拼读时,会告诉孩子们一些规则:
字母组合sp,要发音为sb,比如单词spoon
字母组合st,要发音为sd,比如单词study
字母组合sc,要发音为sg,比如单词scream
S妈在最初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她碰到了一位美国来的华裔老师,当这位老师告诉她这样教是错误的时候,她就迷茫了。。。咱们学了十几年英语,不都是这么学过来了?
我把这个问题丢在了美娃群里,大家的讨论也很热烈。有人说,这有什么问题吗?不一直都是这样教的吗?有人问,如果不这样教,还能怎么教啊? 
对发音很有研究的糖宝妈妈说:因为s是清辅音,发音的时候出气感比较强,如果后面跟清辅音,两个出气感强的音在一起发音是很困难的,“浊化”他就是一种自然的语音现象。所谓“浊化”,其实并不真的是发浊辅音,只是气流被阻碍而已。
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美国孩子在学自然拼读sp,st等这类字母组合时,并没有特别强调“浊化”。对此,我的理解是:
咱们和老美的发音习惯是不同的。比如咱们在发音study时,容易按照汉语拼音的发音习惯,发音为ta;但是老美在发音时,在发字母t时,他的舌尖是抵住上齿龈的,然后他舌头快速地从上齿龈位置(即t发音的口型位置)向后缩到 [ʌ]的口型位置,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我们经常说的“浊化”。
我特意找了美语老师Rachel的讲解音频,大家可以点击音频,听一听Youtube上著名的美语老师是如何讲解sp的发音的。(音频最后附有发音示范。)
欢迎收听:
向上滑动阅读瑞秋老师讲解文字版
Today I’m answering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P sound sounding like a B. Every once in a while, I get a question about the P sound sounding like a B. For example, people have asked about the words: spoon, rapport, and pepper, and I know that some teachers teach that these Ps should be a B. I disagree with that. Let’s talk about why.
The thing is, it’s not about this sound being a P or B. It’s about the sound being very light. If you make the P light, it sounds great. If you make the B light, it sounds almost the same. Also good. But if you make the B sound heavy: spoon– it doesn’t sound so good anymore. Spoon.
So it’s not about changing the P to a B. It’s about knowing how to make a light P. If someone makes the P sound by itself, it sounds like this. Pphh— phh— phh— It’s over exaggerated. In a word, that’s not how we actually do it. So if people think that ‘Pphh–‘ is the P sound, then ‘spoon’ would be: spoon. And that’s not how we pronounce that word. It’s not: spoon— spoon— It’s also not: sboon— sboon— The right sound is: spoon— spoon— a light P that releases directly into the vowel.
So how do we get this light P? We need to change the idea. P is not pphh— P is p- p- p- p- much lighter a much smaller release. Spoon. Poon— poon— spoon— spoon— We go right from the release into the vowel without pphh– hh– hh– all of this extra air. Spoon— spoon— pat— pepper— pepper— A light feeling in the P, not too much air.
可能有朋友听了瑞秋老师的讲解,觉得太难了,这得下多大的工夫去练啊?
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
坏消息是,糖宝妈妈说:大人辨音能力差,听不出来这些细微差别,就是要靠专门提出来去教去练。
好消息是,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天天英语浸泡,从小听英文的孩子来说,根本不用教。
Wesley老师提到自家六岁的孩子,“在念到scare这个词时,他会先分开念sc-are,然后合起来时,自己就很自然地“浊化”为sgare——原因在于:天天浸泡英语几小时,从小听英文,而且听地量很大,辨音能力就很强。”但是反观Wesley老师的部分学生,那些每天学英语一小时或不到一小时的孩子,他们是根本分辨不了这个音的。 群友爱爸爸也提到,“孩子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我家孩子完全是自学自悟,听多了,看多了英文动画,自己就会读了。”
所以,对于英语启蒙初期的孩子来说,磨耳朵是非常关键而且必要的。不磨耳朵,自然拼读学起来都会有困难。
起关键作用的磨耳朵
一提起“磨耳朵”这个词,有朋友就会来纠正我,觉得应该改为“可理解性输入”。我是在五年前安妮鲜花老师亲授的培训中,了解到了“磨耳朵”的概念。
现在很多公号在批判磨耳朵的概念,我觉得,他们真的是没有搞懂安妮鲜花老师提出的磨耳朵到底是什么意思。安妮鲜花曾经说过,之所以选用“磨”这个词,而不是“灌耳朵”,是因为有主动性在里面。
关于磨耳朵,我的好友Daisy老师曾写过九问九答,详细解释了孩子是怎么通过磨耳朵来获得听力辨音、听力理解能力的。我特意申请了转载,希望大家能仔细阅读磨耳朵的方法说明,运用在家庭英语启蒙实践中。
家长问:在英语启蒙中,为什么练就听力能力(磨耳朵)是最首要的任务?
答:任何语言的习得都是从“听”开始的。所以学习英语也应该从"磨耳朵"开始。
磨出英文耳朵是一个分阶段分步骤的系统工程。要解释清楚其原理,首先要明白几个概念:
辨音能力 ---- 辨音能力是一种听得清楚一门语言的能力。0岁-1岁婴儿浸泡在母语环境下,就形成了良好的辨音能力。看美剧的时候,认识的单词读放在一起听不懂,大家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缺乏辨音能力,听正常语速英语就是混沌一片的感觉。
听力理解 ---- 辨音能力具备了,一段清楚的语音对应了情景,这段语音才被赋予了意义。那么我们就具备了听力理解能力----听到语音,就有了画面感。
听觉记忆  ---- 反复听可理解的语音,记住了就可以脱口而出了。
辩音能力+听力理解+听觉记忆=口语能力
由此看来,以上三个过程就是我们孩子在0-3岁习得母语的一个过程。
 ---------------------------------------------
       听的能力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通过实践表明,磨耳朵的量积累到位的,在日后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更容易上台阶。反之,语言学习的后期,英语口语和阅读上的瓶颈更明显。
       拿阅读能力举例,前期接触英语语音少孩子,通过学拼读规律再转向流利朗读会很吃力。反之,流利朗读会很轻松。(接触语音少= 少于300小时吧,而国外孩子是生来就在接触语音,等到5岁开始学拼读,也积累了5年的语音)
       听力理解能力要超于阅读理解能力,孩子学了拼读规律才能把听力理解转化为阅读理解。如果听力理解能力为零,只学拼读规律,理解文字就必须依靠画面或者中文翻译,这样的阅读能力是没有办法独立自由阅读课外书或者原版书的,仅仅只能应付国内考试。目前国内各大考试都加大了语言运用能力测评,尤其是阅读方面加大了比重和难度。
       由此可见,英语启蒙必须“听力”先行。而我们的传统教育从来没强调过听力,仅仅听下失真的教材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我身边的孩子,听饱英语的也很少很少。很多家长觉得英语好就是口语好,殊不知,听不懂,口语再好都无处可用。
家长问:磨耳朵有哪些素材?
答:1、动画片
有很有趣的情节,很容易成为大孩子,小孩子早期接触英语语音的敲门砖。动画片里情境对应语音的模式像是一个模拟的真实生活语境。整句输入和特定的场景结合,往往让孩子身临其境。当孩子在动画里的场景积累从100个到1000个甚至更多之后,孩子遇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场合就很容易脱口而出。动画音频的输入不仅仅解决孩子的辨音能力,在构建孩子听力理解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画音频输入越多,口语越好。
2.儿歌、童谣
儿歌和韵律诗歌的训练目的重点在韵律节奏和辩音能力上,对儿歌和韵律诗的理解就不是那么重要,没有必要要求孩子把每一句歌词都弄懂。孩子是只要高兴听,可以作为消遣的内容听着玩,语音就不自觉的进入到孩子的大脑,不久孩子就会跟着旋律哼唱了。这是三大素材中,最易上手的素材。
3. 绘本音频
和动画一样,绘本也具有画面,情节,能走进孩子心灵,让孩子跟着哭跟着笑。绘本音频和动画音频重点构建的是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但相对于动画的生活化语言,绘本语言更书面,不知不觉孩子能感知很多英语的文法结构;接触绘本还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日后自主阅读能力打下根基。
家长问:为了让孩子听懂,我能不能先把素材里单词或句子翻译给孩子?
答:  幼儿习得母语的时候,没见父母把词一个一个拆分下来教给孩子。孩子学习母语主要是通过情景来理解语音的含义。
动画片里语音和情景的对应类似于真实生活,所以孩子懂没懂,我们也不用去操心,只要孩子愿意看就好。但绘本音频和画面是分离的,孩子听绘本音频之前,我们要帮助孩子把语音和画面对应上,让孩子听语音能回想到对应的绘本画面,这才算“懂”。
母语学习都是对应情景,整句输入,有了这个底子,再去拆分整句中的单词就会变得特别容易。相反,一开始以单词入手,再把单词合起来组成句子,先不说缺失的韵律和语感,看似大家学过很多的单词,学过很多的句型,但是当生活中需要交流的时候,大脑中没有现成的语句,重新组合、单独造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交流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这种造句模式很容易形成翻译思维和各种呆板的中式英语。

情景对应,整句输入,孩子听到英文想到画面,看到画面脑海中出现的是英文,这才是真正的初级英文思维模式。(更高级的英语思维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基础英文解释更抽象的英文,用英文进行思考)。
所以说,在英语启蒙阶段,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素材都得同时具备情景画面和音频。只要孩子把音频和画面对应上就达到目的,偶尔通过中文翻译帮助孩子建立这种对应关系,也是提倡的。
此外,整句对应着情景的输入方式,还可以让孩子对英语的语法和构词成句有潜移默化的吸收,难怪孩子说母语没有语法错误。
家长问:孩子看动画片听不懂怎么办?怎么选动画片?
答:先要暴露在语言环境下,才有逐步发展理解能力的可能。才启蒙时候,不要纠结是否听懂这个问题,只要孩子愿意看,有语音进入耳朵,目的就达到了。
另外孩子看动画,要的是动画情节的好玩。当孩子迷恋情节,反复观看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从画面转移到语音上,对语音的理解也指日可待了。
提到“反复观看”,为什么要做到动画片反复观看?能不能不反复观看动画片来磨耳朵?如果每集动画只看一遍,我们把这种方式叫做“泛听”。“泛听”是可以做到提升听力辨音能力,但是训练听力理解能力的效率会很低。所以我们需要专门对某些素材集中听,细听,才能做到听力词汇和语句的积累,高效达成听力理解能力,这就是我们称为的“精听”。“精听”的素材就来自于小孩自发的,愿意反复观看的那些动画片。
从这个层面上看,动画片的画面是否好看,孩子是否被吸引,是选择动画片的大前提。家长不能想当然的给孩子选择动画片,自以为有的动画难或者简单了,有的动画隔壁小明都爱看就强制自己孩子看。在选择动画的时候,把选择权交给孩子,退居二线观察孩子的兴趣程度,为孩子提供持续的动画资源,为最终孩子愿意反复看某集动画,愿意听动画音频做准备。
家长问:听懂的能力是怎么练成的,你能帮我分析下这个过程吗?
答:过程1:一开始不具备辨音能力,听完整语句混沌一片,听懂音频几乎全依靠的是对画面的理解。
过程2:随着语音输入的增加,辨音能力提升(听得更清楚)并逐渐熟悉语言的韵律节奏,孩子会结合场景去猜测语音的意思,辅助他去理解情节。
过程3:随着语音输入的进一步积累,孩子的连懵带猜的能力随着辨音能力和之前听力词汇的积累会越来越好。
一个孩子感兴趣的素材,有的孩子可能要听几十甚至更多,从开始理解内容的10%一下逐渐达到30%50%甚至更高。但是,依然达不到100%理解。有些孩子听了一阵就不听了,转去听别的了。这样,又在其他的素材上完成10%到50%甚至70%的积累。这个时候回头再听之前听过的内容,忽然发现,哦,原来我能多听出来很多啊。
听力理解能力是语音输入积累、辩音能力、感知韵律节奏能力、听力词汇积累几个方面能力并行发展得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英语的启蒙不能心急和焦虑。一定要在一个片子上找到100%的理解,效率会大打折扣。孩子产生畏难而丧失兴趣,再想挽回就难了。
家长问:孩子不能长时间看动画片,如何减少在屏幕的时间?
答:正如我们之前说的,我们用动画片目的是为英语学习找个敲门砖。但是一旦通过动画片成功让孩子接触英文以后,每天长时间地看动画,过于依赖动画,那么孩子可能沉迷于动画片,最后英语的效率不高,还影响了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之道有以下三点:
第一:靠提取节目音频来促进反复收听才是磨耳朵的王道。有了情境对应的基础,孩子也能从音频中获取来自动画片的乐趣,又让孩子不受制于电视,逐渐养成专心听音频的习惯。以这种方式,一次屏幕时间可以换来几十次音频时间,效率可为非常之高。对于那些已经上了轨道的孩子,还可以听很多国外的儿童广播。
第二:除了动画片和音频结合,动画片还可以和绘本结合,让孩子“娱乐”。绘本也是一个很好的资源,里面有丰富的营养供孩子吸收。全方位地提供环境和资源更重要。
第三:为了有效管理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好时间,比如每天30分钟。我们可以定一个闹钟或者计时器,时间一到,立刻执行。如果孩子哭闹,温柔而坚定把电子设备关掉,安慰孩子释放他们的情绪,并尝试着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比如让孩子讲解剧情,和家长一起角色扮演下学习过的绘本等等。
家长问:动画中的中文字幕影响英语思维吗?
答:越大的孩子对看明白情节这件事很关注,对简单的动画片又觉得幼稚。所以看原版英文动画片,如果没有中文辅助的话往往看不进去。对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首要保证孩子得看进去动画片。至于有没有字幕,都是次要考虑的问题。

一般来说,最开始孩子忙着看字幕理解情节,眼睛顾不上看画面呢,很快明白了大概的意思,会在此后一遍一遍地重复看,这时候他的注意力就不再在字幕上,会逐步从关注画面再转移到关注音频。如果观察到孩子重复看的时候,都还习惯性地盯着字幕,家长们可以在这个时候把字幕切换掉。
从这个角度看,动画片的中文字幕反而还成为了解决大孩子排斥看动画片的一个有效手段。为了解决孩子排斥英文动画片,家长还可以和孩子通篇讨论下故事情节帮助孩子理解,不带强迫目的的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获得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
家长问:我们可以在家给孩子亲子阅读吗?有没有比较科学的方法?
答:孩子没有学习拼读规律之前,利用绘本给孩子启蒙的主要目的落脚在磨耳朵上,说具体点就是每读一本书,能让孩子听懂绘本的完整音频。
如何让孩子听懂音频么?难不成一个一个单词教吗?其实,绘本和动画的原理是一样,当语音和情景同步对应上,绘本的音频也被孩子理解,孩子边听音频边回想画面,英语思维由此形成。
在家庭亲子阅读通常分为几个步骤:
1.提供孩子愿意读的绘本,而不是家长强迫孩子去读书。
2.家长和孩子关注画面所展示出的情节,和孩子分享情节的乐趣,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让情节和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孩子再一次读这个绘本做铺垫。
3.孩子再和家长读这个绘本,家长可以发掘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之前没留意的图片细节,尝试着把书读厚。此时,便可加入英文来读这个绘本,孩子也不会像一开始那么排斥英文。每重复一次,音频和每个情节就对应得越多,孩子听整段音频都能回想画面也就成为可能。家长英文不好,可以找可以点读的绘本;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孩子语音和画面对应上。
4.孩子听故事音频,听的次数越多,记住得越多,最终能朗读整篇故事。这个过程就是孩子积累听力,积累语法,积累词汇,积累韵律节奏的过程,非常有价值。在其间,家长要做的就是观察,顺应孩子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指引和条件,切勿急功近利提出并非孩子所愿的要求。
绘本阅读的起步一般都比较吃力,只要坚持下去,越是走上轨道,孩子会越主动,越自发的要求读绘本,听绘本了。
 家长问:怎么安排每天磨耳朵的时间?
答:安排磨耳朵不能过于刻意,刻意本身就可能引起焦虑。所以我们不赞成太长时间的磨。每天磨耳朵时间30分钟-2小时还是3小时,都是观察孩子的反应和客观条件而定。磨100小时、300小时、500小时、1000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根据各个家庭的实践经验,可粗略地把磨耳朵时间与听力水平做个正相关对应。
听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听力优秀的孩子的英语学习会非常轻松,在词汇积累,遣词造句,阅读理解,写作运用,口语表达上等方面都表现得很自信和拔尖。在此呼吁更多的老师和家长在帮助孩子启蒙的时候,有系统,分步骤,耐心地培养孩子的听力能力。

Daisy 老师
专业英语八级
具有安妮花家庭培训师和教师的资格认证
近10年英语教学及培训经验
曾在各大知名培训机构担任骨干英语老师
目前自营少儿英语培训班(重庆)
只为用心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和家长
1
END
1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文章,请帮忙转发分享出去,给芬芳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作者:芬芳,现居美国,北大硕士,俩娃妈妈,英语启蒙路上的探索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