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图源网络
想象马拉松
文/蔡维忠
编者按:这期海外华文作家散文系列推送的是作家蔡维忠的作品,蔡维忠的文字厚重诚恳,叙述冷静,他一直试图在沉重的故事背后寻求人性的光亮。‍‍‍‍‍‍‍‍
查理·诺曼在监狱里想象自由。
牢房太小,查理走几步后就得往回折,再走几步。他默默地把步数加起来,走两千一百步了,折成一英里,走两万一千步了,折成十英里。再走五英里,共十五英里,就能到父母的家中看望他们。再走十一英里,共二十六英里,就是马拉松赛的路程。他没有到雅典或纽约或波士顿跑过马拉松,只能在狱中设计自己的佛罗里达马拉松。他从坦帕市开始,一直走到迈亚密,走到西礁岛,走到美国东南角。
查理把下一个目标定在西雅图。从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开始,到西北部的西雅图,跨越整个版图。第一站是特克萨卡纳,那是位于一千英里以外的得克萨斯州东北角的一个小城,母亲的家乡,查理出生的地方。查理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走出佛罗里达,穿过阿拉巴马,终于抵达儿时的家乡。接下来往西到加州,先到圣地亚哥,往北到洛杉矶,再往北到旧金山,再往北终于到达西雅图,历时一年。
查理不想回佛罗里达。他继续往北,穿过加拿大西部,进入阿拉斯加。跨过白令海峡,踏上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沿着俄罗斯东部南下,进入中国,抵达北京。继续往西,去中东和非洲。这些步数累积起来,达到两万英里,历时多年。他称这次行程为环球马拉松。
查理把世界上该走的地方都走了,步数实在是太多了,不好计算,便算天数。如果监狱允许,他会每天在墙上画一道杠,佛罗里达州的二十一所监狱的牢房墙上,都会被他画得满满的。当然,监狱不许他画杠杠,他便划在心里。从一九七八年四月五日他被捕算起,到二〇二二年四月五日,整整四十四年,他在心里划了一万六千多杠。杠杠越画越多,向往自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图源网络
查理把日子选在四十四周年的四月五日,发出一个以《囚禁》为题的电邮。开头便是控诉:“他们曾把我们叫做罪犯,然后叫做囚犯,最新的委婉说法是囚徒,听起来像精神病院里的病人,不是奴隶。但是,我们是真正的奴隶。在美国,这片自由者的土地,这个勇敢者的家园,有超过两百万我们这样的人!”
这个电邮代表行动。他在争取人身自由,而不仅仅是想象自由。他在电邮中描述如何受冤入狱,如何被拒绝获得假释,最后说出要点:“你想帮忙吗?支持我获释的信会产生正面影响。”电邮以密送的方式发给一群人,我作为他交往两年多的笔友收到了,但它不单单是发给我的。他表达得很得体,没有单独向任何人请求写信支持,只把主动权交给收信人。
我很快就回复,表示愿意支持。
这么快就决定为一个囚犯写支持信,似乎不够慎重。其实不然。我和查理已经笔交两年多了,往来的电邮和其他文件加起来,多达二十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一个人四十多年来的沧桑史,包括如何失去自由,如何争取自由,如何在一次次挫折中坚持下来。在潜意识中,我早就想帮他做点事了。
查理因四十多年前的一起杀人罪,被判监禁二十五年至无期徒刑。那时,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有人潜入一家药店抢处方药品,逃跑时遇到在附近工作的保安拦截,开枪打死保安。警察找到两个因其他案件被关押在牢里的人,名叫詹姆斯和鲁道夫,两人都作证说,查理在不同场合亲口向他们炫耀杀人。警察还找到毒贩基思和拉里,分别给两人免诉的承诺,两人也指证查理在不同的场合说他杀人。四个证人,同一种证词,便有了相当高的可信性。
杀人案的唯一目击证人是药店的清洁工阿伯特。阿伯特被蒙面作案人劫持,帮蒙面人装药品,在将近两个小时作案的时间内有近距离接触。他在案发后就向警察描述过作案人的大约身高体重。查理身高一米八,块头很大,比阿伯特高大,而阿伯特说作案人身高不到一米七,身板偏瘦。阿伯特有充分理由不认为作案人是查理,并在法庭上如此作证。只是,检察官以四个证人说服陪审团,在没有过硬证据的情况下判查理有罪,刑期二十五年至终身监禁。
查理被判入狱后,基思和拉里因为事先得到免诉的承诺,避免了官司,而詹姆斯和鲁道夫都从牢里释放出来。检察官和警察与证人达成秘密协议,却没有向法庭披露。查理认为此案是由检察官策划,警察执行,威胁利诱四个证人而炮制出来的冤案。
证人之一鲁道夫出狱后作案八起,罪行重大,被判了终身监禁,不得假释。他良心发现,在狱中为查理的律师录下证词,说他向警察编造听查理说过杀人的事,是詹姆斯让他说的。鲁道夫的翻供,如果发生于查理被判决前,几乎可以断定查理会无罪判决,但是现在如果要翻案,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鲁道夫的同伙詹姆斯则拒绝翻供。还有,检察官与詹姆斯和鲁道夫达成协议一事,大几率可以肯定,如果在法庭上揭示,也对检方相当不利。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图源网络
判刑后,查理在狱中给检察官马克·奥伯写了一张圣诞卡:“奥伯,祝你圣诞快乐!真希望和你在一起过节。”查理事后一直坚持说这是小小的玩笑。但是,不可否认,他在脑海深处,始终认为是奥伯找来四个证人诬陷了他。这张看似一时心血来潮的圣诞卡,将是伴查理一生的诅咒。
查理在服刑接近二十五年时,有机会申请假释,并因表现良好,有希望获得批准。这时候,奥伯来到听证会,从公文包里拿出那张圣诞卡,念给假释委员会的人听,声称受到查理威胁,为自己的生命担忧。他还说,查理从来没有认罪,没有悔过,会给社会带来危险,不能放出去。因为奥伯的阻扰,查理申请假释被拒绝了。此后,奥伯在几次听证会上坚决反对查理获得假释。
二〇一七年,查理在多次被拒绝后,又获得一次申请假释的机会。奥伯没有露面,一切似乎顺利。假释官看他的狱中记录,认为他表现良好,出狱后不会惹麻烦;美国笔会的负责人写支持信,称他在狱中坚持写作,为监狱带来正面影响;牧师写支持信,称他心地善良;前狱友写支持信,称他是值得信赖的朋友;心理医生说他心理健全,对社会无害。假释检查员同意他的假释请求,把假释日期定在二〇一七年七月四日。只是,上面的假释专员们拒绝批准。此事相当蹊跷,专员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假释检查员的推荐呢?查理在《囚禁》电邮里说明其中缘由:奥伯曾在佛罗里达州假释资格委员会里占有一席,他在那里亲自任命了三名假释专员,这三人不会违背提拔者的意愿。当初主持审理查理案件的帕吉特法官很罕见地给每位专员写信,支持查理。专员们选择无视。
这么多年来,查理眼看许多案情要严重得多的罪犯,因两起甚至三起谋杀罪被定罪,甚至牵嫌连环杀人,都在服满二十五年的最低刑期后被释放。他还在狱中。
查理是什么样的人呢?
查理在上大学期间与高中时的恋人结婚,婚后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去受训当警察,一边当警察一边上学。这期间有几件事情值得他自豪,他特意讲给我听。例如,在警察学院训练时,退伍军人出身的教官给学员下马威,把学员一一打到在地。学过武术的查理不但没有被打到,反把教官按倒在地,逼他认输,从此让所有学员刮目相看。又如,在当警察时,坦帕市市长专门点名要他当司机兼保镖,让他觉得很风光。他在监狱里写作,作品获得了总部位于纽约的美国笔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及其他组织授予的多个文学奖。他还在监狱里教写作,并组织多种有益活动。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图源网络
他是一个自豪的人,也是一个高傲的人,因无法忍气吞声而惹下不少麻烦。他这一生一直在与奥伯对抗,写信,写博客控诉奥伯对他的迫害。其后果是一再错过获得自由的机会。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它发生于六十年前查理十岁时,但我觉得可以通过它直达内心深处。在构思支持信时,我翻出查理讲述的故事:
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去教堂,但至今不忘一个周日早上在洗衣房发生的事情。
爸爸喜欢算好时间,在洗衣房店主约翰开门时到达,第一个进去,使用他喜欢的几个洗衣机。如果碰巧有人比他先到,用了他喜欢的洗衣机,他会等到他们洗完,再把自己的衣服装进去。他就是这样的人。
一天早上,一个年轻女人开着一辆轰隆隆的老爷车,停在我们车旁边。她把一大堆破旧衣服搬进洗衣房,然后把三个哭闹的孩子们带进来,最大的不满四岁。她把身上的小硬币都拿出来,排在一张折叠式桌子上,算着能洗几缸衣服。约翰过来把它们换成可以塞进洗衣机的二十五美分硬币。她站在小盒洗涤剂的自动售货机前,不知所措,她显然没钱买洗涤剂了。
爸爸带来一大盒经济型的洗涤剂,盒里还有一大半。爸爸推了推我,看了看那盒洗涤剂,又看了看那个年轻女人。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会亲自送给那个女人。我把那盒洗涤剂递到她跟前说:“还有很多,欢迎使用。”
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又朝爸爸瞥了一眼,点了点头,对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过盒子,说声“谢谢”。她给每台洗衣机装了一杯洗涤剂,然后把盒子还给我。我说声“不客气”,回到爸爸身边坐下来。
我们的衣服洗完了,准备离开。爸爸从他的裤袋里掏出所有硬币,有三四美元,递给我,点点头。我知道他的意思,接过零钱,把它堆在桌子上的婴儿旁边。她在照顾小孩,没看见。爸爸又拿出他的旧钱包,取出仅有的三张皱巴巴,面值一美元的钞票,递给了我。这一次,当我把钞票放在桌子上,再把硬币压在上面时,她有些察觉了。不过,爸爸已经抱着衣服出了门,我急忙跟在他后面。
我们从来没有谈论过这件事情,但我一直记着。如果爸爸那天去了教堂而不是洗衣房,他就无法帮助那个可怜的女人和她的孩子。
就是这么一件默默助人的故事,与案情完全无关,查理只把它当成对父亲的回忆。如果我不认识他,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囚犯讲的故事。这正是它触动我最深的地方。在看似无功利目的回忆中,最能看出家庭的熏陶,和在成长中形成的价值观。我在地球的另一个国度长大,没进过他的教堂,没有他那样的白肤色,可我们都认同故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
读完故事,我明白了自己愿意写信支持查理的深层理由了。
读完故事,我也知道该怎么写支持信了。
首先,有些事我不写。支持查理获得假释的理由,不是审判不公正,不是假释审批有黑幕,而是囚犯获释后会成为守法公民,不会给社会造成危害。至于声称无罪,属于另一条法律途径,查理没有放弃这一途径,只是困难重重。声称无罪,就是不认罪,可能被认为是没有改造好的证据,而被拒绝假释。尽管如此,我估计查理会重提这些事,他咽不下这口气。
作者新书《此水本来连彼岸》
我要写的,是以我独特的视角,从洗衣房故事入手的。于是,我开始给佛罗里达州犯罪者审查委员会主席库恩罗德写信,表示支持查理·诺曼争取一个假释听证的机会。
让我转述查理讲给我的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在他十岁时的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和父亲一起去洗衣房……
这件事尽管发生在六十多年前,但在他脑海里依然鲜活。他说:“我思念父亲,不断回想起他的教导。他教我,要遵守诺言;他教我,打女人的男人不是男人;他教我,要保护弱者免受欺凌。”
以下用最近几个例子,说明他在狱中的表现。
在二〇二〇年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查理与一群阳性但无症状的狱友被隔离在一个大宿舍里。他帮助隔壁床的一个半文盲阅读圣经,与他建立了友谊。我了解到,查理不遗余力地帮助同伴。
关于毒品,查理有一次看到几个人在没有安装监控摄像机的洗手间里吸毒,把他们训斥了一顿,轰了出去。我了解到,查理从不掩饰对吸毒的厌恶。
关于暴力,他曾告诉我一件事:“宿舍里有个白痴喊着威胁我。我告诉他,你想去洗手间吗?你去吧。如果我在十五分钟内没到那里,你先自己打起来。”他用幽默引起一阵大笑,化解了紧张的气氛。我了解到,查理从不诉诸暴力。
关于道德观,我看不出查理与我们这些体面而负责任的自由人有什么不同。我相信他对社会不构成危险。相反,他很有才华,出狱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他应该获得自由。
我把写好的信发出去后不久,收到查理寄来的一组家人探监的照片。其中最为醒目的是查理和侄女塔米的合影。我很早就在查理寄来的不同时期的照片上注意到塔米,看着她一路探监,一路成长。五岁时,她第一次随父母探监,一头金发,非常可爱;十一岁时,是漂亮的少女;十八岁时,青春活泼;年近三十,探监时带着小女儿,小女儿与她第一次探监时的年龄相仿;如今,她脸上起了皱纹,祖母辈的模样。查理也随着一帧帧照片的转换从血气方刚的年华进入古稀。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图源网络
岁月不饶人啊!不但他们两人变老了,我们都变老了。只是,和查理比起来,我们在监狱外的人没什么可抱怨的。在自由中变老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查理是在对自由的渴望中老去的。四十四年,该能跑过多少次环球马拉松啊!希望这一次有奇迹发生,他不用想象马拉松,而是踏在铁丝网外的土地上。
原载《红豆》
海外华文作家散文系列:
作者简介
蔡维忠,理科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新药研发专家,现居美国纽约长岛。作品发表于《当代》《上海文学》《散文》《香港文学》等海内外报刊。著有散文集《此水本来连彼岸》,随笔集《美国故事》和对联艺术专著《动人两行字》,曾获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散文奖。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