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技术能力的加持,更需要业务部门、一把手领导的全力支持,数字化建设本身就充满着风险,如果过程管理不科学、缺乏精细化的运营思路,可以说成功率几乎为0,那么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又该如何应对呢?老杨总结如下:
风险一:前期需求不明
    这是企业进行数字化建设时的常见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对系统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简单的以为数字化系统建设就是买软件,所有工作都是信息部门或者软件公司,或听信软件公司的一面之词,认为其软件功能非常全面,几乎达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可以解决企业的任何问题,在相关部门自认为满意后,未做内部详细需求调研,就马上签合同,马上付款,结果实施的时候今天谈的需求明天全部推翻重来,明天确定的需求后天领导说需要调整,然后陷入需求反复修改的死循环,结果半年过去了,系统还未上线。
    明需求,对需选型,才是良好的数字化建设开端,一直在需求争议中前行的数字化前途只能是路漫漫,在扯皮中求索,离系统成功应用渐行渐远。
风险二: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权责不清,业务流程不明
    企业采用数字化系统的初衷就提升工作效率,但有时候事与愿违,非但效率未提升,反而还不如纸质审批,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流程频繁报错,要么流程无法提交进行下一步审批操作,要么流程节点流转错误,或重复审批,这个时候在很多领导眼里以为是软件系统的问题,是技术有问题,深入排查后就会发现这是组织管理系统不健全、权责不清、业务流程未经梳理就照搬纸质审批那一套的管理问题,信息系统是管理的一种呈现手段,是一面“透镜”,透过系统看管理本质。因此数字化系统顺利运行依靠的是健康的组织管理体系。
风险三:无数据标准体系
    数字化建设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即成果。但此时新的问题会产生,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由于系统建设初期数据标准未建立,导致统计结果不准确,被大量重复数据、无效数据、脏数据充斥其中,结果还需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数据清洗,造成数字化建设与间接直接成本上升,影响数字化建设成果。
    从中不难看出,数据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数据未录,标准先行,面对一个个充斥脏乱数据的系统,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将陷入漫漫无期的数据清理工作中,何谈数字化转型?
风险四:合同条款不严谨,口头承诺过多
    这是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隐性风险,多见于软件选型阶段,或出于情面缘故或者为了拿到订单而作出一些诸如“接口全免费”、“个性化需求全部满足”之类的承诺,但此类承诺并未在合同中用文字体现,是商务人员的单方面承诺,当实施过程中面对企业大量的个性化需求开发时,却提出收费,此时轻则扯皮,重则项目停滞。因此,合同内容的全面性,严谨性非常重要。
风险五:软件方实施能力弱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软件实施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部署,也不是对着PPT念培训稿,他需要对行业认知的深度,需要丰富的行业经验,但大部分软件实施最终演变成了“买家秀与卖家秀”,在企业的预期中希望得到软件企业的行业先进经验以此来改善管理,而最终只得到商务演示PPT中的美好,由于实施能力的问题,导致系统烂尾的案例不在少数。因此,软件企业若想在行业中得到长足发展,尤其应注重实施团队能力的培养,只有帮企业数字化系统真正落地应用,才算实施成功。只有数字化项目成功落地,才能增强企业数字化建设的信心。所以企业与软件公司不是单纯的甲乙方关系,而是命运共同体。
风险六:负责人中途离职或撤换
    这句话说的负责人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甲方企业项目的业务部门负责人;
    第二,甲方企业信息部门负责人;
    第三,乙方软件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即项目经理;
    在数字化项目建设中,任何一方负责人的离职或中途撤换都会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甚至成败,而人员的更替可能带来运营管理思路的改变甚至颠覆,意味着前期所有的成果将全部推倒重来,对甲方企业来说意味着进度的推迟,对乙方软件公司来说意味着实施成本的增加,甚至有项目暂停、烂尾的风险。因此保持项目人员的稳定性是数字化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风险七:数据安全不重视,缺乏数据备份保障措施
    数字化建设最直观的表象就是投入,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安全一项都不能少,而当前大部分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则是:能省则省,非必要不投入。在这样“节约”思想的影响下,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例如在数据安全方面,大部分企业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这样来做:
    服务器杀毒软件用免费版的;
    应用与数据库都在一台服务器;
    防火墙选用最便宜初级版的;
    为了维护方便直接把远程端口打开;
    漏洞修补太麻烦从未进行过;
    数据从未进行过异地备份;
    以侥幸的心理做数字化基础建设,后果很严重,如果再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那么服务器在互联网几乎等同于裸奔,中毒只是时间问题,数据丢失那是迟早的事情,因此企业要在意识上重视数据安全,在行为上支持基础建设,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落实各种保障措施。
风险八:系统上线后缺乏制度保障机制
    系统上线并不代表着数字化建设的成功,反而只是阶段性的开始,若想信息系统发挥其效果,信息系统必须正常应用,三个指标必不可少:
    系统数据录入的及时性
    系统数据录入的完整性
    系统数据录入的准确率
    保障三个指标顺利推行最重要的就是保障机制,企业需要制定每一套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制度,并落实执行。保障制度是系统正常运行的行为准则,是衡量系统是否健康运行的标准,企业不仅要建设系统,更要用好系统,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以上八大风险点只是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典型代表,数字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涉及业务、涉及运营、涉及文化更涉及战略,因此企业要对数字化建设持有敬畏之心、严谨之心、责任之心。
往期内容回顾:
关注公众号不定期发布数字化转型干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作者删除!
如有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上的交流,请在公众号后台发消息给老杨!或发邮件给老杨:[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