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山竹    图 / 张进
一 
最近,正值春节,也正好两边疫情都缓解的时候,我从工作的城市,回到北方的老家。
除了陪伴父母,就是品尝老家的特色小吃早点,正宗的驴肉火烧、煎饼,豆腐脑儿,这些小吃都不能放过,还要算计好哪天早上吃。
老妈对做饭特别当回事儿,有时候甚至是个负担,提前一天就要算计第二天吃什么,才吃完早餐就开始算计中午吃什么。做饭是她最大的价值感和精神寄托,是她饱满的爱。大家也都喜欢妈妈的味道,老妈做的饭很合口味,弟弟只要回老家就要约老妈的饭,甚至早点的火烧、馄饨都会跑过去吃。这也是她暮年最大的幸福吧。
但是有一样,就是一定要提前预约,不预约老妈就会着急,约了不去也会很有情绪,剩了没人吃,浪费了他们又心疼,让他们吃剩的我们过意不去。有时候我们才吃完饭,老妈就问下一顿吃什么,真的有点抗拒,肚子是饱着的,胃口没办法告诉自己想吃什么,哈哈。
于是,晚上吃完饭后,我就赶紧报备:明天早上我买煎饼吃,早饭不要为我准备了。结果第二天收到老妈的语音留言,给弟弟包的饺子多了,还有剩面剩馅儿,让我不要买煎饼,回来吃饺子。好吧,但是回到家我还是把自己的感受真实的表达出来:“我准备好了吃煎饼的胃口,现在让我吃饺子,剥夺了我吃煎饼的权利”。我当然是开玩笑,但是这个在我父母看来肯定是对他们的否定吧。
爸爸说话了:明天再吃煎饼也可以啊,今天有饺子就吃饺子。弟弟说,今天可以少煮一些啊,其实就是换一个双门的大冰箱就可以了,吃不完的冻上,下次再煮。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没敢说,结果弟弟说出来了。结果触动了爸爸的敏感神经,他说:我们两个人用不了那么大的冰箱,换冰箱这个事儿不要再提了!
其实我们家关于换冰箱的事儿,早就闹过不少次。冰箱虽然爸妈老两口够用了,但我弟弟留在本地工作,经常带着一家人吃老妈做的饭;到了春节,来拜访的亲戚更多,储存年货就更不够了。可我爸就不同意,就算我们姐弟俩掏钱买都不行,我爸嫌浪费(费电、占空间)。你看看,由吃的问题牵扯到了现实问题——换冰箱,然后就触动了老人家节俭的执念。
这是一个在我们家无解的矛盾。在昨天的饭桌子上演的这一幕,唤醒了很多父母对我之前的要求和管束的记忆,甚至连吃也要管。结果我在家吃个几顿,就有一种吃不下去的感觉(当然妈妈做饭确实很尽力,每顿饭都很饱),所以接下来就有两个晚上我没有吃,因为吃下去很难受。
我试着聊起逛街时看到的一些景色,把话题岔开,老爸似乎也顺着坡下了,总算缓解了饭桌上的氛围,不然如果真的吵了起来,全家人都不愉快。

二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吃,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当我开始帮助来访者后,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最近我有一个来访者,他回忆起了一次和吃饭有关的不愉快的事。当时他们回老家,妈妈辛辛苦苦做完饭,结果他因为旅途劳顿吃不下,但是妈妈就自言自语嘟囔了一句:大热天儿好不容易做的!
但他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就质疑了妈妈,他的妈妈马上就说:我没有不高兴,没有不高兴。但实际上,她的那一句自言自语已经足够唤起之前的记忆,很多次妈妈在吃饭的时候,或者说在饭桌上的甩脸子,那种痛苦的记忆就被调动出来。
这样的矛盾,反映了两代人在截然不同的成长环境下,形成的不同观念。我曾在一个读书会上,听一个朋友说,母亲最大、最饱满的爱意的表达就是盛一碗饭,上面还要摞很高,甚至两碗饭扣在一起那么多的饭,现在这么物质丰富的时代让他感觉不太能理解。但是如果站在母亲的角度,在她成长的少吃缺穿的年代,一碗满满的饭就是满满的爱。而作为子女拒绝这一碗饭,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样的情景也很多见:当一家人因为一件事儿发生冲突,比如亲子之间,当一方想缓和这个矛盾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妈妈亲自去叫儿子来吃她做的饭,这就等于是发出一种信号,一种示好,一种“我不计较了”的暗示吧,叫对方来吃饭,表达自己的情绪、不满意已经放下了。对方如果回应了这样的招呼,那就说明双方冰释前嫌了,可以彼此原谅,如果还是拒绝不吃,就说明我不买你的账,我不接受你的道歉 ,我还不想缓和关系,我还在赌气当中。
用不吃饭来表达态度、情绪,这也是因为我们的文化里面对直接表达情绪、表达需求有困难。所以,如果你有爱意,有需求,有冲突,能够直接真实的表达出来,在我们这样的文化里面,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至少对于成年人,对于步入中年的我们来说,去觉察这一块儿,也许就能缓和关系、处理矛盾。
三 
说到这里,我还想到了进食障碍。
这种病理性症状,有时表现为厌食,有时表现为贪食,还有的吃了又去催吐,这种行为反反复复,不断的强化,是一种对于自我无法掌控的严重表达,是用吃这个本能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属于向内攻击。
这样的问题,常常是从很小就种下的,当一个人对吃都不能自主做决定的时候,他就会在吃方面反映出很多症状,当然也是最基本的安全感不够,或者说被控制。一个人如果吃都不能做主的情况下,就会发展出一些症状,这就是进食障碍。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妈妈认为你饿了”,然后就要让你吃,我见过不少进食障碍患者,都谈到过这样的家庭冲突。
由这个吃,就想到我们表达爱的方式,是不是应该觉察一下,我们是为了对方好,但是那种制约、管束,已经超出了一个的人能够接受的程度,甚至冲破了一个人的底线?这个边界被破坏,就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从吃引发的问题,提醒我们学会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让某些问题成为一个家庭里不可讨论的问题。
在一个家庭里,如果一个问题不可讨论,就会逐渐压抑进潜意识里,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忽然再现。我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某些话题就不可谈,某些情境,看见了就恐惧、就回避。所以,我们要学会真实的说。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上一代,但可以改变跟孩子的关系。让我们的心态都越来越平和,越来越尊重彼此。
相关阅读:
作者过往作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