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份高质量的选校名单或许是申请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如果选校过于理想化,那么你可能很难收到录取信。但如果选校过于平淡无奇,你也许会觉得自己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EA/ED申请季已经接近尾声了,大家不妨回过头来再次审视一下自己的申请策略,看看学校清单是否有可以调整的地方。对于十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现在也是时候开始做一些选校方面的研究啦!
不同的学生在选校时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学生早在上高中之前就确定了自己要申请哪些学校,而有的学生则丝毫不知所措。但大部分学生都是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
何时开始选校?
选校从来不存在“为时过早”的说法。但话说回来,选校比较合适的时间是十一年级。早些拟定名单可以给你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这些学校,在春假的时候去校园参观,并根据情况改变申请方向。留出足够的时间来研究可选的学校,这对你的申请会有很多帮助。
一份好的选校名单究竟长什么样?
好的选校名单首先是变化的。从你开始选校到你决定接受哪封录取通知的这段时间里,你应该会对名单上的学校进行很多删减增添。
首先应该拟定一份初稿,上面列出多少所学校都可以。利用名单初稿来了解不同的学校,记录情况,对学校进行分类,最终决定你是否对申请这所学校感兴趣。
名单终稿上的学校就是你决定要申请的所有学校。通常来说,名单的长度在7至20所学校之间。一份好的最终名单里应该包括至少30%的保底学校和至少40%的匹配学校,同时目标学校的类型也应该和你将来的理想目标契合。
如何对学校进行分类?
学校类型
冲刺学校
当你的学术资历低于某所学校新生的平均水平时,这所学校就属于冲刺学校。冲刺学校申请难度大,但并非遥不可及。

匹配学校
如果你的学术资历与某所学校新生的平均水平大致相当,那么这所学校就属于你的匹配学校。匹配学校不是万无一失,但一般来说被好几所匹配学校录取是很正常的。
保底学校
如果你的学术资历超出一所学校新生的平均水平,那么你基本可以确定自己能收到这所保底学校的录取信了。

选多少所学校?
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申请学校的数量?因素很多,比如:
1)你真正感兴趣的学校数量
2)你被某一所学校录取的概率
3)申请的多样性,以及你需要准备的不同文章和其他申请材料的数量
4)申请时的时间和精力限制
5)你承担(或是获得减免)申请费的能力
6)你能否承受多封拒信的打击,以及你是否特别想同时被多所学校录取
归根结底,申请学校的数量取决于学生自己。但通常来说,我们建议学生申请10所左右的学校。
如何拟定名单?
拟定名单要从你自身着手,说到底,你才是要申请学校的那个人,你要在你最终选择的学校里生活四年。要弄清楚你究竟该申请哪些学校,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切实的评估。你可以从以下这些问题入手:
●     你的兴趣是什么?
●     你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     你对不同地域有什么偏好?
●     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     你的学术兴趣、优势和弱点分别是什么?
●     你有哪些课余爱好?
●     你的经济状况如何?
●     你适合在什么样的学校里发展?大学校还是小学校?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位于城市的学校还是地处乡村的学校?举办很多派对的学校还是聚集了很多学霸的学校?
●     什么样的学校能满足你的需要,或者换句话说,能满足你真正的需求?
●     你能在什么样的学校里取得学术、社交、个人、以及职业方面的成功?
●     你能够被什么样的学校录取?
这种自我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你可能一开始以为自己喜欢城市里的学校,但当你真正参观了校园之后可能又会改变主意。选校的刺激之处就在于这种多变性。
选校工具
在你制定选校标准的同时,可以用一些网络工具来帮你找到符合要求(比如地理位置、规模、类型等)的学校。还有一些网站提供学校的资料,在校学生的评价,以及校园实景视频。一些网络资源如下:
●     Niche
●     College Board
●     College Kickstart
●     US News
●     Unigo 
你的人际关系网也是选校的一大利器。你的父母、朋友和老师不仅对学校有所了解,他们还很了解你本人。不必害怕找他们聊选校的事。
当你接触的面越来越广,你也会逐渐清楚自己看重学校的哪些方面,也会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来更好地评估学校。
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有:
l 课程项目设置
l 主修和辅修专业设置
l 课程要求
l 出国学习的机会
l 工作和实习的机会
l 班级规模
l 校园文化
l 课外活动
l 校友
l 专业或院系的优势
l 求职或申请研究生的优势
l 地理位置的缺陷
l 人文学科
l 荣誉课程和双学位课程
l 专业选择
大量的信息很容易让人抓狂。所以在拟定选校名单初稿时,尽量把笔记做得简洁些。如果你在考虑某所学校,那么列出这所学校的利与弊。如果弊大于利,那就删掉这所学校。
如果条件允许,你应该尽可能多申请一些学校。但你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制约,比如有限的时间、被录取的几率以及数目不小的申请费。这大概是最接近所谓“套路”的选校方法了。
选校过程实际上十分难把握,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申请人都没有申请大学的经验,也不清楚究竟该怎么做。说到底,很多人都会低估一份高质量的申请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作者:
Yosepha Greenfield
引知联合创始人
耶鲁大学学士
本文由引知原创,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引知祝所有奋斗在加州大学
和常规申请一线的小伙伴们:
交出最完美的申请,offer拿到手软!
相关阅读
点击关键字回顾引知
往期精华


引知微信群开放每周问答时间!
本科申请群每周五晚9:00-10:00
研究生申请群每周四晚9:00-10:00
(北京时间)
添加微信InGeniusAnn(引知--Ann)
加群者请注明“姓名+毕业年份+地区”
点击了解前招生官申请终审服务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