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是一个演技控。演员们在我这里,长相不论、身材不论、年龄不论,只论演技。

所以,演技比拼的idea+参与阵容的强劲,是我一直关注《演员的诞生》的原因,零零散散也写了有三四篇(戳这里复习)
可四期过去了,我越来越绝望地发现,想在这个节目里看到真正的演技,有多难。
演技本来就很烂的,到这里变得更烂。
演技本来过得去的,到这里变得一言难尽
一贯表现优异的绩优生,也有过火嫌疑
甚至章子怡这样的真·大影后,观众也经常想替她问:我是谁?我为啥会出现在这里?
这哪是《演员的诞生》,这明明就是《演员的地狱》啊。
不过转念想想,这大概就是中国影视圈现状。既然我们的职场剧里没职场,名著剧里没名著,女强剧里女不强,自然也就没办法责怪一个名字里带“演员”字样的综艺,专门坑演员。
而另一部看似与演技毫无关系的综艺,却处处闪烁着演技的光辉。
恩,我说的就是《见字如面》
比起第一季引爆全网的黑马姿态(复习戳这里),《见字如面》第二季命运多舛:第一期放出后好评如潮,却很快惨遭下架
两个月后终于复播,第一期已不见踪影,新播出的第二期只有40分钟(原本节目每集时长在1-1.5小时左右)
然而即使是这样支离破碎的节目,依然毫不费力地向我们展示了诸位演员的基本功,和时不时高光的飚戏片段。这个节目并不比拼演技,可参与演员的能力高下,却在观众眼底一览无余。
第二季已出场演员

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演员们站着不动,表情端穆,却远比肢体丰富肆意哭笑的戏剧表演更吸引人?
是演员功力相差太大?


其实并没有。
虽然《见字如面》有周迅、黄志忠、赵立新、李立群、于和伟、何冰,还有第一季的张国立、张涵予、王耀庆;可《演员的诞生》也有一批新生代&中生代里的演技派,章子怡、刘烨、宋丹丹、周一围、翟天临、余少群、姜宏波、辛芷蕾……
为什么后者在节目里的表现,就是不如前者高级呢?
问题最大的,不是演员,是脚本。
我评价《见字如面》第一季时,曾经用了“文艺”两个字。实际上,不止文艺,《见字如面》对内容的甄选,堪称经典。当时我说:
这里有庙堂之高,亦有江湖之远;有战火下的祈望,也有和平中的忧虑;有生离之不舍背后的满腹衡量,也有死别之肝肠寸断里的一往情深,有人虔诚地谈艺术谈人格谈原则,也有人忧心忡忡地谈教育谈民族谈未来。
第二季的书信依然沿袭这个路线。
截至目前的几十封书信,是古往今来这个民族的缩影,让观者能从细微处一窥政权的更迭、豪杰的起伏、民众的情感与闪耀的智慧。
字字珠玑、句句凝练。无论出自大家还是无名者,皆无一字可改。
所以,当王耀庆读出这样的文字时:
……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
你为势位所误。……
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黄永玉写给曹禺)
当张国立回复这样的话语时:

……天下没有比到了暮年才发现,走了太多的弯道更痛心的了。
它激昂促使我拿起笔再写下去,在我想入歪道,又进入魔道,为势位所误时,我将清醒,再写下去。……
(曹禺写给黄永玉)
你能分辨出,这一幕带给自己的振聋发聩,有多少源于内容,又有多少源于演员的演绎呢?
当赵立新与于和伟化身为汉文帝与南越王对话时,那征服观众的年轻帝王的聛睨之气,是文字的功底,还是赵立新炸裂的演技?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仅能轻易击中观众的心,也激发着演绎者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此外,《见字如面》最动人的东西,是真情实感。

这一封封书信,是真实的时代、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愤怒与真实的悲喜,是真实的人物在真实的生活里最最真实的心声描述。它们中的大多数,成文时从未想过会公诸于众,也因此敢言最不可告人之隐秘心思。虽有部分信件带着话外音与政治目的,可那话外音与目的,也都是真实的。
所以当周迅读太平轮幸存者的信时,整个人也仿佛漂在冰冷的海水里,一度哽咽难言。

当黄志忠读身患绝症的李真写给含辛茹苦的母亲的信时,极度克制又无法自拔。
回头来看,在《演员的诞生》里,演员们拿到手的是什么?
是荒谬没有逻辑的剧情

是必须哭必须大哭必须拼命哭的狗血桥段
是浮于表面的人物关系
更是尬到不能再尬的台词

归根结底,是极端糟糕的剧本。
对戏剧这盘菜来说,演员不过是厨子,你丢给他一块发霉的豆腐, 指望人家做出佛跳墙,这现实吗?
凡是能在这个舞台表现强悍的演员,无不自带平日积攒的无数食材,然后这里加点、那里改点,才把那股子霉味儿盖了下去。
宋丹丹虽然一直是圆场王,但只在这点上非常坚持——她一直在坚持批评这个节目的剧本,几乎每一期。
和郑爽一起演短片时,她批评剧本全是情绪。

《唐山大地震》片段大家都赞赏于月仙、陈小纭和王俊凯的哭戏时,她批评剧本只有悲伤,非常糟糕。

在所有人都批评郑昊戏霸时,只有她站出来说,锅不能给他一个人背。

以前江湖一直有宋丹丹戏霸的传闻,但看看整个《演员的诞生》里所有剧本的水准,一个有基本审美和艺术追求的演员,能忍住不去改吗?
恐怕很难。
实际上,《演员的诞生》里剧本的问题,就是如今我们国产影视剧剧本问题的缩影。
  • 没有情节全是情绪
我爱你我爱你我好爱你,我恨你我恨你我好恨你……
我生气、我愤怒、我痛苦、我煎熬……
观众满眼都是沸腾的情绪,却不知他们情绪从何而来,因何高涨。
情不知所起,莫名其妙。
戏剧本身当然是虚构的艺术,可要想打动人又必须给观众真实感。
这真实感何来?——逻辑、因果、细节铺陈。
缺少了这些的影视剧,满眼就只剩一个字:
尬。
反观《见字如面》,第二季第一期里台湾作家黄春明写给自杀身亡的次子黄国峻的信里,满满全是陈述与细节,不见一字情绪,却感人入深,令听者心碎。

因为他用寥寥几句描述构造了很强的画面感,用“妈妈和电饭煲都忘了多少米要放多少水”等几个细节,快速与观众建立了共情。他没有生硬地戳你心,没有伸一张老泪纵横的脸在你面前,你反而泣不成声。
越刻意,越无效,世间之事大抵如此。
  • 没有审美一径媚俗
有人说,也不能怪剧本烂,《演员的诞生》每组演员只能演几分钟的戏,缺少铺陈也是没办法的事。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非要在这短短几分钟里展现所有的狗血呢?
第一期:《我的父亲母亲》——哭;《亲爱的》——哭嚎。

第二期:《金枝欲孽》——哭;《半路兄弟》——哭嚎。
第三期:《唐山大地震》——哭嚎;《我的父亲母亲》——哭嚎。
第四期:《十面埋伏》——哭;《芈月传》——哭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哭嚎。
仿佛表情不狰狞、情感不激烈、冲突不剧烈,就无法体现演员的功力一般。
不,这种剧情不仅不能帮助演员展现功力,反而成为他们入戏的障碍。
这根本不是为演员着想,不过是迎合主创者想象中的观众审美罢了。
就如同这荧屏和银幕上的所有烂戏一般,想当然觉得观众就爱低俗狗血,于是就理所当然地偷懒,情节编不出来就让角色大撕逼,A撕B,B撕C,C撕D,D再撕A,最后凑到一起互相撕,一边撕一边哭,哭完再来一场大和解。
我们也就只能满怀同情地看着演员表演歇斯底里,心里明白这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毫无关系。
实际上,观众心理从来都很复杂,这世上也并没有什么万金油能让编剧百用百灵,收了你们的神通,用点心吧。
不信琢磨琢磨,为什么这几期里观众评价最高的那组,恰恰都是不哭的呢?
这也是为什么《见字如面》从不刻意煽情却经常让人泪目。绝症患者李真自觉对母亲拖累,却不会去哭喊什么“妈我对不起你”,他只是平静地写:
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
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
谢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更多时候,克制比大哭大嚎更高级。
我喜欢《见字如面》,因为它文艺、经典、真实、克制(朗读者在这点上就非常糟糕,复习戳这里。这是一档有文化又有温度的节目。
我坚持看《演员的诞生》,却因为它就是国产影视大树的小小盆景。
——表现糟糕却占据所有关注的流量,改戏加戏抢戏的演员,对流量爱护有加捧在手心的主创团队,你有名我就对你放低要求的老师,追高踩低跟红顶白的boss团,想坚持原则却力不从心的专业人士……
以及屡屡糟蹋经典,改啥毁啥的编剧团队。

国产影视剧烂成这样的原因,还用再说吗?
点击查看:
后台回复“入群”加入娱乐栗场社群,与八卦小伙伴一起吃瓜
栗小姐零散娱乐观察与影剧评请关注微博@爱吐槽的栗小姐
苹果用户打赏识别下面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