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英国国宝级女作家简·奥斯汀逝世200周年(1775-1817),一直想写的95年BBC版《傲慢与偏见》,不能再拖到明年了。
想写是因为,这是我心里最好的《傲慢与偏见》,没有之一。
它从来都是我剧荒时的首选。六集,每集一小时,多年来我无数次把它打开后一口气看完——百无聊赖时,莫名伤感时,夜深人静时,疲惫不堪时。
1
95《傲慢与偏见》有最好的达西与最好的伊丽莎白,他们各自的魅力和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弥漫在每一帧他们存在的画面里。
科林·费斯成为我的男神,自然是从这部剧开始的。
彼时的他一脸胶原蛋白,笔挺、俊朗,在那个年代绅士服饰的烘托下,有如神祇。
即使《王牌特工》让西装脸叔火遍全球,但我眼中,骑马装比西装更能衬托科林·费斯那无以伦比的身材。
连导演都不由自主在有限的篇幅里,给出这样功能性不强、主要为舔屏存在的镜头。
当然,只有颜,成就不了最好的达西。
95《傲慢与偏见》在人物塑造上十分忠于原著,达西先生从头到尾内心戏丰富而言辞甚少,需要演员大量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与情感。
于是我们看到了开头傲慢的达西——孤傲、愤世嫉俗,当不得不与他眼中面目可憎的人群应酬时,通身都是不耐与厌恶。
看这个趁人不注意翻的小白眼哟
也看到渐渐陷入挣扎的达西——当他发现自己喜欢上原本不屑的伊丽莎白时,理智与情感互相矛盾互相撕扯,内心剧烈不安与动荡,却又要尽量表现得波澜不惊。
看到终于承认心有所属的达西——不再挣扎,不再掩饰带着赤裸爱意的目光,晶亮的眼神中有欣赏,有渴望,有他自己都没有察觉的宠溺与纵容。每一个画面都告诉我们,他被这个女人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也看到求婚受挫的达西——被误解的委屈夹杂着被戳到痛处的愤恨羞愧


于是观众也一点点深陷,任谁被这样的眼神包裹着,也很难不爱上他。
湿衬衫先生因为过于紧张,问候了人家父母两次
1995年,科林·费斯35岁,不再青涩稚嫩
也积攒了足够的阅历与经验
《最毒妇人心》,1989
对的时间,对的角色,达西先生从此深入人心。
与脸叔的形神兼备不同,观众接受詹妮弗·艾莉的伊丽莎白,大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心理过程。
这个伊丽莎白不好看/丑/老→→演得还可以→→真的有一双美目→→她就是伊丽莎白→→她是最好的伊丽莎白!
是的,乍一看,詹妮弗·艾莉既没有足够的美貌,也没有足够的青春活力。她还为了能还原那个时代仕女的体型而增重十斤,所以脸也显得有点大。
第一眼看到这样的伊丽莎白,会失望吧。
可与只能活在硬照里的我国流量花生们”相反,詹妮弗·艾莉的美,在动态。
动起来的她活泼、俏皮又灵动,美貌度瞬间上了一个台阶。

这是她在舞会上偷偷听到宾利先生和达西先生的对话,听到达西先生带贬义地品评自己的外貌,对达西先生的“偏见”由此而生。

她演绎的伊丽莎白,正如原著所说,有一双美目(a pair of fine eyes),目光流转间,伊丽莎白的调皮、活泼、明慧、促狭,都呈现无余,连嗔怒都那么娇俏可人。
她精彩呈现了一个最忠诚于原著的伊丽莎白:清醒的旁观者,自带嘲讽属性并不惮于自嘲的睿智女郎,不拘泥于社会规范、却小心翼翼把行为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小小黑羊。
她生动向观众展示着:为什么一个实打实的钻石王老五,会被家境平平的她深深吸引?
因为勇气、智慧、幽默和坦诚。


至于片中二人时不时胶着在一起的炽热眼神,我们完全不必怀疑其打动人心的真实性——科林·费斯与詹妮弗·艾莉两人在拍摄95《傲慢与偏见》时因戏生情,谈了一年多恋爱,在杀青不久后分手——这大概就是入戏太深的铁证吧。
多年以后,在帮助科林·费斯拿到奥斯卡影帝的《国王的演讲》中,詹妮弗·艾莉客串了语言师的妻子,二人历史性同框。
这一幕让无数95版剧迷泪目唏嘘:
那跟着二人韶华一起逝去的,也是我们的青春啊。
2
95版还有最好的——其他所有人
它用6小时的篇幅,刻画了原著中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人物,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寥寥几个镜头,却统统无比鲜活。
——不见得符合现代审美、却活脱脱像是从旧时油画上走下来的大女儿
——与简天生一对的宾利先生,热情、善良,心思单纯,每天咧着嘴傻笑,看到他就不禁跟着开心。
——伊丽莎白的父母:亲爹年轻时贪恋美色娶了没有内涵的老婆,余生都悔不当初中,对女儿疏于管教,热衷于用嘲讽大法娱人娱己。
亲娘浅薄、愚蠢、势利、啰嗦,没有眼色,没有分寸,平生所愿就是女儿们都嫁得金龟婿。
印象最深刻的是伊丽莎白的表兄柯林斯先生,一个媚上欺下的、粗鄙的、无丝毫可爱之处的神职人员。演员David Bamber把这个角色演绝了,这么说吧,在屏幕上看到他的每一刻,我都想用鞋底碾他的脸。
被贵人打断说话时的惶恐
可演员也明明可以很有型,所以还是演技在起作用。
至于浪荡的莉迪亚夫妇、可爱的舅舅舅妈、现实的夏洛蒂、鼻子长在天上的宾利小姐……这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活脱从书上走出来一样。
有的角色甚至只用只言片语或镜头带到,就已经很醒目了,比如除了在打牌永远醉醺醺无所事事的赫斯特先生(宾利先生的姐夫)
夸夸其谈又从来都说不到点子上的冷场王卢卡斯爵士
“Capital!Capital!”是伊的口头禅
这些演技精湛、外形也神还原的演员们,贡献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群戏,镜头所到之处,绝无闲篇。
3
简·奥斯汀的每一本小说,主题仿佛都是爱情。但她的文学价值,却在于无比准确又细腻地描摹了一个时代。
而这个时代,在95《傲慢与偏见》的画面里,活了起来。
经常被剧粉津津乐道的是服饰的还原。
奥斯汀生活的年代,恰是帝政剪裁(empire cut)盛行的年代,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拿破仑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拿破仑本人的审美影响下,推崇复原古希腊风格的自然、简约的女装式样,这股浪潮从法国蔓延到欧洲。
95版对帝政剪裁的还原,精致到每一个细节。具体可以参见知乎@猫叽叽叽相关回答(戳文末“阅读原文”直达)这里就放一张神对比图好了。
这种简约服饰让女性短暂地从束胸与裙撑中解脱出来,所以伊丽莎白健康、开朗、热爱运动, 能步行几公里去看自己生病的姐姐,也能与猎犬玩得欢脱。
你很难想象如1940年劳伦斯·奥利弗版电影里那般华丽的服饰,能滋养出简·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这样的姑娘。
经得起推敲的,不仅是服饰。大到让人深吸一口的彭伯里庄园景色,中到舞会上的每一支舞,小到一件摆设一顶帽子,剧组是真的一丝不苟。
片中彭伯里庄园的取景地
在95版《傲慢与偏见》DVD附送的花絮里,主创们对如何还原一个时代娓娓道来,每个细节背后,都是数不清的繁琐工作。
图为编舞,舞会绝对是本片重要场景
除了符合原著时代特征的风土人情外,95版还用完美契合原著气质的幽默、轻快和小刻薄,让人对这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兴趣盎然。
是的,刻薄。
简·奥斯汀深入骨髓的小刻薄被95版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刻薄被完美控制在让人会心一笑又不觉得冒犯的程度,也十足展现了英式幽默的精髓——嘲讽(伊丽莎白父女两个嘲讽大师功不可没)
刚拒绝人家的求婚就看到人家这样的宅子…emmmm…奥斯汀真是对笔下人物无差别刻薄
作为简·奥斯汀的巅峰之作,《傲慢与偏见》的影视版本无数。粗粗算来,电影版大约有1938年英版、1940年劳伦斯·奥利弗版和2005年凯拉·奈特莉版;电视剧版本则更多,光BBC就有1949年版、1952年版、1958年版、1967年版、1980年版和1995年版。而因《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核发展出来的同人影视剧更是数不胜数,比较著名的如《BJ单身日记》等。
原著作者既是书迷,也是脸叔的影迷
这么多的版本,观众自然各有所爱,但在书迷心目中,95'BBC版《傲慢与偏见》的地位是超然的,说起影视版《傲慢与偏见》,它就是The One。
英国人的文化自豪感自不必提。《傲慢与偏见》这样的本国名著,隔上十几二十年就要重新拍一次,还越拍越好。
人家从不刻意去搞什么新解、颠覆。
但每个版本也各有独特角度与可供咀嚼之处——规规矩矩照原著拍,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解读与创新。
在95版面世前,
80年BBC版的《傲慢与偏见》也被视作难以超越

如果做不到,那还不如旗帜鲜明地去拍同人。
《傲慢与偏见与僵尸》,听名字就知道读者不会跟他们较真
大概践踏的勇气来源于无知与浅薄。若说人家BBC有什么拍名著的秘诀,不过是以尊重换尊重。
把名著读懂、读透,然后沉下心来,认真对待。
想必你如何对待名著,观众也就如何对待你。
点击查看:
后台回复“入群”加入娱乐栗场社群,与八卦小伙伴一起吃瓜
栗小姐零散娱乐观察与影剧评请关注微博@爱吐槽的栗小姐
苹果用户打赏识别下面二维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