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在富士康生产iPhone的工人如同奴隶一般被控制,使用iPhone的消费者同样如同奴隶一般被规训。科技拐点将要决定的,可能是科技究竟让大多数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是把大多数人变成奴隶。
作者 | 熊节
编辑 | 屐松松
美编 | 黄山
为期5天的WWDC17苹果开发者大会上,从Siri的男女声语音合成,到照片库的人脸识别,AI成为高频词汇。实际上,不管是苹果还是AlphaGo,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在感叹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同时,大众也表达出了对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担忧。
不过,据笔者的观察,这种担忧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一种“终结者”式的想象,即担心机器拥有智能以后全面取代甚至统治、消灭人类。2015年6月,德国斯图加特的一家汽车工厂里发生致人死亡的工业事故,媒体在报道时竞相使用“机器人杀人”、“机器人把技术员按倒打死”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类似这样的大众舆论反映出人们对智能技术的双重恐惧:不仅隐然感到科技的发展值得担心,而且隐然感到自己不知究竟应该担心什么。
经典电影《终结者》中的未来世界,人们的生命就受到了机器人的威胁。图片来源:网络
诚如维特根斯坦所说,“凡不可言说者必保持沉默”。在众多学者的话语中,对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担忧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它们通常具有强烈的未来主义色彩,多在谈论十余年、数十年后的“近未来”图景;而且它们多在强调“机器vs.人类”的关系。不论凯文·凯利还是博斯特罗姆,他们引人瞩目的作品都在谈论“超级智能”如何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人类。然而这两个特征却有一种微妙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让读者觉得科技对人的威胁尽管存在,但毕竟尚未发生、而且对所有人的威胁是均等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邱林川的这本《再见i奴》(Goodbye iSlave,伊利诺伊大学出版社2016年)提出了一种新的言说方式,使“信息技术可能带来什么危害”这个问题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造成伤害,这件事无需等到未来,它早已在发生;而且这种伤害绝非均质的“机器伤害(所有)人类”,科技作为一种工具,再现与强化了人类社会古而有之的权力关系,使一些人受损、另一些人受益。在信息时代被高新科技再现与强化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作者极富洞察力地指出:那就是奴隶制。
图片来源:《再见i奴》封面
尽管玫瑰的芬芳并不依赖于它的名字,但对于社会权力关系这种抽象事物,用什么语言谈论它,会直接影响受众的观感。当富士康、苹果和优步不约而同地声称为他们打工的劳动者是“自由的”,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十七世纪的奴隶制经济之间的共性:一方面,它们都建立在对劳动者的全面控制、甚至是对人身自由的控制基础上,富士康在连续跳楼事件之后安装的“防跳网”偶然而又必然地重现了十七世纪大西洋上运奴船上的设置,因为只有剥夺劳动者的人身自由乃至“自杀权”才能从他们身上榨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它们都着力生产“成瘾性消费品”,iPhone和微信就像白糖和咖啡一样让消费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才保障了廉价奴工生产出来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被消费。在这一产业体系中,不仅在富士康生产iPhone的工人如同奴隶一般被控制,使用iPhone的消费者同样如同奴隶一般被规训——邱林川将前者称为“制造的奴隶”,后者则被称为“被制造的奴隶”。
信息技术产业与奴隶制,这个或许令人吃惊、但绝非无中生有的类比,就像“玫瑰的名字”一样,让我们突然获得了一种能力,可以去谈论一些司空见惯、却又难以捕捉的问题。例如“低头族”:我们身边的年轻人(以及我们自己)随时随地都在低头玩手机,竟然到了城市专门开设“手机人行道”的地步,对此我们本能地感到不满,却不知该如何批评这一现象。直到邱林川说,这些人是“i奴”——信息时代的奴隶。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双手被无形的镣铐捆绑举在胸前,双脚只能沿着画好的路线前行,这不就是奴隶的形象吗?为了让这个类比更加贴切,作者专门研究了与奴隶制相关的大量文献。当我们看到奴隶制的若干特征与当代信息产业的现状竟然高度吻合,这个类比给我们带来的冲击绝非仅仅是比喻意义上的。
手机人行道位于重庆市洋人街景区,是一条专供“低头族”使用的手机人行道,人行道宽3米、长50米。图片来源:新华社
有了一个可以被谈论的问题,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去发现潜在的解决办法。针对奴隶制对奴工的人身控制和成瘾性消费两大特征,作者将视野投向全球,并发现了一些可能的替代方案,例如劳动者共同拥有、民主治理的“平台合作主义”,例如重视供应链社会效应、以耐用性(而非消耗性)为卖点的“公平手机”等。尽管这些替代方案尚显稚嫩,但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方案”的可能性;而为了去发现“另一种方案”,首先就必须有一套批判的话语来指出现状中的缺陷。从这个意义上,邱林川这本《再见i奴》可能是在看似牢不可破的资本与科技共同铸就的铁板上划开了第一道裂痕。
博斯特罗姆在《超级智能》中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此迅猛,我们很可能正处在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拐点上。然而当大众——在科技与资本精英的引导下——担心着几十年后人工智能是否会统治世界的时候,邱林川给我们指出了一幅更加现实也可能更加危险的图景:这个科技拐点将要决定的,可能是科技究竟让大多数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是把大多数人变成奴隶。这两者之中较为美好的那种前景,不会无缘无故自动发生。拥有合适的语汇去谈论和批评,乃是我们能够对这次选择产生影响的第一步。
本文系《再见i奴》(Goodbye iSlave)的书评
6月25日,土逗与你相约深圳,透过戏剧和展览,与你共同发掘手机背后,那些被消失的故事。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活动详情。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土逗怕哪天联系不到你,请大家让自己身边有土逗气质的亲朋好友加管理员微信吧!
微信管理员id:tootopialee
微信管理员二维码
欢迎通过以下各种途径关注“土逗公社”
微博:@土逗公社
豆瓣:土逗公社
知乎:土逗君
土逗思
为热点事件注入冷静思考,
向思想先哲撷取智慧精华,

关注新书、新文化、新趋势……
土逗思期待与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漫画:发条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活动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