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Gig Economy)用一套术语美化粉饰了其吃人的本性,这源于美国人对于自力更生的迷恋,使得工作至死成为一种被可接受、值得赞扬的精神,而非是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
作者 | Jia Tolentino
翻译 | 陈玉佩
校对、编辑 | 屐松松
美编 | 黄山
去年九月,打车app——Lyft的公司博客上,贴出了一则极富“21世纪感”的故事。“一位有9个月身孕的Lyft老员工玛丽,在7月21日晚接上一位乘客,”故事是这样展开的,“这时距她预产期大概还有一周,玛丽决定在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再开会儿顺风车。”你可以想见接下来的情节会如何发展。
Lyft公司提供的网约车服务类似于我国的“滴滴”或是世界范围内有名的Uber。图片来源:网络
玛丽驾驶在芝加哥市内,接了几位乘客,然后开始有宫缩反应。“因为离预产期还有一周时间,”Lyft在博客上写道,“她觉得这不过是虚惊一场,于是继续开。”宫缩反应还在继续,玛丽决定开车去医院。“因为她没觉得自己快要生了,”Lyft博客接着写,“她继续保持着接单驾驶状态,果然——叮!——在开往医院的途中,她接到一单。”
“幸运的是”,Lyft如此写道,那位乘客的路程比较短。在完成这一单后,玛丽去了医院,并被告知已进入临产状态。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博客上刊登了小姑娘的照片(她还穿着“Lyft小美女”的婴儿连体衣)。博文的最后以一则征稿启事作结:“你有没有精彩的Lyft故事愿意分享?在Twitter上写下你的故事,并艾特我们@lyft_CHI!”
“在一个月额外赚到500美金的好方法”是Lyft在Twitter上发布的广告词,这种修辞屡见不鲜。
图片来源:@lyft_CHI
玛丽的故事对于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在充满正能量而又残忍的Lyft公关体制中,玛丽是努力工作、敬业奉献的模范代表。在一个不把司机当作员工对待的公司里,敬业奉献这个品质也许分外难能可贵。玛丽的创业者精神——临产都还在接单!——便是互联网灵活就业特质的“精彩”例证。看看这骗局!使用Lyft可以随时随地赚钱,甚至宫缩时也不要错过。
Lyft并不为司机提供带薪产假或医疗保险。(公司倒是帮忙给司机介绍保险经纪人,并且好心注明“《平价医保法案》提供多样选择,你的健康有保障。”)一些司机用来记账的第三方平台SherpaShare发现,2015年,芝加哥的Lyft司机每单净赚11美元。也许,正如Lyft所说的那样,玛丽之所以在宫缩反应时还继续接单是因为“她离预产期还有一周”,或者是因为“她没觉得自己快要生了”。又或者,她之所以继续接单是因为新经济使得这样一种状态成为常态:多挣11块钱比立刻就医更重要,更何况这些准雇主们并不为就医买单。
玛丽故事的另一个版本中,她是一位非正规就业下不受保护的员工。“我对玛丽的实际经济状况并不知情,” Bryan Menegus在故事首次刊出时在Gizmodo(编辑注:是一个报道消费电子产品相关消息的流行科技网志)上写道,“她可能继承了一笔财产,又恰好喜欢能自由安排时间开车接送陌生人的工作。但是Lyft,却利用这个故事为自己贴金,这可能是最可怕的一点。”
“鸡汤式”的修辞
一家公司应该多大程度上推崇员工努力无休地工作来维生,这需要反乌托邦式的双重思想,毕竟设定标准的正是公司自己。然而,这种被营造出来的鸡血故事,近来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司广告和新闻之中。一家名为Fiverr的线上自由职业求职平台,称其为“精益企业家”打造,平台如其名(译者注:fiver是五美元钞票的意思),Fiverr上发布广告的服务最低花五美元就可购得,最近因“我们信仰行动派”的系列广告宣传而引发众怒(译者注:原文为“In Doers We Trust”,借用美国座右铭In God We Trust的表述)。其中一则在纽约市地铁上展示的广告中,一位女性表情空洞而充满决心地盯着镜头,广告如此宣称“午餐只喝点咖啡,不断坚持你的坚持。放弃睡觉。你将可能成为行动派。”
正是这则广告在网络间引起热议,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则令人不适的广告。图片来源:网络
截至2015年11月,Fiverr拿到了1.1亿美元风投,其在网站上也刊登了更多“我们信仰行动派”的宣传广告。一则视频中,活力十足的女声画外音鼓励“行动家”要“随叫随到”,去打败“富二代们”,向见到的每个人——包括自己的牙医——推销自己。Fiverr发布的一则关于“我们信仰行动派”的新闻稿如是说:“该广告宣传将Fiverr置于当今新兴的时代精神之中,即灵活创业、快速尝试、以少成多的时代精神。反对官僚式的过度思考、过度分析、冗余会议。”零工经济就是用这样一套术语美化粉饰了其吃人的本性。没有人愿意像广告中建议的那样——把咖啡当午饭,睡眠被剥夺,或者是在做爱时接客户电话。细细浏览Fiverr上成千上万条服务项目,五美元的价格可以找到人录制歌曲、制作生日祝福视频、设计书籍封面,如果说这样是令人欢欣鼓舞的,那可能有点夸张。我想很多在Fiverr上刊登服务广告的人希望能开开会,来讨论一下雇主支付的医疗保险。
Fiverr的主页赫然写着“别做梦了,去行动”,并可直接搜索服务项目。图片来源:Fiverr官网
零工经济的双面性
追根问源,这源于美国人对于自力更生的迷恋,使得工作至死成为一种可被接受、值得赞扬的精神,而非将此看作是经济制度存在的问题。一面是零工经济的修辞话语:人们时刻被连结,乐在其中;一面则是其存在所依托的条件:缺少能够支付基本生活工资的稳定就业机会,这两者之间的张力有助于澄清我们的观点。
新闻中常常可以见到,关于人们勇敢承受晚期资本主义惩罚的故事。地方新闻中也常报道有人跋涉十几英里去工作,我渐渐开始对此类套路感到厌恶,这些故事从阿拉巴马的牛津讲到密歇根的底特律又讲到德克萨斯的普莱诺。其目的是为了赚取泪点,赞扬个人无怨无悔的精神,通常都以有人给主人公捐赠一部轿车作结。然而,这些故事中从未提及哪怕是暗示,一份工作竟不能让工人负担起自己的交通成本,这是多么无耻。
这些围绕着劳动与成功的美国鸡血故事,与工人们真实的生活经历,存在相当令人痛心的差距。与此类似的冲突曾促使Nathanael West在1934年写下小说《百万富翁》(A Cool Million),讽刺了直到大萧条时期还风靡于美国的阿尔杰神话(译者注:作家Horatio Alger撰写了百余篇小说,讲述穷小子白手起家、努力奋斗、发家致富的故事,所以“阿尔杰寓言”或“阿尔杰神话”指经典的美国式成功故事),“阿尔杰之于美国人就相当于荷马之于希腊人。”West曾如此写道。他笔下的书中主角皮特金(Lemuel Pitkin)是一位天真淳朴、激情十足的奋斗者,肩负着拯救家宅免于抵押的任务。接下来是一串阿尔杰式的剧情发展,但是皮特金并没有获得成功,而是失去了牙齿、眼睛、腿、头皮,最终丢掉了拇指。
A Cool Million的小说封面和舞台剧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Morris Dickstein(编辑注:美国20世纪著名文学研究者、文化历史学家、书评人、公共知识分子)在《黑暗中起舞:大萧条的文化历史》一书中写道:“该小说的结局是,皮特金成为了杂耍小丑,夜夜挨揍,直到他终于倒下。”小说中,一位名为Shagpoke Whipple的前总统发表演讲,赞颂皮特金的命运,颂扬“每个美国男孩都有投身世界……在工业中发迹的权利”。Whipple“细致入微地描述了皮特金遭受肢解的过程,并告诉听众们,正是因为皮特金努力工作、忘我牺牲,“美国才得以重新成为美国”。
注:
原文题目中的gig economy,是指大公司逐渐裁员缩减规模,大部分的工作交给了自由职业者接活做或是小团队承包做。这个趋势是大公司逐渐只剩下核心管理层,公司只有一副骨架,工作都承包出去变成很多gig。
原文链接:
http://www.newyorker.com/culture/jia-tolentino/the-gig-economy-celebrates-working-yourself-to-death
本文首发于土逗公社
转载请联系土逗获得内容授权
土逗思
为热点事件注入冷静思考,
向思想先哲撷取智慧精华,

关注新书、新文化、新趋势……
土逗思期待与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漫画:发条
点击关键词查看更多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